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0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課件+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0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課件+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20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年級 九年級
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
1、識記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瓦特發明蒸汽機、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等基本史實。2、概括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始的原因,并說出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重點)3、分析歸納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意義,說出史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的概括;(重點、難點)4、結合史料,分析歸納工業革命的影響。(難點)
【課堂教學流程】
【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結合教材,識記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瓦特發明蒸汽機、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等基本史實。1.紡織技術的革新(1)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對 棉紡織品 的需求迅速增長,刺激了 棉紡織 生產方式的 改進 和 新技術 的發明 。(2)1733年, 凱伊 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發明了紡紗機,命名為“ 珍妮機 ”。2.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1)將蒸汽機變為主要動力的發明家是 瓦特 。(2)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 生產力 ,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3)蒸汽動力的出現,使工廠遠離河流,工廠的規模也變得更大,進入19世紀,傳統的 手工工場 逐漸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 工廠制度 最終確立。3.火車與鐵路(1)19世紀初,已經有人開始修建“ 鐵路 ”來運輸貨物。那時的路軌是木制的,車廂是由馬匹拉動的。(2)1825年,由 斯蒂芬森 設計蒸汽火車問世,標志著鐵路時代的到來。到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 1 萬千米的鐵路網。(3)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人類進入“ 蒸汽時代 ”。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 第一個 工業國家。【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 1.閱讀教材及結合所學,概括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 2.閱讀教材,說出英國工業革命首先從哪個部門開始,原因是什么,出現了哪些重要發明? 任務三:【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思考歸納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意義。 2.閱讀教材,說出世界上最早的火車是什么時候由誰發明的?火車的發明有什么義? 任務四:【合作探究】閱讀史料,分析歸納工業革命帶來了什么影響?材料一:天空被煙霧籠罩,臉色蒼白的人匆匆穿行于烏煙瘴氣之中,連外國游客都為此感到擔憂。但是,英國控制著100萬馬力的蒸汽機,依靠1700多萬枚機械化紡錘,每年生產出200萬碼棉布,挖掘了數量達5000萬噸的原煤┅┅英國的棉布消費量是美國的兩倍、法國的四倍,它生產的生鐵占世界發達地區生鐵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英國實際上已成為“世界工廠”。 材料二: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變的民族都卷進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價格,它是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五:【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2018河北邯鄲一模)《大國崛起·英國》中寫道:“一位英國棉紡主從他在倫敦的經理人那里得到這樣的信息:‘無論你能生產多少平紋布,好的次的我們都要。’‘你必須想辦法發明,在工業中你們大有可為......’這條信息告訴我們,棉織品的市場需求極其巨大,因此工業革命從□□□開始是不足為奇的。”“□□□”應該是( C )A.蒸汽機 B.運輸業 C.紡織業 D.重工業2.(2018北京朝陽區一模)這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據說發明者“一腳踏出的靈感”才促成了這種先進的手搖紡紗機的誕生,他用自己的女兒珍妮的名字來命名這部紡紗機。這位幸運的發明者( A )A.瓦特 B.富爾頓 C.哈格里夫斯 D.史蒂芬孫3.(2018福建龍巖期末)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大幅度増加了棉紗產量。珍妮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由此可見( B )A.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動力 B.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C.工業革命從棉紡織業開始 D.工業革命帶來交通領域革新4.(2018河南模擬)“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増加,工場手工業再也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從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 B )①市場擴大,需求増加②工場手工業不能滿足市場需求③蒸汽機和機器的發明④英國積極展開殖民擴張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18山東臨沂月考)小名同學在《大國崛起》第四集《工業先聲》(英國?下)中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個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某工廠煙囪林立,黑煙滾滾。歷史上導致這一場景出現的直接原因是( A )A.蒸汽機的使用和推廣 B.人們紛紛投資手工業 C.工業無產階級的興起 D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6.(2018四川成都期末)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3月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截至2016年底,我國高速鐵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回顧人類鐵路發展歷史,世界第一條鐵路及蒸汽機車都出現在英國。其中,第一輛蒸汽機車的建造者是( C )A.凱伊 B.哈格里夫斯 C.史蒂芬森 D.瓦特7.(2018河南鄭州期末)保羅?肯尼迪說,英國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歐洲人口的10%,卻似乎具有相當于全世界潛力40%-50%的現代工業能力。這主要是因為( C )最早把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 B.英國擁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C.英國率先進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8.(2018江蘇揚州期末)小明同學在閱讀《世界文明史》時,看到這樣的話:“它被譽為‘被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它在不過三代人的時間里,改變了整個英格蘭的面貌。“它”指的是( B )A.新航路的開辟 B.第一次工業革命 C.“光榮革命” D.“三角貿易” 9.工業革命以機器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英國工業革命中,最早使用機器的工業部門是( C )A.冶金業 B.采礦業 C.棉紡織業 D.交通運輸業10.在歷史課堂上老師就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了提問明抽到的題目是:成為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珍妮機的發明者是誰?但他不能夠回答,請你幫助他( B )A.凱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史蒂芬孫11.壺蓋振動的現象給了瓦特一把鑰匙,由此為人類獲得了新的動力,打開了新時代的大門。這里的“新時代”是指( A )A.“蒸汽時代 ” B.“電氣時代” C.“原子時代” D.“信息時代”12.火車發明之前,陸路交通工具主要是由人力或畜力拉動的,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們開始試制使用新動力的車輛。1825年,“旅行者號”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它的動力機是( B )A.珍妮機 B.蒸汽機 C.內燃機 D.電動機13.馬克思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材料說明了( A )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科學技術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C.科學技術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D.工業革命后,英國成為“世界工廠”14.“工業革命把它從歐洲的邊緣帶入世界的中心,把這個不起眼的陰暗、渴望的小島變成了日不落的帝國。”文中的“它”指的是( A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德國15.馬克思說:“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以上材料說的是工業革命的( )A.條件 B.進程 C.影響 D.局限性16.恩格斯對工業革命的一項發明評價很高,他指出:“這是從根本上改變英國工人狀況的第一個發明。”恩格斯評價的這一發明是( C )A.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機 B.凱伊發明的飛梭 C.瓦特改進的蒸汽機 D.富爾頓制造的汽船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共33張PPT)
部編版
九年級上冊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教學課件
現在人們的遠距離出行早已離不開火車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是什么時候出現,由誰發明的嗎?
新知導入
學習目標
目標1: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瓦特發明蒸汽機、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等基本史實。
目標2:閱讀教材,概括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始的原因,并說出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重點)
目標3:結合視頻與教材,分析歸納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意義,說出史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的概括;(重點、難點)
目標4:結合史料,分析歸納工業革命的影響。(難點)
【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瓦特發明蒸汽機、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等基本史實。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史蒂芬森
自主學習
紡織技術的革新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也叫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由工場手工業向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飛躍。主要是以機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產領域里的一場大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場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
概念
新知講解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
1.制度:英國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
2.市場:市場的大量需求;
3.原料:三角貿易為英國提供了廉價原料;
4.技術:工場手工業積累了大量技術;
5.勞動力:圈地運動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勞動力。
(前提)
(直接原因)
政治前提
查理一世被處死
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束縛生產發展的障礙。

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市場、原料
隨著新航路開辟,英國拓展海外殖民地,不僅為英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廉價的充足的原料,也為英國提供了廣大的銷售市場。

擁有充足的原料與廣闊的市場
資本
資本
材料一
英國在侵入印度后1757年到1815年共48年間,就從印度那里總共榨取了十億英鎊的財富。
材料二
利物浦一地的奴隸販子在1783—1793年的十年間,就販賣奴隸33300多人,賺得1500多萬英鎊。

殖民掠奪和貿易積累大量資本
勞動力
圈地運動:
在14、15世紀,英國新興的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
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把土地圈起來強占己有,變成私
有的大牧場、大農場。

圈地運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英國工業革命時間、最早的國家、部門、原因、重要發明
時間
棉紡織業
原因
國內外市場對棉紡織品的需求
部門
18世紀60年代
最早
英 國
新知講解
1、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紡紗機,命名為“珍妮機”。
飛梭(1733年)
“飛梭”的發明使英國出現了“棉紗荒”
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標志著工業革命開始
開始
哈格里夫斯
織布工哈格里夫斯,于18世紀60年代發明了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織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多根紗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珍妮機的發明引發了生產領域的一系列發明,出現了更多更先進的紡織機器。珍妮機的發明代表工業革命的開端。
珍妮機




棉紡織業 交通運輸業,采礦業等

英國 歐洲的法國、德國,以及美日等國家
工業革命完成標志:
1840年后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工業革命的發展

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
1、瓦特改造蒸汽機
瓦特(1736.1.19. – 1819.8.25)
26年完成改良蒸汽機——工匠精神
歸納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意義
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
解決工廠了對水力能源的依賴問題
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代替,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概念理解

工廠與工場的區別:
工廠以機器生產為基礎,工場以手工勞動為基礎。工業革命正是以“工廠”取代“工場”,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的過程。
2、工廠制度的確立
(1)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從此,工廠可以設在遠離河流的許多地方。
(2)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代替,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19世紀早期使用蒸汽機的英國煤礦
18世紀末英國工廠場景
火車與鐵路
1825年,史蒂芬孫制造的火車機車
最早的火車是什么時候由誰發明的?火車的發明有什么意義?
時間
1825年
人物
史蒂芬森
意義
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
到1851年時,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
鐵路時代的到來
歸納工業革命帶來了什么影響
材料一
英國棉花加工量表
英國生鐵產量表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1、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材料二
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進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價格,它是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2、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1840年,英國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歷程。
3、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
國際關系的變化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工業革命帶來了環境污染
18世紀末歐洲工廠
工業革命帶來了什么問題?
1855年,英國謝菲爾德
18世紀末,倫敦上空多次出現煙霧現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曬的衣服變黑……
合作探究
啟示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大力發展科技。
啟示二:用科技創新來保護環境
合作探究

工業革命實質上是近代工業化的第一個浪潮,是歐美各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最初階段。工業革命的興起,與歐美同時期發生的政治革命相呼應,一起推動著歐美各國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的歷史畫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1、19世紀中期,一個美國人可以通過下列哪種方式到達歐洲?
A、坐飛機 B、搭汽船
C、開汽車 D、乘馬車
B
課堂鞏固
2.英國工業革命中機器的發明和使用首先產生于:
A.冶煉業 B.紡織業
C.機器制造業 D.交通業
B
謝謝觀賞!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20課《第一次工業革命》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
一、選擇題
1.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促進了機器制造、冶金、采礦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的是( )
A.電力的廣泛應用 B.紡織機器的發明 C.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D.耐用電燈泡的發明
【答案】C
【解析】依據“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結合課本所學,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這次工業革命以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為主要標志。蒸汽機的廣泛應用將人類了帶入了蒸汽時代。C項符合題意;B項不合題意;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是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A項不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愛迪生發明耐用電燈泡。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
點睛:“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是解題的關鍵。據所學,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解決機器的動力問題,促進了機器制造、冶金、采礦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許多生產部門都以蒸汽機為動力,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2.下圖反映了某時期英國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比例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的變化( )


A.新航路的開辟 B.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C.工業革命的發展 D.海外殖民地的擴大
【答案】C
【解析】依據圖表反映的信息是,從1750年至1870年英國城市人口不斷上升,即工人的增多,而農村人口不斷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開始,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工業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的出現,促進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C項符合題意;新航路的開辟出現在15——16世紀,排除A項;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排除B項;海外殖民地的擴大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資本,沒有直接影響國家人口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擇C。
3.下表是英國1740年至1861年鋼產量的統計數據。導致英國鋼產量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時間 1740年 1788年 1791年 1861年
產量 1735噸 6830噸 125079噸 3800000噸
A.手工工場的興起 B.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 C.工業革命的開展 D.參加“一戰”的需求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的表格內容,1740-1861年間尤其1788年以來英國鋼產量顯著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65年,英國開始工業革命,1840年,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業生產,成為工廠的主要生產方式,極大的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出現了題干表格的現象,C項符合題意;手工工場興起是在工業革命開展以前,君主立憲制度確立的標志是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一戰爆發是在1914年,ABD三項與題干表格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根據題干的表格的內容,通過不同時期的鋼產量的變化,結合英國此時期的歷史史實解答問題,需要學生具備極高的理解能力和總結能力。
4.19世紀,英國的工場手工業逐漸被大機器生產所取代。這些機器的主要動力來源于( )
A.發電機 B.柴油機 C.蒸汽機 D.電動機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85年,改良蒸汽機開始用作紡織的動力機。其他工業部門隨后也廣泛使用蒸汽動力。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機器制造、冶金、采礦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工場手工業基本上被大機器生產所取代。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5.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使國人在短暫的假期中都能實現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鐵路交通的變革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最早為鐵路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是( )
A.斯蒂芬森 B.愛迪生 C.本茨 D.萊特兄弟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斯蒂芬森發明火車,使人類進入“鐵路時代”。A符合題意;愛迪生發明電燈等,本茨發明汽車,萊特兄弟發明飛機,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睛】解決本題的同時注意歸納兩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
6.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發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以下屬于工業革命負面影響的是(  )
A.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
C.人們出行更加快捷、便利 D.工業污染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答案】D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創造巨大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人們出行更加快捷、便利,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工業革命負面影響的有:工業污染造成對環境的破壞。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
【點睛】“工業革命負面影響”是解題的關鍵,據所學可知,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這是嚴重的負面影響。
7.造成下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來人口增多 B.就業機會的增加 C.工廠規模擴大 D.工業革命的影響
【答案】D
【解析】依據英國就業人口比重統計圖可知看出,從1841年到1877年英國在工業方面就業人口的比重有所增加,農業和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下降,說明英國工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8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成為工廠的主要生產方式,工業快速發展,對工人的需求增大。D項符合題意;圖中沒有體現外來人口,A項不合題意;從統計圖就業人口還是農業、服務業和工業三個選擇,B項不合題意;就業人口的比重變化,無法體現工廠的規模。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和題意,故選擇D。
8.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下列現象可能出現在19世紀中期的是( )
A.在電燈下學習 B.用電腦發郵件 C.坐火車去旅行 D.坐汽車去上班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電燈的發明時間是1879年,晚于19世紀中期。故A不符合題意;1945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用于計算彈道。電腦發明時間晚于19世紀中期。故B不符合題意;火車發明時間是1814年,屬于19世紀前期。故C可能出現在19世紀中期,符合題意;汽車發明時間是1885年,晚于19世紀中期。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9.恩格斯對工業革命的一項發明評價很高,指出,這是從根本上改變英國工人狀況的第一個發明。恩格斯評價的這一發明是( )
A.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 B.凱伊發明的飛梭
C.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機 D.富爾頓建造的汽船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改變英國工人狀況的第一個發明”是解答題目的關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引發了棉紡織生產領域的一系列的發明,其他如冶金、采礦等生產部門也紛紛發明、制造機器,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珍妮機的發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第一個從根本上改變英國工人狀況的發明。所以答案選A
10.馬克思說:“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化大工業”。通過改進蒸汽機為新 的工具提供動力的人是( )
A.萊特兄弟 B.卡爾·本茨 C.史蒂芬孫 D.瓦特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蒸汽機作為新的動力機器進入生產領域,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帶動了鋼鐵、煤炭等生產行業的革新,導致新的交通工具火車和汽船的發明,D項符合題意;AB兩項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用內燃機做動力的新工具,不符合題意;C項發明的火車,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做動力的新工具,不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
11.瓦特改良的動力機械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使人類進入( )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鋼鐵時代” D.“信息時代”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考察蒸汽機的應用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瓦特改進蒸汽機后,被廣泛應用于工廠以及交通工具上,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從而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據此可知選項是B。A項珍妮機只是紡織部門的發明,C項是交通工具的發明,D項也是交通工具的發明,而且它們使用的動力都是蒸汽機。所以答案選A
12.從18世紀中葉開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生產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技術發明和革新,大機器生產逐步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人類開始步入“蒸汽時代”或工業化時代。這一變化稱為(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的開辟
C.工業革命 D.明治維新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是基礎題,考察的是學生對史實的記憶能力。此題中的提示詞是:18世紀中葉,大機器生產逐步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人、類開始步入“蒸汽時代”,通過這些特征相對應學過的歷史知識,可確定事件是工業革命,故答案選擇C。
13.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 )
A.交通運輸業 B.棉紡織業 C.冶金采礦業 D.電話通訊業
【答案】B
【解析】1765年,英國紡紗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所以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棉紡織業,故答案選B。
14.科技創新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新變化,以下成果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是( )

A.“火箭號”機車 B.電燈泡 C.早期汽車 D.飛行者1號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到了蒸汽時代,所以A項正確,BCD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
15.閱讀下面《工業革命動力演進示意圖》,從中可以得出蒸汽機的作用是(  )

①用機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 ②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 ③為汽船、火車的發明提供了動力,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革新 ④確立起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現了機器大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蒸汽機用機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大機器生產取代工場手工業,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蒸汽機為汽船、火車的發明提供了動力,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革新;蒸汽機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出現了機器化大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最終確立起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格局是工業革命的影響。①③⑤符合題意。故答案選擇C。



二、綜合題
16.某中學九年級同學以“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的變化”為題開展探究性學習,請你也參與其中:
(搜集資料)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有的向專家學者請教,有的去圖書館……他們搜集了材料、圖片等:
材料一 如下圖

材料二 工業革命后的歐美國家,華而不實的上層社會服裝被拋棄,簡樸實用的服裝非常流行。原來專供上層社會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脯、茶葉等,也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消費品。
材料三 自從全球涌現出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后,煙囪、廠房、機器轟鳴聲,打破了人們恬靜的田園生活。……1827年,法國數學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會使大氣變暖,在他之后,瑞典學者阿倫尼鳥斯提出了“溫室效應”。
(1)請你也參與,為了更好地了解工業革命,除了同學們搜集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外,還可以搜集哪些形式的資料?
【答案】影像資料。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了更好地了解工業革命,除了同學們搜集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外,文明還可以搜集影像資料的資料,這樣能夠更直接,更形象和生動的反映當時的工業革命的發展情況。





(整理材料)
(2)同學們根據搜集的圖片制作了一份表格,根據圖片完成表格。
圖片 名稱 發明者 意義
圖片一 A 哈格里夫斯 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圖片二 改良的蒸汽機 瓦特 B
圖片三 火車機車 C 迅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答案】A:珍妮機 B: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C:斯蒂芬森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768年,英國的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標志著工業革命開始,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825年,斯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鐵路時代到來。


(分析總結)
(3)材料二反映工業革命后,人們日常生活在哪兩個方面發生了變化?
【答案】服裝、食品。
【解析】依據材料二“人們日常生活在服裝、食品兩個方面發生了變化。華而不實的上層社會服裝被拋棄,簡樸實用的服裝非常流行。原來專供上層社會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脯、茶葉等,也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消費品”的信息可知,工業革命后,服裝、食品兩個方面發生了變化。




(4)依據材料三說明,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什么問題?
【答案】環境污染。
【解析】依據依據材料三“從全球涌現出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后,煙囪、廠房、機器轟鳴聲,打破了人們恬靜的田園生活。……1827年,法國數學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會使大氣變暖,在他之后,瑞典學者阿倫尼鳥斯提出了“溫室效應””的信息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環境污染也隨之而來,成為人類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5)活動感悟:通過本次活動,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進步,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使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拘泥于以上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依據上述處理的內容,結合所學可知,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給人類帶來好處,也能給人類帶來災難,科技進步,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使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00年,英國的礦山已經使用“鐵路”(鐵軌),馬拉的貨車,將煤運到運河或者海邊。1829年,利用蒸汽機做動力的火車在新建成的鐵路上行駛,達剄令人印象深刻的時速16英里。當時,有鐵路公司的董事們指出“用機車牽引比用馬力牽引可節省經費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政府相繼頒布了五十四項各式各樣的鐵路條例。到19世紀中期,通車的鐵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時的歐洲正處于建設鐵路的時代。
——摘編自(英)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等
材料二 1869年,美國第一條橫跨大陸鐵路建成通車。到1890年,一個全國性的鐵路網就基本形成。……當全國鐵路網實現一體化的時候,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也最終在美國形成了。……這樣,一個以鐵路為骨干的全國交通運輸網建成,加速了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摘編自何順果著的《美國歷史十五講》
(1)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工業革命時期將蒸汽機變為主要動力的發明家是誰?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鐵路建設發展的原因。
【答案】瓦特;原因:運輸速度快、節省運費、政府政策的引領。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時期瓦特改良蒸汽機,將蒸汽機變為主要動力。根據材料一“1829年,利用蒸汽機做動力的火車在新建成的鐵路上行駛,達剄令人印象深刻的時速16英里。當時,有鐵路公司的董事們指出“用機車牽引比用馬力牽引可節省經費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政府相繼頒布了五十四項各式各樣的鐵路條例。”可知,英國鐵路建設發展的原因是運輸速度快、節省運費、政府政策的引領。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鐵路在美國廣泛修筑的影響。
【答案】促進統一的國內市場的形成;加速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解析】根據材料二“當全國鐵路網實現一體化的時候,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也最終在美國形成了。……這樣,一個以鐵路為骨干的全國交通運輸網建成,加速了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可知,鐵路在美國廣泛修筑的影響是促進統一的國內市場的形成;加速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20課《第一次工業革命》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
一、選擇題
1.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促進了機器制造、冶金、采礦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的是( )
A.電力的廣泛應用 B.紡織機器的發明 C.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D.耐用電燈泡的發明
2.下圖反映了某時期英國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比例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的變化( )


A.新航路的開辟 B.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C.工業革命的發展 D.海外殖民地的擴大
3.下表是英國1740年至1861年鋼產量的統計數據。導致英國鋼產量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時間 1740年 1788年 1791年 1861年
產量 1735噸 6830噸 125079噸 3800000噸
A.手工工場的興起 B.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 C.工業革命的開展 D.參加“一戰”的需求
4.19世紀,英國的工場手工業逐漸被大機器生產所取代。這些機器的主要動力來源于( )
A.發電機 B.柴油機 C.蒸汽機 D.電動機
5.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使國人在短暫的假期中都能實現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鐵路交通的變革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最早為鐵路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是( )
A.斯蒂芬森 B.愛迪生 C.本茨 D.萊特兄弟
6.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發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以下屬于工業革命負面影響的是(  )
A.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
C.人們出行更加快捷、便利 D.工業污染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7.造成下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來人口增多 B.就業機會的增加 C.工廠規模擴大 D.工業革命的影響
8.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下列現象可能出現在19世紀中期的是( )
A.在電燈下學習 B.用電腦發郵件 C.坐火車去旅行 D.坐汽車去上班
9.恩格斯對工業革命的一項發明評價很高,指出,這是從根本上改變英國工人狀況的第一個發明。恩格斯評價的這一發明是( )
A.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 B.凱伊發明的飛梭
C.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機 D.富爾頓建造的汽船
10.馬克思說:“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化大工業”。通過改進蒸汽機為新 的工具提供動力的人是( )
A.萊特兄弟 B.卡爾·本茨 C.史蒂芬孫 D.瓦特
11.瓦特改良的動力機械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使人類進入( )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鋼鐵時代” D.“信息時代”
12.從18世紀中葉開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生產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技術發明和革新,大機器生產逐步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人類開始步入“蒸汽時代”或工業化時代。這一變化稱為(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的開辟
C.工業革命 D.明治維新
13.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 )
A.交通運輸業 B.棉紡織業 C.冶金采礦業 D.電話通訊業
14.科技創新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新變化,以下成果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是( )

A.“火箭號”機車 B.電燈泡 C.早期汽車 D.飛行者1號
15.閱讀下面《工業革命動力演進示意圖》,從中可以得出蒸汽機的作用是(  )

①用機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 ②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 ③為汽船、火車的發明提供了動力,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革新 ④確立起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現了機器大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二、綜合題
16.某中學九年級同學以“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的變化”為題開展探究性學習,請你也參與其中:
(搜集資料)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有的向專家學者請教,有的去圖書館……他們搜集了材料、圖片等:
材料一 如下圖

材料二 工業革命后的歐美國家,華而不實的上層社會服裝被拋棄,簡樸實用的服裝非常流行。原來專供上層社會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脯、茶葉等,也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消費品。
材料三 自從全球涌現出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后,煙囪、廠房、機器轟鳴聲,打破了人們恬靜的田園生活。……1827年,法國數學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會使大氣變暖,在他之后,瑞典學者阿倫尼鳥斯提出了“溫室效應”。
(1)請你也參與,為了更好地了解工業革命,除了同學們搜集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外,還可以搜集哪些形式的資料?




(整理材料)
(2)同學們根據搜集的圖片制作了一份表格,根據圖片完成表格。
圖片 名稱 發明者 意義
圖片一 A 哈格里夫斯 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圖片二 改良的蒸汽機 瓦特 B
圖片三 火車機車 C 迅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分析總結)
(3)材料二反映工業革命后,人們日常生活在哪兩個方面發生了變化?




(4)依據材料三說明,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什么問題?





(5)活動感悟:通過本次活動,談談你的認識。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00年,英國的礦山已經使用“鐵路”(鐵軌),馬拉的貨車,將煤運到運河或者海邊。1829年,利用蒸汽機做動力的火車在新建成的鐵路上行駛,達剄令人印象深刻的時速16英里。當時,有鐵路公司的董事們指出“用機車牽引比用馬力牽引可節省經費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政府相繼頒布了五十四項各式各樣的鐵路條例。到19世紀中期,通車的鐵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時的歐洲正處于建設鐵路的時代。
——摘編自(英)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等
材料二 1869年,美國第一條橫跨大陸鐵路建成通車。到1890年,一個全國性的鐵路網就基本形成。……當全國鐵路網實現一體化的時候,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也最終在美國形成了。……這樣,一個以鐵路為骨干的全國交通運輸網建成,加速了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摘編自何順果著的《美國歷史十五講》
(1)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工業革命時期將蒸汽機變為主要動力的發明家是誰?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鐵路建設發展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鐵路在美國廣泛修筑的影響。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黄龙县| 富裕县| 吉隆县| 隆尧县| 鹰潭市| 全南县| 延吉市| 巴林右旗| 大洼县| 安顺市| 荣成市| 商都县| 巫山县| 扎鲁特旗| 孟津县| 金沙县| 云林县| 寿阳县| 新民市| 驻马店市| 金塔县| 蒙自县| 平远县| 长顺县| 山东省| 洪泽县| 皮山县| 云安县| 五台县| 老河口市| 保亭| 仪征市| 项城市| 临夏市| 临泽县| 固原市| 镇远县| 延长县| 宜阳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