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節 科學測量---體積的測量? 〖要點整理〗1.概念:體積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2.體積的單位:國際單位:立方米(m3);其它單位:dm3、cm3、mm3、L、mL。換算關系:1m3=1000L,1L=1000ml,1ml=1cm33.體積的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4.量筒的使用⑴傾倒液體:①試劑瓶口緊靠傾斜的量筒口,使液體沿容器內壁慢慢流至量筒底部(口挨口,免外流)②傾倒液體時,需注意試劑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⑵液體接近刻度線時,可換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液體,直至液體的凹液面最低點保持水平。 仰視量筒,會造成觀測的讀數偏小,而實際量筒內的液體體積偏大; 俯視量筒,會造成觀測的讀數偏大,而實際量筒內的液體體積偏小⑶若不慎加入液體的量超過刻度,應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處。? 〖鞏固基礎〗1.學校教學大樓的一間教室的體積大約是( )A.200米3 B.200千米3 C.200分米3 D.200厘米32.0.2dm3的水約有( ) A.一滴水 B.一湯匙水 C.一茶杯水 D.一桶水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A.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B.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C.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D.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4.以下操作導致的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在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若視線是俯視的,所測得的體積比液體的真實體積要大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的數值比真實值要大C.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要比真實值大D.用鋼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時,則夏天的測量值比冬天大5.做某實驗需要準確量取45ml的水,應選用下列儀器中的( )A.100ml的燒杯 B.10ml的量筒 C.100ml 的燒杯和滴管 D.50ml量筒的和滴管6.量筒是量度液體體積的一種儀器。下列有關量筒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④7.在實驗室中常用沉墜法測蠟塊的體積,將一金屬球和蠟塊用線連在一起,放入量筒內的水中,如圖所示,則蠟塊的體積為( )A.V2-V1 B.V3-V1C.V3-V2 D.V3-V2-V18.一只量筒內有40毫升水,往里面放入一木塊,木塊的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讀數是48毫升,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 )A.6厘米3 B.0.6分米3 C.12分米3 D.16厘米39.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時,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或器材是( ) A.刻度尺 B.量筒 C.水 D.細線10.有A、B、C三個口徑不同的量筒,A的口徑最大,C的口徑最小,它們最大容量不同,但最小刻度都是毫升,哪個量筒精確度最高? ( )A.A量筒 B.B量筒 C.C量筒 D.都一樣11.量筒做的高而細,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狀,這主要是因為( )A.實驗中,細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細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對較大的底座,增加穩度C.細高的量筒與粗矮的相比,相應的刻度間隔較大,便于準確地讀數D.粗矮量筒中的液體較多,筒壁所受壓強較大,需用較厚的玻璃,因為不便讀數12.兩個粗細不同、最小刻度都是1ml的量筒,用它們測量液體體積時,較準確的是( )A.粗量筒 B.細量筒 C.都一樣 D.無法確定13.一個油漆匠給某人家油漆面積為12平方米地板,用去油漆6升,其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A.5毫米 B.0.5毫米 C.0.05毫米 D.5微米14.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下圖所示的方法,圖中第 (填字母)次實驗測量是沒有必要的,石蠟的體積是 。15.用量筒量水的體積,某同學仰視讀數為80毫升,則量筒內水的實際體積____80毫升。某同學俯視讀數為80毫升,則量筒內水的實際體積________80毫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完成下列的單位換算: 1升 = ___毫升 15分米3=___米3=____厘米3 500毫升= 升 0.5立方米= 升 12升=__ 厘米317.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后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V2。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 做此實驗將選擇哪種方法: (選填“甲”或“乙”);2 果兩同學讀數都是正確的,兩同學計算出的石塊體積可能不相等,比較大的是 (選填“甲”或“乙”);⑶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右圖所示,則這塊碎石的體積是 厘米3。18.如圖所示,學習了體積的測量知識后,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實驗測量一合金塊的體積,其實驗步驟如下:⑴測出水的體積記作V?為 毫升。⑵測出水和合金塊的總體積記作V?為 厘米3。⑶計算得小石塊體積=V?-V?,即合金塊的體積為 厘米3 。⑷該興趣小組的同學非常細心,在實驗后交流了實驗心得,他們都提出來,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適量;量筒一定要靜止放在 在量筒讀數的時候視線要與 ;記錄數據時記得寫上數值和 。19.市場上銷售的“飄柔”洗發露有兩種包裝,瓶裝:容量為400mL,單價24元/瓶;袋裝:容量為5mL,單價0.5元/袋。其中“mL”為 的單位,從容量上講,1瓶洗發露相當于 袋洗發露,從價值上講,通過計算得知, (填“袋裝”或“瓶裝”)的更為經濟。? 〖提高能力〗1.用量筒量取溶液,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毫升,則該學生實際倒出的溶液體積(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無法確定范圍2.測量一塊金屬材料的體積,量筒放平穩,且面對刻度,量水的體積時視線俯視,量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時視線仰視,則所測得的金屬塊的體積將( )A.大于實際體積 B.等于實際體積 C.小于實際體積 D.無法判斷 3.某注射蒸餾水瓶內有部分液體,按圖甲正立放置測得底面直徑為D厘米,液高為H1厘米按圖乙倒立測得空間高度為H2厘米。若玻璃瓶厚度不記,那么該瓶的最大容積是 ( ) A.DH1 H2cm3 B.D2(H1+H2)cm3 C.π/2 D2(H1+H2)cm3 D.π/4 D2(H1+H2)cm34.一支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現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塊,木塊同時從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塊體積的水,假設木塊吸收了水后體積不膨脹,木塊靜止時有二分之一體積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 A.6cm3 B.18cm3 C.12cm3 D.24cm35.如圖是測某種礦石的體積的示意圖,其中甲圖是裝入水的示意圖,A、B、C分別可能是10、20、30ml的某個值,乙圖是放入礦石后的示意圖,D、E、F分別可能是30、40、50ml的某個值,則該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該礦石的體積是 。6.科學家們在思考“金魚為什么會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問題時,采用了“裝沙氣球的沉浮實驗”結合魚的模型來模擬,得出結論:魚可能是通過改變鰾的大小來實現沉浮的。小明長期觀察家里飼養的金魚,結果使他大失所望,因為他從沒看到魚缸中自由沉浮的金魚在水中吐出泡泡。于是他想:可能是魚鰾中氣體總質量不變,通過魚體自身的壓縮來改變體積實現沉浮的。根據這一假設,他設計了如圖甲的實驗。他想通過觀察液面的位置變化來證實自己的想法。結果,小明他的設計遭到了小李的否定,小李要求小明將設計改為圖乙的結構:在魚缸中灌滿水,并加帶有細管的蓋密封,通過觀察細管中液面的變化來觀察魚身體體積的變化。⑴當魚通過自身壓縮體積縮小時,圖甲中的液面變化是? (選“不變”、“上升”或“下降”),魚身將? (選“上浮”或“下沉”)⑵小李要求小明用圖乙進行實驗的主要原因是: 。⑶早在1685年,意大利科學家波雷里教授正式提出了:“魚用改變鰾中氣體多少,來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論斷。這個道理一直被普遍認可。2008年下半年,上海的5名中學生在向明中學黃曾新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觀察和實驗,推翻了魚鰾功能的傳統說法。研究中他們收集了大量事實依據,下列各種事實依據對傳統觀點不支持的有 。A.實驗觀察發現:幾乎沒有一條魚在向下游時先用嘴向外吐氣; B.生活經驗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魚在水中吐出的泡泡冒出水面; C.解剖取出的魚鰾:沒有出氣孔,用手壓不會癟,也沒有氣管通入魚口中; D.鯊魚:沒有鰾,但它也能自由沉浮;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