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節 實驗探究? 〖要點整理〗1.科學研究的核心是實驗探究,實驗探究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方法。2.一個完整的實驗探究基本步驟包括:提出問題 → 猜想與假設 → 設計研究方案 → 獲取分析證據 → 得出結論 → 評價與交流⑴提出問題①問題是否合理: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判斷;②問題是否符合問題情景:符合情景的目標指向;③問題的可操作性:在現有設備或技術條件下是否可行。例 某生在河邊玩耍,看見兩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盡管看起來她們體重相當,但她們留在河邊濕地上的腳印深淺有明顯差異,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寬而淺。請同學們經思考后提出一個相關問題?力對物體的破壞作用和受力面積有什么關系?⑵充分分析,提出假設假設是根據已知的科學原理和科學事實對未知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作出的一種假定性說明。假設不是胡亂猜測,而是有明確的因果關系,強調邏輯推理。一個好的假設總是和作出假設的前提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派生性、演繹性。例 用手將一塊木板慢慢壓向水中,當物體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時,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請你根據以上實驗提出一個假設或猜想。液體對物體的浮力可能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練習 在影響液體蒸發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學生發現衣服展開、晾在通風、向陽的地方干的快這一事實,根據以上事實提出你的猜想。猜想: 。⑶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時應遵循的原則a.對照原則如果兩組實驗中,除了一個因素不同以外,其余因素都相同,那么這兩組實驗稱為對照實驗。對照實驗一般要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和實驗組要依據研究的問題和作出的假設來確定,有時候研究的問題和作出的假設改變了,對照組和實驗組有可能會發生對換。一般來說,保持原有狀態的組作為對照組,人為改變條件的組作為實驗組;或者是,已知實驗結果的組作為對照組,未知實驗結果的組作為實驗組。b.等量原則:每次實驗所加試劑的量要相等。c.平行重復原則任何實驗必須可以重復,這是具有科學性的標志。隨機取樣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抵消非處理因素造成的偏差,平行重復原則可以進一步減少偏差的出現。d.條件適宜原則如果是有關生命的實驗,實驗中涉及的可能影響到生命活動的所有條件,除了控制條件,都必須盡量控制在最適宜的條件下,以充分再現生命現象。一般模擬自然條件下的生命狀態。e.條件可操作原則實驗設計是否遵循科學性原則、材料來源、器材等條件是否可以滿足實驗要求、實驗結果是否可以測量的?例題 設計“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實驗方案時,通過推理得出電磁鐵的線圈匝數越多、通過的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將越強的假設之后,你認為在實驗中你需要解決那些的問題?如何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怎樣測量磁性強弱,怎樣改變和測量電流,怎樣改變線圈匝數。⑷實驗與收集證據a.會正確、規范的使用天平、彈簧測力計、量筒、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等實驗儀器。b.會閱讀簡單儀器的說明書,能按書面說明操作。c.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數據。d.能通過閱讀信息收集證據。e.能夠評估有關信息的科學性。⑸分析與論證a.能初步描述實驗數據或有關信息。b.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比較。c.能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e.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3.在探究實驗題中常見的錯誤⑴審題錯誤——沒有弄清題意;⑵實踐經驗不足——實驗材料、儀器功能不熟悉;⑶缺乏方法——不會控制變量、觀察和測量實驗變化;⑷數據解讀錯誤——不善于從圖、表中獲取有效的信息;⑸結論錯誤——不會用有關的原理解釋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⑹實驗結論的表達不完整——表達能力不強。例今春以來,我市近郊一養魚專業村,村民們不斷發現魚塘里的魚大面積集群死亡,村民們弄不清魚塘里的魚為何集群死亡的原因。一時間,出現各種迷信傳言,也有的村民不相信傳言。為了弄清魚的死亡原因,有人便撥打了晚間新聞熱線,求助相關部門。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發現魚塘里的魚集群死亡的原因是魚塘的水質變壞所致。請你設計一個科學實驗,來探究這樣的水質是否適合魚的生存。⑴若你提出的問題是:該村魚塘的水質是否會影響魚的生存?⑵根據上述提問,你作出的假設是: 。⑶你的探究實驗中控制的變量為 。⑷根據你的實驗假設和控制的變量,補充完整你將選用的實驗材料和用具:甲、乙兩個容量相等的養魚盆,甲盆盛足夠的該村魚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適合該村所養殖的魚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 等。⑸你設計的實驗步驟為:⑹根據你的實驗設計,預測你的實驗結論為:①若甲、乙兩盆中的魚均能正常生活,則說明此魚塘中的水質不是導致魚集群死亡的原因。②若甲、乙兩盆中的魚均全部死亡,則說明魚的集群死亡與水質無關,可能存在其它原因。③若甲盆中的魚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魚生活正常,則說明 。分析與解答: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根據題意分析:(1)提出問題:該村魚塘的水質是否會影響魚的生存?(2)做出假設:該村魚塘水質導致了魚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針對上述問題所作出的科學合理假設均記分)。(3)實驗過程中用該村的水和適合魚健康生活的水二者做比較,所以變量是水質的不同。(4)制定計劃:甲、乙兩個容量相等的養魚盆,甲盆盛足夠的該村魚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適合該村所養殖的魚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若干條健康的該村所養殖的魚等。(5)實施計劃:①取兩個養魚盆,在注入該村魚塘水質的甲盆中放入若干條健康魚,在注入適合魚健康生活的水質的乙盆中放入等量的健康魚,并在其它相同條件下養殖②觀察魚的生活狀況。(6)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①若甲、乙兩盆中的魚均能正常生活,則說明此魚塘中的水質不是導致魚集群死亡的原因。②若甲、乙兩盆中的魚均全部死亡,則說明魚的集群死亡與水質無關,可能存在其它原因。③若甲盆中的魚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魚生活正常,則說明該村魚塘中的水質是導致魚集群死亡的原因。? 〖鞏固基礎〗1.某同學設計了這樣的實驗:他將小麥種子分為等量的兩組,給予適量的水,適宜的溫度,一組放在陽光下,另一組放在黑暗透氣的紙盒里。他想要探究的問題是( )A.水分對小麥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 B.光照對小麥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C.空氣對小麥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 D.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2.某種鳥類在營巢時,若發現巢內有破蛋,會將蛋殼遠遠棄置于巢外。為了解此種行為是否與巢的安全有關,科學家將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殼,觀察其被天敵吃掉的比率,下表為實驗結果: 蛋殼與蛋的距離和天敵(烏鴉)吃蛋的比率蛋殼與蛋的距離(cm) 被烏鴉吃掉的蛋(顆數) 沒有被烏鴉吃掉的蛋(顆數) 被吃掉的比率(%)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根據表中的數據,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A.蛋殼與蛋的距離越近天敵(烏鴉)吃蛋的比率越小 B.蛋殼與蛋的距離越遠天敵(烏鴉)吃蛋的比率越大C.蛋殼與蛋的距離越遠天敵(烏鴉)吃蛋的比率越小 D.蛋殼與蛋的距離與天敵(烏鴉)吃蛋的比率無關3.[2015衢州]乒乓球的直徑加大后,國際乒乓聯又改變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比賽的觀賞性。小柯認為乒乓球材料的改變,是為了減弱乒乓球的彈性。他用材料不同、其它條件相同的乒乓球設計了以下實驗驗證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將乒乓球擲向地面,比較落地后反彈的高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拋向地面,比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C.把乒乓球從不同高度靜止釋放,比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D.把乒乓球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比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4.[2016廈門]小寶問媽媽:“為什么螞蟻總是排成一隊向前爬?”媽媽說:“可能是前面的螞蟻留下了信號。”媽媽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屬于( )A.觀察 B.實驗 C.提出問題 D.作出假設5.將接種了紅色細菌的培養皿置于紫外線下幾天,結果培養皿中除長出了一個白色菌落外其余菌落都是紅色的,據此,實驗者應該 ( )A.斷定這是由于紫外線產生了白色菌落 B.如果不繼續用紫外線照射,預期那個白色菌落將轉變為紅色C.白色菌落不是由紫外線造成的變異 D.暫不作結論6.體育課上擲鉛球活動后,同學們對鉛球材料進行了討論,有的同學認為鉛球是鐵制的,并從實驗室借來磁鐵吸了一下。“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問 B.猜想 C.實驗 D.得出結論7.某小組在探究“蚯蚓的運動”中,作出的假設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紙上運動得更快,可是實驗結果卻相反。對此該小組應(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假設C.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原有假設一致 D.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8.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就“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其實驗記錄如下表:組別 項目 水質 水量 水溫 蛙卵數 孵出的蝌蚪數A組 河水 500毫升 22℃ 30個 28只B組 蒸餾水 500毫升 10℃ 30個 9只該實驗設計的不妥之處是( )A.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 B.水量過多 C.水溫太高 D.水中沒有水草9.平面鏡對光線既不會聚也不發散,那么凹面鏡對光線會有什么作用呢?小楓開動腦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況:會聚、發散、既不會聚也不發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筆手電筒對著凹面鏡照射,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則小楓的學習經歷了( )A.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得出結論B.提出問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交流與評估C.提出問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D.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分析和論證10.聶利同學在一個養蜂場看到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雙翅沒有振動,仍嗡嗡地叫個不停。她對《十萬個為什么》中“蜜蜂發聲是不斷振動雙翅產生的”這一結論產生懷疑。蜜蜂的發聲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聶利同學的主要探索過程:①把多只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聲;②剪去多只蜜蜂的雙翅,蜜蜂仍然發聲;③在蜜蜂的翅根旁發現兩粒小“黑點”,蜜蜂發聲時,黑點上下鼓動;④用大頭針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點,蜜蜂不發聲。請回答:(1)聶利同學在實驗時,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實驗①和②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大頭針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點”基于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某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探究活動的過程填寫完整。 (1)提出問題:鼠婦會選擇陰暗的環境嗎?(2)作出假設: 。(3)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的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該實驗的變量是 。如果在鐵盤兩側中央各放1只鼠婦是否可以得出準確的結論?為什么?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 環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O只 2只 陰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為了使實驗結論更準確,應對上述數據做怎樣的處理? 從中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5)表達和交流。12.[2015舟山]鋪設水泥路時,有時要在水泥里面摻入少量纖維材料。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在水泥中摻入纖維材料是否會影響水泥路面的牢固程度,設計好方案,利用圖中裝置用落錘對樣品進行連續撞擊直至樣品斷裂,將數據記錄在表中。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 組別 樣品厚 度/cm 樣品面 積/cm2 ▲/ cm 摻入纖 維種類 纖維摻 入量/% 撞擊 次數1 4 100 50 無 無 202 4 100 50 A纖維 0.1 803 4 100 50 B纖維 0.1 90⑴樣品的牢固程度可通過比較樣品斷裂時所承受的 來判斷。⑵表中“▲”處填寫的內容應為 。⑶為縮短檢驗上述規格樣品的實驗時間,需減少撞擊次數,可采用的方法是 。13.在甲乙丙丁四個培養皿內分別放入等量的棉花,在將相同數量的豌豆種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發芽情況如下表裝置 甲 乙 丙 丁場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溫度 23 23 23 23棉花干濕狀態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數日后種子發芽情況 全部發芽 沒有發芽 全部發芽 沒有發芽⑴根據此實驗可得出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是 。若繼續培養,幾周后幼苗生長較好的是 組。⑵要證明“光照對種子發芽是否有影響”,在實驗設計上可選用 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⑶把萌發的豌豆種子種植后,會長成一棵新的豌豆植株,即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物的這種性狀特征的遺傳是由細胞內的 控制的。14.[2015麗水]為研究桑葉提取液對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測定各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濃度;②丙組小白鼠灌喂桑葉提取液2毫升/天,甲組和乙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餾水;③其它外部條件相同且適宜,連續灌喂4周后測定各組小白鼠的血糖濃度。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組別 小白鼠狀況 數量/只 起始血糖 濃度/毫摩·升-1 4周后血糖 濃度/毫摩·升-1甲 健康 10 3.85 3.94乙 患糖尿病 10 19.46 19.00丙 患糖尿病 10 18.62 10.12請回答:⑴在實驗中,每組選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 ;⑵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5.下面是最早發現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萊明先生所作的探索過程。觀察及對問題的認識: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圍細菌沒有生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假設:略。進行實驗:把青霉菌放在培養液中培養,然后觀察這種培養液對細菌的生長的影響。結果: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結果:略。弗萊明先生在研究中分離了這種物質,分析其特征并命名為青霉素。說明:①在實驗室里培養細菌和真菌常用瓊脂配成凝膠,平鋪在培養皿中作為培養基(如圖A)。②某些菌類需要添加特殊的培養液才能生長(如圖B)。請回答:⑴作為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中最為恰當的是( )A.青霉菌能產生對人類有益的物質 B.青霉菌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基C.青霉菌可能產生了有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 D.青霉菌可能產生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⑵為證明青霉素確實是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液中其它物質產生,則應設計對照實驗,其實驗方法是 ,然后觀察 。⑶若對照組實驗結果是 ,這充分證明青霉菌能產生可阻止細菌繁殖的物質。16.小明為證明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想出了一個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為:將甲乙兩組都進行滅菌處理,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接種細菌后放在無菌條件下。 請你幫助小明一起分析該探究實驗:⑴實驗前,小明必須先將 樹的落葉分成等量的兩份,標為甲、乙兩組。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 。⑵該實驗的實驗組是 ,對照組是 。⑶實驗結果預測:經過一段時間后, 組的樹葉有腐爛現象。說明細菌對植物遺體有 作用。17.閱讀下列材料,從中找出答案(必要時可以把短文中句前的序號填在相應的答案處): ①自然界的各種植物都有各自的開花時間。②如鳳仙花在夏季開花,牽牛花在早春開花,蒼耳、菊花在深秋開花。③為什么自然界的很多植物只能在一定季節里開花?④植物學家猜想:植物開花可能受日照長短的影響!⑤于是,植物學家把鳳仙花、牽牛花、菊花、梅花等植物分別放在不同光照時間而其他條件相同的環境里,⑥發現鳳仙花只能在日照較長的條件下開花,而牽牛花、菊花、梅花等植物只能在日照較短的條件下開花。⑦通過多次實驗,情況基本相同,⑧園藝師們發現通過控制光照時間的確可以用來改變某些植物的開花時間!⑨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就可以在同一時間看到不同季節的花了。 (1)本材料研究的主要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材料中提出問題的句子是_____ (填序號)。 (3)本材料中屬于猜想假設的句子是__________ (填序號)。 (4)通過探究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實驗驗證假設過程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18.春雨瀟瀟,滋潤萬物。然而有些雨水,卻能腐蝕建筑物和戶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傷害人的皮膚和黏膜。為什么呢?因為這樣的雨水具有較強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它對生物會造成極大的危害,被稱為“空中死神”。酸雨對植物的生長會有影響嗎?小宇同學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制定計劃并實施:(1)在一個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種子,等它們長成幼苗后做實驗;(2)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擬酸雨”;(3)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噴灑“模擬酸雨”,每天一次,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幾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此實驗中小宇同學提出的問題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出的假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宇同學制定的計劃中有沒有設置對照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需要,你認為下列哪一組可以作為其對照組( )A.同時設置另一盆條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噴灑清水B.同時設置另一盆條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噴灑清水,也不噴灑“模擬酸雨”C.同時設置另一盆條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陰暗的環境中D.同時設置另一盆條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溫環境中(5)根據小宇的實驗結果,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認為只要用1粒大豆種子做實驗就行了,你說呢?簡述你的理由___ __。溫室 ① ② ③二氧化碳濃度 5.0% 5.0% 0.2%溫度 20℃ 15℃ 15℃19.同學們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產量的方法,做了一個實驗:同學們選擇大白菜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他們在三個溫室中分別種植相同數量、生長狀況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⑴如果要研究溫度對栽培大白菜產量的影響,應選擇_______(填序號)兩組進行對照實驗。⑵種植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第②組大白菜比第③組長得茂盛,可以說明:在__________相同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濃度越______,栽培大白菜的產量就越_________。(填“高”或“低”)⑶栽培植物的產量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對此問題,請你提出另外一種猜想:__________________。20.小剛買了一種叫“吹泡泡”的玩具,發現有時能吹出泡泡,有時又吹不出泡泡。愛動腦筋的他便有了一個想法“泡泡的產生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他猜想:泡泡的產生可能與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細有關,于是他用幾根長度一樣、粗細不同的塑料管進行實驗,并記錄如下實驗結果:請你根據小剛的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以上實驗結果,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你再提出一個影響泡泡產生因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能力〗1.在研究光照強度對某鳥鳴叫次數的影響時,下列設計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A.記錄一天內不同時間同一地點該鳥鳴叫的次數 B.記錄同一時間不同天氣該種鳥鳴叫次數C.記錄繁殖季節該種鳥雌鳥和雄鳥叫次數 D.記錄不同季節同一地點該種鳥鳴叫次數2.市場上的防曬霜宣稱可以防曬,暑假期間,幾個學生邀約徒步旅行,準備利用此機會做一個關于防曬霜的實驗,看它是否有效。設計實驗方案如下表,你認為4位學生中誰的實驗方案最好( )實驗人 實驗方案甲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曬霜,另一只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較兩只手背被灼傷的程度乙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曬霜,第二天不涂。比較這兩天手背被灼傷的程度丙 在同學的手背上涂上防曬霜,自己的不涂。一天后,比較自己手背與同學手背被灼傷的程度丁 手心上涂上防曬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較手心與手背被灼傷的程度A.甲 B.乙 C.丙 D.丁3.[2015金華]科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往往隱含著科學道理,學習科學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生活發現】①自行車在烈日下暴曬,車胎容易發生爆炸;②壓縮一段封閉在注射器內的空氣,發現越壓縮越費力。【提出問題】一定質量的氣體產生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建立假設】假設一:一定質量的氣體產生的壓強可能與氣體的溫度有關;假設二:一定質量的氣體產生的壓強可能與氣體的 有關;【實驗檢驗】為驗證假設一,逬行如下操作:步驟一:取一根長度約為1米一端封閉的細玻璃管,在室溫(20℃)下用水銀密封一段空氣柱,將玻璃管豎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標出水銀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圖所示;步驟二:將空氣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銀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內注入水銀,直到 為止;步驟三:將空氣柱浸入80℃的水中,重復實驗。【現象描述】空氣柱的溫度越高,上方的水銀柱也越長。【得出結論】 。【評價交流】科學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實作為依椐,請為猜想“氣體產生的壓強還可能與氣體的質量有關”,列舉一種事實作為依據: 。4.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一天飯后,孫青同學幫媽媽收拾桌上的碗筷時不小心將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卻很難將水擦干,媽媽見狀拿了另一塊干抹布擦,很快就將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媽媽只是告訴他,我拿的是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滌綸的,他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并進行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問題: 。(2)猜想與假設: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種類有關。(3)所需的器材:三個形狀和大小相同的燒杯,質量相同的棉布、麻布、纖維各一塊,足量的水。(4)主要步驟:將三個燒杯中倒入______的水,分別將三塊布放入各個燒杯中讓水浸透,然后將三塊布分別取出,從方便和準確的角度看,應觀察和比較______,將現象記入下表:布料種類 滌綸 麻 棉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較少 最少布塊所含水量 最少 較多 最多(5)結論: ;(6)炎熱的夏天,如果人體皮膚被汗浸漬,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因此,從吸水多少這個角度說,應盡量采用______類的布料來制作夏裝。5.在觀察如下圖所示小球擺動時的實驗中,小濤發現小球每擺一個來回的時間似乎都相同。于是他產生了猜想,小球來回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t:?①可能跟小球質量m有關; ②可能跟繩子長度l有關; ③可能跟小球移開的距離s有關;?為驗證自己的猜想,他在豎直的木板上畫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并在瓶內裝大米以改變質量,則:?⑴除圖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 、?? ;⑵在測出不同條件下,瓶子來回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t后,得到表中的數據。則:為了研究t與l關系,應選擇序號為????的數據進行分析;?⑶通過分析表中的數據可以得出初步的結論:t與?????無關,與???有關(填寫字母)。⑷實驗中發現,瓶子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很難測準,請你幫他想一個更準確的測量方法:??????。⑸合作與交流:擺鐘是利用本實驗的原理制成的。某擺鐘變慢了,要調準他,應將擺鐘的懸線長度調 (長或短)。6.小敏、小穎和小青在玩蕩秋千時,感到秋千往返擺動時間有規律。于是對“哪些因素決定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繩長決定;小穎猜想:可能由人與秋千坐墊的總質量決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擺動幅度(擺動中人離開中心的最大距離)決定。于是進行了如圖實驗,一細繩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讓小球自由往返擺動,并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 序號 小球到固定點 距離l(擺長)/米 小球質 量/克 擺動幅 度/米 小球往返擺動 20次的時間/秒 小球往返擺動 一次的時間/秒1 0.7 20 0.05 33.2 1.72 1.0 20 0.08 39.7 2.03 1.0 30 0.05 39.8 2.04 1.0 30 0.08 39.7 2.05 1.3 20 0.05 45,3 2.3請回答下列問題:⑴要完成上述實驗,除如圖器材外,還必需的實驗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從本次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由__________決定;(3)擺鐘是利用本實驗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擺鐘變慢了,要調準它,應將擺鐘的擺長調_________ (選填“長”或“短”)。7.學校要開運動會,幾個同學討論怎樣才能將鉛球擲得更遠, 陳平說:“擲出點越高,擲得越遠”;王力說:“擲出速度越大,擲得越遠”;李明說:“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探究吧”。大家經過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鉛球擲得遠近,可能與擲出鉛球點的高度有關;猜想2:鉛球擲得遠近,可能與擲出鉛球時的速度有關;猜想3:鉛球擲得遠近,可有與擲出鉛球的角度(投擲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有關。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制作了一個小球彈射器,如圖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彈射方向對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鐵架臺上的量角器讀出。他們通過7次實驗得到下表中的實驗數據(“射出距離”指水平距離)。 實驗序號 射出點高度h/m 射出速度v/(m·s-1)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離l/m 1 0.5 5 30° 2.92 0.5 10 30° 9.63 0.5 10 45° 10.74 1.0 10 45° 11.15 1.5 10 45° 11.56 0.5 10 60° 9.17 0.5 15 30° 20.7 請你根據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關證據回答下列問題。⑴為驗證猜想1,應選用序號為_____、_____、_____的實驗數據,因為 。⑵為驗證猜想2,應選用序號為_____、_____、_____的實驗數據,因為 。為驗證猜想3,應選用序號為_____、_____、_____的實驗數據,因為 。⑶通過上述實驗,你認為怎樣才能將鉛球擲得更遠? 。8.[2015溫州]小明發現,高空墜物下落越來越快,而跳傘遠動員利用降落傘卻能安全著地。空中下落的物體,其最大速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呢?為了研究這一問題,小明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如下實驗:①取相同型號、質量為m的紙杯10個,按如圖所示分成A、B、C、D四組。②將A組紙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靜止釋放, 讓其自由下落,并用儀器記錄下落過程中的速度。③分別用B、C、D組紙杯重復步驟②。④記錄并整理相關數據如下表。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m 0.5 0.8 1.0 1.1 1.2 1.2 1.2 1.2 1.2 1.22m 0.6 1.0 1.3 1.5 1.6 1.7 1.7 1.7 1.7 1.73m 0.8 1.3 1.6 1.9 2.0 2.1 2.2 2.2 2.2 2.24m 0.9 1.5 1.8 2.0 2.2 2.4 2.5 2.6 2.6 2.6(1)實驗中應將疊加的紙杯盡量壓緊,目的是為了控制什么條件盡可能相同? 。(2)本實驗的結論是 。(3)某同學分析實驗數據后,認為“紙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氣阻力也越大”,請說明其依據: 。時間(秒)速度(米/秒)紙杯質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