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填空1、地球可以劃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地核),2、(地殼)是最外一層由(堅硬的巖石)組成,(海洋)部分薄,(陸地)部分厚。3、(地幔)主要由(硅)(鐵)(鎂)等成分組成。4、(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和(鎳)組成。5、科學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對地球內部進行探索研究。1、地殼越住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巖漿像(燒熔了的玻璃似)的通過巖石(空隙)或(裂縫)向上運動,巖漿不斷上升過程中,遇到(薄弱的地殼)時,就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噴發有時會伴隨發生(地震)。2、火山分類有(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在火山模擬實驗中,番茄醬做(巖漿),土豆泥做(地殼)。1、地下的(巖層)在壓力作用下會發生變形,當(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時,(巖層)就會發生(突然的、快速的)斷裂,(巖層)斷裂所產生的(地震波)傳到地表就會引起地表的震動,這就是(地震)。2、地震發生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可燃氣源),打開(逃生出口)。3、火山是由于(巖漿)噴出地表形成的,地震是由于(巖層)斷裂產生的。1、位于(地殼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巖石受到(溫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響,會發生(破碎)或(成分變化),逐漸崩解、分離為大小不等的(巖屑)或(土層),巖石的這種變化稱為(風化)。(引起巖石這種變化)的作用稱為(風化作用)。2、地表巖石受到(溫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響會發生(風化)作用。3、卵石是(巖石)經過風化,受到(水流沖擊)和(相互摩擦)所形成的。4、卵石都具有形狀是(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的共同顯著特征。1、巖石由(礦物)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物稱為(礦產)。2、煤、石油、天然氣等屬于(能源)礦產,鐵礦石、銅礦石等屬于(金屬)礦產,石英、石膏等屬于(非金屬)礦產。1、(化石)是保存在巖石中的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它可以告訴我們關于(地球的歷史)及(生物進化)的許多信息,在科學研究上有重要作用。2、(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大運河,它流經(長江)(錢塘江)(黃河)(海河)(淮河)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它是以(聲波)的方式(向著四面八方)傳播的,能在(液體)(固體)(氣體)中傳播。1、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在頭的內部的是(中耳)(內耳)部分。2、外耳由(耳廓)、(外耳道)組成。中耳由(聽小骨)、(鼓膜)構成,鼓膜是(橢圓)的、(半透明)的薄膜,內耳由(耳蝸)構成,(耳蝸)與(聽神經)相連。3、聲波通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的振動又通過(聽小骨)傳給耳蝸,連接耳蝸的(聽神經)把聲音信號報告給大腦,我們就聽到聲音了。4、聲波通過(外耳)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又通過(聽小骨)傳給耳蝸,最后由(聽神經)把聲音信號報告給大腦。1、聲音有(大小)和(高低)不同。2、聲音的大小科學上叫(響度),由(物體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聲音越大,則反之。3、聲音的高低科學上叫(音調),由(聲波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聲音越大,則反之。4、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5、超聲波是指(20000)赫茲以上的聲波,次聲波是指(20)赫茲以下的聲波。6、人耳能聽到的聲波頻率是(20赫茲∽20000赫茲)。1、(噪聲)(污水)(廢氣)(垃圾)并稱為污染環境四大公害。3、為消除噪聲可采取措施有(將噪音源與生活區隔開)(改進設備和工藝流程,采用無噪音或低噪音設備)(廣泛采用吸音與隔音設備降低噪聲)等。1、星座是人們為了(便于觀察)和(研究星空)而人為劃分成很多(區域),共(88)個星。2、(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個耀眼的星座,成M或W形。3、(大熊座)是秋季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其中的7顆亮星組成(勺子)形狀,就是(北斗七星),俗稱(勺子星)。4、冬季上半夜,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星座是(獵戶座)。1、木材具有(能燃燒)(有紋理)(不易導電)(不易傳熱)等特點。2、(非人工合成的材料)稱為天然材料。(人工合成的材料)稱為人造材料。1、紙發明以前,人們把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后來又用(竹簡)或(木簡)做書寫材料。2、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3、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方法,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為原料,造出了可供書寫的紙張,被稱為(蔡侯紙)。1、中國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約(七千)年前,中國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國家,素有“(瓷國)”美譽。3、陶瓷有(不怕水)(不導電)(耐高溫)(耐腐蝕)(較堅硬)(易損壞)的特點。4、高壓線桿用到陶瓷是因它有(不導電)特點;航天飛機用到陶瓷是因它有(耐高溫)特點;地下管道用到陶瓷是因它有(耐腐蝕、不怕水)特點。1、金屬是具有(金屬光澤)(有延展性)(易傳熱)(易導電)等特點的材料。2、金屬勺子放入熱水中,人會感到勺柄發燙,這說明金屬具有(易傳熱)。3、金屬是(人造)材料,是由天然金屬礦(開采)(冶煉)而來。1、把強酸放入玻璃器皿中,這說明玻璃具有(耐腐蝕)的特點。1、人們總是把具有(相同)特點的材料歸類,這是以材料的(特點)為標準的分類方法。2、根據材料的來源,可把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水)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氣中,這種現象叫做(蒸發)。水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蒸發)。2、水蒸發的快慢與(溫度的高低)(蒸發面積的大小)(通風條件)有關。3、水蒸發時(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1、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水蒸氣凝結時的溫度在(0℃)以上。1、雨和雪作為水的兩種不同狀態,是由于(溫度)造成的。1、蒸發和沸騰都是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并且都要(吸收)熱量。1、水結冰時的溫度就是水的(冰點),一般情況下是(0℃)。水蒸氣凝結時(釋放)熱量1、水蒸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二、問答1、火山是怎樣形成的?答:地殼越住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巖漿像燒熔了的玻璃似的通過巖石空隙或裂縫向上運動,巖漿不斷上升過程中,遇到薄弱的地殼時,就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噴發有時會伴隨發生地震。2、地震是怎樣形成的?什么是地震?答:地下的巖層在壓力作用下會發生變形,當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時,巖層就會發生突然的、快速的斷裂,巖層斷裂所產生的地震波傳到地表就會引起地表的震動,這就是地震。3、什么是風化?答:位于地殼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巖石受到溫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響,會發生破碎或成分變化,逐漸崩解、分離為大小等的巖屑或土層,巖石的這種變化稱為風化。引起巖石這種變化的作用稱為風化作用。4、卵石是看樣形成的?答:高山上的巖石由于風化作用崩落下來,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相互摩擦、碰撞,逐漸失去棱角而形成卵石。5、什么是礦產?答:巖石由礦物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物稱為礦產。6、什么叫化石?答:化石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化石可以告訴我們關于地球的歷史及生物進化的許多信息,在科學研究上有著重要作用。7、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答:聲波通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的振動又通過聽小骨傳給耳蝸,連接耳蝸的聽神經把聲音信號報告給大腦,我們就聽到聲音了。8、怎樣保護聽力?答:①盡量避開噪音。②避免亂挖耳朵。③聽到巨大聲響要張口,以免震破鼓膜。④鼻、咽發生炎癥及時治療,以免引起中耳炎。⑤不讓污水進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9、如何消除噪音污染?答:①改進設備和工藝流程,消除噪音源。②將噪音源與生活區分開。③采用吸音與隔音系統來降低噪音。④植樹造林。10、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答:如棉花、木頭、竹子、煤、石頭等非人工合成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如玻璃、塑料、陶瓷、人造纖維、人造革等人工合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11、什么是蔡侯紙?答: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方法,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為原料,造出了可供書寫的紙張,被稱為蔡侯紙。12、紙的發明有什么重大意義?答:①方便了人們的書寫。②方便了文化的傳播和積累。③在文獻的流傳方面有重要作用。13、什么叫蒸發?答:水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氣中,這種現象叫蒸發。14、怎樣使水蒸發的更快些?答:①提高水的溫度;②增大蒸發面積;③加快空氣流通。15、什么叫沸騰?答: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液體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內部出現大量的氣泡。氣泡迅速脹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氣,整個液體發生劇烈汽化,這種現象叫沸騰。16、什么叫沸點?答:給沸騰的水繼續加熱,液體的溫度不再上升,此時的溫度成為液體的沸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