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6節 地球表面的板塊〖要點整理〗1.大陸漂移說:德國魏格納提出,大陸是漂移的,地球上所有大陸曾經是連成一片的,后來經過分裂,漂移直到現在的位置。2.海地擴張說:美國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形成一個地殼裂縫(洋中脊),那里熱的地幔物質不斷上涌出來,把洋殼上較老的巖石向兩邊不斷推開。在洋殼上方的大陸地塊,像在輸送帶上一樣被推著一起向兩邊移動。3.板塊構造說:地球上的巖石像一整塊拼好的七巧板,這些小塊小塊的“七巧板”叫做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相互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例題解析〗〖例題〗右圖為大西洋中脊山脈及其周圍約100公里范圍內海底巖層年代分布的示意圖。圖中數字為巖層距離現在的年數。這一現象支持了 ( )A.板塊是運動的 B.地球是一個球體C.生命是不斷演化的 D.海水對地形具有侵蝕作用分析與解答:圖示表明距離大洋中脊越遠年代越久,說明來自地幔軟流層的噴出物不斷將海床向兩邊推,可以證明板塊是運動的。〖鞏固基礎〗1.根據大陸漂移學說理論,我們可以推測( )A.亞洲東部原來和美洲東部連在一起 B.美洲東部原來和非洲西部連在一起C.美洲東部原來和非洲東部連在一起 D.各大陸在漂移時的速度不同2.根據“海底擴張說”,目前哪個大洋還在不斷擴張中(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板塊中幾乎全是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塊 B.大西洋板塊 C.太平洋板塊 D.北冰洋板塊4.大洋洲屬于哪個板塊( )A.非洲板塊 B.大洋洲板塊 C.印度洋板塊 D.亞歐板塊5.板塊構造學說認為( )A.板塊張裂地區常形成海洋和裂谷 B.陸地板塊邊緣都有高山分布C.每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D.板塊內部多火山地震6.地殼中比較活躍的地帶是( ) A.板塊內部 B.大陸內部C.陸地和海洋的交界處 D.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7.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地中海將來會( )A.縮小 B.擴大 C.不變 D.都有可能8.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哪兩大板塊碰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B.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C.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D.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9.以下不是板塊運動造成的現象是( )A.東非大裂谷的擴張 B.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C.臺灣海峽的陷落 D.四季的形成10.向北運動的板塊使青藏高原隆升并向東運動,導致位于橫斷山區高山深谷的汶川發生了強烈地震。結合下圖回答問題,“向北運動的板塊”是指( )A.亞歐板塊???B.印度洋板塊???C.非洲板塊???D.太平洋板塊11. 依據 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陸漂移的證據,創立了“大陸漂移說”。 隨著海洋地質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科學等的發展,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 學說。根據該學說的觀點,全球由 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漂浮”在 上,相互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12.地球表面的陸地和海洋處在不斷的 和 之中,板塊的 和 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13.板塊的碰撞形成了 ,板塊的張裂形成了 ,如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提高能力〗1.關于板塊構造學說的一些論述,錯誤的是( )A.地球表面由堅硬巖石組成的六大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B.每一大板塊之中都有一塊大陸C.在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四大板塊之間的是太平洋板塊D.位于亞、非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這是由于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在不斷地張裂2.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海洋地質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學等的興起和發展,人們又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殼的凹陷 B.板塊的擠壓 C.板塊的碰撞 D.板塊的張裂3.下列關于科學假說,說法正確的是( )A.科學假說是沒有任何材料和事實為依據的,因此一定不正確B.科學假說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因此一定是正確的C.科學假說有一定的經驗材料和已知的事實,但仍需在實踐中檢驗D.科學假說從形成開始就是一成不變的4.北極熊是一種寒帶的動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長途跋涉,主要以海豹、魚類、企鵝為食。北極熊只有北極有,而南極沒有。你認為下列解釋最合理的是( ) A.南極缺乏淡水,北極熊不能生存B.南極是低緯度地區,氣候條件不適合北極熊生存C.南極以前是有北極熊的,但由于經歷過劇烈的地質運動,所以北極熊滅絕了D.在北極熊出現前,由于板塊運動,南極大陸已與其他大陸分離,北極熊無法渡海到南極5.讀 “全球板塊分布圖”,如圖所示,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各板塊的名稱:A ,B ,C ,D ,E ,F 。(2)板塊漂浮在 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邊緣地帶,地殼 (選填“穩定”或“不穩定”);板塊內部,地殼 (選填“穩定”或“不穩定”)。(3)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 _板塊。(填代號和名稱)(4)試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珠穆朗瑪峰的升高____________ __ 我國臺灣地震頻繁___________________ (5)有關板塊構造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全球地表可分為七大板塊 B.板塊內部比較活躍,板塊交界處地殼相對穩定?C.板塊擠壓處常形成高山、島弧鏈或海溝 D.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6)紅海從裂谷到海洋是因為哪兩個板塊張裂而成( )A.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 B.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C.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 D.非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如圖所示,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裂谷帶,它南起贊比西河口,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它寬約50~80千米,底部是寬條帶狀的低地,夾嵌在兩側高原之間,仿佛是一條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兩側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縱深地帶相隔3000米左右。兩岸懸崖壁立,附近有許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點點,使東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偉多姿的風采。(1)請你說說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2)據推算近一千萬年來,東非大裂谷不斷向兩側擴張,近二百萬年來,平均擴張速度為每年2~4厘米。請你根據板塊構造學說,預測一下一億年以后東非大裂谷的變化趨勢。參考答案〖鞏固基礎〗1.B 2.B 3.C 4.C 5.A 6.D 7.A 8.C 9.D 10.B 11.魏格納、美洲和非洲、板塊構造、6。12.運動、變化、碰撞、張裂。13.巨大的山脈、裂谷和海洋。〖提高能力〗1.B 2.D 3.C 4.D 5.(1)非洲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2)軟流層、不穩定;穩定。(3)C太平洋板塊(4)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位于板塊交界的地方。(5)C(6)C6.(1)板塊張裂形成的。(2)可能會變成大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