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節 地形和地形圖〖要點整理〗1.地形的類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地形類型 特征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超過200米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較緩,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廣闊平坦,起伏很小高原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頂面平坦寬廣盆地 中間低,四周高2.地形的變化:地球表面的形態是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對地形的影響是緩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居主導地位,而局部地區,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導地位。3.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等高線較密處為陡坡,等高線較疏處為緩坡。地形部位 等高線分布特點山頂(山峰) 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數字)增高鞍部 兩個山頂之間的平坦區域峭壁(陡崖) 等高線重疊處山脊 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山谷(易形成溪流) 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的地方洼地(盆地) 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數字)降低〖例題解析〗〖例題〗珠穆朗瑪峰頂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這種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板塊碰撞 B.風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分析與解答:地球表面的形態是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全球而言,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居主導地位,而局部地區,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導地位,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內力的作用,但是珠穆朗瑪峰的頂部外形酷似金字塔,這是外力的塑造,即冰川的作用。〖鞏固基礎〗1.有關地形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 )A.地形的變化是地球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 B.地形的變化只發生在陸地部分C.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D.風吹雨淋等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不平2.以下作用中,屬于內力作用的是( )A.風沙 B.流水 C.火山 D.冰川3.下列對五種陸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連綿起伏的一定是山地C.高原和丘陵相對高度都比較大 D.盆地是周圍高、中間低的地形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 B.內力作用使地表趨于平坦C.外力作用總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任何地形都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5.石灰巖地區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風力的作用 D.地震6.黃山頂部的飛來石,主要受( )的作用A.風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7.造成埃及獅身人面像破壞的主要外力是( )A.風 B.流水 C.冰川 D.海浪8.下列地形變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臺灣海峽曾經是陸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C.風蝕蘑菇的形成 D.長江三角洲的形成9.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的形態是某種外力作用的結果,這種外力作用是( ) A.風化作用 B.流水侵蝕作用 C.砂石沉積作用 D.冰川搬運作用10.下列地形類型的形成與流水沖刷有關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 ②雅魯藏布大峽谷 ③冰斗谷 ④流動沙丘 ⑤黃土高原的破碎地表 ⑥三峽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11.我們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對高度小”的地區稱為(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12.[2015寧波]下列地形變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流動的巖漿 B.迷人的溶洞 C.移動的沙漠沙丘 D.美麗的水庫大壩13.小明同學暑假里跟隨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難忘的就是沙漠風光,有一群群載著游人的駱駝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還會緩緩地移動。根據所學的知識分析沙丘移動的原因是( )A.流水的侵蝕作用 B.流水的搬運作用 C.風力的搬運作用 D.冰川的侵蝕作用14.中國羅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區常常可以看到如圖所示的“蘑菇石”,引起該地質現象的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風蝕作用 D.砂石堆積作用15.如圖所示為北緯30°附近的等高線地形圖。M為陡崖,其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蝕 B.巖層斷裂 C.風蝕作用 D.泥沙堆積 第14題 第15題 第16題16.下列選項與圖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風化作用、外力搬運 B.風化作用、人類活動C.流水侵蝕、人類活動 D.流水侵蝕、外力搬運 17.讀地貌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1)主要受內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觀是( )A.甲 B.乙 C.丙 D.無法判斷(2)地貌景觀乙和丙的成因是__ __。A.流水堆積作用 B.風力堆積作用 C.內力作用,地殼內部活動 D.流水侵蝕,沖刷作用為主〖提高能力〗1.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前,共有一百多座,大部分位于開羅西南吉薩高原的沙漠中。埃及最大金字塔的高度從建成時的146.5米降至現在的136.5米,其高度變化的原因是( )A.遭受洪水的沖刷作用 B.遭受風沙的侵蝕作用C.遭受人為的破壞 D.遭受強烈的地震作用2.[2013湖州]下列現象與其形成原因對應的是( )A.雅安地震——人類活動 B.四季更替——地殼運動C.海陸變遷——太陽活動 D.地形變化——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3.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甲處地形部位的名稱是 陡崖100~400,;CD處的地形部位的名稱是 。山脊(2)圖中A點的海拔是 300米,山頂的海拔高度范圍是 600~700米。(3)沿AB線路爬到山項和沿CD線路爬到山項,坡度較陡的線路是 (AB線路或CD線路)。AB(4)圖中比例尺改用文字式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 米。8004.青藏高原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學家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最年輕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體向北和向東方向移動。這種推移變化量很小,屬于毫米級的。如圖表示青藏高原移動的主要原因。根據材料回答:(1)材料提供的圖中板塊a是 板塊;板塊b是 板塊。(2)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處最顯著的地質作用是 。(3)根據喜馬拉雅山脈巖層中發現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確定該地為 。(填巖石類型)(4)據研究,喜馬拉雅山現在仍在“長高”,這說明了什么?5.如圖所示地表形態都是在地球內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請據圖回答:(1)分別寫出各形態的主要作用力:A. ;B. ;C. ;D. 。(2)總結一下,在地球內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地表形態變化的特點。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降水比較豐富的濕潤地區,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最大,如流水的沖刷使土質疏松的黃土高原變得 ,如圖 (填字母)所示;也會使石灰巖溶蝕而形成許多 ,如圖 (填字母)所示;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會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積而形成 和三角洲,如圖 (填字母)所示。(2)在降水較少的地區,風的吹蝕會形成 ,如圖_ (填字母)所示;沙的沉積會形成 ,如圖 (填字母)所示。 參考答案〖鞏固基礎〗1.C 2.C 3.D 4.D 5.B 6.A 7.A 8.B 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A 16.A 17.(1)A(2)D〖提高能力〗1.B 2.D 3.⑴斷崖陡崖100~400,山脊。山脊山脊山脊⑵300,600-700。⑶AB線路。AB⑷800。8004.(1)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2)流水侵蝕。(3)沉積巖。 (4)板塊在不斷運動5.(1)內力;內力;外力;外力。(2)內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加大,外力使地表趨于平坦。6.(1)流水侵蝕、溝壑縱橫、A;溶洞、C;平原、B。(2)風蝕城堡、F;沙丘、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