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節 體溫的控制〖要點整理〗一.人的體溫保持在37℃左右,測量體溫的部位有直腸、口腔、腋窩,其中直腸內的溫度最接近人體內部的溫度。二.產熱與散熱的平衡1.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這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2.產熱(1)安靜: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內臟。(2)運動: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寒冷時,骨骼肌顫抖,能使熱量成倍增加。3.散熱(1)散熱有皮膚直接散熱和汗液蒸發散熱兩種方式。皮膚的溫度又可通過血管中的血流量來控制。A.在低溫環境中,血管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皮膚溫度下降,散熱量減少。B.在高溫環境中,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加,皮膚溫度上升,散熱量增加。4.中暑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產熱多,而散熱困難,會出現中暑現象。 三.體溫受腦控制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的。〖例題解析〗〖例題〗下圖是主要的人體體溫調節機理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能夠維持體溫穩定,是因為機體的 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2)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3)骨骼肌戰栗(俗稱“打冷顫”)是人體對寒冷刺激的反應,此反射屬于 調節。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屬于 。(4)實際上,圖中虛線未列出的腎上腺也參與了體溫調節過程。腎上腺的分泌物能夠控制血管舒張,這屬于 調節。分析與解答:(1)人體能夠維持體溫穩定,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2)腦干位于大腦的下方和小腦的前方,它的最下面與脊髓相連,腦干的灰質中含有一些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調節人體血壓、心跳、呼吸、體溫等的神經中樞。(3)骨骼肌戰栗是人體對寒冷刺激的反應,此反射屬于神經調節。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屬于效應器。(4)腎上腺的分泌物能夠控制血管舒張,這屬于激素調節。〖鞏固基礎〗1.恒溫動物比變溫動物更有生存優勢的原因在于( )A.恒溫動物耗氧少 B.恒溫動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溫動物更適應環境變化 D.恒溫動物所需要的能量少2.面積深度燒傷病人,在治愈后對體溫的調節能力有所下降,特別是害怕夏季的高溫天氣。這是因為皮膚燒傷時損傷了( ) A.大量神經末梢 B.皮下脂肪組織 C.大量汗腺 D.大量皮脂腺3.在暑期軍訓中,進行隊列訓練時,一女生惡心嘔吐,出現昏厥現象,下列處理不正確的是( )A.用冷水浸濕毛巾敷在頭部 B.原地用人工呼吸進行搶救C.給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用30℃酒精擦身降溫4.人在寒冷的環境中,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出現顫抖現象,它的生理意義是( )A.通過顫抖使體內熱量大量散發 B.通過顫抖使體內熱量大量貯存C.通過顫抖使骨骼肌大量產熱 D.通過顫抖使內臟器官大量產熱5.小明前幾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囑咐下,小明每隔2小時對自己的體溫進行了測量,并記錄在下表中(在15:00測定體溫后小明服用了退燒藥): 時間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體溫/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對此,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小明在家休息時,體內產熱的器官主要是內臟B.小明的體溫并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范圍內變化C.小明在11:00~13:00間,其體內的產熱與散熱保持相對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燒藥后的四個小時內,體內的產熱與散熱保持相對平衡6.[2016溫州]白尾黃鼠是沙漠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它在高溫環境下體溫的晝夜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動物體溫在一定范圍內波動B.該動物在6時左右體溫達到最低值C.該動物在6時至9時產熱量與散熱量相等D.該動物體溫的晝夜變化是對沙漠環境的適應7.直接散熱的多少取決于 ( )A.人體內與人體皮膚表面溫度之間的溫度差 B.人體內與環境之間的溫度差C.人體皮膚表面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溫度差 D.外界環境慍度的變化程度8.人在寒冷環境中 ( )A.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散熱增加 B.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熱增加C.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散熱減小 D.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熱減小9.人在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 )A.內臟蠕動 B.骨骼肌收縮 C平滑肌收縮 D.血液流動10.人體排出汗液的生理作用是 ( )A.皮膚分泌汗液是人體排出代謝終產物的一個途徑 B.汗液蒸發是人體蒸發散熱的主要方式C.汗液蒸發是人體在35℃以上環境中散熱的主要途徑 D.以上三項都是11.早產兒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嬰箱中監護,其主要原因是( )A.早產兒質量較輕,體質差 B.早產兒從母體獲取的養料不夠多C.避免被病菌感染 D.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1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人體在寒冷環境中防止體溫下降的適應性反應的是( )A.汗液分泌減少 B.皮膚多數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C.心臟跳動減慢 D.骨骼肌出現不自主的“顫抖”13.如圖是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濟寧賽區部分選手比賽的場景。運動員們腳蹬自行車,奮力向前,汗流浹背,滿臉通紅。這些表現體現了皮膚的功能有( )①保護 ②調節體溫 ③排泄 ④感受外界刺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2009臺州]小白鼠是恒溫動物,為了探究小白鼠調節體溫的中樞是否為下丘腦,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兩只健康的、性別與生理狀況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標記為甲、乙;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壞甲鼠的下丘腦,乙鼠不做處理;③把甲、乙兩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溫室中,室內溫度調為0℃,在相對安靜的條件下觀察24小時,每隔4小時分別測量一次體溫,并做好記錄。⑴若甲鼠體溫 ,乙鼠體溫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有關;若甲、乙兩鼠體溫均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無關。⑵以上實驗步驟中還存在兩點缺陷,這兩點缺陷是 。15.[2017德州]寧津雜技歷史源遠流長,1995年寧津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雜技)之鄉”。草根雜技演員李立秋以其精湛的雜記技藝不僅成為山東《我是大明星》舞臺上閃耀的明星,而且在2015年還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請根據下列圖1、圖2和所學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李立秋的蹬大缸表演令人震撼,300多斤重的大缸在李立秋的腳上來回翻飛,瀟灑自如。李立秋維持身體平衡主要是依靠圖2中[ ]__ __。 (2)在表演時,雜技演員伴隨著優美音樂做出各種精巧的動作和優美的造型。這些反射活動的完成主要受圖2中[6]內 的調節。演員感受音樂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圖1的[ ]__ _中。(3)演員表演時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她們常常面紅耳赤,大汗淋漓。這說明了人體皮膚具有__ 功能。(4)雜技演員要順利完成表演,需要運動、神經、循環、消化、呼吸等多個系統密切配合協調活動。這充分體現了 的生物學觀點。16.人體體表的溫度可以通過流經皮膚血液的多少來調節。如圖是皮膚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溫度下的口徑,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在寒冷的環境中,皮膚血管的狀態是 圖,此時體溫 環境溫度。(2)皮膚血管口徑如C圖時,血管處于 狀態。流經皮膚的血液量 ,皮膚溫度 ,散發的熱量將 。(3)當外界溫度高于體溫時,人體散熱主要是通過 方式進行。此時,皮膚血管的口徑應該更類似于圖__ _。〖提高能力〗1.古人說:“心靜則涼。”下列對人腦在休息和思考問題時產生熱量的比較,正確的是( )A.一樣多 B.休息時多 C.思考問題時多 D.說不清2.如圖所示是某兩類動物耗氧量隨環境溫度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恒溫動物,乙是變溫動物 B.甲、乙都是恒溫動物C.甲、乙都是變溫動物 D.甲是變溫動物,乙是恒溫動物第2題 第3題 第4題 第5題3.如圖表示某人在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四種器官的相對速度大小。據圖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不管休息還是運動時,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B.運動時人體血量增加C.飯后立即運動,消化器官血流量減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運動時骨骼肌產生熱量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4.如圖表示外界氣溫改變時,皮膚中血管的收縮和舒張情況,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甲、乙兩圖 ,可知甲圖中情況發生時,外界氣溫 ,皮膚內大多數毛細血管 ,血流量 ,皮膚的溫度會 ,由皮膚直接散失的熱量會 。 (2)乙圖是在 情況下發生的,同時汗液的分泌 ,從而使人體的散熱量 ,這樣,可使人的體溫保持正常。 5.生活在沙漠中的駱駝對缺水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圖中呈現的是駱駝在兩種不同情況下的體溫晝夜變化,通過兩種情況比較可知,駱駝是通過 的方式來適應缺水環境的;這種對體溫的調節是通過 (填“大腦”或“腦干”)中的神經中樞實現的。6.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了8.1級地震。我國西藏日喀則等地也受到地震影響,出現人員傷亡。(1)剛從平原進入高原的救援人員,由于高原上夜間氣溫低,許多人凍得瑟瑟發抖,這種行為的生理意義是 。到了12月,一些援建人員發現,日喀則的一些哺乳動物換上了一層厚重的皮毛,這對動物來說有什么好處? 。(2)小玲是一名支援日喀則災后重建的工作人員,一天她感冒發燒了,醫生為其測量體溫并認真檢查,但小玲的體溫在24小時內均在39 ℃左右,則小玲在這24小時內產熱和散熱的關系是( )A.產熱大于散熱 B.產熱等于散熱 C.產熱小于散熱7.如圖簡略地表示了人體產熱和散熱兩個體溫調節機制(“→”表示神經傳導方式,“?”表示血液循環途徑),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血液循環在維持體溫穩定方面的主要作用是 。(2)正常情況下,當人處于炎熱環境中時,C的反應是 和 。(3)人體在劇烈運動時,產熱量將會明顯增加的是D中的 。8.[2016陜西]下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⑴圖中T—E—N—F—A途徑表示 過程(填“激素調節”或“神經調節”),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⑵人體在安靜狀態下主要由 產生熱量。⑶經測量,某人體溫在24 h內都處于39.5 ℃,若A、B、C、D都表示熱量,則此人的A+B C+D;后經用藥,此病人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則在恢復過程中A+B C+D。(填“>”“<”或“=”)⑷體溫主要是由上述方式進行調節的,但也離不開激素調節。在處于寒冷環境中的人體血液中, 激素的含量會升高,從而加速體溫上升。參考答案〖鞏固基礎〗1.C 2.C 3.B 4.C 5.D 6.C 7.C 8.D 9.B 10.D 11.D 12.C 13.B 14.⑴不恒定。⑵實驗前需要測量兩鼠的體溫;需重復實驗,減少偶然性。15.(1)7小腦。 (2)大腦皮層。4耳蝸。(3)調節體溫和排泄。(4)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16.(1)A,高于。(2)舒張、增加、升高增加。(3)排汗、C。〖提高能力〗1.C 2.A 3.B 4.(1)高、舒張、增加、升高、增加。 (2)降溫、減少、減少。 5.增加體溫的變化幅度、腦干。6.(1)顫抖增加產熱,有利于維持體溫;減少熱量散失。(2)B7.(1)散熱。(2)血管舒張、汗液增多。(3)骨骼肌產熱。8.⑴神經調節、腦干。⑵內臟。⑶ >(呼吸及排尿的散熱量沒有包含在CD內)。⑷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