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9課《七七事變到全民族抗戰》 年級 八年級備課時間 主備人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列表歸納出七七事變的時間、地點、發動者、經過、影響。說出平津保衛戰中涌現出的抗日英雄。培養分析、歸納、表述歷史史實的能力。(重點) 2、識記出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標志、意義。(重點)3、用史實說明中國軍民是如何進行抗戰的(過程)?這對抗戰初期局勢產生什么影響?體會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團結對外的優秀品質。培養表述歷史史實的能力。(重點)【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七七事變時間___1937_____年7月7日晚 地點 北平南郊的___盧溝橋_____和宛平城 經過 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這就是“____七七事變______”,又稱“盧溝橋事變” 地位 標志著中國_____中國全民族抗戰________的開始 發展 日軍調集大批軍隊,入侵中國 結果 7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 英烈 趙登禹、___佟麟閣_____將軍壯烈殉國 第二次國共合作1.背景:日本全面侵華后,國共兩黨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 2.軍事合作: (1)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___第八路軍_______,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 (2)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 3.政治合作: (1)時間:1937年9月。 (2)標志:__國共合作宣言__的發表,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_中國共產黨___在全國的合法地位。 (3)意義: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_____抗日民族統一戰線__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淞滬會戰1.八一三事變: (1)時間:1937年8月13日。 (2)地點:____上海______。 (3)經過:日軍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 (4)影響:____淞滬會戰______爆發。 2.淞滬會戰: (1)兵力:日軍先后調集約30萬兵力,中國軍隊出動70余萬兵力。 (2)英雄:姚子青、___謝晉元______。 (3)結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 (4)規模: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 (5)作用:打破了日本_____3個月_______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南京大屠殺1.背景: (1)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 (2)國民政府遷往____重慶_______,作為戰時陪都。 2.罪行: (1)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2)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___30萬____人以上。【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2:【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91頁“七七事變”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列表歸納出七七事變的時間、地點、發動者、經過、影響。 問題2.說出平津保衛戰中涌現出的抗日英雄是誰? 任務3:【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92頁“第二次國共合作”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說出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標志、意義? 任務4:【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92—93頁“淞滬會戰”正文部分及材料研讀,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用史實說明中國軍民是如何進行抗戰的?(過程)這對抗戰初期局勢產生什么影響? 任務5:【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93—94頁“南京大屠殺”正文部分及觀看視頻:南京大屠殺史實,回答下列問題。問題1.結合材料說出你對日軍行為的感想?問題2.南京大屠殺給人類留下了怎樣的啟示。【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_________后,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A ??)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南京大屠殺 D.七七事變 2、下列歷史材料反映的軍隊稱號,出現在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的有(? B ??) ①八路軍??②紅軍??③新四軍?④中國人民解放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1937年8月,日軍以某借口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日軍借口所涉及的中國地點是(??C ?) A.柳條湖 B.宛平 C.上海虹橋機場 D.長春 4、淞滬會戰中的著名抗戰將領主要有( ?D ??) ①楊靖宇??②趙登禹??③佟麟閣??④姚子青???⑤謝晉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南京大屠殺中,日軍屠殺中國軍民人數超過(? A ??) A.30萬 B.40萬 C.50萬 D.60萬 6、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大學生傳唱著許多歌曲。這些歌曲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D??) A.歌頌祖國 B.追求理想 C.抨擊時弊 D.抗日救亡7、觀察下圖,軍隊佩戴這種臂章應該是在(?C??) A.北伐戰爭時期B.辛亥革命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D.土地革命時期 8、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為了取得抗戰的勝利,國共兩黨實現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D??) A.?成立中國同盟會 B.?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C.?組成民主聯合戰線 D.?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9、一萬多穿著灰軍服、戴著紅星帽的工農紅軍,在這里召開整編誓師大會。會場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著一套即將穿上的國民黨軍隊的黃軍服和即將戴上的綴有國民黨黨徽的黃軍帽。材料中描述的史實發生在(?D??)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紅軍長征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 10、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是在(?D??) A.?西安事變后 B.?瓦窯堡會議后 C.?紅軍接受國民政府改編后 D.表國共合作宣言后【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 中國民族的抗日戰爭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1:①通讀教材,能夠獨立自主正確完成填空;②能夠發現疑點、難點,提出問題。2:講述盧溝橋事變的過程,理解其影響,掌握中國軍隊英勇抗戰的情況。3:知道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的史實,認識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重要性。4:了解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殺的罪行,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5:學習愛國將領和軍民英勇抗戰的事跡,激發愛國熱情,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認識到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殘酷的侵略戰爭。6: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教學重點:七七事變和第二次國共合作。教學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一、七七事變【小組探究】閱讀課本 “七七事變”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問題1.列表歸納出七七事變的時間、地點、發動者、經過、影響。問題2.說出平津保衛戰中涌現出的抗日英雄是誰?學生歸納總結回答,教師出示答案。出示問題:觀察下圖思考:日軍為什么要進攻盧溝橋?出示《盧溝橋事變示意圖》學生思考,教師講解:盧溝橋戰略位置重要,背靠宛平城,扼平漢鐵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教師講解: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愛國將士不怕犧牲,誓死與日軍斗爭到底。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駐扎在宛平城的國民黨第二十九軍,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他們進行周密的布防。在吃飯和睡覺前高呼:“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口號。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兩軍短兵相接展開了白刃戰和肉搏戰,英勇的二十九軍將士們把他們平時訓練的大刀終于派上了用場。二十九軍的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表現出高度的愛國熱情。出示:盧溝橋事變時守衛在盧溝橋的中國軍人、駐守宛平縣城的中國軍隊奔赴前線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愛國將士面對日軍的侵略不退縮,頑強與之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在平津保衛戰中涌現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哪兩位?學生:趙登禹與佟麟閣。教師補充:趙登禹:(1898~1937)山東菏澤人。國民黨抗日將領。一三二師師長。佟麟閣:(1892-1937年)中國國民黨抗日將領。二十九軍副軍長。河北高陽人。其中佟麟閣曾激勵將士們說:“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系于一身者輕,而系于國家民族者重。國家多難,軍人應當以死報國。”從這句話中,我們是不是體會到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過渡: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軍。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共赴抗日。二、第二次國共合作教師:(展示材料,并提問)面對日寇大舉入侵,國共兩黨有何反應?材料一 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放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7月17日蔣介石談話,明確宣稱:“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學生:(研讀材料,討論分析)教師: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國共兩黨堅決抵抗日軍侵略,兩黨再度攜手,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全民族抗戰。教師:(展示材料)材料 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教師: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及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分別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1937年9月,國民黨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同時也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教師:國共兩黨共進行了兩次合作,這兩次合作有哪些不同呢?學生:(師生共同回顧,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表格) 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標志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 國民黨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革命任務 打倒軍閥,統一全國 抗日建立戰線 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 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后結果 合作破裂,國共開始十年內戰 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三、淞滬會戰1.教師講述:為了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軍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2.教師展示圖片:《上海守軍奮起抗擊日軍》,強調中國守軍艱苦奮斗。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出淞滬會戰中的英雄事跡有哪些?學生回答:姚子青率全營守衛寶山,與日軍苦戰3日,全營官兵壯烈犧牲;謝晉元率軍在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中國空軍首次參戰,擊落敵機5架,初戰告捷。教師提問:淞滬會戰的結果如何?有什么影響?學生回答: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了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四、南京大屠殺 1.教師過渡:日軍進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作為戰時陪都。南京大屠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2.教師展示圖片:凸顯日軍暴行。 3.教師強調:南京大屠殺是日軍進攻南京城后進行的屠殺,屠殺的對象是無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軍人和軍警。這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殘酷性和野蠻性。在南京大屠殺中屈死的30多萬無辜的生命向我們昭示的是人類用鮮血寫就的祈愿: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日本帝國主義經長期準備之后,尋釁發動了全面進攻中國的“七七事變”,開始了它滅亡中國、稱霸亞洲的狂妄計劃。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兩黨摒棄前嫌,攜手合作。開始了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日本對在侵華戰爭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須予以承認,其侵略行為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法西斯幽靈的復活、揭露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抹殺侵略事實的險惡用心。教學反思:新課改中強調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但是我在實踐中,見到學生不能馬上響應我所提出的問題時,就急于將自己的知識傾倒給學生,也就減少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時間。 盧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在北京廣安門外西南,橫跨永定河上,古時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過盧溝橋,得此良辰美景,賦詩“半鉤留照三秋談,一練分波平鏡明”于此,并題“盧溝曉月”,立碑于橋頭。1937年7月,這里響起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槍聲,揭開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序幕。日本是如何制造盧溝橋事變的呢?國難當頭,國共兩黨是怎樣走上共同抗日道路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4張PPT)歷史這是一個標題人教版 初中部編版八年級上冊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戰》 教學課件新課導入 盧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在北京廣安門外西南,橫跨永定河上,古時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過盧溝橋,得此良辰美景,賦詩“半鉤留照三秋談,一練分波平鏡明”于此,并題“盧溝曉月”,立碑于橋頭。1937年7月,這里響起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槍聲,揭開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序幕。日本是如何制造盧溝橋事變的呢?國難當頭,國共兩黨是怎樣走上共同抗日道路的?新知導入目標1:①通讀教材,能夠獨立自主正確完成填空;②能夠發現疑點、難點,提出問題。目標2:講述盧溝橋事變的過程,理解其影響,掌握中國軍隊英勇抗戰的情況(重點)目標3:知道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的史實,認識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重要性。(難點)目標4:了解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殺的罪行,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目標5:學習愛國將領和軍民英勇抗戰的事跡,激發愛國熱情,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認識到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殘酷的侵略戰爭。目標6: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學習目標【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自主學習七七事變戰役名稱 七七事變 時間 地點 發動者 經過 影響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日本以士兵失蹤為借口進攻盧溝橋,炮轟宛平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觀察下圖思考:日軍為什么要進攻盧溝橋?盧溝橋背靠宛平城,扼平漢鐵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新知講解日本控制的偽蒙軍 日本控制區國民黨29軍 日軍重兵占據1.日軍為何要進攻盧溝橋?(盧溝橋戰略位置重要)盧溝橋平 漢 鐵 路 盧溝橋事變時守衛在盧溝橋的中國軍人2、中國軍隊的反應如何? 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盧溝橋事變時守衛在盧溝橋的中國軍人駐守宛平縣城的中國軍隊奔赴前線英雄人物(1898~1937)山東菏澤人。國民黨抗日將領 。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1892-1937年)中國國民黨抗日將領。二十九軍副軍長。河北高陽人。佟麟閣“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系于一身者輕,而系于國家民族者重。國家多難,軍人應當以死報國。” ——佟麟閣第二次國共合作1、背景: 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新知講解工農軍的改編西北工農紅軍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 115師師長 林彪120師師長 賀龍129師師長 劉伯承南方游擊隊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標志:國民黨發表中共中央提供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意義: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 國共有過哪兩次合作? 民主革命時期,國共兩黨有過兩次合作。 第一次合作出現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具體時間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國民黨“一大”是形成的標志,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是破裂的標志; 第二次合作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具體時間是1937年9月至1946年,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是正式形成的標志,內戰爆發是破裂的標志。合作探究淞滬會戰開始時間:爆發:結果:1937年8月13日日軍借口一名軍官在上海虹橋機場唄中國守軍擊斃,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新知講解材料研讀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須知若干華軍器械,猶未充分,但一般所認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種奇跡,自屬難能可貴。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倫敦《泰晤士報》(1937年11月28日) 姚子青謝晉元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合作探究南京大屠殺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12月,日軍攻占中國首都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1、背景:2、罪行:日軍占領南京后的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新知講解北平失陷(1937.7.29天津失陷(1937.7.30)上海八一三事變(1937.8.13)國民黨遷都重慶(1938年夏)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略中國形勢圖 從12月13日,日本占領南京僅六周的時間內,日本侵略者殺害中國同胞300000(30萬人以上)日本陸軍大將,皇道派將領,甲級戰犯,駐扎中國13年的中國通,大亞細亞主義的鼓吹者,南京大屠殺主要責任人之一。松井石根日本陸軍中將,侵華日軍乙級戰犯,南京大屠殺主犯之一。1937年12月12日率所部由中華門侵入南京,并伙同第16師團、18師團、114師團等制造了南京大屠殺。谷壽夫閱讀教材及結合材料說出你對日軍行為的感想。日軍占領南京兩天后┄┄大規模地搶劫,屠殺平民,將中國人趕出家園,集體屠殺戰俘與身體強壯的男子,把南京變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德丁我無能為力,我對南京的最后印象一一死亡的中國人,死亡的中國人,死亡的中國人。 ——美聯社記者麥克丹尼爾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門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樣┄┄到處都在殺人。機槍聲響個不停。 ——德國商人約翰·拉貝的日記遇害的中國人喪心病狂的日本軍人合作探究現在的日本政府有沒有深刻地反省這段歷史,有沒有真誠地向受害的中國人民道歉?表現在哪里? 今天日本國內一些右翼勢力美化侵略戰爭的表現:☆篡改歷史教科書☆否認南京大屠殺☆參拜靖國神社針對日本右翼勢力的行為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作為學生:我們要聲討日本的所作所為;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作為政府:利用正常的外交途徑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要積極發展國民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探討:南京大屠殺留給我們什么教訓和啟示?教訓(啟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反對戰爭,珍愛和平;保持警惕,時刻防范日本軍國主義抬頭;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日本帝國主義經長期準備之后,尋釁發動了全面進攻中國的“七七事變”,開始了它滅亡中國、稱霸亞洲的狂妄計劃。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兩黨摒棄前嫌,攜手合作。開始了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日本對在侵華戰爭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須予以承認,其侵略行為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法西斯幽靈的復活、揭露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抹殺侵略事實的險惡用心。課堂總結板書設計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 A、西安事變 B、七七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國共合作宣言發表D課堂鞏固2、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于( ) A、九一八事變 B、柳條湖事件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C3、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的陪都是( ) A、南京 B、武漢 C、重慶 D、成都C4、日軍進攻北平中,犧牲的二十九軍副軍長是( ) A、佟麟閣 B、趙登禹 C、張自忠 D、申仲明A5、日本在中國發動的幾次侵略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九一八事變 ③八一三事變 ②七七事變 ④南京大屠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A謝謝觀賞!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一、選擇題1.“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抗戰通電的發表,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致力于( )A.組建東北抗日聯軍 B.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C.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D.發動百團大戰【答案】C【解析】根據抗戰通電的發表,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致力于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發表抗日通電,“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號召全國人民筑成民族統一戰線,C符合題意。組建東北抗日聯軍是在九一八事變后,發生在抗戰通電發表之前,A不符合題意。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發生在在抗戰通電發表之前,B不符合題意。發動百團大戰與題干內容無關,D不符合題意。所以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2.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報道反映的是正面戰場上的哪次戰役?( )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長沙會戰【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題意;徐州會戰發生在1938年,地點是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隴海地區,排除B項;武漢會戰發生在1938年,地點是湖北一帶,排除C項;長沙會戰發生在湖南一帶,排除D項;故選A。【點睛】“1937年11月28日”“……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是解題的關鍵,說明這次戰役發生在1937年的上海,對中國有很大的影響。據所學,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主戰場上海。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3.下面是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東北大學前兩次遷移分別與什么事件有關?( )A.北伐戰爭;西安事變 B.偽“滿洲國”成立;一·二八事變C.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 D.華北事變;八一三事變 【答案】C【解析】通過路線圖可以看出,東北大學前兩次遷移分別是:1931年遷出沈陽去往北京、1937年遷出北京去往開封,關鍵信息為1931年沈陽和1937年北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三省,沈陽淪陷;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日軍攻破宛平城,進入北平。因此,導致東北大學前兩次遷移的事件分別應為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ABD所列事件時間上不符合題意,C正確,故選C。【點睛】抓住時間和地點信息進行判斷,需要學生熟知抗日戰爭的歷程。4.美籍華人學者黃仁宇認為,淞滬之攻防戰損失過重,非中國可能負擔,但從抗日局勢來看,這場會戰( )A.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B.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C.是中國軍民與日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D.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仗【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為保衛上海,國民政府組織了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5.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下列哪次戰爭,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面對外敵入侵時,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A.鴉片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了全民族的抗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選項C符合題意;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北伐期間,中國共產黨與國民政府決裂,第一次國共內戰爆發;解放戰爭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所以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6.《一寸河山一寸血》寫道:“當年七月七日,日軍在這里借故尋釁,點燃了中日兩國全面戰爭的戰火……由于這場仗是扭轉中國人民命運的一場民族戰爭,因此,盧溝橋和宛平城響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當年”是指( )A.1894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41年【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當年七月七日,日軍在這里借故尋釁”和“盧溝橋和宛平城響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C項符合題意;1894年是甲午中日戰爭的開始時間,A項不符合題意;1931年是九一八事變的時間,B項不符合題意;1941年不是典型事件的時間,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7.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國民政府都城后,屠殺中國同胞30萬人以上,為了不讓歷史悲制重演,增強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國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與此相關的事件是( )A.旅順大屠殺 B.九一八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南京大屠殺【答案】D【解析】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國民政府都城南京。日軍占領南京后6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選項D符合題意;而選項A旅順大屠殺,發生在甲午戰爭時期;選項 B九一八事變發生于1931年;選項 C盧溝橋事變發生于1937年;所以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8.歷史地圖可以使我們直觀生動了解歷史。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西安事變【答案】B【解析】根據圖片信息“盧溝橋”,“宛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在盧溝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九一八事變發生在沈陽;選項C八一三事變發生在上海;選項 D西安事變發生在西安;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9.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日本在南京大屠殺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國無辜同胞遇難?( )A.20萬 B.30萬 C.40萬 D.50萬【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隨后一個多月內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故B項符合題意,ACD項數目與史實不符。故選B。10.1937年,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共產黨將軍隊改編為( )A.中國工農紅軍 B.抗日義勇軍 C.八路軍和新四軍 D.人民解放軍【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共產黨將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故C符合題意;中國工農紅軍的名稱出現時間是1927——1937年,1937年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故A不符合題意;抗日義勇軍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出現,故B不符合題意;人民解放軍的名稱出現在1946年內戰爆發后,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下圖是中共領導的軍隊佩戴過的臂章,它最早出現在 ( )A.北伐戰爭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圖片的“八路”“中華民國二十七年”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國二十七年的算法是1911+27=1938年,此時期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的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所以答案選B。12.小明在復習《歷史與社會》“中國抗日戰爭”一課時,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識.他整理的這段歷史,反映的最主要內容是( )A.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C.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軍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人民進入局部抗戰時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七七事變,標志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盧溝橋事變后,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故此題選B。13.(題文)下圖是1937年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的報道。報道赫然以“百人斬,超記錄”為標題。 “百人斬”的暴行發生在下列日軍制造的哪次事件中(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南京大屠殺 D.秘密細菌戰【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1937年12月底,日軍占領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占領南京六周內,屠殺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擇答案C。14.(題文)國共關系直接影響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下面兩黨關系演變中,實現再合作的原因是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華加劇了民族危機 B.共產黨改編紅軍停止了內戰C.國民政府改組緩和了矛盾 D.東北軍和八路軍實現了聯合【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原因。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發動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中國進入到全國性的抗日戰爭階段。日本全面侵華加劇了民族危機,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同領導全民族的抗戰。BCD不是原因,不符合題意,故選A。15.“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后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在盧溝橋事變中為國犧牲的將領有( )①鄧世昌 ②佟麟閣 ③趙登禹 ④王銘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盧溝橋事變中為國犧牲的將領。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起進攻,并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反抗,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性抗日戰爭的開始。在盧溝橋事變中為國犧牲的將領有②佟麟閣③趙登禹,①鄧世昌犧牲在黃海海戰中,④王銘章和盧溝橋事變無關。②③符合題意,選擇答案B。二、綜合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兇暴。奪我東三省,殺我們同胞。小朋友!大家起來鬧,日本糖果我不吃,東洋玩具我不要。”材料二: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總共有30多萬人喪生。(1)材料一敘述的“奪我東三省”局面發生在哪次事變后?這次事變有什么歷史影響? 【答案】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軍制造柳條湖事件,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發生后,黨領導的東北抗日義勇軍英勇抗擊日軍,所以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于九一八事變。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針,導致不到半年時間,東北三省全部淪陷敵手。東北3000萬同胞在日軍的鐵蹄下受盡欺壓凌辱。因此,材料一敘述的“奪我東三省”局面發生在九一八事變之后;“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什么樣的抗日主張? 【答案】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解析】依據材料二的“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停止內戰,一致對外。(3)材料三揭示了日軍的什么暴行?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針對當今某些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抹殺這一人間慘劇真相的事實,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中日關系?【答案】南京大屠殺。表示強烈的憤慨和嚴正抗議;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正視歷史、以史為鑒;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面向未來、加強合作;謀求中日關系健康發展。【解析】依據材料三的“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總共有30多萬人喪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揭示了日軍的南京大屠殺罪行。當今某些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抹殺這一人間慘劇真相,我們對此事表示強烈的憤慨和嚴正抗議;要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正視歷史、以史為鑒;要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面向未來、加強合作;謀求中日關系的健康發展。17.(題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側舉行軍事演習。11時左右,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蠻橫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隨即炮擊盧溝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材料二:親愛的同胞們!本黨這種光明磊落大公無私與委曲求全的態度,早已向全國同胞在言論行動上明白表示出來,并且已獲得同胞們的贊許。現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以便用統一團結的全國力量,抵抗外敵的入侵。材料三:如下圖。(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發生在哪一年?【答案】七七事變。1937年。【解析】根據材料一的“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側舉行軍事演習。11時左右,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蠻橫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隨即炮擊盧溝橋”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2)根據材料二,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是如何應對的?【答案】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國人民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解析】根據材料二的“現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以便用統一團結的全國力量,抵抗外敵的入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國人民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3)材料三中日本的新聞報紙報道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了悼念在此事件中死難的國民,我國從2014年開始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公祭日,請你談談這一舉措有何現實意義。【答案】南京大屠殺。可以時刻警醒我們銘記歷史,牢記恥辱,警惕和防范日本軍國主義的復蘇,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言之有理即可)【解析】依據材料三的圖片信息“南京,百人斬”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殺。為了悼念在此事件中死難的國民,我國從2014年開始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公祭日。這樣可以時刻警醒我們銘記這段歷史,牢記歷史的恥辱,時刻警惕和防范日本軍國主義的復蘇,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你最想向世界人民表達的愿望是什么?【答案】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意思相近即可)【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領導全民族的抗戰。日軍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這些戰爭史實啟示我們: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點睛:解答第一問的關鍵是識記七七事變的時間、過程、影響。解答第二問的關鍵是認識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解答第三問的關鍵是認識國家設立南京大屠殺的現實意義。解答第四問需認識戰爭啟示我們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一、選擇題1.“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抗戰通電的發表,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致力于( )A.組建東北抗日聯軍 B.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C.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D.發動百團大戰2.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報道反映的是正面戰場上的哪次戰役?( )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長沙會戰3.下面是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東北大學前兩次遷移分別與什么事件有關?( )A.北伐戰爭;西安事變 B.偽“滿洲國”成立;一·二八事變C.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 D.華北事變;八一三事變 4.美籍華人學者黃仁宇認為,淞滬之攻防戰損失過重,非中國可能負擔,但從抗日局勢來看,這場會戰( )A.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B.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C.是中國軍民與日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D.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仗5.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下列哪次戰爭,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面對外敵入侵時,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A.鴉片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6.《一寸河山一寸血》寫道:“當年七月七日,日軍在這里借故尋釁,點燃了中日兩國全面戰爭的戰火……由于這場仗是扭轉中國人民命運的一場民族戰爭,因此,盧溝橋和宛平城響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當年”是指( )A.1894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41年7.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國民政府都城后,屠殺中國同胞30萬人以上,為了不讓歷史悲制重演,增強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國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與此相關的事件是( )A.旅順大屠殺 B.九一八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南京大屠殺8.歷史地圖可以使我們直觀生動了解歷史。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西安事變9.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日本在南京大屠殺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國無辜同胞遇難?( )A.20萬 B.30萬 C.40萬 D.50萬10.1937年,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共產黨將軍隊改編為( )A.中國工農紅軍 B.抗日義勇軍 C.八路軍和新四軍 D.人民解放軍11.下圖是中共領導的軍隊佩戴過的臂章,它最早出現在 ( )A.北伐戰爭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12.小明在復習《歷史與社會》“中國抗日戰爭”一課時,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識.他整理的這段歷史,反映的最主要內容是( )A.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C.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3.(題文)下圖是1937年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的報道。報道赫然以“百人斬,超記錄”為標題。 “百人斬”的暴行發生在下列日軍制造的哪次事件中(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南京大屠殺 D.秘密細菌戰14.(題文)國共關系直接影響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下面兩黨關系演變中,實現再合作的原因是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華加劇了民族危機 B.共產黨改編紅軍停止了內戰C.國民政府改組緩和了矛盾 D.東北軍和八路軍實現了聯合15.“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后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在盧溝橋事變中為國犧牲的將領有( )①鄧世昌 ②佟麟閣 ③趙登禹 ④王銘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綜合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兇暴。奪我東三省,殺我們同胞。小朋友!大家起來鬧,日本糖果我不吃,東洋玩具我不要。”材料二: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總共有30多萬人喪生。(1)材料一敘述的“奪我東三省”局面發生在哪次事變后?這次事變有什么歷史影響?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什么樣的抗日主張? (3)材料三揭示了日軍的什么暴行?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針對當今某些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抹殺這一人間慘劇真相的事實,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中日關系?17.(題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側舉行軍事演習。11時左右,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蠻橫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隨即炮擊盧溝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材料二:親愛的同胞們!本黨這種光明磊落大公無私與委曲求全的態度,早已向全國同胞在言論行動上明白表示出來,并且已獲得同胞們的贊許。現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以便用統一團結的全國力量,抵抗外敵的入侵。材料三:如下圖。(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發生在哪一年?(2)根據材料二,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是如何應對的?(3)材料三中日本的新聞報紙報道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了悼念在此事件中死難的國民,我國從2014年開始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公祭日,請你談談這一舉措有何現實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你最想向世界人民表達的愿望是什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南京大屠殺.mp4 教學視頻:《抗戰》之戰武漢h264_720x576_800k.mp4 教學視頻:美國人_約翰·馬吉牧師鏡頭下的南京大屠殺珍貴畫面h264_720x576_800k.mp4 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導學案.doc 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課件.pptx 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