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考點一、牙齒組成及預防考點二、消化系統組成及各器官功能考點三、七大營養素及消化產物考點四、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考點五、消化酶的相關考點考點六、酶或消化系統等實驗探究題人消化系統的重要器官——牙牙齒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搗碎和磨細食物。人的牙的總數為28顆~32顆。(1)牙的組成牙冠——牙被牙釉質所覆蓋的部分,也是發揮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牙頸——牙冠和牙根的交界處稱為牙頸。牙根——牙被牙骨質所覆蓋的部分。(2)牙的分類①從成分上分:牙本質——構成牙的主要成分。牙骨質——牙根的表面。牙髓腔——由牙本質圍成,內有牙髓,為富有神經、血管的結締組織。1.消化系統的組成:2.三類大分子物質最終消化產物。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質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與脂肪酸3、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具有的特點)①小腸很長②內壁有許多皺襞③小腸內壁有絨毛④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⑤小腸有豐富的毛細血管。4、七大營養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況: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腸: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維生素、無機鹽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部分維生素5、消化分為兩類:物理性消化:牙齒――切、撕、磨(咀嚼) 胃――攪拌 小腸――蠕動 膽汁――乳化作用化學性消化:各種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實驗: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實驗方法:對照實驗。酶的特點:多樣性、高效性、專一性 酶的催化條件:溫度、PH都會影響酶的活性酶酶的概念酶的作用特點酶缺乏或不足,會導致代謝紊亂,甚至出現疾病,如白化病。活動——研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消化作用的實驗。實驗成敗關鍵有四條:一條:制備的淀粉糨糊(將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勻,有利于與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須完全冷卻后才能使用,否則唾液中的淀粉酶會被高溫破壞而失去活性。二條:在取唾液前,必須漱凈口。切忌從咽喉處吐取黏液,因為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三條:實驗過程中,一定要在37℃恒溫的水浴中進行,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響實驗結果。四條:加碘液前,要先將試管冷卻后再滴加碘液,溫度過高會使碘液中的碘升華,影響實驗效果。所以在這個實驗中,溫度的控制是關鍵所在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圖解: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過程: 一、牙齒相關1、如圖所示是牙齒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1)人體結構中最堅硬的部分是[①]牙釉質。(2)構成牙齒的主要部分是[②]牙本質。(3)如果人患了齲齒病,傷到[③]牙髓,病菌侵入,引起發炎,會十分疼痛,這是因為其中含有神經。(4)齲齒形成的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殘留在牙齒上的食物中的__糖類__,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所致,因此我們要做到早晚刷牙、飯后漱口,預防齲齒。二、酶的催化和實驗1.為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悅設置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已知A試管實驗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則B試管實驗材料為(B)A. 淀粉液+唾液 B. 淀粉液+清水 C. 唾液+碘液 D. 唾液+清水 2.如圖為模擬淀粉的消化過程,“剪刀①”“剪刀②”分別代表兩種消化酶。其中“剪刀②”能出現在消化道的部位是(C)A. 口腔 B. 胃 C. 小腸 D. 大腸【解析】 圖示①表示淀粉在口腔內的消化過程,淀粉分解為麥芽糖;②表示麥芽糖在小腸內在胰液和腸液的作用下分解為葡萄糖的過程。4.下列關于酶的敘述錯誤的是(B)A.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 B. 酶都具有消化作用C. 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 D. 淀粉酶只能促進淀粉發生變化5.加酶洗衣粉中加的酶一般是蛋白質分解酶,能有效去除衣服上發黃的汗漬、血跡等污跡,使用時忌水溫過高,它的去污及使用原理是(A)A. 能分解蛋白質,需要適宜的溫度 B. 能分解油脂,需要適宜的溫度 C. 能分解蛋白質,需要低溫 D. 能分解油脂,需要較高的溫度6.下表是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實驗記錄,請問該小組同學探究的課題是(D)試管編號 甲 乙 丙 丁加入物質 糨糊、唾液 糨糊、唾液、鹽酸 糨糊、唾液 糨糊、唾液溫度 37 ℃ 37 ℃ 100 ℃ 0 ℃時間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加入碘液后的現象 不變藍 變藍 變藍 變藍A. 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B. 探究淀粉遇碘能否變藍色C. 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響D. 探究鹽酸和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響7.在適宜條件下,用蛋白酶處理甲、乙兩物質時,兩物質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A. 甲、乙都是蛋白質 B. 乙也可能是一種酶C. 蛋白酶對甲物質不起作用 D. 酶的作用具有專一性 8.甲、乙兩圖是溫度和pH影響酶活性(縱坐標表示)的曲線圖,下列相關結論不正確的是(C)A. 在最適溫度、最適pH時,酶的活性最高 B. 低溫可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會使酶失活C. 高溫可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會使酶失活 D. 過酸、過堿都會使酶喪失活性9.酶是生物催化劑,生物體內都含有各種各樣的催化酶。如圖所示為人體內某種酶在不同pH 條件下,其催化效率與溫度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B)A. 當pH 從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漸升高B. t1的溫度大概在37 ℃左右C. 人體內各種酶在中性環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D. 溫度從0→t2的變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漸降低 10.為驗證pH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Ⅰ. 操作步驟:①1~5號試管中分別加入0.5%的淀粉液2毫升。②向各試管中加入相應的緩沖液3.0毫升,使各試管中反應液pH依次穩定在5.0、6.2、6.8、7.4、8.0。③分別向1~5號試管中加入0.5%的唾液1毫升,然后進行37 ℃恒溫水浴。④反應過程中,每隔1分鐘從第3號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顯色,待呈橙黃色時,立即取出5支試管,加碘液顯色并比色,記錄結果。Ⅱ. 實驗結果見表:試管號 1 2 3 4 5pH 5.0 6.2 6.8 7.4 8.0結果(顏色) ++ + 橙黃色 + ++(注:“+”表示藍色的程度)(1)實驗過程中要選擇37 ℃恒溫,原因是37_℃是酶的最適催化溫度。(2)3號試管加碘液后出現橙黃色,說明淀粉被分解。(3)如果反應速度過快,應當對唾液作怎樣的調整?加水稀釋。(4)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響,pH=6.8時,酶的催化活性最強;酶的最適pH是__6.8__。11.某興趣小組在學習酶的知識后,又開展了酶專一性的實驗探究。【查閱資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還原性糖類,在相關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材料二:葡萄糖屬于還原性糖,它遇斐林試劑顯磚紅色。【實驗器材】 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試劑、若干試管等。【實驗過程】 (1)取兩支相同試管,編號為甲、乙。(2)實驗分組及所加試液如表一。(3)實驗現象:甲、乙試管內均顯磚紅色。表一所加試液 甲 乙1%淀粉溶液 3毫升 1%蔗糖溶液 3毫升淀粉酶溶液 2毫升 蔗糖酶溶液 2毫升斐林試劑 2毫升 2毫升表二所加試液 丙 丁1%淀粉溶液 3毫升 1%蔗糖溶液 3毫升淀粉酶溶液 2毫升蔗糖酶溶液 2毫升 斐林試劑 2毫升 2毫升【反思交流】 有同學認為比較甲、乙兩組實驗,還不能證明酶具有專一性,理由是沒有形成對照實驗(合理均可)。【方案完善】 為補充證據,請你結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實驗步驟的設計,并預測實驗結果。(1)另取兩支相同試管,編號為丙、丁。(2)實驗分組如表二,請在表格中填寫出應加試劑的名稱及用量。(3)預期實驗現象:丙、丁試管內均不顯磚紅色。【討論分析】 (1)通過比較甲和丁兩組實驗,說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2)……【反思交流】對照實驗要求遵循單一變量原則,除控制要探究的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且適宜。甲、乙兩組實驗具有兩個變量,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和蔗糖酶溶液,所以不能證明酶具有專一性。【方案完善】要完善表一實驗,即只要看淀粉酶能否分解蔗糖、蔗糖酶能否分解淀粉即可,據此設計補充實驗。根據酶的專一性可知,丙、丁試管內均不顯磚紅色。【討論分析】要證明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可將甲和丁兩組實驗作對照。12.實驗表明,酶的活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溶液的酸堿度(pH)等。下面的實驗是某學校科學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為研究某種酶的活性與溶液的酸堿度之間的關系而設計的。具體的實驗過程是:準備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且溶液pH各不相同的試管,每支試管都加一塊0.5厘米3大小的正方體凝固蛋白塊,然后將5 支試管同時放置在25 ℃室溫條件下處理,記錄各試管內蛋白塊的消失時間。實驗結果如下:試管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酶溶液的pH 1 2 3 4 5蛋白塊消失的時間/分 12 9 11 45 ≥65分析實驗結果,可知:(1)酶活性最強時的pH是2。(2)在人的消化道內,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最終分解為氨基酸。(3)當溶液的pH>2時,隨著pH的增大,酶的活性減弱。【解析】 當pH從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先升高,后又下降;人體正常體溫是37 ℃,是各種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溫度;從圖像可以看出該酶在pH=6時催化效率最高;在溫度從0→t2的變化中,酶的催化效率先升高后降低。 13.實驗證明,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下面的實驗就是為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準備五支試管,加入等量的酶溶液后,把每支試管放入提前準備好的不同溫度的燒杯中,然后再分別加入一塊1厘米3的正方體凝固蛋白塊,記錄蛋白塊消失的時間(注意:實驗中要保證每個燒杯的水溫恒定)。記錄結果如下:溫度/℃ 10 20 37 52 75蛋白塊消失的時間/分 25 18 10 28 不消失請依據上述實驗結果分析回答:(1)酶活性最強的溫度是37__℃。(2)蛋白塊消失的時間與酶活性強弱的關系是酶活性越大,蛋白質分解越快,蛋白塊消失的時間越短。(3)請想出一種辦法改進實驗,使實驗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將蛋白塊處理得更小一些。(4)你認為本實驗中的酶可以叫做蛋白酶,在人體中含有該種酶的消化液有胃液、胰液、腸液。(5)由此實驗可知,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時應注意的問題是水溫最好控制在37__℃左右。【解析】 (1)從表中可以看出,當溫度為37 ℃時,蛋白質被消化所需的時間最短,因此這時酶的活性最強。(2)酶的活性越強,對蛋白質的消化能力就強,蛋白質被分解的速度就越快,所需的時間就越短。(3)增加消化酶與蛋白質的接觸面積,可以縮短蛋白質被分解的速度,因此實驗中將蛋白塊處理得更小一些,就可縮短實驗時間。(4)消化蛋白質的酶稱為蛋白酶,胃液、腸液和胰液中都含有這種酶。(5)因為在37 ℃時,酶的活性最強,因此使用加酶洗衣粉時,為了提高洗滌效果,應注意水溫保持在37 ℃左右。三、消化系統與營養物質吸收和實驗探究1.下列關于人體消化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D)A. 消化系統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B. 胃只有貯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 肝臟分泌的膽汁中含有多種消化酶 D. 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2.下列對于圖中器官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C)A. 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 ②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C. ③中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種消化酶 D. ④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蛋白質3.在一塊含有淀粉的瓊脂塊的四個位置,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如圖所示。將上述瓊脂塊放入37 ℃的恒溫箱中,保溫處理24小時后,在瓊脂塊上滴加碘液,其中不變藍色的是(C)A. 清水 B. 胃液 C. 唾液 D. 膽汁4.在四支試管中注入等量的植物油,振蕩并靜置于37 ℃溫水中,發現植物油最先消失的是(D)A. 膽汁、唾液、胃液 B. 膽汁、唾液、腸液C. 胃液、腸液、胰液 D. 膽汁、胰液、腸液5.小李吃西瓜時把西瓜子也吞進了肚里,這粒瓜子在體內經過的一段旅程是(B)A. 口腔→咽→肝臟→小腸→大腸→肛門B. 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C. 口腔→咽→喉→胃→小腸→大腸→肛門D. 口腔→咽→食道→胃→大腸→小腸→肛門6.小腸的絨毛襞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小腸完成的功能是(D)A. 分解 B. 分泌 C. 消化 D. 吸收7.下列關于消化和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C)A. 饅頭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為麥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齒和舌的作用B. 小腸絨毛襞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小腸消化食物C. 肝臟分泌的膽汁中沒有消化酶,但它能促進脂肪的分解D. 蛋白質經胃液消化后的產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8.如圖所示為人體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圖。若甲處阻塞,則最可能發生的是(C)A. 胰腺無法分泌胰液 B. 胃液無法分解蛋白質C. 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D. 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9、如圖所示為消化系統的組成,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D)A. 淀粉在①口腔內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為麥芽糖B. 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⑥肝臟,肝炎病人怕吃油膩的食物C. ③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D. ⑤小腸的絨毛襞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與其消化功能相適應10.胃部病變,外科醫生可以將病人的胃全部切除,另用小腸再造一個胃。新造的胃比較小,病人要少吃多餐。人造胃能代替胃的部分功能,其原因是(C)A. 小腸的功能與胃的功能相似 B. 小腸壁的形態與胃壁形態相似C. 小腸壁的結構與胃壁結構相似 D. 小腸比胃要長 11.圖甲為pH對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為3種脫氫酶(a、b、c)的活性受溫度影響的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 A. 由圖甲可知pH=6時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 由圖乙無法知道c酶的最適活性溫度C. 由圖甲可知若細胞由酸性變成堿性,淀粉酶活性逐漸升高D. 由圖乙可知活性溫度范圍最廣的酶是b【解析】 由圖甲可知,pH對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均有影響,植物淀粉酶的最適pH約為5,人的淀粉酶的最適pH約為7,若細胞由酸性變成堿性,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由圖乙可知,圖中表示3種脫氫酶(a、b、c)的活性受溫度影響的情況,a酶的最適溫度約為35 ℃,b酶的最適溫度約為30 ℃,c酶的最適溫度大于40 ℃,依據此圖無法得知c酶的最適溫度,酶的活性溫度范圍最廣的是c酶。12.圖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響的曲線,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pH=b時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產生的麥芽糖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若圖乙描述的反應過程中,在保證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變某一初始條件,則圖乙中e點(產生麥芽糖最大量)或d點(產生麥芽糖最大量時的時間)的位置可能會發生移動。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A. pH=a時,e點下移B. 淀粉量增加時,e點上移C. 溫度升高時,d點右移D. 酶的量減少時,d點右移【解析】 pH為a時,酶的活性較低,淀粉分解速率較慢,e點不變,d點右移;淀粉量増加時,產生的麥芽糖量増加,e點上移;當溫度升高時,淀粉分解速率變慢,d點右移,產物量不變,e點不變;酶的量減少時,淀粉分解速率變慢,d點右移。13.某藥品部分說明書如圖所示,閱讀后回答:【成 分】 每片含胰酶300毫克,胃蛋白酶13毫克。 【性 狀】 本品為腸溶衣與糖衣的雙層包衣片。 【適應癥狀】 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注意事項】 服用時切勿嚼碎……(1)根據營養素在消化道內被消化的先后順序,藥品“內層包衣”里的酶是__胰酶__。(2)胰酶中的胰脂肪酶能幫助脂肪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3)該藥品嚼碎后服用會影響藥效,原因是: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質,胰酶會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從而影響藥效(或在胃液酸性條件下,胰酶活性會受影響,從而影響藥效)。14.為探究植酸酶對鱸魚生長的影響,某科研小組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步驟 具體操作①飼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飼料中添加200毫克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飼料;并將加酶飼料和普通飼料分別制成大小相同的顆粒,在不高于某一溫度下烘干后儲存。②鱸魚飼養 挑選體格健壯、大小一致的鱸魚苗,在兩個相同的海水魚池中各隨機放養600尾鱸魚苗。給一個魚池的鱸魚定時投喂適量的普通飼料,給另一個魚池的鱸魚同時投喂等量的________。③結果記錄 8周后,從每個魚池中隨機取20尾鱸魚稱重。結果顯示,對照組、實驗組魚體平均增重率分別為759.3%、947.2%。請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在烘干加酶飼料時,要在不高于某一溫度下進行,若溫度過高,會導致溫度過高酶會失去活性。(2)步驟②空白處應填寫加酶飼料。步驟②選用鱸魚魚苗而不是成體的主要原因是魚苗生長速度快,實驗現象明顯。(3)根據實驗的記錄結果,你能得出的結論是植酸酶能加快(或“促進”)鱸魚的生長。【解析】 (1)實驗目的是“探究植酸酶對鱸魚生長和消化酶活性的影響”,其中實驗變量為“植酸酶的有無”,實驗組的飼料中已添加了植酸酶,因此在烘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溫度不能過高,否則會因高溫處理使植酸酶變性而失去活性。(2)由于本題要探究植酸酶對鱸魚生長的影響,魚苗生長較快,利于在實驗過程中較為明顯地觀察其效果,而成體生長緩慢,實驗效果不明顯。(3)實驗結論的歸納需從實驗結果和表中實驗數據入手。由“結果顯示,對照組、實驗組魚體平均增重率分別為759.3%、947.2%”可以得出結論:植酸酶能加快鱸魚的生長。15.如表所示為某人某天攝入800克A、B、C三種食物和1200毫升水后其消化腺大致分泌消化液的數量。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腸液 膽汁 胰液體積/毫升 1500 2000 1500 500 1500(1)據表計算,小腸內的消化液為__3500__毫升,其中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腸液、胰液。(2)上述消化液對食物中的維生素__沒有__(填“有”或“沒有”)消化作用。(3)消化液中的膽汁只對食物中的__脂肪__起消化作用。【解析】 (1)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故總量為1500毫升+500毫升+1500毫升=3500毫升,其中腸液、胰液能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2)維生素屬于小分子營養物質,可以直接吸收。(3)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從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16、的各個系統都由多個器官組成,每個器官各具功能,協同完成相關生理活動。如圖所示為人體部分器官組成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屬于人體__消化__系統。(2)健康人在進餐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會上升,隨后器官丁中內分泌腺分泌的胰島素也會增多,促進葡萄糖合成糖元儲存到__甲__(填器官編號)中,起到調節人體血糖濃度的作用。(3)圖中器官甲分泌的膽汁,流入膽囊濃縮和貯存。人體如因膽結石或膽囊炎做膽囊切除手術,術后短期內對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響。請你對病人的飲食提出合理建議并說明理由。 【解析】 (2)健康人在進餐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會上升,隨后器官丁(胰島)分泌的胰島素增多,促進葡萄糖合成糖元儲存到甲(肝臟)中,起到調節人體血糖濃度的作用。(3)建議少吃脂肪類食物。因為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膽囊切除后,肝臟分泌的膽汁無法在膽囊內濃縮和貯存,不利于脂肪類食物的消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