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體內物質的運輸1-血液與血管一、血液成分1、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7%~8%。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他體內的血量約為3.5~4.0升。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環,為人體細胞輸送各種營養物質。2、紅細胞(1)沒有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盤形。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稱血紅蛋白。(2)血紅蛋白特點: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又易與氧分離。(3)血紅蛋白的功能:幫助紅細胞運輸氧,也能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3、白細胞(1)有細胞核,比紅細胞數量少。人體內有多種白細胞。 (2)白細胞的功能:能保護身體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能吞噬侵入人體內的病菌;淋巴細胞還參與機體的抗傳染功能有關。 (3)傷口處出現的膿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細胞與細菌。4、血小板(1)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傷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細菌入侵的作用。(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癥5、 紅骨髓 擔負血細胞的再生任務。6、血液的功能(1)血液具有輸送氧、二氧化碳、各種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的功能,還能起預防保護作用,血液對調節體溫也有重要作用。(2)會讀血樣分析報告:如果紅細胞數量或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值,稱為貧血,白細胞大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疾病的是炎癥二、血管種類比較 特點 功能動脈 管壁厚,有彈性,血流的速度快 運送血液離開心臟靜脈 管壁較薄,彈性小,血流的速度慢 把血液送回心臟毛細血管 管壁薄,由一層細胞組成,管徑細,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逐個通過 連接小動脈和小靜脈一、選擇題1.下圖表示血液、血漿、血細胞三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D )A B C D2.有關健康人體內血液的敘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C )A.血漿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 B.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C.血細胞中數量最多的是白細胞 D.血小板是最小的無核血細胞3.血漿的主要功能是( D )A. 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B.運輸廢物 C.運載血細胞 D.運載血細胞與運輸養料和廢物4. 下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血涂片,分析正確的是( D )A.細胞①的數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癥 B.細胞②能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C.細胞③因富含血紅蛋白而呈紅色 D.細胞①和③都不能用來做DNA親子鑒定5.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未經染色的家兔新鮮血涂片,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A. 從操作者的左側看,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粗準焦螺旋可上升顯微鏡鏡筒B.為觀察位于視野左下方的某個紅細胞,應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C.在低倍鏡視野中可以觀察到紅細胞數量最多、有細胞核、呈鮮紅色D.白細胞的體積比紅細胞大,在顯微鏡視野中最容易找到它6.下列情況中,能造成貧血的是( A ) ①人體內缺少鐵和蛋白質 ②紅細胞數目低于正常值 ③紅細胞數目正常,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 ④紅骨髓功能障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7.下表為甲乙丙丁四人血液化驗的四項結果: 項目 測定值 參考范圍 單位甲 甲狀腺激素 10.0 3.1~6.8 p mol/L乙 胰島素 1.7 5.0~20.0 MlU/L丙 中性粒細胞 85.0 50~70 %丁 血紅蛋白 90 110~150 g/L據此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 甲可能患有大脖子病,平時應多吃含碘元素的食物B.乙可能患有糖尿病,平時應控制飲食,適當運動C.丙可能有炎癥,若是細菌感染,應使用抗生素D.丁可能有貧血,平時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鐵的食物8.圖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血涂片。對圖中信息表述正確的是( A )A.①為白細胞,能夠吞噬病菌和異物 B.②的數量最多,能夠運輸氧氣C.③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沒有細胞核9.人體的血紅蛋白存在于( B )A. 血漿 B.紅細胞 C.白細胞 D.血小板10.下列哪一組中含有血漿中不應該有的物質( A )A.水、酶、無機鹽、血小板 B.維生素、葡萄糖、激素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漿蛋白 D.氧、尿素、磷脂11.如圖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漿、血細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間的關系,甲、乙、丙依次是(A)A. 血小板、血細胞、血漿 B. 血細胞、血漿、血小板C. 血漿、血小板、血細胞 D. 血細胞、血小板、血漿 12.某人因車禍大腿受傷(如圖所示),鮮紅的血液噴射而出,請判斷受傷的血管及急救時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別是(C)A. 動脈 a處 B. 靜脈 a處C. 動脈 b處 D. 靜脈 b處13.如圖所示分別為毛細血管、小靜脈、小動脈,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D)A. 流速最快的是②B. 管壁最薄的是③C. 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是③D. ②內流動的一定是動脈血 14.如圖表示人體內的三種血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C)A. 甲是動脈B. 丙是靜脈C. 乙是毛細血管D. 血液流動方向是:動脈→靜脈→毛細血管15.中醫常通過“切脈”來推知體內各器官的健康狀況,病人在醫院打吊瓶時,針頭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條“青筋”。這里所說的“脈”和“青筋”分別是指(C)A. 動脈和神經 B. 靜脈和動脈C. 動脈和靜脈 D. 動脈和毛細血管16.與對應的靜脈相比,動脈的主要特征是( C )①管壁較厚 ②管壁較薄 ③彈性大 ④彈性小 ⑤管腔大 ⑥管腔小⑦管內血流速度快 ⑧管內血流速度慢 ⑨不具瓣膜 ⑩常具瓣膜A. 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⑧⑩17.圖甲是人體內的兩種血管的橫切面,圖乙是人體內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1)圖甲中的血管①是__靜脈__血管,理由是該血管的管壁較__薄__;②是__動脈__血管。(2)圖乙中的血液在__毛細__血管內流動,與其他血管相比,該血管的特點是紅細胞在血管內單行通過,管內的血流速度最__慢__。(3)圖乙中的X氣體是__氧氣__,Y氣體是二氧化碳。18.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為體重的7%~8%。人到醫院看病時,有時需要做血常規化驗。醫生根據病人血液成分的變化,作為對疾病作出診斷的參考。閱讀下面某成年人的血常規部分化驗結果,請回答:化驗項目 測定值 正常值RBC(紅細胞) 3.29×1012/升 3.5~5.0×1012/升WBC(白細胞) 1.3×1010/升 3.5~10×109/升HGB(血紅蛋白) 100克/升 110~150克/升PLT(血小板) 2.1×1011/升 1~3×1011/升(1)其中化驗指標過高的項目是白細胞,提示該男子可能患有__炎癥__。(2)其中化驗指標過低的項目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提示該男子可能患有__貧血__。19.比賽前,運動員們在5000米處扎營進行為期110天的高原訓練。如圖表示這期間,運動員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數量的相對值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據圖分析,高原訓練的作用不包括(B)A. 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多B. 訓練時間越長紅細胞數量越多C. 運動員的血液運輸氧的能力增強D. 該變化是機體適應高原環境的結果【解析】 中長跑運動員賽前進行高原訓練,目的是增加其血液的供氧能力,這說明高原訓練能使運動員血液中的紅細胞顯著增加,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增多,血液運輸氧的能力增強,該變化是機體適應高原環境的結果。一旦適應了高原環境,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趨于穩定,不會隨訓練時間增加而增多。20.如圖所示為小剛在睡眠、散步、長跑三項活動狀態中的三種生理指標,甲表示呼吸頻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細血管內氧合血紅蛋白結合率(即氧氣與血紅蛋白沒有分離的百分比含量)。能正確表示小剛長跑時三種生理指標的選項是(C) A. 甲-a,乙-b,丙-c B. 甲-b,乙-a,丙-bC. 甲-b,乙-a,丙-c D. 甲-c,乙-b,丙-a【解析】 睡眠時呼吸頻率最低、心率最慢、氧合血紅蛋白結合率最大;散步時呼吸頻率較低、心率較慢、氧合血紅蛋白結合率較小;長跑時呼吸頻率最高心率最快、下肢肌肉毛細血管內氧合血紅蛋白結合率最小。21.圖甲是人體血液分層示意圖,圖乙是顯微鏡下人血永久涂片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出現明顯的分層現象,是因為血液中加入了抗凝血劑。(2)圖中①的名稱是__血漿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水__;若某人的體檢報告單上__②__(填序號,下同)的數量高于正常值,則可能是身體內的某部位有炎癥;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細胞是圖中的__③__。(3)氧氣進入血液后,主要由圖中的__④__所示的血細胞來運輸。(4)人體臍帶血和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細胞,它能分化出圖中的④②③。【解析】 圖中①是血漿,②是白細胞,③是血小板,④是紅細胞。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造血干細胞能分化出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其中紅細胞中富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與氧分離,所以紅細胞能運輸氧;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22. 下圖是李剛同學進行血液實驗時出現的情況,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試管A和試管B內均加入的是新鮮血液,而實驗結果不同,其原因是:A試管內_______________,而B試管內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①的名稱是__________,其功能是 (3)圖中③結構中含有一種與其功能相關物質,這種物質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小的血細胞存在于圖中的________中。(1) 加入了抗凝劑 沒有加抗凝劑(2) 血漿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3)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4) ② 23. 下圖是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的一部分,據圖回答問題。(1)用顯微鏡觀察血涂片,同一視野中所見數量最多的是[ ]_______,顯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與[2]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1) 1 紅細胞 呈兩面凹的圓餅狀,無細胞核 運輸氧和二氧化碳(2) 血漿 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有無細胞核24.圖甲為“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材料的處理,圖乙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圖像。(1)濕棉絮包裹在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在實驗過程中,應時常往棉絮上滴加__清水__,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小魚的正常呼吸。(2)通常情況下,使用__低__倍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3)圖乙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圖像,觀察者認為2處是毛細血管,判斷的主要依據是紅細胞單行通過。【解析】 (1)魚的呼吸離不開水,滴加清水,保證小魚的生命活動正常進行。(2)觀察血管及血液流動情況低倍鏡就可看清。(3)在顯微鏡下判斷毛細血管的依據為紅細胞成單行通過。25. 某同學常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疲乏、精神不振等癥狀,醫生給他做了血常規化驗。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血涂片玻片標本的某個視野如圖,化驗結果如下表。根據圖表信息回答問題: (1)醫生想將圖中血細胞①移至視野中央觀察,血細胞①的名稱及玻片移動的方向是_______。A.血小板,左上方 B.紅細胞,右下方C.白細胞,右下方 D.白細胞,左上方(2)血液是由圖中所示的血細胞和具有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等功能的___________組成。(3)該同學的化驗結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均低于正常值,醫生初步診斷他可能患有貧血。 (1) D (2) 血漿 (3)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26.目前,鉛污染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隱形殺手”。調查發現,血鉛增高對兒童神經系統發育、智力發展等方面存在負面影響。威脅兒童的鉛污染有四大來源:①汽車尾氣污染;②家居裝飾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學習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鉛。血鉛含量對人究竟有什么影響呢?有人做了這樣一組實驗:將質量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為兩組,A組用含1.83%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B組用含3.66%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分別每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劑量,每隔10天測一次血紅蛋白,實驗結果見表:組別 A B注射溶液類別 含1.83%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劑量/(毫克/千克) 10 10血紅蛋白含量/(克/升) 初始測量 60 61 第一次 53 51 第二次 49 40 第三次 38 28(1)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血鉛含量對家兔的血紅蛋白含量有什么影響?(2)上述實驗還缺少對照組,請你設置一個對照實驗:將10只質量相近的家兔用不含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劑量,每隔10天測一次血紅蛋白。(3)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是在__A__與氧結合的。A. 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 B. 肺泡 C. 組織細胞處的毛細血管 D. 組織細胞(4)比較A、B兩組的數據,簡要敘述上述實驗結果:血鉛含量(或醋酸鉛濃度)越高,家兔血紅蛋白含量越少(或血鉛含量對血紅蛋白含量有影響)。(5)請結合題中所給信息,提一條防止兒童鉛污染的合理建議:推廣環保型交通工具(或使用環保裝修材料;不吃或少吃含鉛食品;加大對環境污染企業的監管力度等,合理均可)。【解析】 由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可得出,隨著注射溶液中醋酸鉛的含量增加,家兔體內的血紅蛋白含量在下降,所以含鉛食品對健康有危害。血紅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結合的能力,結合的部位是在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12.人在不同狀態下,脈搏、血流速度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a表示人在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某器官的速度,試分析:①骨骼肌在運動時的血流量變化情況及其生理意義:血流量增大,為骨骼肌細胞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和氧氣。②皮膚在運動時的血流量變化情況及其生理意義:血流量增大,加快廢物排出,調節體溫。③冠脈循環在運動時血流量增大,心臟收縮舒張的能力增強,可以為血液循環提供充足的__動力__。(2)根據圖a中運動及休息時胃、腸內的血流量變化,你認為應養成怎樣的生活習慣?飯前、飯后不立即做劇烈運動。(3)甲、乙、丙三位同學為比較誰的心臟更健康,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分別測量在運動前靜坐時的脈搏頻率;②分別做如下運動:甲散步,乙慢跑,丙快跑,運動3分鐘后停止;③在運動3分鐘時、運動停止3分鐘時、運動停止6分鐘時,分別測量每人的脈搏頻率,測量結果如圖b所示。運動停止時,__甲__同學的脈搏頻率變化最大。若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三人中丙的心臟最健康,則他們做出這一判斷的理由是丙在靜坐時脈搏頻率最小,運動時脈搏頻率變化最小,停止運動后脈搏頻率恢復最快(至少答出兩點)。為使實驗更嚴謹,請為上述實驗提兩點改進建議:讓三個人進行相同的運動;重復測量,求平均值。導學號:53380004【解析】 (1)①運動時,全身骨骼肌的活動加強,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流經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大,為骨骼肌細胞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和氧氣。②皮膚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汗腺周圍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運動時骨骼肌產熱量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加快廢物的排出,有利于散熱。③運動時,心跳也隨著加強加快,促進血液更快地循環,為血液循環提供更多動力,輸送給骨骼肌更多的養料和氧,運走更多的廢物。(2)飯后立即劇烈運動,會使肌肉內的血流量增大,流經消化器官的血液減少,導致胃、腸蠕動減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飯后不宜立即做劇烈運動。(3)由圖b可知,甲的脈搏頻率最大。丙在靜坐時脈搏頻率最小,運動時脈搏頻率變化最小,停止運動后脈搏頻率恢復最快,可見丙的心臟最健康。為使實驗更嚴謹,應控制三人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相同,并進行重復測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