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 年級 八年級備課時間 主備人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歸納出臺兒莊戰役的時間、地點、作戰軍隊、中方指揮官。結合材料,小組探討出臺兒莊戰役的意義。培養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分析、歸納、表述歷史史實的能力。(重點) 2、簡述武漢會戰的過程。說出武漢會戰中的重要戰役、結果及武漢會戰的影響。培養表示歷史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重點)3、簡述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時間、過程、戰果、影響。培養表述歷史史實的能力。(重點)【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自學檢測臺兒莊戰役背景:日本為打通南北戰場,沿津浦路南北夾擊徐州。 2.時間:___1938____年3月。 3.地點:以徐州為中心,決戰臺兒莊。 4.指揮:___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____。 5.結果:共殲敵 1 萬余人。 6.地位:是抗戰以來中國__正面戰場__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 7.影響:振奮了 中國軍民 的精神,堅定了抗戰 抗戰意志和信念 。武漢會戰時間:___1938_____年6月到10月。 2.目的:保衛大武漢。 3.戰術:利用___大別山_____、鄱陽湖和___長江_____兩岸有利地形,逐次抵抗,消耗敵人。 4.大捷:在江西___萬家嶺_____重創日軍,擊斃日軍3 000余人, 5.評價:____武漢會戰______歷時4個多月,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6.影響: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人___相持階段______。第三次長沙會戰1.第三次長沙會戰: (1)背景:抗日戰爭進入___相持______后,日軍兩次發動長沙會戰遭到失敗。 (2)時間:____1941_____年12月。 (3)日軍對____長沙_____發動第三次進攻。 (4)結果:中國軍隊殲滅大批日軍,獲得會戰 勝利 。 (5)影響: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 積極 影響。 2.豫湘桂戰役: (1)背景: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___消極抗日______、積極反共。 (2)時間:___1944______年初。 (3)經過:日軍在正面戰場發動了___豫湘桂戰役______,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 (4)結果: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96—97頁“臺兒莊戰役”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列表歸納出臺兒莊戰役的時間、地點、作戰軍隊、中方指揮官。 問題2.結合材料,小組探討出臺兒莊戰役的意義。材料一:臺兒莊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 ——《李宗仁回憶錄》 材料二:日軍第10師團、第5師團這兩支號稱精銳的部隊在中國軍隊的包圍攻擊下倉皇退逃,連大批重型武器、軍需物資和士兵尸體都不得不遺棄戰場。 材料三:英國電訊說:“英國對于中國戰局極為關注,最初中國軍隊獲勝消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在證明日軍潰敗確為事實。” 任務三:【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97—98頁“保衛大武漢”正文部分及觀看視頻:《抗戰》之戰武漢,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簡述武漢會戰的過程。 問題2.說出武漢會戰中的重要戰役、結果及武漢會戰的影響。 任務四:【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98—99頁“第三次長沙會戰”正文部分及觀看視頻:《抗戰》之長沙大會戰,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簡述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時間、過程、戰果、影響。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 時間: 地點: 臺兒莊戰役 指揮官: 地位: 意義: 時間:保衛大武漢 評價: 意義: 時間:第三次長沙會戰 結果: 意義: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日軍為打通南北戰場,沿津浦路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徐州是在占領________后( ?A ??)A.南京 B.北京 C.天津 D.平型關 2、臧克家曾寫道:“在這里我們發揮了震天的威力!……在這里我們擊退寇兵!……臺兒莊的名字和時間爭長。”其中,領導“我們發揮威力”的將領是( D ???)A.蔡廷鍇 B.趙登禹 C.佟麟閣 D.李宗仁 3、下圖為電影《血戰臺兒莊》的宣傳海報。你認為劇中的主人公應是(? B ??) A.張學良 B.李宗仁 C.楊虎城 D.彭德懷 4、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的會戰是( ??D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 5、有關保衛大武漢,下列信息錯誤的是(??C ?)A.中國軍隊共部署100多萬人參戰 B.日軍在空軍、海軍的協助下猛烈進攻C.在江西萬家嶺戰役中,中國軍隊殲滅日軍9000余人 D.整個戰場形勢對中國有利 6、時值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中國在某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這次會戰是(?D??)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 中國民族的抗日戰爭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列舉正面戰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1:①通讀教材,能夠獨立自主正確完成填空;②能夠發現疑點、難點,提出問題。2:知道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和第三次長沙會議的史實及意義,體會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堅持抗戰、不怕犧牲的精神。(重點、難點)3:了解豫湘桂戰役大潰敗,理解國民政府消極抗日帶來的后果。4:正確評價正面戰場的抗戰。5: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教學重點: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教學難點:正確評價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的抗戰。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一、臺兒莊戰役教師展示:《臺兒莊戰役形勢圖》并提問:日本進攻臺兒莊的意圖是什么?學生回答:日軍企圖把山東半島登陸的一部分日軍,同津浦南下的日軍會師臺兒莊,合攻軍事要地徐州,從而打通南北戰場。 2.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簡要復述臺兒莊戰役的經過。 學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軍孤軍南進,向臺兒莊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與此同時,中國軍隊主力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發動了全面反攻,日軍被迫撤退,中國軍隊乘勝追擊,殲敵1萬余人,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的勝仗。 3.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討論回答:①中國軍隊的英勇作戰;②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指揮得當;③參戰的中國軍隊的有力配合;④正確地把握了戰機。4.教師強調: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二、武漢會戰教師:(展示材料)材料一 12月13日,南京淪陷后,國民黨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監察院、外交部、財政部等部門以及主要的黨政軍首腦要員們均移駐武漢,武漢遂成為當時全國的政治 、軍事、外交、經濟與文化中心,成為事實上的戰時首都,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也轉 移到了武漢,武漢一時成為全國乃至于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材料二 保衛大武漢,為當前最迫切的任務。今日武漢已成為第三期抗戰中最重要的據點,這里是我們雪恥復仇的根據地,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石,今日全國 民眾,尤其是在武漢的每個軍民,應當激發最大的同仇敵愾之心,人人都下定與武漢共存亡的決心,來守住這個重要的國防堡壘,必能給予敵人以致命的打擊,造成將來決戰中極為有利的形勢。——第9戰區司令長官、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在為抗戰周年紀念日所作《以全力保衛大武漢》材料三 日本大本營認為“只要攻占漢口、廣州,就能支配中國”,于是日本御前會議決定發動武漢會戰,迅速攻占武漢,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為此還規定“集中國家力量,以在本年內達到戰爭目的”“結束對中國的戰爭”。日本天皇裕仁在武漢會戰前的御前會議上強調說,不愿再見到“帝國雄獅百萬受制于中國”。教師:徐州會戰后,中日雙方的焦點集中于何地?雙方之間又爆發了哪一戰爭?學生:武漢。武漢會戰。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7頁“保衛大武漢”一目,完成知識歸納)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時間 地點 戰績 結果 意義1938年6月-10月 武漢 附近 萬家嶺擊斃日軍3 000余人 武漢陷入三面包圍之中,中國軍隊有序撤出武漢 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裂 教師:(展示材料)材料 武漢會戰歷時四個半月,以中國軍隊主動撤出武漢而宣告結束。就戰役而言,日軍占領了武漢三鎮,并控制了中國的腹心地區,取得了勝利。但就戰略而言,則日本并未能實現其戰略企圖。中國政府既未因武漢、廣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華戰爭也未因日軍占領武漢、廣州而結束。中國政府在武漢失守后聲明說:“一時之進退變化,絕不能動搖我國抗戰之決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絕不能影響于抗戰之全局”;表示將“更哀戚、更堅忍、更踏實、更刻苦、更猛勇奮進”,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戰。教師:(總結)武漢會戰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國屈服、早日結束戰爭的計劃,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志,中國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三、第三次長沙會戰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說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基本情況。 學生回答:時間 1941年12月 長沙 經過 日軍調集10余萬兵力,以空軍為掩護,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與日軍在長沙城下鏖戰,打退增援長沙的三路日軍和長沙外圍的日軍。中國軍隊發起全線反擊,獲得會戰勝利 影響 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振奮了人心,堅定了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決心,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2.教師提問:分組討論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原因?學生討論后回答:①中國軍隊指揮官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②中國軍人的頑強奮戰,不怕犧牲;③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物力財力十分困難。 3.教師講述:1944年,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失去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此次潰敗是正面戰場上的第二次大潰敗,也是潰敗最多的一次戰役。 4.教師提問:根據上述談談你對正面戰場的抗戰的評價?(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教師總結: ①正面戰場的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正面戰場的抗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作用。 ③正面戰場的抗戰,有力地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為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④正面戰場的抗戰,振奮了民族精神,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提高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⑤正面戰場后期由于國民政府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致使豫湘桂戰役大潰敗,中國喪失了大片國土。從整個抗戰過程看,盡管國民黨在后期消極抗戰,積極反共,但國民黨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總體來說是一致的,它始終堅持抗日的方針,沒有妥協投降,從而保住了抗戰的最后勝利。在整個抗戰中,國民黨正面戰場共舉行過22次重大戰役,殲滅日軍100余萬,國民黨軍隊傷亡321萬。國民黨軍隊的廣大愛國官兵曾經在前線與日本侵略者奮勇作戰,不怕犧牲,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切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愛國官兵,都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與紀念的。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中準備了大量的歷史圖片和文字資料,就是讓同學們能更直觀的感受正面戰場的抗戰。通過對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的奮勇殺敵、頑強拼搏的抗戰史實的講述,讓學生樹立對國家、民族強烈的責任心和對中華英雄兒女的敬仰之情,讓學生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訓。在教學合作探究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個人感受的尊重和聆聽,與學生達到思想的碰撞,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由于教學容量過大,教學過程可能比較緊湊,有些問題上可能不夠到位而由于時間問題會一筆帶過,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改進這些問題,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風景如畫的古運河河畔的臺兒莊城西南郊,與大戰時的火車站隔河相望。占地34000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000 平方米。館前十八級臺階意味著一九三八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中日臺兒莊大戰;二十四根立柱支撐著白色天棚,象征著中華民族頂天立地,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考:臺兒莊戰役的過程到底是怎樣的? 它又對中國抗戰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7張PPT)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 部編版 八上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風景如畫的古運河河畔的臺兒莊城西南郊,與大戰時的火車站隔河相望。占地34000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000 平方米。館前十八級臺階意味著一九三八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中日臺兒莊大戰;二十四根立柱支撐著白色天棚,象征著中華民族頂天立地,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考:臺兒莊戰役的過程到底是怎樣的? 它又對中國抗戰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新知導入目標1:①通讀教材,能夠獨立自主正確完成填空;②能夠發現疑點、難點,提出問題。目標2:知道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和第三次長沙會議的史實及意義,體會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堅持抗戰、不怕犧牲的精神。(重點、難點)目標3:了解豫湘桂戰役大潰敗,理解國民政府消極抗日帶來的后果。目標4:正確評價正面戰場的抗戰。目標5: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學習目標【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自主學習七七事變戰役名稱 七七事變 時間 地點 發動者 經過 影響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日本以士兵失蹤為借口進攻盧溝橋,炮轟宛平城,進攻北平、天津。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觀察下圖思考:日軍為什么要進攻盧溝橋?盧溝橋背靠宛平城,扼平漢鐵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新知講解臺兒莊戰役 想一想:日本進攻臺兒莊的意圖是什么? 把山東半島登陸的一部分日軍,同津浦南下的日軍會師臺兒莊,合攻軍事要地徐州,從而打通南北戰場。新知講解臺兒莊戰役戰役名稱 臺兒莊戰役 時間 地點 作戰軍隊 中方指揮官 殲敵 影響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1938年春山東臺兒莊第五戰區國民黨軍隊李宗仁殲滅日軍10000多人英雄故事說一說:從這些英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什么樣的精神? 在臺兒莊戰役中,川軍師長王銘章率部守衛滕縣,抱定 “有敵無我,有我無敵”的決心,與敵激戰。大部分將士領犧牲后,王銘章將全師名冊交給副官,令其喬裝出城,回四川慰告家鄉父老,說王銘章與全師子弟已報國盡忠。王銘章陣亡后,國民政府為他舉行國葬。毛澤東敬送挽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增光。” 連長黃仁欽在臺兒莊戰斗中陣亡,事后從口袋中發現一封“致新婚妻子”訣別書。信中寫道:“倭寇侵入國土,民族危在旦夕。身為軍人,義當報國。萬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誤!”不怕犧牲、英勇抗戰的愛國主義精神尸橫遍野的日本鬼子 “臺兒莊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區區臺兒莊地區經此一戰,幾成民族復興的象征。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武漢會戰武漢成為軍事、經濟、政治中心1938年6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為保衛大武漢,中國軍隊部署100多萬人參戰。中國軍隊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西岸有力地形,抵抗敵軍。新知講解萬家嶺大捷重要戰役葉挺將軍評價說:“萬家嶺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漢之保障,并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結果為避免損失,中國軍隊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漢。武漢失守。武漢會戰 時間 地點 指揮 戰役 特點 意義 1938年6月——10月武漢及武漢外圍地區 蔣介石萬家嶺大捷等兵力最多、戰線最長、犧牲最重,創抗戰以來規模之最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方針徹底破滅。思考:武漢會戰最終武漢失守,那為什么史學界又說武漢保衛戰仍有重大意義?1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武漢會戰堅持了4個多月,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會戰。2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武漢的失守雖然使日軍控制了中國的腹地,但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成為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點。3抗日戰爭進人相持階段。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華北、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淪入敵手。廣州、武漢失陷后,日軍的兵力已嚴重不足,物力、財力都感覺困難。合作探究第三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 時間 背景 經過 意義 1941年12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前兩次長沙會戰,日軍未占領長沙。 長沙城下,中國軍隊與日軍鏖戰肉搏,并打退來援敵人。在中國軍隊的搏殺下,殲滅大批日軍,中國軍隊取得會戰的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是珍珠港事變以來,盟國在亞洲戰區中唯一的勝利,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盟軍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新知講解《抗戰》之長沙大會戰長沙會戰指揮官:薛岳豫湘桂戰役 1944年初,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由于國民黨政府在抗戰后期,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導致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小組探討:怎樣評價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抗戰?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戰役,給予敵人重大殺傷。中國軍人為國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犧牲,在抗戰中立下了不朽功勛。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官兵發揚了不怕犧性、勇敢戰斗的大無畏精神,振奮了民族精神,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但在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導致了豫湘桂戰役的潰敗。總體來說,正面戰場的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合作探究 日本在抗戰不同時期的侵華方針?(1)抗戰初期,企圖速戰速決滅亡中國,以軍事打擊國民政府為主、政治招降為輔。(2)抗戰相持階段,集中主要兵力進攻共產黨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對國民政府則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 從整個抗戰過程看,盡管國民黨在后期消極抗戰,積極反共,但國民黨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總體來說是一致的,它始終堅持抗日的方針,沒有妥協投降,從而保住了抗戰的最后勝利。在整個抗戰中,國民黨正面戰場共舉行過22次重大戰役,殲滅日軍100余萬,國民黨軍隊傷亡321萬。國民黨軍隊的廣大愛國官兵曾經在前線與日本侵略者奮勇作戰,不怕犧牲,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切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愛國官兵,都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與紀念的。課堂總結板書設計1、1937年的“七七事變”標志著(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 會的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C、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正式開始。 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正式開始D課堂鞏固2、中國共產黨提出全面抗戰路線, 其主要內容是( ) A、政府與軍隊共同努力作戰 B、在一切日軍占領區進行抵抗 C、海外華僑也要參加抗戰 D、動員全民族的一切力量,進 行人民戰爭。D3、抗戰初期,國共雙方在哪 一方面是一致( )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戰路線 B、都進行了積極的抗戰 C、都積極動員民眾抗戰 D、都建立了民主政權B4、抗日戰爭是中國的國際地位 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 ) A、國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蘇聯對中國的幫助 C、英美對國民政府的幫助 D、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 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D5、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對日作戰犧牲的將領共有115人,其中上將8人,中將42人,少將65人。這些數字主要說明A.正面戰場抗擊了絕大部分日軍???? B.國民黨參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C.國民黨軍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犧牲 D.軍人英勇殺敵與政府消極抵抗形成鮮明對照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一、選擇題1.下列形勢圖中,反映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最大勝利的一場戰役是( )A.B.C.D.【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38年春,日軍進攻徐州,李宗仁指揮中國守軍把日軍阻止在臺兒莊,雙方在臺兒莊展開激戰,此次戰役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故B符合題意;A圖反映的是盧溝橋事變,故A不合題意;C圖反映的是敵后戰場的百團大戰,不合題意;D圖反映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2.1942年1月,美國《先驅論壇報》報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軍在阿比西尼亞之勝利”。文中的軍事勝利是指(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結合課本所學可,“湘”是湖南的簡稱。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先后在湖南長沙發動兩次會戰。1941年12月日軍進行了第三次會戰。1942年1月第三次長沙會戰,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而中國軍隊取得勝利。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D項符合題意;1937年8月——11月的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A項不合題意;1938年春國民黨第五戰區李宗仁指揮了臺兒莊戰役,是中國抗戰以來首次重大勝利。B項不合題意;1938年6月——10月的武漢會戰,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點睛】“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軍在阿比西尼亞之勝利”是解題的關鍵,說明1942年1月發生在湖南的一次重大戰役的勝利,在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據所學,1941年11月到1942年1月在湖南進行的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堪比美英軍在阿比西尼亞之勝利。3.美籍華人學者黃仁宇認為,淞滬之攻防戰損失過重,非中國可能負擔,但從抗日局勢來看,這場會戰( )A.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B.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C.是中國軍民與日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D.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仗【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為保衛上海,國民政府組織了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4.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紅血洗過的戰場》中寫道:“在這里,我們用血寫就了偉大的史詩!在這里,我們泄盡了敵人的底!在這里,我們擊退寇兵!……臺兒莊,一片灰燼;臺兒莊的名字,和時間爭長。”材料中所述昀這場戰役的領導人是( )A.楊虎城 B.李宗仁 C.林彪 D.彭德懷【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臺兒莊戰役中,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與日軍開展激戰,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CD項。故選B。5.《李宗仁回憶錄》中寫到:“我軍人數雖少,裝備雖差,但是我們是保國衛民與侵略者作殊死戰的哀兵……加以我們在指揮上對本軍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對敵情判斷正確,發揮了內線作戰的最高效能,故有臺兒莊的輝煌戰果。”這個“輝煌戰果”是( )A.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B.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C.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D.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答案】D【解析】據“我們是保國衛民與侵略者作殊死戰的哀兵……指揮上對本軍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輝煌戰果。”可知,文中“輝煌戰果”指的是臺兒莊戰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與日軍展開激戰,殲滅日軍1萬多人,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6.下圖為抗日戰爭時期某戰役的形勢示意圖,關于這場戰役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李宗仁指揮的戰役②山東是主要戰場③八路軍與日軍展開的激戰④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和圖片信息“抗日戰爭時期、臺兒莊”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的戰役是臺兒莊戰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臺兒莊戰役是1938年由李宗仁領導的一場著名戰役,主要作戰地點是山東棗莊臺兒莊,共殲滅日軍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最高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利。由此可知①②④正確,③錯誤,排除含有③的選項ABD三項。故選C。7.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報道反映的是正面戰場上的哪次戰役?( )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長沙會戰【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題意;徐州會戰發生在1938年,地點是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隴海地區,排除B項;武漢會戰發生在1938年,地點是湖北一帶,排除C項;長沙會戰發生在湖南一帶,排除D項;故選A。【點睛】“1937年11月28日”“……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是解題的關鍵,說明這次戰役發生在1937年的上海,對中國有很大的影響。據所學,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主戰場上海。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8.1941年12月,日軍調集10余萬兵力,以空軍為掩護,對某地發動進攻。面對日軍的進攻,中國軍隊與日軍鏖戰肉搏,反復爭奪陣地,最后取得了會戰的勝利。這場“會戰”是( )A.淞滬會戰 B.武漢保衛戰 C.臺兒莊戰役 D.第三次長沙會戰【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1年12月,日軍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調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獲得會戰勝利。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場“會戰”是第三次長沙會戰。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9.“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盟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受挫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取得對日作戰的勝利,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材料評述的是( )A.臺兒莊戰役 B.保衛大武漢 C.百團大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盟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受挫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取得對日作戰的勝利,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結合所學知識,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未得逞。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為牽制中國軍隊支援太平洋戰事,并策應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戰,防止中國軍隊乘機收復失地,日軍集結重兵約12萬人第三次向長沙方向發動進攻。中國軍隊英勇作戰,殲滅大批日軍,獲得會戰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D選項符合題意;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A選項不符合題意;保衛大武漢,歷時4個多月,日軍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廣州、武漢失陷,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B選項不符合題意;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抗日戰爭中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史實,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10.下列圖片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戰爭,其中圖片與意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A.圖一是局部抗戰的開始B.圖二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C.圖三是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D.圖四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答案】C【解析】圖一是盧溝橋事變,局部抗戰的開始是九一八事變;圖二是百團大戰;圖四是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圖三是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故正確答案是C。11.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的標志是:( )A.日軍占領廣州 B.日軍占領長沙 C.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D.臺兒莊戰役【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9月日軍占領廣州和武漢后,開始改變策略,對國民黨采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標志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本進攻長沙后,中國軍隊組織了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日本占領南京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臺兒莊戰役是在戰略防御階段取得勝利的戰役。所以BCD項與題意不符,A項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時期的三個階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戰爭中時間最為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時期。依據所學分析選項內容屬于哪個階段即可。12.“據統計,國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組織了多次大的戰役,如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這些戰役規模大,地域覆蓋廣,每次日軍投入的兵力均在8—10萬……兩年間,國民黨軍隊共斃俘日軍263251人,同時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傷亡。”材料主要說明1938—1940年間( )A.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國民黨積極抗戰,給日軍沉重的打擊C.國共合作抗戰,取得了抗戰的勝利D.人民群眾積極支持抗戰,給日寇沉重的打擊【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國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組織了多次大的戰役”“黨軍隊共斃俘日軍263251人”反映了國民政府積極抗戰,深重打擊了日軍。B項符合題意;題干反映的是國民政府、國民黨的積極抗戰,并且重創日軍,而并沒有牽涉到共產黨抗戰和國共合作抗戰,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反映人民群眾積極支持抗戰,ACD三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13.1944年初,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大規模進攻,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這與抗戰后期國民黨的哪一抗戰態度有關( )A.反對內戰,聯共抗日 B.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到底C.攘外必先安內,對日寇不抵抗 D.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答案】D【解析】依據課本所學,抗日戰爭后期,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944年,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D項符合題意;1936年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提出反對內戰,聯共抗日,A項不合題意;1937年9月,國共第二次合作,堅持抗戰到底。B項不合題意;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對日寇不抵抗。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14.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軍官在上海虹橋機場被擊斃一事為借口,出動大批海陸軍和飛機進攻上海,是為“八一三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抵抗,由此打響了( )A.長沙會戰 B.淞滬會戰 C.武漢會戰 D.徐州會戰【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故B符合題意;長沙會戰與上海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武漢會戰發生在1938年,故C不符合題意;徐州會戰發生在1938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5.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原因有( )①日軍占領上海、南京②日本戰線太長,兵力不足,財力、物力困難③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嚴重威脅④日本改變了戰略方針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漢保衛戰后期,日軍占領廣州。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之下,日軍占領了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隨著日軍在中國產占領地的擴大和戰爭的消耗,日本作為一個小國,其財力、物力和兵力不足等的弱點已暴露出來,困難止日益加劇,它無力再發動人規模的戰略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開辟抗日根據地,嚴重威脅著敵人的后方。國民黨軍隊抗戰初期在正面戰場積極抵抗日軍的進攻,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廣州、武漢失陷后,日軍兵力嚴重不足,抗日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②③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1938年武漢會戰后,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再加上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的頑強抵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二、綜合題16.(題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捷報發出后舉國若狂。京(南京)滬淪陷后,籠罩著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經此一戰之后,幾成民族復興的新象征。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各處斷垣殘壁之上,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憶錄》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事件發生在國民黨正面戰場哪一年的哪次戰役中?請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該歷史事件有何重大意義?【答案】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解析】依據材料一“……捷報發出后舉國若狂。京(南京)滬淪陷后,籠罩著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出自《李宗仁回憶錄》。可知這次戰役發生1937年南京被占領之后,取得勝利,李宗仁參與。由這些特征結合所學可確定為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2)材料二中圖一再現了哪一戰役?該戰役屬于正面戰場的哪一會戰?該會戰對當時的戰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案】江西萬家嶺戰役。武漢會戰。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之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解析】依據圖一的場面結合所學,可知是江西萬家嶺戰役,中國軍隊在抗擊日軍;1938年6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為了保衛大武漢,中國軍隊共部署約100萬人參戰。日軍在空軍、海軍的協助下猛烈進攻。中國軍隊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有利地形,構建工事,積極抵御。在江西萬家嶺,中國軍隊集中優勢兵力,重創日軍;武漢會戰后,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日軍的兵力已嚴重不足,物力財力都感覺困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3)材料二中圖二反映了哪一戰役勝利后人們的喜悅?該戰役與上述戰役都是抗戰期間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的抗戰,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有何積極作用。【答案】(3)第三次長沙會戰。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牽制了大部分日軍,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和速戰速決的計劃,使抗戰進入到了相持階段,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減輕了二戰其他戰場上盟軍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析】依據圖三長沙軍民慶祝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場景,可知反映的是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后人們的喜悅;依據前面的材料和問題,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牽制了大部分日軍,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和速戰速決的計劃,使抗戰進入到了相持階段,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減輕了二戰其他戰場上盟軍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7.中國正面戰場抗擊了大量日軍,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表格“看”戰役】戰役名稱 參戰雙方 國民黨軍隊與日軍地點 山東棗莊臺兒莊 時間 1938年(1)表格中戰役的名稱是什么?該戰役在中國抗戰史上有何重大意義?【答案】臺兒莊戰役。意義: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解析】1938年,發生在臺兒莊的戰役是臺兒莊戰役;根據所學可知,臺兒莊戰役是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電訊“顯”戰役】寇酋松浦中將率一〇六師團全部……犯我……萬家嶺……此役為本線空前惡戰,亦為空前勝利。(2)該電訊中贊揚的戰役發生于哪次會戰之中?該戰役能夠取得重大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武漢會戰。中國軍隊集中優勢兵力,利用山路崎嶇、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將日軍一個師團分割包圍。(采取了正確戰略戰術)【解析】電訊中的萬家嶺戰役是武漢會戰后期的戰役;根據所學可知,萬家嶺戰役勝利的原因是采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即集中優勢兵力,利用山路崎嶇、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將日軍一個師團分割包圍。【材料“析”戰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盟軍方面獲得的第一個勝利。就中國戰場而言,此戰是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志的戰略相持階段中,國民黨軍隊獲得的較大戰役級別的勝利之一。甚至戰略反攻階段最大的勝利——湘西會戰都無法與之相比。(3)材料中“第三次長沙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據材料,指出這次會戰的重大意義。【答案】背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未得逞。意義:扭轉了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的戰局,振奮了世界人民爭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信心。【解析】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三和所學可知,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兩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未得逞。第二小問,根據材料可知,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盟軍取得的第一個勝利,扭轉了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的戰局,振奮了世界人民爭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信心。(4)上述材料和問題探究的主題是什么?【答案】不屈的抗戰。(合理即可)【解析】材料展示的都是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抗戰的史實,所以主題可以是不屈的抗戰或正面戰場的抗戰。1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蔣介石致張學良密電材料二“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宛平城應固守勿退,并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1937年7月8日蔣介石電宋哲元材料三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義勇軍進行曲》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沈陽日軍行動”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標志意義?【答案】九一八事變。盧溝橋的烽火,揭開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解析】根據材料一的“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軍炮轟沈陽城,發動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不到半年淪陷了。材料二反映的是盧溝橋事變。盧溝橋的烽火,揭開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2)從材料一到材料二說明當時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案】占領了東北,進而企圖占領華北乃至整個中國。(意思相近即可)【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的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占領了東北。日軍企圖占領華北乃至整個中國,在1937年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抗戰。(3)從材料一到材料二,面對日軍的步步侵略,國民黨政府對日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由不抵抗轉變為堅決抵抗。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意思相近即可)【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不到半年淪陷了。材料二的七七事變發生后,中國軍隊堅決抵抗。由此可見,從材料一到材料二,面對日軍的步步侵略,國民黨政府對日態度發生的變化是由不抵抗轉變為堅決抵抗。國民黨政府對日態度發生的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4)“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請舉出中國人民血肉筑長城的典型戰役。【答案】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抗戰,1938年春,國民黨將領李宗仁指揮了臺兒莊戰役,殲敵一萬多人,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1940年8月,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八路軍,在華北向日軍發起大規模攻擊,發動百團大戰,這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點睛:解答第一問的關鍵是獲取材料信息,進行分析。根據材料一的“沈陽日軍行動”可知是九一八事變。根據材料二的“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可知是盧溝橋事變。解答第二問的關鍵是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得出答案。解答第三問的關鍵是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國民黨的對日態度的變化,認識發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解答第四問的關鍵是識記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戰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一、選擇題1.下列形勢圖中,反映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最大勝利的一場戰役是( )A.B.C.D.2.1942年1月,美國《先驅論壇報》報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軍在阿比西尼亞之勝利”。文中的軍事勝利是指(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3.美籍華人學者黃仁宇認為,淞滬之攻防戰損失過重,非中國可能負擔,但從抗日局勢來看,這場會戰( )A.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B.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C.是中國軍民與日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D.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仗4.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紅血洗過的戰場》中寫道:“在這里,我們用血寫就了偉大的史詩!在這里,我們泄盡了敵人的底!在這里,我們擊退寇兵!……臺兒莊,一片灰燼;臺兒莊的名字,和時間爭長。”材料中所述昀這場戰役的領導人是( )A.楊虎城 B.李宗仁 C.林彪 D.彭德懷5.《李宗仁回憶錄》中寫到:“我軍人數雖少,裝備雖差,但是我們是保國衛民與侵略者作殊死戰的哀兵……加以我們在指揮上對本軍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對敵情判斷正確,發揮了內線作戰的最高效能,故有臺兒莊的輝煌戰果。”這個“輝煌戰果”是( )A.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B.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C.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D.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6.下圖為抗日戰爭時期某戰役的形勢示意圖,關于這場戰役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李宗仁指揮的戰役②山東是主要戰場③八路軍與日軍展開的激戰④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報道反映的是正面戰場上的哪次戰役?( )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長沙會戰8.1941年12月,日軍調集10余萬兵力,以空軍為掩護,對某地發動進攻。面對日軍的進攻,中國軍隊與日軍鏖戰肉搏,反復爭奪陣地,最后取得了會戰的勝利。這場“會戰”是( )A.淞滬會戰 B.武漢保衛戰 C.臺兒莊戰役 D.第三次長沙會戰9.“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盟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受挫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取得對日作戰的勝利,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材料評述的是( )A.臺兒莊戰役 B.保衛大武漢 C.百團大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10.下列圖片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戰爭,其中圖片與意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A.圖一是局部抗戰的開始B.圖二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C.圖三是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D.圖四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11.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的標志是:( )A.日軍占領廣州 B.日軍占領長沙 C.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D.臺兒莊戰役12.“據統計,國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組織了多次大的戰役,如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這些戰役規模大,地域覆蓋廣,每次日軍投入的兵力均在8—10萬……兩年間,國民黨軍隊共斃俘日軍263251人,同時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傷亡。”材料主要說明1938—1940年間( )A.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國民黨積極抗戰,給日軍沉重的打擊C.國共合作抗戰,取得了抗戰的勝利D.人民群眾積極支持抗戰,給日寇沉重的打擊13.1944年初,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大規模進攻,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這與抗戰后期國民黨的哪一抗戰態度有關( )A.反對內戰,聯共抗日 B.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到底C.攘外必先安內,對日寇不抵抗 D.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4.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軍官在上海虹橋機場被擊斃一事為借口,出動大批海陸軍和飛機進攻上海,是為“八一三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抵抗,由此打響了( )A.長沙會戰 B.淞滬會戰 C.武漢會戰 D.徐州會戰15.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原因有( )①日軍占領上海、南京②日本戰線太長,兵力不足,財力、物力困難③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嚴重威脅④日本改變了戰略方針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二、綜合題16.(題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捷報發出后舉國若狂。京(南京)滬淪陷后,籠罩著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經此一戰之后,幾成民族復興的新象征。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各處斷垣殘壁之上,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憶錄》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事件發生在國民黨正面戰場哪一年的哪次戰役中?請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該歷史事件有何重大意義?(2)材料二中圖一再現了哪一戰役?該戰役屬于正面戰場的哪一會戰?該會戰對當時的戰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材料二中圖二反映了哪一戰役勝利后人們的喜悅?該戰役與上述戰役都是抗戰期間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的抗戰,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有何積極作用。【答案】(3)第三次長沙會戰。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牽制了大部分日軍,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和速戰速決的計劃,使抗戰進入到了相持階段,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減輕了二戰其他戰場上盟軍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7.中國正面戰場抗擊了大量日軍,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表格“看”戰役】戰役名稱 參戰雙方 國民黨軍隊與日軍地點 山東棗莊臺兒莊 時間 1938年(1)表格中戰役的名稱是什么?該戰役在中國抗戰史上有何重大意義?【電訊“顯”戰役】寇酋松浦中將率一〇六師團全部……犯我……萬家嶺……此役為本線空前惡戰,亦為空前勝利。(2)該電訊中贊揚的戰役發生于哪次會戰之中?該戰役能夠取得重大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析”戰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盟軍方面獲得的第一個勝利。就中國戰場而言,此戰是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志的戰略相持階段中,國民黨軍隊獲得的較大戰役級別的勝利之一。甚至戰略反攻階段最大的勝利——湘西會戰都無法與之相比。(3)材料中“第三次長沙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據材料,指出這次會戰的重大意義。(4)上述材料和問題探究的主題是什么?1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蔣介石致張學良密電材料二“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宛平城應固守勿退,并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1937年7月8日蔣介石電宋哲元材料三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義勇軍進行曲》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沈陽日軍行動”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標志意義?(2)從材料一到材料二說明當時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從材料一到材料二,面對日軍的步步侵略,國民黨政府對日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請舉出中國人民血肉筑長城的典型戰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臺兒莊會戰.avi 正面戰場犧牲名將.mp4 武漢會戰.mp4 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導學案.doc 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教學課件.pptx 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教案.doc 豫湘桂會戰.mp4 長沙會戰薛岳.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