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課《俄國的改革》(課件+教案+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課《俄國的改革》(課件+教案+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2課《俄國的改革》 年級 九年級
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
1、識記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時間、內容;1861年改革的時間、人物、內容等基本史實。 2、歸納彼得一世、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舉其改革的內容,并分析其影響。(重點、難點)
【課堂教學流程】
【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者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羅斯的由來:俄羅斯人的祖先是( 東斯拉夫人 )人的一支,19世紀晚期建立( 基輔 )俄羅斯。13世紀上半葉.基輔俄羅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 莫斯科 )公國逐漸崛起,到15世紀紀晚期終于統一了俄國。 到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 )即位后,正式采用“ 沙皇 ”的稱號,強化了沙皇的專制權力。 原因:在沙皇的專制統治下,俄國( 農奴制 )盛行,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農業 和手工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及其緩慢。 3,改革者及目的:18世紀初,沙皇( 彼得一世 )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 富國強兵 )。他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 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4.內容: (1)政治上: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 中央集權 )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 (2)軍事上: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 新式常備軍 ); (3)經濟上:鼓勵興辦( 手工工場 ),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學生,創辦( 科學院 ),開辦學校,創辦( 報紙 ), 推行文化教育; (5)社會習俗上:提倡( 人們學習西方 )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 5.影響: 積極:①通過改革,俄國的( 經濟 )、( 軍事 )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1700一1721年,俄國打敗瑞典,奪取了渡羅的海的出海口,并在這個過程中.營建了新首都——( 圣彼得堡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兩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 近代化 )的進程。 消極:但是,在他的統治下,( 農奴制 )卻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 的障礙。 二、廢除農奴制 1.原因——農奴制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場越來越多,交通運輸與對外貿易也比以前發達。但是,( 農奴制 )嚴重制約了這時期俄國的經濟發展。 2.目的: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沙皇政府開始醞釀新的改革方案。亞歷山大二世曾告誠貴族:’ 與其等待自下而上改革農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 3.時間、改革者: 1861 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4.內容:法令規定: (1)農奴獲得( 人身自由 ),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 (2)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 土地 ),但是必須出錢( 贖買 ),所出的價錢高出當時的地價,農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5.影響: (1)積極: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 農奴 )制度,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 發展資本主義 )的發展道路。(2)消極:但是, 農奴制 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一:結合教材,識記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時間、內容;1861年改革的時間、人物、內容等基本史實 任務二【合作探究】1.(1)閱讀教材,說出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時間。 (2)列舉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并分析概括其影響。 2.(1)閱讀教材,概括俄國1861年改革的背景。 (2)列舉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并分析概括其影響。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俄國的農奴制正式確立于( C ) A 15世紀中期末16世紀初 B 17世紀中期 C 18世紀以后 D 伴隨著土地所有制發展確立 2、18世紀以后,為強化農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A ) ①采取措施擴大農奴數量 ②允許私營企業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③頒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農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權 ④農奴在法律上獲得人身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下列有關19世紀中葉俄國農奴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D ) A 農奴制正式確立 B 彼得一世允許私營企業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C 農奴開始成為地主的私有財產 D 農奴制危機加劇,農奴反抗斗爭激增 4、19世紀俄國工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 C ) A 工業技術落后 B 缺少工業資本 C 落后的農奴制的阻礙 D 國內市場狹小 5、十二月黨人的最基本的主張是( A ) A 推翻沙皇專制,廢除農奴制度 B 發動武裝起義 C 禁止俄國人前往西歐國家 D 進行自上而下的平緩變革 6、19世紀俄國一名知識分子說:“維護奴役人得農奴制度本身,是不會有成效的,而且也毫無裨益,無論社會良心或當代工業,國民福利和國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處他的死刑。”他是( D ) A 十二月黨人 B 地主階級革命派 C 守舊派知識分子 D 激進派知識分子 7、克里米亞戰爭爆發的只要原因是( B ) A 俄國轉移國內矛盾 B 俄國和英法在克里米亞發生利益沖突 C 英法為了把土耳其變成殖民地 D 英法俄爭奪世界霸權 8、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對俄國國內的影響表述不正確的是( D ) A 國內矛盾進一步激化 B 推動了俄國農奴制改革 C 俄國農奴制弊端充分暴露 D 迫使亞力山大二世立即進行廢除農奴制的改革 9、十二月黨人和激進派知識分子基本主張的相同點是( B ) A 發動武裝起義 B 廢除農奴制度 C 主張自上而下的改革 D 主張通過農民和地主協商的辦法廢除農奴制 10、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危機在思想領域的主要表現是( C ) A 農奴起義不斷 B 工場手工業發展 C 新思潮的涌動 D 克里米亞戰爭 11、恩格斯在論述克里米亞戰爭時指出,“現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給俄國丟了丑,同時也在俄國人民面前給自己丟了丑。前所未有的覺醒時期開始了。”“覺醒”的根本原因是( B ) A 軍事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經濟凋敝 D 吏治腐敗 12、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經歷了緩慢而謹慎的醞釀過程,其主要原因是( D ) ①改革必然觸動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發展資本主義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規模暴動 ④為了維護封建地主利益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④ 13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國內背景是( A )A 國內局勢動蕩不安 B 新思潮涌動 C 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緩慢 D 國際地位下降 14、促使俄國1861年改革發生的導火線是( C ) A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B 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度 C 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的失敗 D 社會矛盾的尖銳和激化15、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D ) ①造成資本的集中 ②擴大了國內市場 ③提供了自由勞動力 ④強化了中央集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6、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D ) A 加強資產階級專政 B 學習西方的司法制度 C 加強軍事實力 D 使沙皇專制制度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17、1861年改革推動了俄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 B 導致了農民兩極分化嚴重 C 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產積極性提高 D 政府采取了措施鼓勵農民進行農業投資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第2課 俄國的改革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

1:識記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時間、內容;1861年改革的時間、人物、內容等基本史實。
2:閱讀教材,歸納彼得一世、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舉其改革的內容,并分析其影響。

教學重點: 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和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學難點: 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影響。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自學識記】結合教材,識記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時間、內容;1861年改革的時間、人物、內容等基本史實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彼得一世改革
1. 俄羅斯的起源:
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 9 世紀晚期建立基輔羅斯。 13 世紀上半葉,基
輔羅斯被蒙古人征服。 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 莫斯科公國逐漸崛起, 到 16 世紀初
終于統一了俄國。
2. 沙皇俄國的由來: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稱號,強化了沙皇的專制權力。
3. 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 :
(1)改革的背景:
沙皇的專制統治下的俄國農奴制盛行,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農業和手工工場里
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
(2)改革的時間及目的:
18 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他發出向西方
學習的號召,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3)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
①政治: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
力。
②軍事: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
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
③經濟: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④文教: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推行文化教育;
⑤生活:提倡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
(4)改革的作用或影響:
通過改革,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
準備了條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
的進程。
(5)改革的局限性:
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6)改革后的擴張:
1700 年-1721 年,俄國打敗瑞典,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并在這個過程中,營
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二、廢除農奴制
(1)閱讀教材,概括俄國1861年改革的背景。
內憂:
農奴制嚴重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農奴暴動頻繁。
外患: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充分暴露了農奴制的腐朽性。
(2)列舉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









(3)這場廢除農奴制的改革也被稱為 1861 年改革,它有什么積極影響?



(4).1861 年改革有哪些不足或局限性?
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5). 通過內容的學習,你認為這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統治危機,鞏固貴族地主統治。

三、課堂小組合作探究:
彼得一世改革和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異同點。
相同點:
①兩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進行的;
②改革的對內作用相似,都從不同方面推動了俄國社會的進步;
③改革的對外影響相似,都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不同點:
①背景不同:
17 世紀晚期,俄國經濟嚴重落后于西歐,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變俄國落后面貌;
1861 年改革,是俄國農奴制出現嚴重危機,亞歷山大二世為了保證農奴主的政權,延緩
革命的到來,宣布廢除農奴制;
②改革內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動學校教育,改革社
會習俗,絲毫未觸動農奴制; 1861 年改革內容單一,宣布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廢
除了農奴制;
③影響不同:
前者加強了俄國農奴制,增強了國力,推動俄國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后者雖然很不
徹底,但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
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④改革的性質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屬于地主 ( 農奴主 ) 階級性質, 1861 年改革屬于資產階級性質。

學史是為了鑒今,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俄國改革對俄國不同階段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但是也應該看到,改革仍有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農奴制殘余。





教學反思:
史料是研究和認識歷史的依據, 是“重現”歷史的基礎, 故本節課主要采用史料教學法, 同時貫穿講授法、問題教學法、閱讀感悟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學生情況等選擇多樣化的史料來豐富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研讀史料,在觀點的碰撞中鍛煉學生思維、培養能力。由于受時間、教材等原因影響,講授的知識很難深化, 缺乏前后聯系、比較及知識的遷移,以致學生對俄國歷史的了解較為片段化。

















































2018年在俄羅斯舉辦了精彩的世界杯。那么,你知道俄國是如何統一的嗎?19世紀中期的俄國進行了哪一項改革使俄國走上了富強之路?

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

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金

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共24張PPT)
第2課 俄國的改革
部編版 九下
2018年在俄羅斯舉辦了精彩的世界杯。那么,你知道俄國是如何統一的嗎?19世紀中期的俄國進行了哪一項改革使俄國走上了富強之路?
新知導入

目標1: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時間、內容;1861年改革的時間、人物、內容等基本史實。
目標2:閱讀教材,歸納彼得一世、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舉其改革的內容,并分析其影響。
(重點、難點)
學習目標
【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時間、內容;1861年改革的時間、人物、內容等基本史實
自主學習
彼得一世改革
9世紀晚期



13世紀
上半頁
15世紀晚期
俄國建立的史實:
建立基輔羅斯
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征服,莫斯科公國逐漸崛起
莫斯科公國統一了俄國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
(1533——1584)
采用“沙皇”稱號
新知講解
背景
農奴制盛行,封閉落后。農業和手工工廠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發展及其緩慢。
時間
18世紀初
目的
改變俄國落后面貌,
實現富國強兵
彼得一世
(1672——1725)
彼得一世
人物簡介: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后積極興辦工廠,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于彼得大帝時代。
彼得一世

知識拓展





政治
軍事
經濟
文化
改革措施
1、政治方面
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
2、軍事方面
創建新式常備軍,貴族必須要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才能提拔
4、社會文化方面
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
3、經濟方面
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
村莊的農奴;

措施
新知講解

①通過改革,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

彼得一世改革
1700—1721年,打敗瑞典,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營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改革

作用

作用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行。

彼得一世改革
缺陷:但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彼得一世改革
作用
15——18世紀俄羅斯疆域的擴張圖
1700 -1721 年,俄國打敗瑞典,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并在這個過程中,營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廢除農奴制
亞歷山大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
人物簡介:
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史稱亞歷山大二世(英語:Alexander II),是俄羅斯帝國皇帝(1855年3月2日-1881年3月13日在位)。
他是俄羅斯近代化的先驅。他在任期間,對俄羅斯的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1861年下詔廢除了農奴制,為俄羅斯19世紀后半期的中興奠定了基礎。
新知講解

原因
農奴沒有人身自由——生產效率極低

農奴的生活

農奴制改革
工廠主(資本家)的煩惱
最近有些煩,工廠里人手總是不夠;產品銷售也不如意,農奴太窮了,他們買不起……唉,都是那討厭的農奴制.

農奴生活水平低下——市場難以擴大

原因


農奴制改革
對外—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俄國的腐朽性
克里米亞戰爭

原因


農奴制改革


經濟上
政治上
對外軍事上
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農奴暴動頻繁
農奴制嚴重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與英法在爭奪巴兒干半島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俄國的腐朽性

農奴制改革
農奴制危機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內憂
外患




“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來解放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
1861年3月3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關于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亞歷山大二世1818-1881
目的是維護自身統治
說明改革非常不徹底
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影響。
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
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金
性質: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總結歸納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影響?
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但是,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合作探究

在俄國的發展中,彼得一世改革和農奴制改革至關重要,那么這兩次改革有何異同呢?
相同點:
①起因:都受到了西歐國家的影響;
②目的:都是為了鞏固沙皇的專制統治,實現了富國強兵;
③都有利于俄國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不同點:
彼得一世改革實際上是強化了俄國的農奴制度;而1861年農奴制改革則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廢除了農奴制。
合作探究


俄國經過彼得一世、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后,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也應該看到,改革仍有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農奴制殘余。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2課《俄國的改革》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
一、選擇題
1.下圖中身著西歐式樣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著臃腫長袍的是俄國貴族。漫畫中的場景表明了彼得大帝決心( )

剪胡須
A.向西方學習 B.廢除農奴制 C.推行“殖產興業” D.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俄國相對西歐國家,比較落后,彼得一世決定學習西方進行改革,圖片反映的正是彼得一世提倡西歐的服飾禮儀和生活方式,推動了俄國近代化的發展,A項符合題意;廢除農奴制的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于1861年推行農奴制改革,B項不符合題意;推行“殖產興業”是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C項不符合題意;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于1861年推行農奴制改革,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
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的歷史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農奴制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在沙皇的專制統治下,俄國農奴制盛行,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農業和手工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他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故A符合題意。1861年農奴制改革、二月革命均是資產階級革命,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
3.他推行的改革,既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又使農奴制進步強化。他是( )
A.彼得一世 B.亞歷山大二世 C.伊凡四世 D.查理一世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國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地外擴張準備了條件,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農奴制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A符合題意;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是廢除農奴制的改革,B不符合題意;伊凡四世的軍事制度改革,為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不符合題意;. 查理一世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二任國王,D不符合題意。故選A。
4.“19世紀60年代,它(俄國)的弱點暴露無遺,內部很不穩定,對外則比想象中虛弱許多。其關鍵弱點既是政治的,又是經濟的。”為此,俄國(  )
A.廢除農奴制 B.進行二月革命
C.實行新經濟政策 D.開展工業化建設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世紀60年代,它(俄國)的弱點暴露無遺,內部很不穩定,對外則比想象中虛弱許多。其關鍵弱點既是政治的,又是經濟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出現了嚴重危機,嚴重威脅著沙皇的封建專制統治,為擺脫農奴制危機,沙皇被迫進行了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和資金,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成為俄國歷史重大的轉折點。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睛】抓住信息“19世紀60年代,它(俄國)的弱點暴露無遺,內部很不穩定”是解題的關鍵,根據這些信息可判斷“19世紀60年代”是俄國1861年改革,然后逐項分析,排除干擾項,確定正確答案。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
5.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農奴的農奴主)之口說:“現在我們這里,一切都翻了一個身,一切都剛剛開始安排。”列文說的這些變化是因為( )
A.1861年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 C.十月革命 D.蘇聯模式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使農奴獲得了解放,故A符合題意。彼得一世改革加強了農奴制,十月革命、蘇聯模式均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
6.學會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與關鍵詞“俄國”、“開啟近代化進程”相吻合的歷史人物是( )
A.彼得一世 B.亞歷山大二世 C.列寧 D.斯大林
【答案】A
【解析】根據“俄國”、“開啟近代化進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彼得一世改革開啟近代化進程,A符合題意;亞歷山大二世領導的俄國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B不符合題意;列寧和斯大林的改革是現代史的內容,CD不符合題意。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睛】本題的易錯項是B。注意區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相關內容。
7.“這項改革的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后最偉大的社會運動,因此,亞歷山大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這項改革”是指( )
A.法國大革命 B.拿破侖帝國建立 C.南美獨立戰爭 D.俄國廢除農奴制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這次改革的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后最偉大的社會運動,因此,亞歷山大二世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次改革”是指俄國1861年改革。為了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于1861年簽署廢除農奴制法令。法令規定:①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換或買賣農奴;②農奴在獲得自由時,還能以贖買的方式得到一塊份地,但這些耕地在法律上依然是地主的財產,農民只有使用權;③獲得解放后的農民仍歸當地的“村社”管理。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故正確答案為D。ABC均與題意不符,故選D。
8.下面是l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的統計表,導致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企業數 工人數量 產值(千盧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A.亞歷山大二世即位 B.廢除了農奴制
C.徹底掃除了封建殘余 D.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的表格內容,結合所學可知,上表反映了1879年俄國工廠的數量、工人數量和產值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原因是1861年俄國實行了廢除農奴制的改革,為俄國工廠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說法都是錯誤的,排除;所以答案選B。
9.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赫爾岑曾公開宣稱“(1861年的)解放是一種欺騙。”其理由是( )
A.農奴完全成為自由人
B.農奴在解放時可無償獲得一塊份地
C.地主不許買賣農奴
D.農奴被迫以高價贖買份地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1861年的)解放是一種欺騙。”結合課本所學,1861年,俄國進行了廢除農奴制改革.規定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出錢贖買這塊份地.實際上,被“解放”的農奴需付出高額的贖金來購買份地。因此說:“(1861年的)解放是一種欺騙。”。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與題干信息無關,不合題意,故選擇D。
10.從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主要內容上看,它主要為資本主義發展直接提供了( )
①自由勞動力 ②市場 ③資金 ④技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俄國1861年改革中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和資金,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成為俄國歷史重大的轉折點。市場和原料是改革前就存在的。①③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
11.1861年改革,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這次改革(  )
A.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B.建成資產階級聯邦制國家
C.促使俄國擺脫了民族危機 D.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
【答案】D
【解析】俄國l861年改革中頒布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俄國l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但這次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使俄國擺脫了民族危機和俄國l861年改革無關,因為俄國l861年改革前不存在民族危機,因此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12.俄國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徹底解放農奴 B.維護沙皇統治 C.與他國爭霸 D.走資本主義道路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俄國l861年改革的認識。俄國l861年改革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當時的沙皇政府面臨著統治危機。為了擺脫統治危機,維護沙皇的統治,俄國沙皇實行了1861年改革。ACD不符合題意,選項中B符合題意,故選B。
13.下圖中小亮和小紅圍繞對某一歷史事件的評價展開了爭論。他們探討的歷史事件應該是( )

A.美國南北戰爭 B.俄國廢除農奴制
C.法國大革命 D.日本明治維新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俄國1861年改革的相關知識,通過材料中的關鍵詞:“獲得自由的農民、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我們可判斷出他們評價的是俄國1861年改革,所以答案是B。
14.近期,烏克蘭局勢發生變故,克里米亞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代歷史事件中,與克里米亞命運緊密相關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十月革命
C.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D.二月革命
【答案】C
【解析】此題以時事新聞為材料考查俄國歷史。據題文材料要求選出近代歷史事件中,與克里米亞命運緊密相關的選項,選項中A屬于俄國古代歷史B和D屬于現代歷史,C屬于近代歷史事件,據所學知識,克里米亞戰爭發生在近代,因此C符合題意,故選C。
15.俄國農奴制改革文件規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監督自己領地上的秩序,他們有審判和執行判決之權。”該規定反映了這次改革( )
A.結束了沙皇統治 B.保留了封建殘余
C.緩和了地主和農民的矛盾 D.保證了農民的民主權利
【答案】B
【解析】依據材料“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監督自己領地上的秩序,他們有審判和執行判決之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但是這次改革并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B符合題意,ACD生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



二、綜合題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諸位會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亞歷山大二世
材料二 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
——列寧
思考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國歷史上的哪一歷史事件?
【答案】俄國1861年改革
【解析】根據材料“亞歷山大二世”,“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由此判斷與俄國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所出的價錢高出當時的地價。農奴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所以材料反映的是俄國歷史上的1861年改革。



(2)為什么說“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
【答案】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而贖金遠遠高于當時的地價。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改革法令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所出的價錢高出當時的地價。農奴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此“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



(3)上述材料說明這一歷史事件的實質是什么?
【答案】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挽救統治危機。
【解析】根據材料“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可知,材料說明俄國歷史上的1861年改革,其實質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挽救統治危機。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一談這一歷史事件對俄國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答案】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這次改革俄國廢除了農奴制,使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點睛】解答第一問的關鍵是識記俄國歷史上的1861年改革。解答第二問的關鍵是識記1861年改革法令內容。解答第三問需要識記1861年改革的實質。解答第四問的關鍵是認識1861年改革對俄國發展的影響。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7世紀末,俄國只有21個手工工場,主要使用農奴勞動。中央政務由按沙皇意愿設置的幾十個部門負責,職責不清,效率低下,貪贓枉法盛行。地方的“督軍”權力廣泛,往往成為獨霸一方的小沙皇。當時的俄國只有陸軍,沒有海軍。士兵一面當兵,一面還從事手工業和做買賣。文化教育受教會控制,學校數量很少。全城識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識字的居民也只占總人數的23.6%。
材料二 “為了擺脫日益嚴重的農奴制危機,1861年,沙皇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護貴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農奴獲得人身自由,還規定農奴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土地,但必須高價贖買。”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說17世紀俄國的狀況。
【答案】17世紀的俄國經濟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仍然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遠遠落后于西歐。
【解析】依據材料一信息“17世紀末,俄國只有21個手工工場……識字的居民也只占總人數的23.6%”,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末,俄國基本是個閉塞落后的內陸國家,俄國經濟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仍然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遠遠落后于西歐,其落后表現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

(2)對于材料二中這次改革,有人說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說是“農奴的盛宴”,有人說是“歷史的轉折”。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這次改革?
【答案】這次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它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工業發展道路,但這次改革很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解析】依據材料二信息“法令在保護貴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農奴獲得人身自由,還規定農奴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土地,但必須高價贖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這次改革的積極影響:農奴制的廢除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這次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消極影響:農民為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俄國的專制制度沒有發生本質性的改變,這次改革很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點睛】解題的關鍵需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需熟悉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內容和影響。解第(1)題時,根據材料一信息,可以歸納出彼得一世改革前的狀況是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落后,正是俄國落后的面貌,才出現了彼得一世改革。解第(2)題時,評價1861的改革需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發表演說,他說:“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緒,并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
——孫成木《俄國通史簡編》
材料二 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農民實現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買賣、交換農民,也不能干涉農民的家庭生活。農民有權用自己的名字訂立契約,從事工商業活動,擁有動產和不動產,以及進行訴訟;還可以改變身份,成為市民或商人。其次,規定全部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高出土地實際價格二三倍。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三 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進而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到1913年,俄國生產的鐵和法國生產的一樣多,俄國生產的煤為法國生產的之三。……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亞歷山大二世是如何“從上面解決”農民和地主之間的“敵對情緒”。
【答案】進行1861年改革(或廢除農奴制)。
【解析】依據材料一信息“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2)閱讀材料二、三,指出“解放農奴”如何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答案】解放農奴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大量的自由、廉價的勞動力,俄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增長,同時也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解析】依據材料二信息“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農民實現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買賣、交換農民,也不能干涉農民的家庭生活”、“規定全部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還規定,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農奴出錢贖買份地,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資本。所以,俄國農奴制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和資金。依據材料三信息“到1913年,俄國生產的鐵和法國生產的一樣多,俄國生產的煤為法國生產的四分之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廢除農奴制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使俄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增長。

(3)19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和俄國歷史上分別進行了怎樣的自救運動?結果有何不同?
【答案】①自救運動:中國:洋務運動;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
②不同點: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國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進行了洋務運動;俄國為了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 1861年進行了農奴制改革。結果不同:俄國廢除了農奴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是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點睛】解第(1)題的關鍵需理解“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的涵義,亞歷山大二世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實行了自上而下的廢除農奴制的改革。解第(2)題的關鍵是從材料二、三中提取有效信息,俄國通過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勞動力,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解第(3)題時,抓住信息“19世紀六十年代”是解題的關鍵,通過對洋務運動和1861年改革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中國和俄國改革的結果不同。洋務運動是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注定洋務運動是不可能成功的。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改變了社會制度,使俄國走向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2課《俄國的改革》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
一、選擇題
1.下圖中身著西歐式樣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著臃腫長袍的是俄國貴族。漫畫中的場景表明了彼得大帝決心( )

剪胡須
A.向西方學習 B.廢除農奴制 C.推行“殖產興業” D.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的歷史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農奴制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3.他推行的改革,既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又使農奴制進步強化。他是( )
A.彼得一世 B.亞歷山大二世 C.伊凡四世 D.查理一世
4.“19世紀60年代,它(俄國)的弱點暴露無遺,內部很不穩定,對外則比想象中虛弱許多。其關鍵弱點既是政治的,又是經濟的。”為此,俄國(  )
A.廢除農奴制 B.進行二月革命
C.實行新經濟政策 D.開展工業化建設
5.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農奴的農奴主)之口說:“現在我們這里,一切都翻了一個身,一切都剛剛開始安排。”列文說的這些變化是因為( )
A.1861年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 C.十月革命 D.蘇聯模式
6.學會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與關鍵詞“俄國”、“開啟近代化進程”相吻合的歷史人物是( )
A.彼得一世 B.亞歷山大二世 C.列寧 D.斯大林
7.“這項改革的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后最偉大的社會運動,因此,亞歷山大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這項改革”是指( )
A.法國大革命 B.拿破侖帝國建立 C.南美獨立戰爭 D.俄國廢除農奴制
8.下面是l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的統計表,導致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企業數 工人數量 產值(千盧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A.亞歷山大二世即位 B.廢除了農奴制
C.徹底掃除了封建殘余 D.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
9.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赫爾岑曾公開宣稱“(1861年的)解放是一種欺騙。”其理由是( )
A.農奴完全成為自由人
B.農奴在解放時可無償獲得一塊份地
C.地主不許買賣農奴
D.農奴被迫以高價贖買份地
10.從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主要內容上看,它主要為資本主義發展直接提供了( )
①自由勞動力 ②市場 ③資金 ④技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1861年改革,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這次改革(  )
A.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B.建成資產階級聯邦制國家
C.促使俄國擺脫了民族危機 D.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
12.俄國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徹底解放農奴 B.維護沙皇統治 C.與他國爭霸 D.走資本主義道路
13.下圖中小亮和小紅圍繞對某一歷史事件的評價展開了爭論。他們探討的歷史事件應該是( )

A.美國南北戰爭 B.俄國廢除農奴制
C.法國大革命 D.日本明治維新
14.近期,烏克蘭局勢發生變故,克里米亞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代歷史事件中,與克里米亞命運緊密相關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十月革命
C.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D.二月革命
15.俄國農奴制改革文件規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監督自己領地上的秩序,他們有審判和執行判決之權。”該規定反映了這次改革( )
A.結束了沙皇統治 B.保留了封建殘余
C.緩和了地主和農民的矛盾 D.保證了農民的民主權利



二、綜合題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諸位會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亞歷山大二世
材料二 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
——列寧
思考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國歷史上的哪一歷史事件?
(2)為什么說“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





(3)上述材料說明這一歷史事件的實質是什么?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一談這一歷史事件對俄國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7世紀末,俄國只有21個手工工場,主要使用農奴勞動。中央政務由按沙皇意愿設置的幾十個部門負責,職責不清,效率低下,貪贓枉法盛行。地方的“督軍”權力廣泛,往往成為獨霸一方的小沙皇。當時的俄國只有陸軍,沒有海軍。士兵一面當兵,一面還從事手工業和做買賣。文化教育受教會控制,學校數量很少。全城識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識字的居民也只占總人數的23.6%。
材料二 “為了擺脫日益嚴重的農奴制危機,1861年,沙皇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護貴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農奴獲得人身自由,還規定農奴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土地,但必須高價贖買。”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說17世紀俄國的狀況。



(2)對于材料二中這次改革,有人說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說是“農奴的盛宴”,有人說是“歷史的轉折”。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這次改革?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發表演說,他說:“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緒,并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
——孫成木《俄國通史簡編》
材料二 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農民實現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買賣、交換農民,也不能干涉農民的家庭生活。農民有權用自己的名字訂立契約,從事工商業活動,擁有動產和不動產,以及進行訴訟;還可以改變身份,成為市民或商人。其次,規定全部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高出土地實際價格二三倍。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三 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進而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到1913年,俄國生產的鐵和法國生產的一樣多,俄國生產的煤為法國生產的之三。……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亞歷山大二世是如何“從上面解決”農民和地主之間的“敵對情緒”。




(2)閱讀材料二、三,指出“解放農奴”如何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19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和俄國歷史上分別進行了怎樣的自救運動?結果有何不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波县| 阳西县| 长白| 花莲县| 榆树市| 马鞍山市| 多伦县| 土默特右旗| 青海省| 清涧县| 宝兴县| 祁门县| 新平| 鄂托克旗| 若尔盖县| 巍山| 济南市| 临洮县| 白山市| 耒阳市| 内丘县| 台山市| 凤翔县| 门头沟区| 榆社县| 建阳市| 资溪县| 金山区| 博野县| 临潭县| 旬邑县| 阿城市| 宁蒗| 吉水县| 宿州市| 广水市| 类乌齐县| 白河县| 娱乐| 彭阳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