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訓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熱點時政鏈接材料一: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2019年9月8日晚,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河南鄭州隆重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開幕式。56個民族齊聚一堂,共同奏響團結奮進的昂揚樂章。一場以“中華民族一家親·攜手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精彩文藝演出拉開序幕。演出分為“禮贊中華”“出彩河南”“擁抱夢想”三個章節,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謳歌了新中國70年的偉大成就,展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本屆運動會共設有17個競賽項目和194個表演項目,34個代表團的7009名運動員參加,不論是代表團數量還是參賽運動員人數,均為歷屆之最。材料二:《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2019年7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指出,新疆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華文化懷抱中孕育發展的。新疆的命運始終與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材料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2019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熱點命題解讀一、是什么1.新疆民主改革的輝煌成就說明了什么?(1)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2)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逐步縮小民族地區同其他地區的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4)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5)反映了新疆各族人民心懷中國夢、奮進新時代的共同愿望和心聲。2.召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傳遞了哪些信息? ①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④我國各族人民相互依存、體或與共,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捍衛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5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9的最高利益;⑥我國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等等3.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以“中華民族家親·攜手奮進新時代”為主題,反映了哪些道理? ①在我國,各民族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②我國各民族同呼吸、同命運、心連心;③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民族團結;④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斗;等等。4.請你向同學們推薦幾個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 獨竹漂、珍珠球、摔跤、射箭、賽馬、套馬、騎竹馬、抱石頭、打嘎兒、打胡整、跳板、搶花炮、蹴球;等等二、為什么 1.《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的發表有何重要意義?(1)展現了新疆民主改革60年的輝煌歷程。(2)展現了中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3)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4)體現了黨中央對新疆及新疆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你對這個答案有疑問嗎?)2.黨和政府為什么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 ①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②一部中國史,就是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③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1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⑤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⑥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等等3.請你談談舉辦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有何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增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從而增進族團結;②有利于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促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④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促進文化強國建設:④有利于豐富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⑤有利于展示河南改革開放的成就,提高河南省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等等三、怎么辦1.為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國家采取了哪些舉措 ①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正確處理民族關系;③堅持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④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評選活動;⑤對口支援民族地區發展;⑥民族地區實施精準扶貧開發2.新時代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①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③與各民族同學平等相處,相互幫助,堅決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做斗爭;④關心和幫助其他民族的同學,團結友好相處;⑤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溢民族主義,增強民族平等和團結意識;等等3.假如你是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一名志愿者,你會怎樣做? ①學習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對各少數民族代表團平等相待;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③耐心解答各少數民族運動員的問題;④講文明有禮貌,與少數民族運動員和觀眾友好相處,禮貌待人:⑤為各少數民族運動員和觀眾提供必要便利和幫助;⑥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做斗爭;等等易錯易混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一國兩制”。 適用范圍 目的 權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解決民族問題 民族自治“一國兩制” 港、澳、臺 解決國家統一問題 高度自治另:“完全自治”是沒有的,錯誤的。名言警句●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同心掬得滿庭芳。●人不走不親。 熱點命題預測 一、比較與選擇▲單項選擇 1.2019年8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新疆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白皮書。白皮書指出,通過依法設立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著力消除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動多發頻發勢頭,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發展權等基本權利,取得顯著成效。上述舉措體現了 A.要消滅一切參與恐怖主義的宣傳人員 B.國家尊重和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的人權 C.參與國際反恐、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 D.全面提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質 2.70年前,人民共和國新生,西藏高原從此也迎來了新生。70年來,這片高天厚土經歷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改革開放等重要歷史時期,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根本轉變、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進步,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這成就主要得益于 A.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大力援助 C.各民族之間的同步發展和繁榮 D.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關系的建立 3.云南作為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人口較少民族最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省聚焦民族教育,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初步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從學前到小學、中學中專、大學的教育體系。我們從中感受到 A.發展各民族教育事業,保障受教育權利 B.云南各民族相互融合,民族差異已消除 C.對少數民族優先照顧,打贏脫貧攻堅戰 D.積極維護各民族團結,落實各民族政策 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關于民族團結的認識,你贊同的是 A.各族人民和睦相處、不分你我 B.各族人民直面挑戰,同步富裕 C.各族人民平等團結,共同繁榮D.各族人民艱苦奮斗,高度自治▲多項選擇 5.2019年7月14日至16日,第七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新疆和田召開。新時代對口援疆要堅持民生優先,聚焦脫貧攻堅和擴大就業,資金項目更多向基層傾斜,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著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內地與新疆各族群眾多走動,推動新疆少數民族群眾到內地交融發展。要扎實做好文化教育援疆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對口援疆有利于 A.促進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B.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 C.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D.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6.7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民族工作創新與發展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會議并強調,做好民族工作事關祖國統一、邊疆鞏圄大局,事關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大局。維護民族團結,我們應該 A.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B.滿足民族地區人民的物質需求 C.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D.堅持民族地區的經濟領跑全國 7.2019年9月9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經貿合作研討會在澳門舉行。100多名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工商界代表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為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帶來新機遇”的主題進行深入交流。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 A.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內涵 B.促進粵港澳和兩岸實現共同富裕 C.推動兩岸和粵港澳相互理解信任 D.實現祖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 8.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內蒙古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源地,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把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青少年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應該 A.反對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 B.自覺擁護我國的民族政策 C.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D.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辨別與分析 9.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民族團結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各方面,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開。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充分認識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維護好民族團結呢? 三、觀察與思考10.2019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70年前,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締造了新中國。我們黨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確立了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為立國的根本原則之一,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共同當家做了主人終結了舊中國民族壓迫、紛爭的痛苦歷史,開辟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紀元。 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召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有哪些重要意義。(三方面即可) (2)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應該怎么做?(兩方面即可)四、活動與探索 11.2019年9月8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河南鄭州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開幕式。56個民族齊聚堂,共同奏響團結奮進的昂揚樂章。一場以“中華民族一家親·攜手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精彩文藝演出拉開序幕。演出分為“禮贊中華”“出彩河南”“擁抱夢想”三個章節,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謳歌了新中國70年的偉大成就,展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本屆運動會共設有17個競賽項目和194個表演項目,34個代表團的7009名運動員參加,不論是代表團數量還是參賽運動員人數,均為歷屆之最。全國民族運動會堅持“平等、團結、拼搏、奮進”的宗旨,譜寫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華麗篇章,見證了中國建設改革發展的偉大歷程。運動會期間還將舉辦民族大聯歡等文化活動。 “多彩民族風盛世中原情”主題活動正在進行中,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1)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夯實民族團結和睦的“根”與“魂”,說明了什么? (2)青少年應該如何為促進民族團結做貢獻?參考答案:1~4 BDAC 5~8 ABC AC ABC ABCD9.①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維護民族團結,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繁榮發展,有利于促進民族關系交融交流,社會和諧穩定。(維護民族團結的意義)②在我國,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異,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具有平等的社會地位。(民族平等的原因)③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促進民族團結。(制度的作用)④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公民角度的原因)各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子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斗,偉大的祖國才能繁榮發展。(怎么辦來源于“守望相助”) 10.(1)①有利于開創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②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④有利于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⑤有利于堅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⑥有利于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⑦有利于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等等(2)①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注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④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⑤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確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11.(1)①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堅持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③堅持平等、團共同繁榮的原則;④各民族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⑤各民族在國家和社會生活各領域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相同的法定義務;⑥我國各族人民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 連心;等等 (2)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③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④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⑤關心幫助身邊各民族的同學;⑥同破壞民族團結、制造民族分裂言行作斗爭;⑦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⑧樹立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等等。平等團結,加強合作,就是維護民族團結。平等團結,加強合作,就是維護民族團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