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第四單元第一課第二框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東漢崩潰 軍閥割據袁 紹曹 操官渡之戰統一北方(曹操)孫劉聯軍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吳魏蜀西晉國家分裂局部統一全國統一西晉滅亡以后,南北方出現了什么樣的不同政治局面?南方政局相對安定: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北方政局嚴重戰亂:內遷各族和中原漢族先后建立了十六個政權,統稱為“十六國”。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國王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勵精圖治,勢力強大起來,消滅其他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十六國東晉西晉317年前秦統一黃河流域淝水之戰南朝梁齊420年420-589年 1、東晉的建立 公元317年,皇族司馬睿在南方重建晉朝,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東晉。一、東晉南朝政局東晉的建立公元317年,皇族司馬睿在南方重建晉朝,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東晉。東晉時主要的四大士族:山東瑯邪王氏、河南陳郡謝氏、 河南潁川庾氏、安徽譙國桓氏什么叫士族?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二、淝水之戰但在淝水之戰中遭到慘敗淝 水 之 戰公元383年前秦和東晉以少勝多東晉勝利對南方:使江南地區免遭戰爭摧殘,為江南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相對安定的環境。對北方:前秦的統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的狀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投鞭斷流時間 交戰雙方 戰爭特點 結果 影響 成語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并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里。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據這段史實,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想一想:苻堅擁有八十多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戰術的得當等等。 420年,東晉被其大將劉裕建立的宋取代。此后160多年間,南方先后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城都在建康,歷史上總稱南朝。3.南朝政權的更替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是什么?①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②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③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④自然條件優越。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溫潤,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北方大量人口南遷二、江南地區的開發三國以前南方和北方的政治與經濟有什么不同?三國以前,政治經濟中心在北方,南方地區還非常落后,三國以后,江南地區開發,經濟發展,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閱讀課文P78-P79,歸納出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1)修建水利工程,開墾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陽湖流域、洞庭湖流域)(2)水稻栽培技術有了提高。(開始使用糞肥)(3)江南開始種植小麥(4)廣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農業方面手工業方面(1)養蠶繅絲技術提升(絲織品產量激增)(2)冶鑄技術進一步改進。(灌鋼法) (3)制瓷業發展迅速。(青瓷燒制)太湖今貌荊江大堤興修水利農業方面: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田里開始使用糞肥,小麥的種植也推廣到江南。農業方面:水磨模型利用水利加工谷物的生產工具,在這個時期也被廣泛應用。水碓農業方面:農業方面:龍骨翻車錦質護膊紅地云珠日天錦絲織業手工業方面:南朝時發明灌鋼法用生鐵的溶液灌入未經鍛打的熟鐵中,然后反復鍛打,能大大提高鋼的質量。冶鑄業手工業方面:南朝青瓷蓮花尊南朝青瓷雙柄雞首壺制瓷業手工業方面:江南地區的開發區域?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長江中下游一帶(太湖流域、鄱陽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迅速發展,福建、廣東和廣西一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