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一、選擇題1.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危害是( )A.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 B.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便捷C.資本主義國家階級對立尖銳 D.恐怖活動日益猖獗【答案】A【解析】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西方國家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環境污染是其中之一,故選A項。2.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最早建立國家教育體系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法國 ③美國 ④德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為社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19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法國和德國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②④符合題意,故D選項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3.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歡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工業革命的進行,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 B.工業革命的進行,使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C.工業革命使婦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 D.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使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促使歐洲國家推廣大眾教育;城市化進程加快;同時,工業革命也導致環境污染嚴重,使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工業革命使婦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的說法錯誤,工業革命促進了婦女地位的提高。C選項說法不正確,但符合題意。ABD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下圖是1801—1911年英國城市化進程的統計。圖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紡織工人數量增加 B.兩次工業革命推動C.對外加強殖民掠奪 D.“電氣時代”的到來【答案】B【解析】兩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迅速發展,進而推動了城市的發展,從而出現了題圖的變化。5.十九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美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哪個國家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的是?( )A.英國、法國 B.美國、英國 C.法國、德國 D.美國 德國【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為社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19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法國和德國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6.“曾經一度是多么引人的小路兩旁,現在排列著仿佛火災劫后的、焦黃的、枯萎的植物。被生命拋棄了的這些地方也是寂靜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釣魚的人不再來訪問它,因為所有的魚已死亡。”該內容出自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材料講述的是()A.環境破壞問題越發突出 B.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尖銳C.人口過快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 D.自然災害的嚴重【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的“現在排列著仿佛火災劫后的、焦黃的、枯萎的植物。被生命拋棄了的這些地方也是寂靜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釣魚的人不再來訪問它,因為所有的魚已死亡。”可知這是環境破壞導致的后果,故A符合題意;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尖銳、人口過快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自然災害的嚴重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7.觀察下列圖表,導致這一時期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殖民戰爭 B.資產階級革命 C.工業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戰【答案】C【解析】觀察題干圖表可以看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呈現迅速上升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最先發生在英國。1840年,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英國大部人已經生活在城市之中。工業化及城市化是導致題干這一時期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故C符合題意;ABD與題干時間范圍不符。故選C。8.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緩和社會矛盾 B.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 C.促進社會發展 D.推動城市化發展【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伴隨著工業化的深入發展,越來越需要有素質、有能力、有技術的勞動者,而想要勞動力的素質有所提高,就必須全面普及教育,故B符合題意,ACD不是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的直接目的,不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9.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跌入深淵。”她說的“安全網”應指( )A.社會保障體系 B.強化國防保障 C.發展糧食生產 D.勞動安全保護法【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中“梯子和安全網”是象征性的說法,梯子含義是指社會存在一定的財富高低差別以驅使人們更加努力的向上奮斗,安全網是指建立社會保障的福利項目,減少因貧富懸殊過大而引發的社會動蕩,A項符合題意;CBD三項與上述材料含義不符,排除;故選A。10.19世紀后期,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里的“新”的具體表現有①壟斷組織出現 ②“蒸汽時代來臨 ③世界市場形成 ④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后期,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里的“新”具體表現為:壟斷組織出現、世界市場形成、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①③④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蒸汽時代”來臨是在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機后,與題干時間“19世紀后期”不符,排除含②的選項ACD,故選B。11.19世紀70年代后,英法等國家開始對兒童實行義務教育,這主要是為了( )A.普及大眾讀物 B.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 C.興辦慈善學校 D.促進工業化的發展【答案】D【解析】19世紀70年代后,英法等國家開始對兒童實行義務教育,這主要是為了促進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化的發展是長期的過程,需要教育和科技支撐。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2.19世紀后半期,工業化國家人口數量激增的共同原因是( )①經濟的繁榮 ②醫學技術的進步 ③大量移民的涌入 ④環境的污染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后半期,工業革命已經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的繁榮,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醫學進步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提高了出生存活率。故①②是19世紀后半期,工業化國家人口數量激增的共同原因。故A符合題意;大量移民涌入是美國人口增加的原因,環境的污染不利于工業化國家人口數量激增,故③④不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③或④的選項BCD,故選A。13.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表示德國“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推動德國調整外交戰略,在全球范圍內爭奪殖民地的重要歷史因素是( )A.德國完成統一 B.第二次工業革命 C.南北戰爭的爆發 D.三國協約的建立【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德國率先采用最新科技成果,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德國經濟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迫切要求獲得政治、經濟上的利益,重新瓜分世界,與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矛盾激化,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此可以看出,德國之所以在全球范圍內爭奪殖民地的重要歷史因素得益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故正確答案為B。ACD不是推動德國調整外交戰略,在全球范圍內爭奪殖民地的重要歷史因素,均與題意不符,故選B。14.第二次工業革命引起資本主義對生產關系的調整是( )A.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在資產階級之手B.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適應其發展的壟斷組織C.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D.形成跨國組織的國際壟斷集團【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生產技術的極大提高,生產競爭的激烈,使生產規模擴大,也使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因而產生壟斷組織;壟斷組織的產生體現了資本主義對生產關系的調整。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B。15.20世紀以來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一系列共同問題,上圖漫畫反映的是( )A.貧富差距拉大 B.核戰爭的威脅 C.國際恐怖主義猖獗 D.地球生態環境惡化【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挑戰。上圖漫畫反映的是地球上工廠正冒著滾滾濃煙,地球則戴著口罩,表情痛苦,說明了地球的生態環境正在惡化,提醒人們要注重保護環境。16.根據以下漫畫,說明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問題主要包括( )①環境污染?? ②社會矛盾激化 ③交通發達 ?? ④生產力水平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工業革命影響的認識和識圖能力。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在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的同時,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題干兩幅圖片反映的是①環境污染和②交通擁堵問題,③交通發達、④生產力水平高是工業文明的成就而不是問題,故選D。二、綜合題17.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我們沿著科技發展的軌跡,完成下面探究任務。材料一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圖顯示了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1)指出材料一中A、B點對應歷史時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稱。【答案】A點:名稱: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英國工業革命);B點:名稱:第二次工業革命。(2)根據材料一,指出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答案】科技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的發展。材料二 見下圖。(3)根據以上漫畫,分析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你有哪些改善問題的好建議?【答案】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建議: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綠色出行。(言之有理即可)18. 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史上,“歐洲之所以能進行前所未有的擴張,是因為三大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 和政治革命……給了歐洲以不可阻擋的推動力和力量”。在這三大革命中,英國人都站在了時代的前列。 到19世紀中葉,工業化從英國傳播到了法國、德國、比利時和美國……到了 19 世紀后期,俄國和日本也 開始了工業化……由于工具、技術、商業和金融組織的工業化,以及能夠從農業社會獲得原材料的交通網絡的建立,整個世界被聯系在了一起。 ——(美國)杰弗里·本特利、赫伯特·去齊格勒著《新 全球史(下)》 (1)據材料一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在“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方面其名字被用做物理學單位的兩位英國人。【答案】牛頓、瓦特【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牛頓的名字被作為力的單位。瓦特的名字被作為電的單位。材料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提高。(2)材料二中,煤炭和石油產量的迅速增長分別與哪些動力機器的發明有直接關系? 【答案】蒸汽機 內燃機【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瓦特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經過多年的鉆研,改進了蒸汽機。蒸汽機使用的能源是煤炭。因此煤炭產量增加。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了內燃機。這種內燃機以汽油為燃料。因此石油的產量增加。材料三(3)材料三中圖一、二所示發明的廣泛應用促使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 【答案】生產方式:用大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工場生活方式:開辟了人類交通的新紀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蒸汽機。蒸汽機的發明是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替代了手工勞動。圖二是汽車。汽車的發明,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開辟了人類交通的新紀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材料四:工業化時期,主要國家城市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極其惡劣的居住環境,不容忽視的大氣污染,日益嚴峻的河流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的產生,除了受工業化時期的技術制約以外,還與當時人們對環境污染的漠視態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業化模式有關。 ——劉金源《工業化時期城市環境問題及其成因》(4)根據材料四,概括工業化時期城市環境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受工業化時期的技術制約,還與當時人們對環境污染的漠視態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業化模式有關。方便。【解析】根據材料“極其惡劣的居住環境,不容忽視的大氣污染,日益嚴峻的河流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的產生,除了受工業化時期的技術制約以外,還與當時人們對環境 污染的漠視態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業化模式有關。” 可知工業化時期城市環境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受工業化時期的技術制約,還與當時人們對環境污染的漠視態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業化模式有關。材料五(5)如上圖近年來我國城市中汽車越來越多,汽車排放的尾氣是霧霾天氣的一個因素。減少霧霾天氣,從 你我做起!請你擬一條“保護環境”的宣傳標語。【答案】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言之有理即可,但答案不得超過15個字,因為是標語。【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年來我國城市中汽車越來越多,汽車排放的尾氣是霧霾天氣的一個因素。減少霧霾天氣,從你我做起!例如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一、選擇題1.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危害是( )A.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 B.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便捷C.資本主義國家階級對立尖銳 D.恐怖活動日益猖獗2.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最早建立國家教育體系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法國 ③美國 ④德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歡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工業革命的進行,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 B.工業革命的進行,使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C.工業革命使婦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 D.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下圖是1801—1911年英國城市化進程的統計。圖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紡織工人數量增加 B.兩次工業革命推動C.對外加強殖民掠奪 D.“電氣時代”的到來5.十九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美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哪個國家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的是?( )A.英國、法國 B.美國、英國 C.法國、德國 D.美國 德國6.“曾經一度是多么引人的小路兩旁,現在排列著仿佛火災劫后的、焦黃的、枯萎的植物。被生命拋棄了的這些地方也是寂靜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釣魚的人不再來訪問它,因為所有的魚已死亡。”該內容出自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材料講述的是()A.環境破壞問題越發突出 B.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尖銳C.人口過快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 D.自然災害的嚴重7.觀察下列圖表,導致這一時期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殖民戰爭 B.資產階級革命 C.工業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戰8.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緩和社會矛盾 B.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 C.促進社會發展 D.推動城市化發展9.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跌入深淵。”她說的“安全網”應指( )A.社會保障體系 B.強化國防保障 C.發展糧食生產 D.勞動安全保護法10.19世紀后期,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里的“新”的具體表現有①壟斷組織出現 ②“蒸汽時代來臨 ③世界市場形成 ④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1.19世紀70年代后,英法等國家開始對兒童實行義務教育,這主要是為了( )A.普及大眾讀物 B.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 C.興辦慈善學校 D.促進工業化的發展12.19世紀后半期,工業化國家人口數量激增的共同原因是( )①經濟的繁榮 ②醫學技術的進步 ③大量移民的涌入 ④環境的污染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13.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表示德國“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推動德國調整外交戰略,在全球范圍內爭奪殖民地的重要歷史因素是( )A.德國完成統一 B.第二次工業革命 C.南北戰爭的爆發 D.三國協約的建立14.第二次工業革命引起資本主義對生產關系的調整是( )A.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在資產階級之手B.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適應其發展的壟斷組織C.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D.形成跨國組織的國際壟斷集團15.20世紀以來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一系列共同問題,上圖漫畫反映的是( )A.貧富差距拉大 B.核戰爭的威脅 C.國際恐怖主義猖獗 D.地球生態環境惡化16.根據以下漫畫,說明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問題主要包括( )①環境污染?? ②社會矛盾激化 ③交通發達 ?? ④生產力水平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二、綜合題17.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我們沿著科技發展的軌跡,完成下面探究任務。材料一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圖顯示了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1)指出材料一中A、B點對應歷史時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稱。(2)根據材料一,指出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材料二 見下圖。(3)根據以上漫畫,分析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你有哪些改善問題的好建議?18. 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史上,“歐洲之所以能進行前所未有的擴張,是因為三大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 和政治革命……給了歐洲以不可阻擋的推動力和力量”。在這三大革命中,英國人都站在了時代的前列。 到19世紀中葉,工業化從英國傳播到了法國、德國、比利時和美國……到了 19 世紀后期,俄國和日本也 開始了工業化……由于工具、技術、商業和金融組織的工業化,以及能夠從農業社會獲得原材料的交通網絡的建立,整個世界被聯系在了一起。 ——(美國)杰弗里·本特利、赫伯特·去齊格勒著《新 全球史(下)》 (1)據材料一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在“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方面其名字被用做物理學單位的兩位英國人。材料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提高。(2)材料二中,煤炭和石油產量的迅速增長分別與哪些動力機器的發明有直接關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年級 九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知道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積極影響。(教學重點) 2、了解由于工業革命,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也帶來一系列的后果。 3、認識西方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生態環境。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工業化進程的社會問題。(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者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1.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__生產力__的發展,促進了__人口__的迅速增長。 2.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__工人階級隊伍__不斷壯大。__勞動力結構__發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農業生產,專門從事__工業和商業__。同時,越來越多的__婦女__走出家庭,成為__工業勞動者__,她們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為婦女__社會地位__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3.19 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__工業化發展__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__大眾教育__,德國和法國最早建立起__國家教育體系__。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__文化水平__,促進了__社會發展__。 4.工業革命開始后,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向__城市__。開始時,城市通常缺乏統一的__規劃__。城市的環境__很差__。19 世紀中期以后,城市的環境開始得到__改善__。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的__生活方式__也在發生著變化。 5.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也出現了許多__問題__。首先是__社會矛盾激化__。由于__貧富差距__日益擴大,工人對不公平的社會現狀越來越不滿,用__破壞機器__表達自己的憤怒。隨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工人的反抗斗爭日益__強烈__。__環境污染__是工業化帶來的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探究一 工業革命與人口的關系。 ①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進程,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②工業革命后農業生產的發展能為更多的人口生存提供糧食資源;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刺激著英國的人口增長; ③工業革命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條件的改善,為人類壽命的延長等提供了條件。 探究二 【合作探究】城市化出現了哪些問題?應注意哪些問題?應如何認識工業化和城市化? 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城市人口快速增長,超過了城市資源和環境承受能力,出現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城市無序擴張等現象。注意:合理布局規劃;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科技創新和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等。 認識:工業化和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但發展中要注意科學、合理、和諧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等。【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三:【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選擇題 1、19世紀前50年,英國人口從900萬增加到1800萬。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增長更為驚人,19世紀20年代人口約為1000萬,到1914年人口已超過1億,主要原因是( C ) A.新航路開辟 B.殖民地擴張 C.工業革命的推動 D.第一次世界大戰 2.在德國,汽車時代的到來,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車的普及推動了一場社會革命,遏制了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從而使人口得以從飽和的城市向郊區擴散。由此可見,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在德國出現的人口移動趨勢是( A ) A.由農村向城市集中 B.由城市向郊區擴散 C.由德國向歐洲擴散 D.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擴散 3.人口增長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導致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人口迅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 A ) A.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B.政府鼓勵生育的政策 C.多子多福思想觀念的影響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19世紀初,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的國家是( D ) A.法國 B.美國 C.英國 D.德國 5.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也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主要表現在( C ) ①社會貧富分化加劇 ②環境污染嚴重 ③毒品泛濫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6.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下列哪些方面( D ) ①社會結構 ②基礎設施 ③公共教育 ④生活環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19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的國家是( D ) A.法國和英國 B.美國和英國 C.日本和美國 D.法國和德國 8.19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教育的普及所產生的影響有( B ) ①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 ②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 ③促進了社會發展 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9、19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工業化國家開始推廠( A ) A.義務教育 B.大眾化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第6課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1: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城市化和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等基本史實。2:閱讀教材知道工業革命帶來的人口、勞動力結構、教育城市生活的變化及帶來的社會問題;認識工業革命的雙重影響。教學重點:人口增長的原因 ,大眾教育的發展 ,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加劇。教學難點: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的表現。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城市化和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等基本史實。(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標導學一: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 ,復習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簡要講述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一書中的觀點 ,指出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在提醒人們要處理好人口增長的問題上 ,有積極的一面。2.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 ,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呈現圖片和材料 ,學生分析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的原因。3.學生根據課本和相關資料歸納 19 世紀中期以后 ,一些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的目的、表現和影響等。目標導學二:1.閱讀教材,了解城市化興起的主要原因。提示:工業革命開始后,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越來越大。2.讀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興起帶來的變化特征(以中國為例)。提示:中國改革進程:“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后”是一個顯著特征,工業化是主導,城市化是附屬。但是,從工業化到城市化的拐點在2013年已經發生,集聚的模式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以前是工業化主導、城市化為輔,以后應該是城市化為主、工業化為輔,逐步進行產業升級。歸納總結:工業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統一的規劃。城市的環境很差。19世紀中期以后,城市的環境開始得到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目標導學三:社會問題閱讀教材和圖文史料,說說工業化過程中的社會矛盾。材料展示:在工業革命條件下,廣大工人每天在惡劣的環境中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勞動,獲得的收入卻難以糊口,他們對不公平的社會現狀越來越不滿。設問: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問題?提示:在工業革命條件下,工人階級工作環境惡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貧富差距在擴大。總結:工業革命后,產生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他們之間矛盾不斷激化,工人階級開始了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2.讀教材和材料,說說工業革命出現的環境問題。材料展示:近100多年來,全世界已發生數十起環境污染造成的嚴重公害事件,如英國倫敦曾多次發生的煤煙型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灣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俁病)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鎘中毒等。近年來發生的嚴重環境污染事件還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爾(Bhopal)市農藥廠異氰酸甲酯毒氣泄露事件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有數萬人中毒,數千人死亡,并使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現位于烏克蘭)核電站爆炸事件,不僅對當代的人體健康帶來極大威脅,對后代和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影響,10多年來因這次事故已造成約6000人死亡。從上世紀初至今,全世界發生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達40萬—50萬人,死亡10多萬人。設問: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提示:自工業化以來就逐漸形成了環境污染問題,積弊深遠。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音污染等。(2)由于環境污染而形成的問題,已經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因此構建生態文明、倡導“綠水青山”即為“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成為更多人的共識。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道路。(類似亦可)工業革命時代出現的新發明、新創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人口的增長、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但也出現了一些負面影響,如剛開始城市衛生、居住等狀況差,環境污染嚴重、資本家與工人的矛盾加劇,這些成為后來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原因之一。 教學反思:歷史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其課堂教學具有不同于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教師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內容編排突出了對這種能力的培養,采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歷史教學觀”,使有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1952年12月4日,倫敦城發生了一次世界上最為嚴重的“煙霧”事件: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 。針對目前中國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呼吁保護環境。那么在19世紀工業化國家出現了哪些環境問題呢?他們又是如何改善的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4張PPT)》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部編版 九下 1952年12月4日,倫敦城發生了一次世界上最為嚴重的“煙霧”事件: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 。新知導入 針對目前中國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呼吁保護環境。那么在19世紀工業化國家出現了哪些環境問題呢?他們又是如何改善的呢?目標1: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城市化和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等基本史實。目標2:閱讀教材知道工業革命帶來的人口、勞動力結構、教育城市生活的變化及帶來的社會問題;認識工業革命的雙重影響。(重點、難點)北京霧霾霧都:倫敦學習目標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一)工業革命與人口的關系工業革命的發展使社會具備了提倡個人的自由發展和獨立生存權利的經濟基礎,人口增長出現了明顯變化。在工業革命時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長,幾乎增長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來形容19世紀英國人口的增長。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饑荒、地方性戰爭有所減少,人口增長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結果。 ——摘編自舒小昀著《歐洲的歷史與文明》工業革命促進人口增長的因素有哪些?新知講解表現原因英國19世紀前50年900萬1800萬美國19世紀20年代1914年1000萬超過一億工業革命生產力的發展人口增長(二)工業革命促使勞動力結構變化工業革命使勞動力結構發生什么變化?1、農業人口減少;從事工業和商業的人數增加;2、婦女成為工業勞動者。(為地位提高創造條件)工業革命后的英國城市婦女在 工廠里做工工業革命后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她們的社會角色發生變化,為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三)大眾教育(目的:為了工業化的需要) 表現影響 教育19世紀中期以后,為適應工業化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德國和法國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中等教育--法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免費義務教育--1870年,英國法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系統教育體系--19世紀初,德國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影響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從1870年開始,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圖為近代法國課堂圖為近代英國鄉村學校【合作探究】觀察圖片,說出英國城市人口有什么變化,并分析歸納其原因。變化從1750年農業人口占多數到1870年城市人口占大多數。城市化進程明顯。原因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導致人口增多。二、城市化 城市化是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 工業革命開始后,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會帶來什么問題:19世紀中期,英國城市的街道狹窄擁擠,衛生條件極差,孩子們在垃圾堆上玩耍。問題衛生條件、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城市規模過大,交通不便;就業困難,城市貧民增多,社會不安定因素加大。19世紀中期,詩作為各自的城市發出了吟唱:巴黎景象雄雞的報曉深長悠遠,刺穿了清晨的煙霾,高樓沐浴在霧海,人們在工作間里忍受著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氣息…… --------查爾斯·波德萊爾曼納哈塔(即曼哈頓)人行道上擠滿了車輛,寬廣的大道上,充斥著婦女和商店及展覽,一百萬人口,自由和極好的禮儀,嘹亮的聲音,熱情好客,最勤勞和友好的年輕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 沃爾特·惠特曼表達了詩人對城市化的不滿表達了詩人對城市工業化的贊美合作探究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單位:萬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紐約 6.4 69.1 191.2 343.7 倫敦 95.9 268.1 476.7 658.1 東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數據,看看這幾個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有什么共性?這說明了城市化進程中的什么現象?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長加快。現象: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發展,城市人口上升。 社會矛盾激化環境污染資本家日益富裕工人生活困難矛盾激化工廠排放大量的廢氣和廢水,嚴重污染了大氣和河流,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社會問題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出現了哪些社會問題?新知講解想一想:早期的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19世紀40年代的一份調查報告這樣描述英國城鎮的衛生狀況:“在城鎮的最熱鬧地區,也正是在商業中心區,堆滿了從肉鋪、廁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來的垃圾和爛肉爛魚等。”美國大域市處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馬車將各個家庭的排泄物運出城外。城市人口増長太快,住房也就變得擁擠不堪,低救入家庭的居住條件更差。1850年的巴黎街道狹窄而幽暗,許多居民區都是名副其實的貧民窟,很容易引發流行病。環境污染合作探究環境污染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倫敦上空受反氣旋影響,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被有濃厚的煙霧籠罩,交通癱瘓,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市民不僅生活被打亂,健康也受到嚴重侵害。許多市民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強勁而寒冷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的煙霧。據統計,當月因這場大煙霧而死的人多達 4,000 人。此次事件被稱為“倫敦煙霧事件”。 近年來,我國北京等華北地區霧霾嚴重,我國治理霧霾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出臺一系列有效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利用清潔能源技術,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等。城市通常缺乏統一的規劃。城市的衛生、居住等狀況很差。那該怎么辦?19世紀中期以后,城市衛生條件開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設施建設起來,街頭照明日益完善,還出現了馬拉的軌道公共客車和有軌電車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有益的變化:人口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專門從事工業和商業;教育的普及;城市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變化;有害的變化:社會矛盾激化;環境污染合作探究資料: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過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理解狄更斯描述的那個時代,并對照現實生活的感受,辨析人們所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 工業革命是把雙刃劍,它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更豐富。但也帶來了社會兩極分化,社會的不公平現象。 人們追求的文明生活應是物質生活豐富,生活環境優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工業革命時代出現的新發明、新創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人口的增長、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但也出現了一些負面影響,如剛開始城市衛生、居住等狀況差,環境污染嚴重、資本家與工人的矛盾加劇,這些成為后來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原因之一。課堂總結板書設計知識點1 人口增長與大眾教育1.下圖是1801—1911年英國城市化進程的統計。圖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紡織工人數量增加 B.兩次工業革命推動C.對外加強殖民掠奪 D.“電氣時代”的到來解析:兩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迅速發展,進而推動了城市的發展,從而出現了題圖的變化。答案:____B課堂鞏固知識點2 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加劇2.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危害是( )A.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B.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便捷C.資本主義國家階級對立尖銳D.恐怖活動日益猖獗解析: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西方國家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環境污染是其中之一,故選A項。答案:____A3.右圖為1952年的霧都倫敦老照片。照片上的倫敦煙霧繚繞,迷茫一片,人們在煙霧中等待公共汽車停車位置。下列不符合倫敦“霧都”發展史的,司機無法看清楚街道和是( )A.“霧都”的形成是工業大機器生產的產物B.“電氣時代”的到來鞏固了倫敦“霧都”地位C.“霧都”的形成有助于英國的對外殖民擴張D.“霧都”形成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確立時期B4.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我們沿著科技發展的軌跡,完成下面探究任務。材料一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圖顯示了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1)指出材料一中A、B點對應歷史時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稱。A點:名稱: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英國工業革命);B點:名稱:第二次工業革命。(2)根據材料一,指出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科技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的發展。材料二 見下圖。(3)根據以上漫畫,分析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你有哪些改善問題的好建議?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建議: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綠色出行。(言之有理即可)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城市化.mp4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導入.mp4 工業化城市化.mp4 社會階級結構變化.mp4 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導學案.doc 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教學課件.pptx 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教案.doc 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達標訓練(原卷版).doc 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達標訓練(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