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蒸發與沸騰特點及條件蒸發的特點 沸騰的特點 蒸發快慢的因素 沸騰的條件二、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汽化的方式 蒸發 沸騰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不 同 點 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內部及表面同時進行 溫度條件 任何溫度 一定溫度(沸點)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溫度變化 降低 不變 影響因素 液體表面積大小 液體溫度高低 液體表面空氣 流動快慢 液體的種類 液面上氣壓的大小注 意:液體沸騰的條件中易漏“繼續吸熱”這一條件。溫度達到沸點后,若液體不能繼續從外界吸收熱量,也不會沸騰。考點一:關于沸騰條件1、關于沸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A. 沸騰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B. 沸騰時液體溫度保持不變C. 沸騰是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D. 沸騰是在液體內部發生的汽化現象2.關于蒸發和沸騰兩者的區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而只能在一定溫度下沸騰B.蒸發是在液體表面進行的,而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C.液體蒸發和沸騰都需要從外界吸熱D.蒸發和沸騰時,如果不加熱都不會繼續進行3.下列關于水的沸騰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水沸騰時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B.水的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騰的現象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D.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會不斷升高4.如圖所示,實驗中燒杯內盛有水,試管內盛有表中所列的一種液體,在標準大氣壓下,若對燒杯底部持續加熱,最終發現試管內的液體先發生沸騰,則試管內盛的液體是( B )標準大氣壓下幾種物質的沸點物質 沸點(℃)酒精 78水 100煤油 150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5.小麗同學對冰加熱,她將冰熔化成水直至沸騰的過程,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A.水沸騰時溫度不變,說明沸騰過程不需要吸熱B.圖中AB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C.冰的升溫比水快,說明冰的比熱容比水小D.圖中DE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6、如圖所示為對冰加熱時,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可知(B)A. bc段是一個放熱過程B. 冰的熔點是0 ℃C. cd段該物質處于氣態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7.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中a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是( C )A.a B.b C.c D.d8.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甲液體,試管內盛有乙液體。在1標準大氣壓下,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試管內的乙液體沸騰。已知1標準大氣壓下,酒精沸點是78℃,水沸點是100℃,煤油沸點是150℃,下列判斷中符合題意的是( D )A.甲液體為水,乙液體為水B.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煤油C.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D.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水 9、小雨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測得了如表所示的數據,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D)時間/分 0 1 2 3 4 5 6 7 8溫度/℃ 80 89 93 96 98 99 99 99 99A. 水從第5分鐘開始沸騰B. 溫度計玻璃泡不能碰到燒杯底或側壁C. 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不變,沸點為99 ℃,撤去酒精燈,水停止沸騰D. 如果要使水的沸點超過99 ℃,可以增大氣壓或者改用猛火加熱10、在觀察水的沸騰現象的實驗中,發現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從水底上升,逐漸__變大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升到水面時會破裂;水沸騰時通過溫度計觀察到,對水繼續加熱,水的溫度__不變_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考點二:沸騰在生活中的應用1.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生,其中a、b兩位置有一處“白氣”較濃。以下關于“白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它是水蒸氣,a處較濃B.它是水蒸氣,b處較濃C.它是小水滴,a處較濃D.它是小水滴,b處較濃【解析】 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白氣”已不是水蒸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發生的物態變化,壺嘴處溫度較高,因此不會發生液化現象,也就是不會出現“白氣”,所以a處比較濃。2.牙科醫生在檢查牙齒時,常用一個帶把的小鏡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總要將小鏡子放在酒精燈上燒一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B )A.防止細菌感染B.防止水蒸氣在鏡面上液化C.燒熱的小鏡子能起到治療牙病的作用D.燒熱的小鏡子能促使牙齒上的水分汽化3、生活中常有“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說法。“揚湯止沸”是指把鍋里沸騰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抽掉鍋下燃著的木柴。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A.“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暫時止沸B.“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徹底止沸C.“揚湯止沸”只能暫時止沸,“釜底抽薪”能徹底止沸D.“揚湯止沸”能徹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暫時止沸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水將(C)A. 同時沸騰B. 稍后沸騰C. 不會沸騰,溫度能夠達到水的沸點D. 不會沸騰,溫度總是低于水的沸點5 體育比賽中運動員一旦受傷,醫生會對著受傷部位噴射一種叫氯乙烷的藥液,該藥液會在皮膚表面迅速汽化,使受傷部位表層組織驟然變冷而暫時失去痛感。這說明氯乙烷具有較低的(C)A. 溫度 B. 熔點 C. 沸點 D. 凝固點6.小雨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測得了如下表的數據,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溫度/℃ 80 89 93 96 98 99 99 99 99A.水從第5分鐘開始沸騰B.溫度計玻璃泡不要碰到燒杯底或側壁C.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不變,沸點為99℃,撤去酒精燈,水停止沸騰D.如果要使水的沸點超過99℃,可以增大氣壓或者改用猛火加熱7、缺水地區的冬季,當地有些居民靠加熱冰雪來獲得生活用水。如圖所示為將一定質量的冰雪從-20 ℃加熱到沸騰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不考慮水中雜質的影響)。下列對該圖像的分析,正確的是(C)A. 冰的熔點是0 ℃,水的沸點是100 ℃B. 當地氣壓高于標準大氣壓C. 冰熔化和水沸騰過程中都吸熱且溫度不變D. 圖中BC段物質只是以液態方式存在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制動液汽車制動液俗稱剎車油。汽車剎車時,駕駛員踩踏板通過剎車管線內的制動液把壓力傳遞到剎車塊,剎車塊和車輪上的輪轂摩擦,制止車輪轉動。車輪制動時候,由于摩擦產生的熱量會使制動液溫度升高。如果溫度過高,達到沸點,制動液就會產生大量氣體,造成制動失靈。制動液的沸點在遇潮吸水后會下降,因此國家規定制動液的沸點不得低于140 ℃,如表所示為某種制動液的含水量與對應的沸點。含水量/%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沸點/℃ 210 180 158 142 132 124 120(1)由于制動液具有吸水特性,當汽車長期使用時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從而__降低__(填“升高”或“降低”)制動液的沸點。(2)當含水量約為__3__%時,這種制動液就需要更換。(3)汽車制動液是衡量車輛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標,為適用不同氣候條件下汽車的剎車需求,應選擇的制動液的特點是__D__(填字母)。A. 沸點高、凝固點高 B. 沸點低、凝固點高C. 沸點低、凝固點低 D. 沸點高、凝固點低 (1)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由于制動液具有吸水特性,當汽車長期使用時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含水量增大,從而降低制動液的沸點。(2)當制動液沸點為140 ℃時,對應的含水量約為3%,此時制動液必須更換。(3)國家規定制動液的沸點不得低于140 ℃,汽車在冬季使用時制動液必須為液態,所以要求制動液具有沸點高、凝固點低的特點。9.我國南方某些地區有用“番薯、酒曲、水”做原料釀造“地瓜酒”的習俗。首先將番薯煮熟,晾到一定溫度后,把番薯、酒曲、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攪拌均勻,發酵40天左右,期間每天攪拌1~2次,最后在酒料中分離出地瓜酒。如圖是從酒料中提取地瓜酒的裝置示意圖。小明同學利用放假的時間,在家協助爺爺完成了釀造地瓜酒的最后一道工序:①在小鍋中加入冷水。②取適量酒料放入大鍋里加熱。③在大杯中得到地瓜酒。④適時用冷水替換小鍋中變熱的水。⑤把“渣”取出,重復以上步驟。請你說明釀造地瓜酒的這最后一道工序中用到了哪些科學知識。【答案】 對酒料加熱,酒料吸熱溫度升高,汽化加快;酒氣上升至小鍋底部遇冷液化,形成液態“地瓜酒”附在小鍋底部。(合理即可)考點三:實驗探究題1、在做水的沸騰的實驗時,需要加熱約150毫升的水,要用到的儀器組合是(D)①燒杯 ②試管 ③試管夾 ④酒精燈 ⑤石棉網 ⑥鐵架臺A. ①④⑥ B. ②③④C. ②③④⑤ D. ①④⑤⑥2、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甲、乙兩組同學分別使用如圖①所示的A、B兩套裝置來完成實驗。(1)圖②a、b兩個燒杯中,符合水沸騰時的情景的為__a__(填“a”或“b”)。(2)甲組同學觀察到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③所示,他們所測水的沸點是__103_℃__,所選擇的裝置應是圖__A__(填“A”或“B”)。(3)請分析評估A、B兩套裝置。【解】 A裝置熱量損失少,實驗耗時短,但所測水的沸點不是當地大氣壓下水的沸點;B裝置熱量損失大,實驗耗時長,所測水的沸點是當地大氣壓下水的沸點。3.小明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加熱一定時間后,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________℃。(2)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水已沸騰。(3)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溫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燈要持續加熱,這說明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________。(4)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實驗過程中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________(填“A”、“B”、“C”或“D”)。實驗中水的沸點低于100℃,是因為此時外界的大氣壓低于1個標準大氣壓,由此可見,水的沸點受________的影響。【答案】(1)89 (2)水的內部和表面有大量氣泡產生,溫度計示數不再變化 (3)繼續吸熱 (4)A (5)大氣壓4.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時間/分鐘 0 1 2 3 4 5 6 7 8 9溫度/℃ 85 87 89 92 94 96 97 98 98 98(1)圖甲和圖乙分別是一、二兩小組同學所做的實驗。他們的實驗操作有錯誤的是________組。(2)圖丙是他們實驗中觀察水沸騰________(填“前”或“時”)出現的情景。(3)當溫度接近90℃時,三組同學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根據表格里記錄的數據,請你分析水的沸點是________℃。(4)以上各組同學通過實驗觀察到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5)圖丁是三、四兩小組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得到a、b兩種不同圖像,其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答案】(1)二 (2)前 (3)98 (4)不變 (5)質量5.在探究熱現象的實驗中,小明用燒杯、試管、溫度計、圓底燒瓶等器材進行了如下圖的實驗。 (1)小明用圖1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1乙所示。該物質在BC段處于__固液共存__(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狀態。比較圖乙中AB段與CD段可知,質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加熱時間不同,原因是__水的比熱比冰大__。(2)小明用如圖2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紙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__為了使燒杯內外氣壓相同__。實驗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FG段會發現__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溫度不變__(請寫出一條)。液化注 意: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物體表面(也可以是空氣),就會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物體表面(或懸浮在空中)。哪里環境溫度高,那里的水蒸氣溫度就高,哪里環境溫度低,水蒸氣就會在那里發生液化現象;換個角度,若想阻止液化現象的產生,則可以提高溫度,防止水蒸氣“遇冷”。注 意:(1)冬天從嘴里會哈出“白氣”,燒開水時,水壺上方會出現“白氣”,人們常常錯誤的將這些“白氣”認為是氣態的水蒸氣,其實這些“白氣”都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氣態的水蒸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我們是看不見的。(2)夏天打開冰箱門,或剝開雪糕包裝袋,周圍也會產生“白氣”,這些“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物體液化而成的。此時的“白氣”不會上升,而是下沉。注 意:物質液化時要放出熱量。被100 ℃的水蒸氣燙傷,比被100 ℃的水燙傷要嚴重得多,是因為100 ℃的水蒸氣液化成100 ℃的水要放出熱量——液化放熱。考點一:物態變化-液化1.張家界景區雨后云霧繚繞,猶如仙境。關于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霧是水蒸氣 B.霧是山中冒出來的煙C.霧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D.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2、如圖所示,在晴朗無風的早晨,當飛機從空中飛過時,在蔚藍的天空中會留下一條長長的“尾巴”,這種現象俗稱“飛機拉煙”。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排出的暖濕氣體遇冷所致,在這一過程中,暖濕氣體發生的物態變化是(B)A. 熔化 B. 液化 C. 蒸發 D. 凝固3、衛生間里剛洗過熱水澡時,室內的玻璃鏡面會變模糊,過一段時間后,鏡面又變得清晰。鏡面上發生的物態變化情況是(B)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汽化 D. 只有液化4.如圖所示是電熱液體蚊香器。蚊香器通電后其內部的發熱部件對驅蚊液加熱,過一會兒,其頂部有“白氣”飄出,房間里彌漫著驅蚊液的清香,起到驅蚊和滅蚊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白氣”是水蒸氣B.房間里清香四溢說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C.“白氣”是驅蚊液先汽化后液化產生的D.“白氣”是驅蚊液先液化后汽化產生的 5、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媽媽告訴小明:被100 ℃的水蒸氣燙傷比被100 ℃的水燙傷更嚴重,開鍋時要注意安全。小明很想知道為什么,你認為是( D )A.水蒸氣比水溫度高 B.水蒸氣液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C.水蒸氣是氣體,更容易進入人體 D.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大量的熱7.小紅吃雪糕時,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由此她聯想到了冬天用開水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的情景。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D )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它們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氣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但水蒸氣來源不同,前者來源于空氣中,后者是由熱水汽化生成8、用電熱水壺燒水時,水沸騰后,會從壺嘴里冒出“白氣”;夏天打開冰棒紙時,可以看到冰棒周圍也出現“白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A. 壺嘴里冒出的“白氣”是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B. 冰棒周圍的“白氣”是冰棒熔化形成的水珠C. 這兩種“白氣”形成的過程中,都需要吸收熱量D. 這兩種“白氣”都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9.下面敘述的四種產生“白氣”的現象中,有一種“白氣”產生的原因與其他幾種都不一樣,這一種“白氣”是( C )A.夏天打開冰棒的包裝紙,常常會看到冰棒在冒“白氣”B.冬天,戶外的人嘴里不斷冒出“白氣”C.吸煙的人,從嘴里噴出“白氣”D.夏天打開冰箱冷凍室的門,會冒出一股“白氣”10、我國古代有許多藝術性、科學性較高的飲器。其中有一種杯叫“常滿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圓錐體,放在空氣中,不斷會有水滴產生,使杯子常“滿”。關于此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 杯中的水是空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 白玉是一種體積較小的物質,在相同的條件下溫度變化顯著D. 利用該杯子在缺少水源的沙漠中能自動“生”水11.夏天打開冰箱,可以看到從冰箱里沖出一股“白氣”。下列事例中,物態變化方式與“白氣”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C )A.把濕衣服掛在陽光下曬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將丁烷氣體貯存在氣體打火機里 D.在飲料中添加冰塊降溫12、江西省的廬山以秀美的風景聞名于世,唐代詩人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一詩中寫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錯誤的是(C)A.形成“煙”的過程是放熱過程B.“煙”是液化形成的C.形成的“煙”是液態水汽化形成的氣態水D.“飛流直下”的瀑布其運動方向是向下的13.如圖是用水壺燒開水的情景,下列關于離壺嘴較遠的地方“白氣”比較濃,而靠近壺嘴的地方卻沒有“白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水蒸氣液化需要時間,靠近壺嘴處的水蒸氣來不及液化B.靠近壺嘴處的溫度比較高,水壺噴出的高溫水蒸氣難以液化C.靠近壺嘴處的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原有的水蒸氣難以液化D.離壺嘴較遠處空氣中原有的水蒸氣比靠近壺嘴處空氣中原有的水蒸氣多 14、夏天,小雨將冰水和熱水分別倒入兩只透明燒杯中,如圖所示。一會兒發現兩只燒杯的杯壁上都出現了一部分小水珠,杯壁變得模糊。針對這一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A. 甲、乙兩杯都在內壁出現了水珠B. 甲、乙兩杯都在外壁出現了水珠C. 甲杯內壁出現了水珠,乙杯外壁出現了水珠D. 甲杯外壁出現了水珠,乙杯內壁出現了水珠考點二:液化再生活中的應用15、在海上想要獲得淡水,可利用如圖所示的“充氣式太陽能蒸餾器”。它是通過太陽照射充氣物內的海水,產生大量水蒸氣,水蒸氣在透明罩內壁形成水珠,收集水珠即可得到淡水。在此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A)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沸騰,后凝固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蒸發,后沸騰 16、小明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錐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溫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蓋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塊,稍后,在瓶內出現朦朧的“白霧”,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漸變大,最終下落到瓶內。由此實驗可知,雨滴形成的過程和物態變化,下列說法正確是( A ) A.水蒸氣上升,當遇冷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液化B.水蒸氣下降,當遇熱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液化C.水蒸氣上升,當遇冷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汽化D.水蒸氣下降,當遇熱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汽化17.如圖所示,在兩個相同的試管甲和乙中分別裝入質量和初溫相同的水,然后將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通入試管甲的水中,水蒸氣在甲中幾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氣。測出此時甲中水的溫度為t,以下能驗證水蒸氣液化放熱的操作是( C )A.測出乙中的水溫并與t比較B.測出燒瓶中的水溫并與t比較C.將燒瓶內開水倒入乙中直至與甲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乙中水溫并與t比較 D.將另一杯開水倒入乙中直至與甲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乙中水溫并與t比較18.如圖所示,甲、乙兩個房間里的相同的兩壺水放在相同的電爐上都已燒開,我們可以根據所觀察的___甲__房間壺嘴的上方__白氣__較多,判斷出___乙__房間的氣溫較高。19、如圖所示,房間里放有一盆室溫下的水,里面有一支試管A和一支溫度計B。現向試管中通入100 ℃的水蒸氣。過一段時間后,可以觀察到:(1)試管A中產生的現象:__試管壁上有小水珠產生__,原因是__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__。(2)溫度計B示數__上升__(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該實驗說明水蒸氣液化會__放出__熱量。20、冬天手冷時,用嘴向手“哈氣”,手會感到暖和;而用嘴向手吹氣,手不但不會暖和,反而會更冷。這是為什么?【解】 用嘴向手“哈氣”時,呼出來氣體的速度較慢,且氣體較熱,手會吸收熱量;同時嘴里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大量水蒸氣,較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手會液化為小水珠,而液化放熱,所以手感到暖和。而用嘴向手吹氣時,加快了手表面的氣體流動速度,使手上的水分蒸發加快,水分的蒸發要吸收熱量,因此手感到更冷。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氣體液化的難易所有的氣體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種氣體都有某個特定的溫度,在這個溫度以上,無論被怎樣壓縮,氣體都不會被液化,這個溫度叫臨界溫度。臨界溫度是物質以液態形式出現的最高溫度,各種物質的臨界溫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溫,如水蒸氣的臨界溫度是374 ℃,因此平常的水蒸氣極易冷卻成水。其他如乙醚、氨、二氧化碳等,它們的臨界溫度略高于或接近室溫,這樣的物質在常溫下很容易被壓縮成液體。但也有一些臨界溫度很低的物質,如氧是-119 ℃,氫是-240 ℃,所以我們通常認為它們是氣態的。要使這些氣體液化,必須具備一定的低溫制冷技術和設備,使它們達到各自的臨界溫度以下,再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1)對于某些氣體,只使用壓縮體積的方法是不行的,首先要__使它們達到各自臨界溫度以下__。(2)氧氣和氫氣的混合物,采用降溫液化的方法分離,首先液化的是__氧氣__。(3)氧的沸點是-183 ℃,氮的沸點是-196 ℃,氦的沸點是-269 ℃,采用液化空氣提取這些氣體。當溫度升高時,液化空氣汽化,首先分離出來的是__氦氣__。 (1)高于臨界溫度,氣體怎樣壓縮都不會液化,故要使氣體液化,首先要使它們達到各自臨界溫度以下,再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2)降低溫度使氣體液化,液化溫度高的氣體先液化,氧氣的臨界溫度高,氧氣先液化。(3)液態空氣溫度升高時,沸點低的液體先達到沸點,先汽化,氦氣的沸點低,先汽化。22.坐汽車時,經常發現在汽車前擋風玻璃上出現“哈氣”,影響司機視線。要想盡快消除這些“哈氣”,冬天和夏天時,請你用物理知識告訴司機應該怎么做?【答案】 水蒸氣遇冷才能凝結成水珠形成“哈氣”,因此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抑制氣體液化的條件或使已經形成的“哈氣”迅速汽化。在冬季,可以用暖風提高擋風玻璃的溫度,使水蒸氣不能在擋風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氣”,同時,使已經形成的“哈氣”迅速汽化。在夏季,車內空調溫度太低,水蒸氣會液化在玻璃的外表面,因此,不要將車內空調溫度調得太低,以防止水蒸氣的液化。一、蒸發與沸騰特點及條件蒸發的特點 沸騰的特點 蒸發快慢的因素 沸騰的條件二、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汽化的方式 蒸發 沸騰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不 同 點 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內部及表面同時進行 溫度條件 任何溫度 一定溫度(沸點)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溫度變化 降低 不變 影響因素 液體表面積大小 液體溫度高低 液體表面空氣 流動快慢 液體的種類 液面上氣壓的大小注 意:液體沸騰的條件中易漏“繼續吸熱”這一條件。溫度達到沸點后,若液體不能繼續從外界吸收熱量,也不會沸騰。考點一:關于蒸發條件1.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飯桌上的菜肴日益豐富,吃飯時發現多油的菜湯與少油的菜湯相比不易冷卻。這主要是因為( D )A.油的導熱能力比較差B.油層阻礙了熱的輻射C.油層和湯里的水易發生熱交換D.油層覆蓋在湯面,阻礙了水的蒸發2、將一支溫度計插入盛有酒精的瓶子中,拿出后觀察,示數的變化是( D )A.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3.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圖中哪幅圖正確反映了溫度計讀數隨時間的變化( C )4.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風有涼爽的感覺,如果把一支溫度計也放在吊扇下吹風,溫度計示數將( C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無法確定5.液體在蒸發過程中,如果從外界吸收不到熱量,那么液體( B )A.蒸發不能繼續進行B.蒸發能夠進行,使液體溫度降低C.蒸發能夠進行,使液體溫度升高D.蒸發能夠進行,使液體溫度保持不變6、喝開水時,人們經常向水面吹氣,這樣喝起來就不太燙,這是因為(A)A. 吹氣加快了蒸發,而蒸發要吸熱,會使水溫降低得快一些B. 將冷氣吹入水中,使水的溫度降低C. 吹氣使水杯中熱的水下沉,冷的留在上部D. 吹水的氣把水的熱量帶走了7.如圖所示,是某游泳愛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時的情境,由圖可知( A )A.圖中游泳愛好者的姿勢是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B.人體皮膚上的水凝固時吸收了大量的熱C.水在蒸發的過程中從人體帶走了溫度,使人感到寒冷D.最主要是因為吹來的風是冷的,所以人感覺到特別冷8.剛從開水鍋里撈出的雞蛋拿在手中不太燙,等蛋殼表面水分干了后就很燙了,這是因為( C )A.蛋的內部溫度很高,有熱量向外逐漸散發B.蛋殼不容易傳熱,要過一段時間手才感到發燙C.蛋殼上的水未干時,水蒸發要吸收熱量,由于蒸發很快,使蛋殼溫度降低D.以上說法都不對考點二:蒸發在生活中的應用1.有一年盛夏,在巴爾干地區,一農婦看見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學家熱得汗流浹背,便決定送牛奶給他喝。于是農婦將盛牛奶的瓦罐用濕毛巾左一層右一層包嚴實后,放在太陽底下曬了一會,然后倒給植物學家喝,她這樣做的目的是( A )A.濕毛巾上的水在太陽光下曝曬迅速蒸發吸熱,使牛奶溫度降低B.為了給牛奶加熱C.牛奶蒸發吸熱,溫度降低D.利用太陽光殺菌2、下列方法中,能有效降低夏天室內氣溫的是(D)A. 關閉窗,不讓外界的熱空氣進來 B. 打開電冰箱的門,散出冷空氣C. 打開電風扇 D. 在地上灑一些水3、裝香水的玻璃瓶的口總是很細的,這是因為(C)A. 瓶口細好看,漂亮 B. 在用時流得少可以節約點C. 可以減少香水的表面積,減少蒸發浪費 D. 瓶口細,溫度低,蒸發慢4.為了節約用水,某市園藝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給道路兩旁樹木澆水,如圖所示。他們把細水管放入樹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滲透到樹木根部,減慢了水分的蒸發,原因是( A )A.減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積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積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氣的流動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溫度5、農民們曬稻谷的時候為什么要選擇通風、向陽的地方,并且把稻谷攤開?【解】 將稻谷放在通風的地方可以加快空氣的流動速度,放在向陽的地方可以提高液體的溫度,將稻谷攤開可以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均可加快稻谷內水分的蒸發速度。6、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沒有電,當地人利用一種簡易的“沙漠冰箱”來使食物保鮮,如圖所示。它由內罐和外罐組成,兩罐之間填滿潮濕的沙子。使用時將食物放在內罐,罐口蓋上濕布,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并經常向內罐和外罐之間的沙子上灑些水,這樣對內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鮮作用。(1)將罐子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目的是__加快水分的蒸發速度__。(2)經常向兩罐之間的沙子上灑些水,目的是__水蒸發吸收內罐中的熱量,使內罐溫度下降,從而對其中的食物起保鮮作用__。7.如圖所示某種潮汐發電與海水淡化模擬系統,A為模擬海洋,B為人工水庫,D和C分別為儲水池,B中的海水經虹吸管利用虹吸現象吸到FE后流入C池。(1)陽光照射到由吸熱儲水材料構成的EF上產生大量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到溫度較低的透明板GH凝聚成水滴經水管流到D中。則__D__池中是淡水;在此過程中發生了__汽化__、__液化__的物態變化。(2)在B、C和D中不同類型水的密度分別是ρ1、ρ2、ρ3,它們的大小關系是__ρ2>ρ1>ρ3__。考點三:實驗探究題1.某同學探究“液體的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設計了下列實驗:將等量的水和酒精放入相同的容器中,并放置在同一環境中(如圖所示)。請回答:(1)實驗中“將等量的水和酒精放入相同的容器中”,這里的“等量”從變量控制考慮,更科學的應該指__等體積__(填“等體積”或“等質量”)。(2)此實驗的假設是__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與液體的種類有關__。(3)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容器中水的剩余量比酒精多,由此得出實驗結論是__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的種類有關__。2、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提出問題】 液體蒸發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聯系實際】 ①將濕衣服晾在太陽底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攤開晾比疊著晾干得快,晾在通風處比無風處干得快;②相同條件下,將水和酒精同時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作出猜想】 猜想一:液體蒸發的快慢可能跟液體__溫度__的高低、液體__表面積__的大小和液體表面空氣流速的快慢有關。猜想二:液體蒸發的快慢可能與__物質的種類__有關。【進行實驗】 如圖所示,小明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一滴質量相同的酒精,通過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發的快慢與__液體表面積__是否有關。【交流反思】 該實驗過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溫度__和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相同。【聯系實際】 我們知道液體蒸發時要__吸熱__,請你列舉一個應用該特性的事例:__夏天在地上灑水來降溫__。3、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手工制茶,指尖上的傳承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沙以北有一條貫穿了9個鄉鎮的“百里茶廊”,2018年清明節,小天在幾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的帶領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廠體驗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記錄如下:萎凋:將采摘回來的茶葉攤晾于無陽光直射的通風干燥處,使鮮葉水分降到65%左右。殺青:將萎凋以后的茶葉放入電炒鍋內,把電炒鍋調至高溫擋,用手快速翻炒,去除青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搖青:把茶葉置于搖青器具中,通過搖動,茶葉與茶葉摩擦,造成葉細胞損傷,促進茶葉氧化,誘發香氣,形成茶所特有的清香。揉捻: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并揉成卷曲的樣子,使其成線成條,從而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于茶湯,提高浸出率。烘焙:將揉捻成條的茶葉放入電炒鍋內用手翻炒,蒸發葉內多余水分,定型、產香。復焙:打開電炒鍋的低溫擋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發茶葉內多余的水分。(1)在制茶的過程中可以聞到茶葉的清香,說明分子在做__無規則__運動。(2)從文中找出加快茶葉水分蒸發的工序,并指出其加快蒸發的方法。工序:__萎凋、殺青、烘焙、復焙__。加快蒸發的方法:__提高液體的溫度,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加快液體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__。 你認為蒸發最快的工序為__殺青__。 (1)在制茶的過程中可以聞到茶葉的清香,是擴散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根據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回答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項提高-汽化與液化-沸騰】分考點歸納七上第4章-物質的特性含答案.docx 【專項提高-汽化與液化-液化】分考點歸納七上第4章-物質的特性含答案.docx 【專項提高-汽化與液化-蒸發】分考點歸納七上第4章-物質的特性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