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一: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考點二:識別熔化與凝固過程中物質狀態 ①冰在加熱的冰水中狀態 ②水在沸水中狀態 ③吸熱與放熱 ......考點三:認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考點四:熔化與凝固實驗探究題知識點歸納 晶體與非晶體區別晶體 非晶體晶體有一定熔點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晶體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非晶體熔化是慢慢軟化變稀的過程相同點 熔化過程都需要吸收熱量注 意①:晶體熔化的條件是溫度達到熔點并繼續吸熱,繼續吸熱這個條件易漏,易簡單地認為只要溫度達到熔點就可以熔化。注 意②:當晶體的溫度達到熔點時,可能處于固態(剛達到熔點,還沒有開始熔化)、也可能處于固液共存狀態(熔化過程)、還可能處于液態(剛熔化結束)。說 明:晶體的熔化(凝固)圖像中有一個明顯的“小平臺”,即:吸收(放出)熱量而溫度保持不變的階段,“平臺”對應的溫度即為晶體的熔點(凝固點)。非晶體熔化(凝固)圖像上可能會出現一段吸熱(放熱)但溫度變化較慢的階段,但溫度總體趨勢還是在不斷升高(降低)的,不會出現明顯的“小平臺”。考點一: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1.通常情況下,對下列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C )A.冰、玻璃、松香是晶體B.鹽、玻璃、鐵是晶體 C.玻璃、松香、橡膠是非晶體D.冰、鐵、玻璃是非晶體2.下列各組物質是晶體的一組是( B )A.鐵、食鹽、松香 B.萘、食鹽、水晶C.鋁、石蠟、玻璃 D.冰、瀝青、松香3.關于物質的熔化和凝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A.各種固體都有一定的熔點B.各種固體都有一定的凝固點C.各種晶體的熔點相同D.非晶體熔化時要吸收熱量,且溫度會不斷上升4.現代建筑出現一種新設計:在墻面裝飾材料中均勻混入顆粒狀的小球,球內充入一種晶體材料,當溫度升高時。球內材料熔化吸熱;當溫度降低時球內材料凝固放熱,使建筑物內溫度基本保持不變。圖中表示球內材料熔化圖像的是( C )考點二:識別熔化與凝固過程中物質狀態(吸熱與放熱)1.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 B )A.下雪時雪的溫度比較高B.化雪時要吸收熱量C.化雪時要放出熱量D.雪容易傳熱2、如圖所示是小李同學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時拍攝的照片。他發現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會迅速結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極了。下列對這一現象包含的物態變化及吸放熱情況的判斷,正確的是( A ) A.這是凝固現象,會放熱 B.這是凝固現象,會吸熱C.這是熔化現象,會吸熱 D.這是熔化現象,會放熱3、如圖畫出了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固態物質,在用相同熱源加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分析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 A.甲、乙兩種物質在熔化時吸熱相等B.甲、乙兩種物質的熔點相同C.甲、乙兩種物質在固態時升高相同的溫度,甲物質吸熱較多D.甲、乙兩種物質在液態時升高相同的溫度,甲物質吸熱較多4.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愛的食物,做棉花糖時將白糖放在中心的圓盤中,白糖立刻就變成糖水,不斷旋轉的圓盤又將糖水從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溫度低,就可以看到一絲絲的糖,用小棍將它繞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D )A.熔化、凝華 B.熔化、液化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5.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在t時=5分鐘時,該物質處于液態 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C.該物質凝固過程持續了5分鐘 D.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6.下列用相同質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藏魚時,哪個效果更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0℃的冰比0℃的水溫度更低,所以用冰效果會更好B.0℃的冰和0℃的水溫度相同,所以效果一樣C.0℃的冰和0℃的水溫度相同,但冰熔化時要吸收熱,所以用冰的效果更好D.0℃的水比0℃的冰取材更加方便,所以用水效果更好7.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在燒杯底部慢慢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C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點兒都沒熔化D.無法確定8.甲、乙兩個燒杯里都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的冰少一些,乙杯里的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陽光下,乙杯放在背陰處。在兩杯里的冰都還未完全熔化時,比較它們的溫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甲杯水的溫度高 B.乙杯水的溫度高C.兩杯水的溫度相同 D.無法比較溫度的高低9.在一個燒杯和一支試管中分別裝有0℃的碎冰,將試管放入燒杯中,如圖所示,對燒杯加熱,當燒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時,則試管中的冰( D )A.部分熔化 B.全部熔化 C.熔化一半 D.不會熔化10.炎熱的夏天,課桌上的一個杯子中有一把金屬勺,把熱水瓶中略低于100℃的水倒入杯中,一會兒金屬勺熔化了。當杯中水溫降為室溫(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屬塊。下列有關這種金屬判斷正確的是( D )A.該金屬熔點高于100℃ B.該金屬熔點低于26℃C.該金屬凝固點高于100℃ D.該金屬凝固點低于100℃11.裝水的密閉小瓶放在大燒杯里的水中間,把燒杯放在電冰箱的冷凍室內,過一段時間取出燒杯,發現燒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結成了冰,此時小瓶中的水( B )A.只有表面的水結冰 B.都沒結冰 C.都已結冰 D.有一半的水結成冰12.如圖所示,為錫熔化或凝固的圖象,根據圖象可知:(1)錫的凝固點是__232__℃。(2)BC段表示的是__熔化__過程, EF段表示的是__凝固__過程。(3)錫熔化過程經過__3__分鐘,在3~6分鐘的時間內錫所處的狀態為__固液共存__,9~12分鐘時間內錫所處的狀態為__固液共存__。13.如圖甲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圖像。(1)圖甲所示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____℃。(2)由圖乙可知,冰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_______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冰的熔點是________℃,第7分鐘處于________態。(3)實驗中收集多組數據是為________(填“A”或“B”)。A.尋找普遍規律 B.減小實驗誤差【答案】(1)3 (2)不變 0 固液共存 (3)A考點三:認識在生活中的應用1.夏天用同樣多的0 ℃的水和0 ℃的冰來冷卻飲料,結果是( C )A.用冰的效果好,因為冰的溫度低 B.用水的效果好,因為水與飲料瓶容易接觸C.用冰的效果好,因為冰在熔化成水時要吸熱 D.兩者效果相同2.下雪天,路上積有厚厚的一層雪,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看到灑水車向路上的雪噴灑鹽水,這種做法主要是因為( B )A.使水的熔點升高B.鹽水使冰的熔點降低C.鹽水使冰的溫度升高到0℃而熔化D.灑上鹽水后的雪變成了冰水混合物,溫度變為0℃,從而使冰熔化3.我國首次赴南極考察隊于1984年11月20日從上海啟程,歷時約三個月,橫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萬六千多海里,在南極洲南部的高蘭群島喬治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基地——中國南極長城站,南極平均氣溫為-25 ℃,最低氣溫達-88.3 ℃。在那里用的液體溫度計是酒精溫度計,這是因為酒精的( A ) A.凝固點較低 B.凝固點較高C.沸點較低 D.沸點較高4.2018 年1月底,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遭大范圍降雪天氣襲擊。大雪使民航、鐵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受阻,也使市民出行不便。在遇到這種天氣時,為了盡快清除積雪,公路部門常用的辦法是撒“融雪鹽”,這是因為( B ) A.“融雪鹽”能向雪傳熱,從而促進雪的熔化B.“融雪鹽”能降低雪的熔點,可使雪能在0 ℃以下熔化C.“融雪鹽”產生“保暖層”,使冰雪吸收足夠的“地熱”而熔化D.“融雪鹽”滲入雪中后,能提高吸收太陽熱輻射的本領,從而促進雪的熔化5.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質的熔點:物質 鎢 純鐵 錫 鋁 水 固態煤油 固態酒精 固態水銀熔點/ ℃ 3410 1535 232 660 0 -30 -117 -39(1)-20 ℃的煤油處于__液__態。(2)白熾燈泡的燈絲用鎢絲制成的理由是__鎢絲的熔點高__。(3)能否用鐵鍋來熔化鋁塊?__能__。考點四:熔化與凝固實驗探究題1.小陽學習了熔化和凝固知識后,知道晶體凝固過程會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由此引發了他的思考,晶體凝固過程放熱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1)他猜想:晶體凝固過程放熱的多少可能與晶體的質量有關。你的猜想:__晶體凝固過程放熱的多少可能與晶體的種類有關__。(2)小陽根據自己的猜想,進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質量的海波讓它們剛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兩燒杯冷水中。如圖所示,待海波剛凝固完畢后,迅速用溫度計測出各自燒杯中水的溫度,通過比較__溫度計升高的示數__來確定質量不同的海波凝固過程放熱的多少。(3)在探究過程中,小陽發現海波凝固完畢后,溫度計示數變化不太顯著,請指出造成此現象的一種可能原因:__燒杯中水的質量太大__。2.在“探究冰和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溫度計的玻璃泡要________在固體粉末中,不要碰到試管底或試管壁。(2)若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則此時溫度計的讀數為________℃。(3)圖乙和圖丙,是小明繪制的冰和蠟的熔化圖像,則圖________是蠟的熔化圖像,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驗中小林同學發現冰熔化時間短,不便于觀察熔化時的現象,在不改變原來實驗裝置的情況下,請你告訴她一種延長冰熔化時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細心的小麗發現:在圖像乙中,物質第1分鐘和第5分鐘升高的溫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全部浸沒 (2)44 (3)丙 蠟是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 (4)增加冰的質量或者將酒精燈火焰調小 (5)冰的比熱容比水的小,吸收相同的熱量升溫較快3.某興趣小組把一固態物質加熱后變成了液體,隨后停止加熱讓它冷卻變成固體,記錄開始冷卻后20分鐘內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如下表所示:時間/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溫度/℃ 95 89 84 80 70 80 75 71 67 64 60(1)表格中一個時間的溫度值讀錯了,請你指出:__________________。(2)請你判斷該物體是不是晶體?________。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小組成員甲和乙重做實驗,并畫出了同一固體的熔化圖像如圖所示。該物質在BC段(不包括端點)中,處于________狀態,此時該物質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熱量。(4)觀察并分析:乙所畫圖像是否錯誤?造成乙所畫圖像所示現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答案】(1)第8分鐘70℃ (2)是 第6~10分鐘溫度相同 (3)固液共存 吸收 (4)沒有錯誤。原因可能是晶體量太少4.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邊,發現道路上的水結了冰,但海水卻沒有結冰。她想到水的凝固點是否與水中含鹽量的多少有關呢?(1)實驗猜想與假設:含鹽多凝固點__低__(選填“高”或“低”)。(2)實驗探究準備:箱門透明的冰箱,三只燒杯,足量水,一些鹽,三支溫度計。(3)實驗探究過程:①在杯中裝相同多的水,分別加質量__不等__的鹽;②將燒杯置于冰箱中;③觀察溫度計,記錄__鹽水凝固__的溫度。[來源:學*科*網](4)下表是某組同學記錄的實驗數據:含鹽量 5% 10% 15%凝固點/ ℃ -1 -3 -6(5)實驗數據分析論證:通過表中的數據分析,可初步得出的結論: 水中含鹽量越多,凝固點越低 。5.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可能會對水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明就觀察鹽水狀態測出溫度,并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據作成了凝固圖像如圖甲所示。(1)從圖像中可以看出,鹽水冷卻到第15分鐘時呈__________態,鹽水凝固過程經歷了________分鐘。(2)觀察圖像發現,該物質凝固前降溫比凝固后降溫______(填“快”或“慢”)。(3)鹽水的凝固點為______℃。實驗的結果驗證了小明的猜想,因為與水相比,凝固點變______(填“高”或“低”)了。(4)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________(填“變多”、“變少”或“不變”)。【答案】(1)固液共存 10 (2)快 (3)-2 低 (4)變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