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44張PPT。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隋朝疆域圖唐朝疆域圖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顯的拓展?想一想:這些拓展的地區有什么共同特點?與隋朝相比,唐朝疆域主要在東北、北方、西北、西南方向有所拓展,這些地區大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圖4-28 唐朝形勢圖(741年)說一說:當時唐朝周邊有哪些少數民族政權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 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 管轄天山南北阿爾泰山至阿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 唐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區設 唐玄宗冊封粟末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 ,加授渤海都督府,從此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權就以渤海為號 歷史上中原地區的許多統治者與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擁戴。在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的領袖──“天可汗”, 這位皇帝是誰?他為什么能獲得各民族的尊重?一.唐朝的民族關系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同,我對各民族一視同仁。這體現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他的話是什么意思?體現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1.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各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唐太宗一改自古以來貴中華、賤夷狄的觀念,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所以也贏得了各少數民族的愛戴,他們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少數民族部落對君主的稱呼,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就是擁戴唐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2.民族政策的影響(1)民族關系比較融洽,各族人民擁戴唐太宗為“天可汗”,即各民族共同的君主。(2)有利于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吐 蕃3.唐朝與吐蕃的關系步輦圖這是唐朝畫家閻立本所畫的《步輦圖》。 此畫以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松贊干布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李世民坐步輦接見松贊干布使者祿東贊的情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約623-680),唐朝宗室女。聰慧美麗,自幼學習文化,知書達理。641年遠嫁吐蕃,在吐蕃生活近40年。 吐蕃bō是藏族人的祖先,很早就在青藏高原上過著游牧生活,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領袖松贊干布,統一了吐蕃各部,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定都邏些(今拉薩)。 (1)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為什么要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給吐蕃帶去了什么?唐朝國力強大,文化發達,與唐朝聯姻,有助于建立友好關系,學習唐朝先進文化.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與吐蕃建立友好關系,有助于西南邊疆穩定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了大量物品,有錦帛珠寶、生活用品、醫療器械、生產工具、蔬菜種子,還有經史、詩文、工藝、醫藥、歷法等書籍。在西藏地區,流傳著一首贊美文成公主的詩歌: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 給吐蕃糧食庫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給吐蕃工藝打來了發展的大門;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了各種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選自烏廷玉編寫《隋唐史話》 文成公主入藏的影響:密切了唐蕃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吐蕃經濟文化的進步。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維護邊疆安定,鞏固統治。大昭寺,位于拉薩市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西藏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先后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因兩位公主都是佛教徒故建此寺做為紀念。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為妻,在當時的紅山上建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唐中宗時,吐蕃贊普遣使請婚,中宗許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中贈以錦繒、雜伎百工和龜茲樂。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 (2)金城公主入藏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同為一家。經過:影響:8世紀初,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領在給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吐蕃和唐朝“和同為一家”,此后一百多年時間里,雙方使節往來頻繁,唐蕃關系日益密切。(開元十八年,尺帶珠丹給唐玄宗上書)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舊唐書·吐蕃傳》討論:為什么周邊少數民族首領愿與中原王朝和親?帝舅宿親,是指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親,所以唐中宗算起來是尺帶珠丹的舅家。因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養女,尺帶珠丹與唐玄宗是同輩的,所以要稱唐中宗為娘舅,舅宿親指的就是這段姻親關系。 唐蕃會盟碑:松贊干布于貞觀年間迎娶文成公主……景龍年間,尺帶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患難相恤,暴掠不作,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唐蕃“甥舅會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薩大昭寺門前,成為漢藏團結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741年唐朝疆域圖除了吐蕃外,唐朝同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系也很密切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 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 管轄天山南北阿爾泰山至阿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 唐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區設黑水都督府,唐玄宗冊封粟末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 ,加授渤海都督府.4.唐朝與其他少數民族關系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西突厥部落唐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區設黑水都督府 唐玄宗冊封粟末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轄西突厥聚居區唐高宗設單于都護府管轄東突厥舊部北東大海西安西、蔥嶺南海蒙古高原5.唐朝疆域唐朝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積極同世界各國交往.1、唐朝的對外政策唐朝對外交通圖二.唐朝的對外交流唐朝是亞洲最大、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疆域遼闊,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國,所以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2、對外政策的影響思考:唐朝為什么對外交往發達?3、唐朝對外交往發達原因(1)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各國景 仰向往中國文化(2)唐朝對外政策開放,向外大力輸出唐文化,對外國人不歧視(3)唐朝交通通暢,四通八達,既有發達的陸路交通,也有便利的海上交通4、唐朝與天竺的交流----玄奘西游天竺唐代高僧,佛經翻譯家、旅行家。俗姓陳,13歲出家,20歲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歷各地,參訪名師。他在研究佛法時感到眾說紛紜,無法解答,629年他從長安出發,西行天竺求法。天竺范圍相當于今天的印度半島唐太宗在位時 ……山谷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融解),尋復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龍,難陵犯。……暴風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 ——《大唐西域記》“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寧可就西而死,豈能東歸而生!”玄奘歷經艱難到達天竺那爛陀寺遺址玄奘在佛學最高學府游學,成為著名佛學大師。佛學辯論會后的玄奘騎象圖公元645年(貞觀19年),玄奘攜600多部梵文佛經回到長安,受到盛大歡迎。《玄奘取經回長安圖》《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記述了100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地理、歷史、宗教等情況,大大豐富了唐朝對西域和天竺的了解。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玄奘在哪些領域里做出了杰出貢獻?1、掌握佛教理論2、翻譯佛經3、口述歷史文獻《大唐西域記》玄奘西行線路圖玄奘西行路上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玄奘西行天竺有怎樣的歷史意義?意義(影響):促進佛教傳播與發展,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貢獻5、唐與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次數:成員:規模:目的:十多批(從貞觀年間開始)使節、留學生和留學僧等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龐大,少則二百人,多則五六百人中國唐代時,日本派赴中國的使節團。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4年。初期使團共200余人,乘船2艘,以后增為4艘,人數增至500余人。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 13次貞觀年間開始 唐文化對日本的巨大影響從日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出發,想一想,你能舉出日本受中國唐文化影響的一些事例嗎?唐代仕女日本和服唐朝建筑日本建筑日本平城京朱雀大街朱雀大街西市西市東市東市日本的和同開珎唐朝的開元通寶日本文字ぁ ぃ ぅ ぇ ぉ かァ ィ ェ ク コ シ 安 以 宇 衣 於 加阿 伊 江 久 己 之 中國文字 日本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根據唐都長安城建造了平城京;根據唐朝銅錢鑄造了日本錢幣;根據唐朝服裝做成和服等等。為什么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如此深遠?唐朝國力強盛、文化發達、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中日文化使者所起的作用:日本向唐朝派遣的十余批遣唐使及隨同前來的留學生、留學僧,積極向唐朝學習歷史、政治制度、文學藝術和生產技術,并回國傳播;以鑒真為代表的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對唐朝文化的向外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2)鑒真東渡日本鑒真:唐代高僧。唐玄宗時,日本僧人普照邀請鑒真去日本傳播佛法。鑒真應允,并克服種種困難,先后六次東渡日本始獲成功。 材料:“鑒真大師將唐朝的建筑、雕塑藝術傳到日本,特別是后者,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重要的‘唐招提寺派’。另外,鑒真大師對日本醫藥學也有重大貢獻。鑒真大師本人就是一位名醫,東渡時又帶去了許多藥物。日本人對有些藥物不能分辨,根據淳仁天皇的旨意,視力極差或者已經失明的鑒真大師‘一 一以鼻之,一無錯失’。” ----錢文忠教授在揚州鑒真圖書館“揚州講壇”上的演講結合課本內容和材料概括鑒真對日本產生的影響。除了傳播佛教外,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技術和知識介紹到日本。學習佛經傳授佛法天竺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日本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貢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百折不撓﹑開放進取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對比表貢 獻到達地方目 的優秀品質玄奘與鑒真的功績同:異:玄奘從天竺取經回唐,鑒真是到日本傳遞佛法。通過一“取”一“送”,體現了唐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一方面吸取外來文化的精華,另一方面又向外傳播自己的文化宏旨,從而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 致力于佛教的傳播,為佛教的傳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經,將印度佛教文化帶回中國,《大唐西域記》記述了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與風土人情。 鑒真是將中國的佛法、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傳到日本探究:唐朝民族和睦和對外交流發展的原因?客觀上:唐朝國家安定統一,經濟文化發達,海陸交通便利;主觀上:唐朝統治者具有開放、自信的心態。小結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對外交流政策: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蕃關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遣唐使:對日本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玄奘西行:從天竺取經回唐,撰成《大唐西域記》鑒真東渡: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