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型新授課課題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年級九年級主備人備課時間授課時間【學習目標】了解巴黎和會和《凡爾賽條約》的基本內容;了解華盛頓會議和《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教學重點)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教學難點)3、通過對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爭奪的分析,揭露帝國主義的掠奪性、侵略性和強權政治的不公正性,認識“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強國之志。【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梳理知識】出示任務:任務一:【自學識記】結合教材,識記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時間、操縱國、《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的內容。一、《凡爾賽條約》1.巴黎和會: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會議,討論對戰敗國主要是德國的和約問題,這就是巴黎和會。2.與會國: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的代表。蘇俄和戰敗的德國、奧匈帝圍、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被排斥在和會之外.3.操縱會議國家及巨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操縱了會議,由于各國都想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所以會議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激烈的爭吵之中。4.《凡爾賽條約》的簽訂:最后,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協約國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條約》。主要內容包括:⑴領土:重劃德國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國開采;⑵軍事: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茉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德國擁有(空軍),規定陸軍人數小得超過10萬;⑶政治:德國承認(奧地利)、波蘭等國獨立;⑷賠款: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陪款的總額;⑸殖民地: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⑹國際組織:還決定建立(國際聯盟),但戰敗國和蘇俄被排斥在外,美國因為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未能實現,既不批準《凡爾賽條約》也不加入國際聯盟。5.凡爾賽體系:此后,協約國還分別與其他戰敗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與《凡爾賽條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二、《九國公約》1.華盛頓會議:(1)原因: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的關系,但它們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實力增強,幾乎獨霸中國.英、美對此極度不安,力圖遏制日本的擴張,三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海軍軍備競賽。(2)目的:為了調整帝國主義國家在這一地區的矛盾,(3)時間、與會國、主導會議國家:由美國倡議,(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9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主導會議的是(美)國。(4)結果: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九國公約》等條約。①針對國:《九國公約》針對的中國問題而簽署的條約。②內容: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建立并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等原則。③實質:但是公約所標榜的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只是表面文章。列強對中國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義要求,都予以拒絕,④影響:《九國公約》使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最終實現,阻止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2.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形成: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重新調整和確立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戰后國際新秩序得以重建 這一秩序通常被稱為“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互助探究生成能力】出示任務:任務二【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說出巴黎和會召開的時間、主要議題、操縱國。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時間:1919年1月——6月主要議題:討論對戰敗國主要是德國的和約問題操縱國:英國、法國、美國【合作探究】2.觀看視頻,歸納巴黎和會參與國各自的目的。學生觀看視頻后小組探討回答,教師總結。英國:反對法國過份削弱德國,實行歐洲大陸均衡政策,維護世界霸主。美國:扶持德國,對抗英法,爭奪世界霸主。法國:盡量肢解德國,削弱德國力量,爭奪歐洲霸主。【合作探究】3.結合《凡爾賽條約》的內容,分析凡爾賽會議的實質是什么?學生根據表格提示填寫內容,教師分析其實質。實質: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設計意圖:通過了解內容,更能認識到凡爾賽會議的實質。【合作探究】說出凡爾賽體系的構成有哪些,其影響有哪些?生:構成:其他戰敗國簽訂的和約和《凡爾賽條約》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緩和了列強之間的矛盾,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加劇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禍根。教師補充:“國聯”===“聯合國”國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一個國際性的機構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一個國際性的機構1947年10月成立至今【合作探究】5.結合所學,說說列寧為什么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總結。對戰敗國掠奪,加深了戰敗國和戰勝國之間的矛盾,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加劇了戰勝國列強之間矛盾;引起國際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出示任務:任務三【合作探究】1.閱讀《九國公約》內容,說出其議題、影響、實質是什么?學生回答。議題:中國問題影響: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的目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實質: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合作探究】2.閱讀教材相關史事,回答:“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能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生:不能原因: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使世界迎來了短暫和平,形成了“一戰”后的世界基本格局;但不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能長期維持下去。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由于其實質及存在的矛盾,并不能長久存在下去。【精講點撥總結歸納】任務三:【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檢測提升鞏固新知】《凡爾賽和約》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和約。最能體現這一性質的規定是( )A.德國邊界問題 B.賠款問題 C.殖民地問題 D.軍備問題2.1919年1月的巴黎和會討論的中心議題是( )A.對戰敗國主要是德國的和約問題 B.解決中國山東問題 C.解決遠東太平洋地區的美日矛盾 D.關于波蘭、捷克等國的獨立問題3.一戰后,在帝國主義國家主導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這個和約的受益國有( )①德國 ②英國 ③法國 ④中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規定“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的條約是( ) A.《馬關條約》 B.《辛丑條約》 C.《凡爾賽條約》 D.《九國公約》5.右圖中的情景與《凡爾賽和約》中的哪一規定有關( )A.不許德國擁有空軍 B.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C.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D.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6.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建立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該體系的主要特點是( )A.以大國強權政治為基礎B.以美蘇冷戰態勢為基礎C.以聯合國組織為基礎D.以法德堅實聯盟為基礎7.《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有人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他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根據是《凡爾賽和約》( )A.沒有充分滿足法國等戰勝國的要求 B.沒有確立帝國主義在歐洲的新秩序C.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D.嚴重損害了中國和其他弱小國家的權益8.有位西方學者把一戰后的國際形勢描述為“從和平走向戰爭”,能反映這一特點的是( )A.經濟危機的爆發、持續B.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權C.成立國聯 D.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和瓦解9.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的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暫時解決的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是()A.法德矛盾 B.美日矛盾 C.英法矛盾 D.英美矛盾10.在華盛頓會議上獲利最大的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日本11.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這一體系的主要條約《凡爾賽和約》與《九國公約》的相同之處是( )A.宰割中國 B.削弱英國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國12.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相同點是( ) ①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 ②由少數帝國主義大國操縱 ③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④侵犯中國主權,損害中華民族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下列哪些區域的統治秩序( ) ①歐洲 ②遠東及太平洋地區 ③西亞 ④非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根據《五國海軍條約》,取得了與英國同等制海權的國家是( ) A.美國 B.日本 C.法國 D.德國 二、閱讀下列材料:“在第一次帝國主義大戰之后,戰勝國,主要是英國、法國和美國建立了一種新的國際關系制度,即戰后和平制度。” 請回答:(1)材料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2)為確立“和平制度”,帝國主義召開了哪兩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會議簽訂了哪些有損中國權益的條約或決定?這一決定反映了什么本質問題?中國人民和北洋政府代表進行了哪些斗爭?答案:一、1——14CABCB ACDBC AABA二、(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證明了“弱國無外交”的道理。中國人民掀起了五四運動,北洋政府的代表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課后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了解《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知道戰勝國建立了戰后世界的新秩序。1:閱讀教材了解巴黎和會召開背景;知道《凡爾賽條約》的內容;2:歸納華盛頓會議和《九國公約》的史實;知道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和影響;3: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對中國問題的處置及影響;比較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異同;4: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培養綜合歸納的歷史思維能力。教學重點:《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教學難點:如何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識記】閱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自主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國際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是世界大國實力對比變化的結果,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這兩個條約是怎樣形成的?各有哪些內容?(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合作探究】一.閱讀教材,說出巴黎和會召開的時間、主要議題、操縱國。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時間1919年1月-6月地點巴黎凡爾賽宮參加國戰勝的協約國,蘇俄、戰敗的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被排斥在外操縱國英、法、美核心條約《凡爾賽條約》探究一:結合所學知識和以上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分別以英國、美國、法國代表團的立場討論各自參加會議2.展示:巴黎和會“三巨頭”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英國:反對法國過分削弱德國,實行歐洲大陸均勢政策,維護世界霸主地位。美國:扶持德國,對抗英法,爭奪世界霸主。法國:盡量肢解德國,削弱德國力量,爭奪歐洲霸主。3.展示:1919年6月28日,《凡爾賽條約》簽訂。學生:完成表格《凡爾賽條約》的內容,并分析巴黎和會的性質和目的。領土重劃德國疆界,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國開采軍事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德國擁有空軍,限制陸軍人數政治德國承認奧地利、波蘭等國獨立賠款由協約國設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殖民地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國瓜分教師:由此,我們不難得出巴黎和會的性質和目的,這是一次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帝國主義參加此會意在重新瓜分世界。4.【合作探究】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教師:繼《凡爾賽條約》后,協約國又先后同戰敗的奧、保、匈、土簽訂和約。這些和約和《凡爾賽條約》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治新秩序。維護這個“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國際聯盟。【合作探究】二、《九國公約》1.閱讀教材華盛頓會議內容,自主學習,完成下面有關華盛頓會議的表格。目的協調美日在亞太地區的矛盾時間1921—1922年地點華盛頓與會國美、日、中等九國中心議題中國問題核心條約《九國公約》2.《九國公約》內容與影響:(1)內容: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建立并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機會均等原則。(2)影響: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的目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的中國的局面。3.小結: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華盛頓體系的建立,標志著帝國主義戰勝國在全球范圍內基本完成對戰后列強關系的調整和對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爾賽體系和華盛頓體系構成的帝國主義國際關系新格局,史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戰結束后,為了處置戰敗國及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接著又召開了華盛頓會議,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們的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因此存在著重重矛盾,這一體系也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教學反思:這堂課對教學過程總結以下幾點:其一,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其二,注重歷史教學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其三,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一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戰爭,是西方列強為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性戰爭,它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那么,大戰后帝國主義列強是如何對世界進行安排的呢?讓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去了解戰后建立的國際新秩序吧。“老虎”總理克里孟梭(法)“百靈鳥”威爾遜(美)“狡猾的狐貍”勞合喬治(英)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7張PPT)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部編版九下一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戰爭,是西方列強為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性戰爭,它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那么,大戰后帝國主義列強是如何對世界進行安排的呢?讓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去了解戰后建立的國際新秩序吧。新知導入目標1:閱讀教材了解巴黎和會召開背景;知道《凡爾賽條約》的內容;目標2:歸納華盛頓會議和《九國公約》的史實;知道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和影響;目標3: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對中國問題的處置及影響;比較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異同;目標4: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培養綜合歸納的歷史思維能力。學習目標【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時間、操縱國、《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的內容。自主學習《凡爾賽條約》巴黎和會召開背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既對立又共處的社會體系戰勝國對如何制裁戰敗國各懷鬼胎目的:分贓;確立戰后歐洲新秩序新知講解1919年1月于法國巴黎召開,法、英、美三國操縱“狡猾的狐貍”勞合喬治(英)保留德國,牽制法國,制約蘇俄,保持和加強海上霸主地位“老虎”總理克里孟梭(法)雪恥,收復失地,削弱和肢解德國“百靈鳥”威爾遜(美)維護德國,抗衡英法,對付蘇俄,建立國聯,逐步統治世界1.閱讀教材,說出巴黎和會召開的時間、主要議題、操縱國。時間1919年1月——6月主要議題討論對戰敗國主要是德國的和約問題操縱國英國、法國、美國《凡爾賽條約》新知講解2.歸納巴黎和會參與國各自的目的。英國反對法國過份削弱德國,實行歐洲大陸均衡政策,維護世界霸主。美國扶持德國,對抗英法,爭奪世界霸主。法國盡量肢解德國,削弱德國力量,爭奪歐洲霸主。3.結合《凡爾賽條約》的內容,分析凡爾賽會議的實質是什么?內容重劃德國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國開采;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德國擁有空軍,規定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德國承認奧地利、波蘭等國獨立;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實質: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4.說出凡爾賽體系的構成有哪些,其影響有哪些?對德和約對德和約對保和約對匈和約對土和約凡爾賽和約凡爾賽體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其他戰敗國簽訂的和約《凡爾賽條約》波蘭走廊但澤石勒蘇益格阿爾薩斯洛林德國一戰后德意志帝國一戰前一戰后,德國喪失了近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德國終于全部還清一戰戰爭賠款歷時92年按照一戰后簽署的《凡爾賽條約》,德國政府需要支付2690億金馬克的賠款,相當于9.6萬噸黃金。但到1929年,這筆賠款被減少到1120億金馬克,必須在59年內付清。1929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德國于1931年暫停了每年償付的賠款。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德國拒絕恢復償還賠款。但在1953年的倫敦國際大會上,西德同意承擔德國二戰前發行的國際債券償還責任。按照倫敦大會規定,可以待德國實現統一后開始償還賠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筆利息。柏林墻倒塌后,德國實現了國家統一,此后德國開始償還這些國際賠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還清最后一筆賠款。自一戰戰敗后,德國歷時92年才完全還清賠款。總額達到220億英鎊(約合2328億元人民幣)。1914年8月以前的奧匈帝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并入羅馬尼亞匈牙利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并入意大利并入波蘭奧地利奧匈帝國分裂巴黎和會關于中國山東問題的討論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中國北洋政府派出的代表,提出收回曾被德國占領的山東省及特權。結果如何?列強卻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全部轉給日本,作為日本參加戰爭的回報。杰出外交家顧維均對中國顧維均在巴黎和會上慷慨陳詞,據理力爭,但外交努力還是失敗了!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說明什么?!弱國無外交,外交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大力發展經濟,改革開放,加強國際交流,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5.結合所學,說說列寧為什么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1對戰敗國掠奪加深了戰敗國和戰勝國之間的矛盾。2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加劇了戰勝國列強之間矛盾;引起國際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3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合作探究4、建立國際聯盟實質:英法帝國主義控制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國際聯盟《九國公約》華盛頓會議背景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的關系,但他們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仍然矛盾重重。日本與英美矛盾激烈。主導會議美國地點華盛頓時間1921年11月參與國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簽訂條約《九國公約》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重新調整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新知講解1.閱讀《九國公約》內容,說出其議題、影響、實質是什么?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九國代表議題:中國問題影響: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的目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實質: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閱讀教材相關史事,回答:“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能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原因是什么?不能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使世界迎來了短暫和平,形成了“一戰”后的世界基本格局;但不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能長期維持下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形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兩個體系組成世界性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影響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影響:1、確立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新秩序2、激起了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戰的禍根巴黎和會上強強聯手壓制德國,德國卻偏偏成為二戰的源頭;華盛頓會議上,西方國家力挫日本,日本又恰恰成為二戰的東方策源地。實質:當德國了解到條約內容后,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國國內蔓延,起初德國政府拒絕接受條約,德國海軍以自沉艦艇的方式表達對條約的不滿。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圖示一戰結束巴黎和會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凡爾賽和約其它和約凡爾賽體系調整歐洲非洲西亞政治格局九國公約華盛頓體系調整了亞太地區的利益構成國際關系新格局課堂小結1.實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新體系2.積極影響:它建立了戰后帝國主義的世界和平秩序,使世界處于相對穩定時期;3、局限性: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同時也為新的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如何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合作探究兩次和會對中國問題的處置及影響?1、巴黎和會: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引起中國的五四運動,北洋軍閥被迫拒絕和約簽字。2、華盛頓會議:歸還中國在山東的主權,但《九國公約》又使中國重新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合作探究山東問題的由來:(提示:1897年,一戰時期,1919年,1922年)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戰后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強的欺負和侵略 從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一戰的性質思考比較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異同項目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相同點目的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性質均為分贓會議過程由少數帝國主義國家操縱,充滿矛盾和斗爭內容涉及中國問題,侵犯中國主權結果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之間矛盾不同點開會內容處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關系,共同策劃反蘇處理戰勝國之間關系,共同支配中國影響主要確立戰后帝國主義在歐洲、中東、非洲的新秩序主要確立戰后帝國主義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新秩序一戰結束后,為了處置戰敗國及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接著又召開了華盛頓會議,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們的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因此存在著重重矛盾,這一體系也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課堂總結板書設計1、協約國召開巴黎和會的主要目的是()A.締結和約B.依照大國意圖重新分割世界C.公開懲罰戰爭發動國家D.建立持久的世界和平環境2.實際操縱巴黎和會的是:()①英國②法國③意大利④美國⑤日本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②④BD課堂鞏固3、《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有人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他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根據是《凡爾賽和約》()A.沒有充分滿足法國等戰勝國的要求B.沒有確立帝國主義在歐洲的新秩序C.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D.嚴重損害了中國和其他弱小國家的權益C4、《凡爾賽和約》的內容最能反映巴黎和會性質的是()A.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B.德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C.德國的殖民地被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加以瓜分D.禁止德國和奧地利合并C5、下列不屬于《凡爾賽和約》內容的是( )A.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B.德國的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國瓜分C.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D.美國取得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D6、《凡爾賽和約》的內容最能反映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是()①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給日本②對德國的軍備嚴格限制③萊茵河西岸由協約國軍隊占領15年④以“委任統治”形式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B7、下列關于《九國公約》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中國參與制定B.日本在中國的侵略權益受到打擊C.中國的主權完整受到尊重D.體現了美國對華“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C8、下列條約中涉及中國主權的有()①《凡爾賽條約》②《四國條約》③《五國條約》④《九國公約》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C9、毛澤東指出:華盛頓會議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能體現這個觀點的條約是()A.《凡爾賽和約》B.《四國條約》C.《五國條約》D.《九國公約》10、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得以確立,主要是依據下列哪一個條約()A.《凡爾賽條約》B.《九國公約》C.《四國條約》D.《五國海軍條約》DA材料分析(一)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二)施用各種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三)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1、該材料反映出那一次會議簽訂的什么條約的內容?2、參加此次會議的國家中矛盾最為激烈的國家是哪些?3、該條約的簽署對中國有什么影響?4、該條約中所說的“友邦”實際上是些什么國家?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美、日使中國又回復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瓜分的狀況,便利了美國在中國的擴張。實際上上是一些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同步訓練試卷(解析版)一、選擇題1.下圖的漫畫反映了一次國際分贓會議中關于中國山東省的處理。該會議是法、美、英三國主導和操縱的()A.巴黎和會B.華盛頓會議C.慕尼黑會議D.雅爾塔會議【答案】A【解析】根據漫畫內容“山東省”、“得意的日本人”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漫畫反映的是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在英法美等國的操縱和日本的威脅下,決定將德國侵占中國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A符合題意。BCD項會議與漫畫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2.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相同之處有()①由少數帝國主義大國操縱②徹底消除了戰勝國和戰敗國的矛盾③都對德國進行了制裁④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都沒有徹底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②不符合題意;華盛頓會議沒有對德國進行制裁,③不符合題意,所以把包含②或③的ABD項排除,故選擇C。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的破壞。因此,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構建的所謂戰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凡爾賽和約C.九國公約D.歐洲共同體的建立【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一戰后《凡爾賽條約》和其他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的“新秩序”。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重新調整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戰后國際新秩序得以重建,這一秩序通常被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A選項符合題意;故選:A。4.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九國會議簽訂了個公約又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公約”指的是()A.《凡爾賽條約》B.《九國公約》C.《聯合國家宣言》D.《開羅宣言》【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表面上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際上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所以B符合題意,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九國公約》。巴黎和會主要是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西方的關系,但它們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尤其是美日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5.在巴黎和會上,為了拉攏日本,英、法、美無視中國的反對和抗議,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但是在華盛頓會議上,英美支持中國收回山東主權的要求。英美態度發生轉變是因為()A.尊重和維護中國主權B.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C.遏制日本獨霸中國D.二戰即將爆發【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巴黎和會上,日本指出,如果美英不同意它的要求,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由于英法同日本簽訂了秘密協約,它們不得不犧牲中國的利益滿足日本;而在華盛頓會議上,列強不滿日本對中國的獨占,以及不愿意看到日本過分強大,遂又表示支持中國,故C符合題意;尊重和維護中國主權、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二戰即將爆發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6.以下是徐杰同學搜集到的四幅歐洲歷史地圖,請你幫他辨認一下,哪一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形勢圖?()A.B.C.D.【答案】A【解析】依據圖片信息“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爾薩斯和洛林”并結合所學可知,A圖片是一戰后的形勢圖。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于1914年至1918年11月,一戰前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戰后歐洲格局發生變化,奧匈帝國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蘭,此外羅馬尼亞和意大利也獲得部分奧匈帝國的土地,奧斯曼帝國領土只保留了土耳其部分。一戰后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進行了懲罰和限制,其中領土方面,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個圖片展示了《凡爾賽和約》簽訂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形勢,因此A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7.通過《國際聯盟盟約》的會議是()A.巴黎和會B.慕尼黑會議C.華盛頓會議D.雅爾塔會議【答案】A【解析】據所學可知,1919年4月28日,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和會上通過了《國際聯盟盟約》,它被列入1919年6月28日通過的《凡爾賽條約》的第一部分,《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作出的規定。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8.《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有人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他判斷的依據主要是《凡爾賽和約》A.沒有確立帝國主義在東亞地區的統治秩序B.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C.沒有確立帝國主義在歐洲統治的新秩序D.嚴重損害了中國和其他弱小國家的權利【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凡爾賽和約》是戰勝的協約國與德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主要是暫時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的統治秩序,但這并沒有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隨著新的勢力的發展,這種暫時的平衡又會被打破。A項不是《凡爾賽合約》簽訂帶來的影響;C項表述錯誤;D項與題意不符。故選B。9.尊重中國的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上述內容出自()A.《凡爾賽和約》B.《聯合國宣言》C.《九國公約》D.《慕尼黑協定》【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簽訂。公約的核心是肯定美國提出的在華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并賦予它以國際協定的性質,使日本獨占中國的野心遭到挫折。實質上是在美國占優勢的基礎上,帝國主義列強建立的對中國的聯合統治,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所以答案選C10.被美國媒體5月22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當地時間21日下午前往越南訪問,凸顯其不斷推進美國在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的承諾。“一戰”后,為重新調整帝國主義在該地區的秩序,美國倡議()A.召開巴黎和會B.召開華盛頓會議C.發動越南戰爭D.發動科索沃戰爭【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華盛頓會議.一戰后,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系,但它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1921﹣1922年,美、英、法、中等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因此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下表是世界歷史發展線索略圖,其中“體系建立”是通過什么歷史事件確立的()A.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B.慕尼黑會議C.雅爾塔會議D.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1919年1月,一戰中戰勝的協約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會議,其目的是為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但被英、法、美所操縱,主要是對戰敗國的懲罰和對其海外殖民地的重新瓜分,暫時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調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在東亞和太平洋的矛盾,會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這兩次國際會議都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構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一戰后確立的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A.凡爾賽體系B.華盛頓體系C.雅爾塔體系D.兩極格局【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華盛頓會議的有關知識。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為此,在美國的倡議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會議由美、英、日操縱,其中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華盛頓會議形成了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1922年,某條約規定:“為使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之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締約各國,除中國外,協定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取……一般優越權利。”該條約()A.維持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B.尊重了中國的主權C.方便了美國在中國的擴張D.解決了日美在中國的矛盾【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華盛頓會議的認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1922年簽訂了《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使中國回到多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境地。因此ABD不符合題意,所以此題選C。14.下圖是九年級一位學生搜集到的關于某一條約的部分內容。據此內容,可知該條約是()A.《九國公約》B.《凡爾賽和約》C.《四國條約》D.《五國條約》【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右邊文字的內容可見是《九國公約》,公約的核心是肯定美國提出的在華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并賦予它國際協定的性質,限制了日本獨占中國的野心。實質上是在美國占優勢的基礎上,帝國主義列強建立的對中國的聯合統治。這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所以答案選A15.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這次會議主要緩和了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A.英、法B.英、日C.英、美D.美、日【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華盛頓會議的認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使中國回到多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境地,只是暫時緩和了美、日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所以此題選D。簡答題:16.華盛頓會議是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對中國問題有何規定?華盛頓會議的召開有何歷史意義?【答案】(1)背景:巴黎和會雖然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系,但他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在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國。(2)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他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巴黎和會雖然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系,但他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在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國。(2)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會議針對中國問題簽訂的協議。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該條約實質上使中國又回復到過去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損害了中國的利益。(3)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歷史意義。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暫時協調了美國和日本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矛盾,形成了華盛頓體系。三、綜合題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國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給法國,薩爾區由國聯管理,15年后由公民投票決定歸宿;萊茵河左岸由協約國占領15年,右岸50千米內不許設防;……德國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超過10萬人;德國所有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以委任統治形式加以瓜分。其中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由日本獲得。材料二: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為適應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締約各國除中國外,協定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取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內,獲取關于商務或經濟發展之一般優越權益及任何專利或優越權……—摘編自人民網請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的內容分別出自哪個國際條約?【答案】《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解析】根據材料一“德國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給法國,薩爾區由國聯管理,15年后由公民投票決定歸宿”,可知是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材料二“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可知是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九國公約》。因此材料一、材料二的內容分別出自《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兩個條約的共同實質。【答案】損害中國主權。【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凡爾賽和約》把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九國公約》規定:遵守各國在中國拍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這實際上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因此《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這兩個條約的共同實質是損害中國主權。(3)了解這兩個條約關于中國問題的條款后,你有何感想?【答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這兩個條約的共同實質是損害中國主權,給我們的啟示是,落后就要挨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點睛】解答第一問的關鍵是識記《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內容。解答第二問的關鍵是識記《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這兩個條約的共同實質。解答第三問的關鍵是認識《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這兩個條約的共同實質是損害中國主權,歸納這兩個條約我們的啟示。18.(思維導圖填充)構建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學制作的有關“一戰后的新秩序”的知識結構示意圖。請你幫助他完成未填寫的內容。A.B.C.(將對應內容分別填入答題卷中)【答案】A.巴黎和會;B.《九國公約》;C.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的統治秩序。【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有關知識。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締結和約的會議,重新安排戰后世界“新秩序”。1919年6月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和其他條約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確立了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會議簽訂了《九國公約》,和其它條約構成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后世界新秩序。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同步訓練試卷(原卷版)一、選擇題1.下圖的漫畫反映了一次國際分贓會議中關于中國山東省的處理。該會議是法、美、英三國主導和操縱的()A.巴黎和會B.華盛頓會議C.慕尼黑會議D.雅爾塔會議2.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相同之處有()①由少數帝國主義大國操縱②徹底消除了戰勝國和戰敗國的矛盾③都對德國進行了制裁④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的破壞。因此,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構建的所謂戰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凡爾賽和約C.九國公約D.歐洲共同體的建立4.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九國會議簽訂了個公約又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公約”指的是()A.《凡爾賽條約》B.《九國公約》C.《聯合國家宣言》D.《開羅宣言》5.在巴黎和會上,為了拉攏日本,英、法、美無視中國的反對和抗議,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但是在華盛頓會議上,英美支持中國收回山東主權的要求。英美態度發生轉變是因為()A.尊重和維護中國主權B.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C.遏制日本獨霸中國D.二戰即將爆發6.以下是徐杰同學搜集到的四幅歐洲歷史地圖,請你幫他辨認一下,哪一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形勢圖?()A.B.C.D.7.通過《國際聯盟盟約》的會議是()A.巴黎和會B.慕尼黑會議C.華盛頓會議D.雅爾塔會議8.《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有人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他判斷的依據主要是《凡爾賽和約》A.沒有確立帝國主義在東亞地區的統治秩序B.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C.沒有確立帝國主義在歐洲統治的新秩序D.嚴重損害了中國和其他弱小國家的權利9.尊重中國的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上述內容出自()A.《凡爾賽和約》B.《聯合國宣言》C.《九國公約》D.《慕尼黑協定》10.被美國媒體5月22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當地時間21日下午前往越南訪問,凸顯其不斷推進美國在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的承諾。“一戰”后,為重新調整帝國主義在該地區的秩序,美國倡議()A.召開巴黎和會B.召開華盛頓會議C.發動越南戰爭D.發動科索沃戰爭11.下表是世界歷史發展線索略圖,其中“體系建立”是通過什么歷史事件確立的()A.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B.慕尼黑會議C.雅爾塔會議D.杜魯門主義的出臺12.一戰后確立的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A.凡爾賽體系B.華盛頓體系C.雅爾塔體系D.兩極格局13.1922年,某條約規定:“為使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之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締約各國,除中國外,協定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取……一般優越權利。”該條約()A.維持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B.尊重了中國的主權C.方便了美國在中國的擴張D.解決了日美在中國的矛盾14.下圖是九年級一位學生搜集到的關于某一條約的部分內容。據此內容,可知該條約是()A.《九國公約》B.《凡爾賽和約》C.《四國條約》D.《五國條約》15.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這次會議主要緩和了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A.英、法B.英、日C.英、美D.美、日簡答題:16.華盛頓會議是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對中國問題有何規定?華盛頓會議的召開有何歷史意義?三、綜合題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國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給法國,薩爾區由國聯管理,15年后由公民投票決定歸宿;萊茵河左岸由協約國占領15年,右岸50千米內不許設防;……德國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超過10萬人;德國所有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以委任統治形式加以瓜分。其中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由日本獲得。材料二: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為適應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締約各國除中國外,協定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取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內,獲取關于商務或經濟發展之一般優越權益及任何專利或優越權……—摘編自人民網請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的內容分別出自哪個國際條約?(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兩個條約的共同實質。(3)了解這兩個條約關于中國問題的條款后,你有何感想?18.(思維導圖填充)構建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學制作的有關“一戰后的新秩序”的知識結構示意圖。請你幫助他完成未填寫的內容。A.B.C.(將對應內容分別填入答題卷中)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視頻:《我的1919》片段h264_720x576_800k.mp4 教學視頻:巴黎和會h264_720x576_800k.mp4 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教案.doc 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導學案.doc 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