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芬區小學 科學 學科導學預案學 校年 級四年級備課人 課 型新 課 題4.不同的聲音 課 時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四課,是本單元的難點。教學目標教學目的: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能區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能夠辨別出聲音的強弱與高低。 能夠觀察到聲音發出高低不同聲音和弦的變化。 知道弦的變化與聲音產生高低之間的關系。過程與技能1.在猜一猜游戲中細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異。2.細致觀察物體的不同的振動,就同一個物體而言,試著提出聲音強弱與哪些條件有關系。3.觀察一根弦的振動和音高的變化,能發現弦的變化、振動的變化與聲音高低之間的關系。科學知識學會辨別聲音的高低與強弱。知道改變聲音強弱與高低的辦法,并能初步認識聲音強弱、高低與哪些條件有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耐心、細致地觀察各種變化。教學重難點第一課時 重點: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能區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能夠辨別出聲音的強弱與高低。難點:能夠觀察到聲音發出高低不同聲音和弦的變化。 知道弦的變化與聲音產生高低之間的關系。教法學法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教學過程 第 1 課時基本環節教師引導活動學生學習活動教育技術應用課前導入導入新課集中話題 1. 猜聲游戲:找一名同學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學分別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對這為同學說一句話,讓這個同學猜是誰發出的聲音。2.問:為什么他能猜出是誰的聲音呢?你還發現有哪些物體和其他物體相比所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由這個猜聲游戲讓學生發現之所以能辨別出聲音是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高低和強弱。板書課題 出示課件1認真辨別出示課件1目的:導入新課。 課中探究探索和調查 一、發現聲音有大小的不同1.出示一段相同的音效,放兩次(大小不同)問:聽到什么?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發現聲音的大小不一樣,或者說強弱不同。2.你能試著用你身邊的物體發出這樣大小不同的聲音嗎?(學生做發聲活動)我們把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板書)3.學生演示,問:你覺得要發出大小不同的聲音,關鍵是什么?(使用力的大小以及距離的遠近)提醒: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只能改變聲音的大小,這意味著不能改變物體的長短、粗細、松緊,只改變用力大小。二、辨別聲音的高低1.教師用樂器(鋼琴或吉他等)演奏兩個高低不同的音,讓學生說有什么不同?2.發給學生橡皮筋,你能用它也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嗎?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板書)3.你覺得聲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4.學生填寫預測并設計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預測及設計的實驗大致可分成三組,即橡皮筋的長短、松緊、粗細都有可能影響聲音產生的高低。)5.學生進行實驗,教師要指導提醒學生保持安靜,認真傾聽。6.學生匯報實驗結果。7.你能試著用長短不同的吸管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嗎?(建議課后完成) 本課是在學生對強弱不同的聲音有了感性認識之后,再對“物體在什么情況下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進行細致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假設,并以簡單的實驗感受,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對音量的認識。使橡皮筋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通過撥松緊、長短、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的活動,使兒童在充分感受音調變化的基礎上總結出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會發出高低音。由于這個活動學生不具備自主探究的基礎,因此建議詳細指導實驗。讓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在教師的帶領下分組實驗,輪流感受。實驗時,教室要盡量保持安靜,要引導學生將實驗中聲音的變化直接記錄在問題下方空白處。并試著讓學生觀察:為什么彈撥拉緊的橡皮筋、變短的橡皮筋和變細的橡皮筋都會使音調變高,思考物體發生了什么變化?回顧和解釋 為學生準備一些樂器,請他們發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并做出相應解釋。例如:用吉他中的一根弦發出大小高低不同的音。 將所學知識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1. 發現聲音有大小的不同2. 辨別聲音的高低目的: 知道除了眼睛,我們還有其他的感覺器官,可以獲得其他的感覺。目的:學會對事物進行觀察,是成功的秘訣。課后延伸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