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學目標知識技能1.能以馬為例為特例闡釋生物進化的過程、規律。過程方法2.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查閱資料和研討等手段探究馬的演變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與探究研討習慣。學習重點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查閱資料和研討等手段探究馬的演變過程。學習難點認識生物進化的過程、規律。課前準備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馬的化石、復原圖,教學圖片或教學軟件。導與學設計教學環節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咱們首先進行一個馬的成語接龍游戲。要求每個成語中有一個“馬”。 2.說說你知道哪些品種的馬,有哪一些關于馬的有趣活動? 3.馬是大家熟悉的動物。馬自古以來就是今天這個樣子嗎?怎么知道古代的馬是不是現代馬的樣子?馬是一種可愛的動物,是勤勞勇敢的象征,今天我們一起談談馬。游戲導入,情緒高漲,學習興趣濃厚。自主學習二、觀察5000多萬年前的馬和1000多萬年前的馬 1.觀察5000多萬年前的始祖馬。 2.運用對比的方法觀察5000多萬年前的馬和1000多萬年前的馬有什么不同。這里以個人觀察為主,記錄兩個不同年代的馬的化石的不同點,復原圖的不同點,記錄觀察中的疑難問題。 3.小結:從化石可以看出1000多萬年前的馬比5000多萬年前的馬骨骼粗壯、高大,脖子骨骼變得稍長一些,尾巴骨骼變得稍短一些。1000多萬年前的馬比5000多萬年前的馬變得肌肉發達一些,奔跑能力更強一些,生活環境表現出由原始森林向陸生狀態的草原過渡,食物也由吃食樹葉變為吃草原干草。如果有興趣深入研究,可以探究其牙齒有沒有一定的變化。1.遠古時期的馬是什么樣子呢?學生會發現它比較矮小(只有狐貍和狗那么大),生活在原始森林溪水邊,這說明它的食物是樹葉等。學生看到始祖馬的化石,學生既陌生又好奇,繼續引導學生觀察復原的始祖馬及其生活環境。從馬的全身化石看,外部形態的變化比較明顯,然而許多細節難以描述。此環節安排學生觀察三趾的馬前肢化石與單趾的馬前肢化石,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用量化的指標來檢測生物的演變。合作探究三、觀察5000萬年前到300萬年前的馬 1.小組觀察交流活動。觀察5000萬年前到300萬年前馬的前肢化石。馬的前肢的變化有什么特點,并把這個變化記錄在課本第7頁。 2.集體匯報研討,將共同的結論寫在黑板上。根據匯報情況修改表格,有利于提煉前肢變化的主要根據。 3.閱讀課本第8頁的小資料,將前面獲得的結論與之對照,以獲得更加科學的答案。 引導學生從形體大小,頭骨,腳趾骨等方面比較馬的變化。 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交流提升種類項目?始祖馬?漸新馬?中新馬?上新馬?現代馬腳趾數?4?3?3?1?1趾的變化?趾細長?小趾頭消失,中趾增大?第2、4趾退化,中趾行走?第2、4趾退化,單趾?第3發達,掌骨長前肢長度?短?較短?中等?較長?長蹄?小蹄不明顯?可見蹄?變大?發達?發達教師巡視,小組討論并黑板展示成果根據所示不同時期馬復原圖象找出馬的變化特征,鍛煉學生科學觀察能力鞏固拓展4.拓展與應用。現代馬比它的祖先們更適應溫帶草原生活,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小組討論,并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課本第8頁。 總結:現代馬只剩下發達的中趾,體型高大健壯,適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齒適應于取食干草。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知的認識,鞏固解決問題的方法,授課時我采取了內容豐富、靈活多樣的形式。作業設計長江作業本板書設計探索動物的發展史 1000多萬年前的馬比5000多萬年前的馬:骨骼粗壯、高大,脖子骨骼變得稍長一些,尾巴骨骼變得稍短一些。 5000萬年前到300萬年前的馬的變化:前肢變長,只剩下發達的中趾。課后反思 探究動物的發展史是探討生物的演變的核心內容。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它們都有其演變、進化的歷程。由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是研究事物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馬的進化常常被用來作為探索動物的發展史的例子有其必然的原因,馬的化石非常豐富,所以馬的進化過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詳細;古生物學界喜歡把馬的進化過程看作是生物進化史上最系統、最確定、最典型的例證。但是六年級學生對于遠古時代的動物的認識過程缺乏直觀的工具,教師在教學時需借助多媒體展示,幫助學生還原動物的演變與進化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