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3聲音的變化&3.4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音量,什么是音高。2.實驗探究聲音的變化,會用語言來描述聲音的高、低、強、弱。 3.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重點】通過觀察、比較,認識音量是由物體的振動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快慢決定。【難點】通過觀察、比較聲音的強、弱、高、低變化。【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結合學習目標,認真閱讀課本P49-53頁,用紅筆勾畫出重難點,認真完成探究案。特別注意思考課本中的圖示“實驗”和問題,聯系生活實際,提前預測。 探 究 案【探究1】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例1.把尺子伸出桌面大約10厘米~12厘米。一只手壓住尺子,另一只手撥動尺子的另一端。先①輕輕撥動尺子,再②用力撥動尺子。觀察聲音的強弱,以及振動的幅度。實驗結論:聲音的 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 ;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 。音量的單位:分貝(dB)【探究2】比較聲音高低的變化例2.用四個玻璃杯,先給杯子編上1、2、3、4號,1號杯裝滿水,2號杯盛大半杯(約3∕4杯)水,3號杯裝半杯水,4號杯盛少半杯(約1∕4杯)水。用鉛筆或小木棒依次敲擊杯口,它們發出的聲音會有什么變化?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排序。實驗結論:聲音的 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 ;物體振動的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 。音高的單位:赫茲(Hz)【探究3】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例3.將尺子分別伸出6cm、 8cm、10cm、12cm,都用相同的力撥動尺子,仔細觀察聲音音高的變化,做好記錄。實驗結論:尺子伸出得越短,振動越 ,(快∕慢)音高越 (高∕低)。動手動腦一、選擇1.四(1)班劉子豪同學在家看電視時,用遙控器調節電視機的聲音按鈕,改變的是聲音的( )。 A.音量 B.音高 C.音色2.拿起尺子做一做,怎樣可以使尺子發出的聲音高些? A.用力撥動尺子 B.把尺子伸長點撥動 C.把尺子伸短點撥動二、判斷1.音叉是一種發聲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 )2.音叉上的字母代表音調,數字代表音叉每分鐘振動的次數。( )3.尺子伸出桌面的長短與音高無關。( )4.用力壓彎尺子,尺子會發出聲音。( ) 【拓展提升】地球上有聲音是因為振動著的物體把振動傳給空氣,空氣再把振動傳播開來,形成聲音。所以,聲音存在的必要條件有兩個:一個是要有聲源,另一個是要有傳播聲音的媒介,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如果身處月球,我們還能聽到聲音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