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5-3.7聲音的傳播&保護我們的聽力【學習目標】 1.知道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2.認識耳朵的結構和功能。 3.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重點】認識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難點】通過研究,解釋人耳朵鼓膜、耳廓的作用。【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認真閱讀課本P54-62頁,認真完成探究案,特別注意思考課本中的圖示和問題,聯系生活實際,提前預測。 自主預習,思考問題1.通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①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②聲音的強弱可以用 來描述,聲音越強,物體振動幅度越 ,聲音越弱,物體振動幅度越 。③聲音的高低可以用 來描述,聲音高低與物體振動的 有關,振動越快,聲音越 ,振動越慢,聲音越 。2.聲音是通過物體以 的形式傳播的; 是聲音傳播是重要物質。3.人的耳朵可以分為 、 、 三部分。探 究 案【探究1】振動物體與聲波 例1.把擊打過的音叉輕輕觸及水面時,我們會看到音叉的振動引起了水的波動,水波從音叉所在的中心慢慢向四周散開去。 實驗小結:聲音是以 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 ,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 到 的。 【知識鏈接】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信號傳遞給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聲音了。(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耳廓收集聲波,耳道把聲波傳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聽小骨,聲音傳到鼓膜會引起鼓膜振動,而聽小骨將振動傳遞到內耳;內耳有耳蝸和聽覺神經,耳蝸連接聽覺神經傳至大腦,以產生聽覺。)【探究2】觀察比較“鼓膜”的振動 例2.我們的耳里有一個鼓膜,它時刻都在接受各種聲音并產生振動。用杯子、氣球皮和橡皮筋模擬鼓膜。為方便觀察,在“鼓膜”上放少量碎紙屑。用音叉在“鼓膜”上方制造強弱不同和遠近不同的聲音。實驗發現:發聲強, “鼓膜”振動厲害;發聲弱,“鼓膜”振動微弱。距離近,“鼓膜”振動厲害;距離遠,“鼓膜”振動微弱。 實驗小結:一個振動的物體會使它周圍的空氣發生 ,振動的空氣到達我們的耳內,引起 振動。耳中各種構造依次將聲音傳遞,最終我們便能感受到聲音了。【動手動腦】一、選一選1.下列關于聲音傳播正確的是( )。A.老師講課的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朵中,沒有依靠任何物質。B.真空可以傳聲。C.敲擊音叉,要使音叉停止發聲,可用手摁住音叉不讓其振動。2.聲音可以在那些物質中傳播?( )A.固體 B.液體 C.氣體 D.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 3.下列聲音中,屬于噪音的是( )。A.汽車的喇叭聲 B.悅耳的兒童歌曲 C.叮咚的流水聲二、連一連(請將有關聲音的現象與解釋用線連起來)把電視機的聲音關小 聲音的強弱是可以控制的用手觸摸正在發聲的音叉會感覺到振動 物體停止振動,聲音就會停止釣魚時河岸的腳步聲會把魚兒嚇跑 聲音可以在物體中傳播用力摁住正在發聲的音叉,響聲立即消失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拓展提升】現代城市中有許多的噪音,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少或避免噪音對我們的傷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