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科教版四年級科學第三單元《聲音》學習目標:1.在觀察比較中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能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3.養成細致觀察、樂于合作交流的習慣和態度。學習重難點: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的不同現象,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學習過程: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明確目標。(1)生活中我們描述記錄聲音的詞有 、 、 、 。(2)音叉是一種 儀器,用來 和 。音叉上有字母和數字,字母代表的是 ,數字代表的是 。二、探究學習,交流展示,知道原因。1.使物體發出聲音。各小組組長領取實驗器材和分組實驗報告單。(1)下列物體我們用什么方法使它們不發聲?用什么方法使它們發聲?“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記錄表 第_____組我們的猜測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我們的驗證過程實驗材料實驗現象?發聲時不發聲時?方法現象方法現象尺 子????橡皮筋????音 叉????我們的結論?(2)發聲的音叉、鼓面、尺子、橡皮筋有什么共同點?(3)怎樣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產生聲音的呢?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2.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嗎?你能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音叉的振動嗎?教師演示集氣瓶空氣的振動和液體水滴的聲音。3.思考:我們身上有一個非常敏感可以振動的器官叫什么?在哪兒?4.交流展示,相機指導。5.小結: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振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三、目標自測。(一)判斷:1、摩擦、彈撥、敲擊、吹氣可以物體產生振動而發出聲音。( )2、用手敲擊桌面,可以聽到聲音,但看不見桌面在振動,說明桌面發聲時,是不振動的。 ( )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物體振動消失后聲音不會消失。( )4、敲一下鼓面在之后一段時間里還能聽到聲音是因為鼓面還在振動。( )5.用力打過的音叉輕輕觸擊水面,水面會有波紋漾起。 ( )(二)老師這里有一首關于聲音的小詩。只是還未完成的,請同學們補寫完。 聲音的世界北風呼呼, 是空氣在振動;小溪嘩嘩, 是 在振動;蜜蜂嗡嗡, 是 在振動;咚咚的鼓聲,是 在振動;滴答的鬧鐘,是 在振動;砰砰的心跳,是 在振動;啊,聲音!正是有了你,我們的世界 才如此美妙。四、板書設計: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振動 產生聲音(不斷重復的往返運動)停止振動 聲音消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