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型新授課課題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年級九年級主備人備課時間授課時間【學習目標】1.了解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并能正確認識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背景、經過和結果,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3.知道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的措施,了解卡德納斯改革為墨西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學習重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學習難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者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對印度的過渡壓榨,激化了印度人民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②1918—1919年,印度農業歉收、疾病流行,民不聊生。2、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領導人甘地。①前期: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②中期:1922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③后期:1930年,甘地在此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次主要采取了不服從形式,所以又稱為“文明不服從運動”。3、結果:殖民政府發布鎮壓令,逮捕甘地,有數萬人被判刑。后來,印度總督與甘地談判,雙方妥協。4、歷史意義: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人民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1、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實際成為英國的殖民地。②一戰結束后,英國繼續維持在埃及的統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2、華夫脫運動:①華夫脫黨的成立: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這些人后來發展為華夫脫黨,華夫脫黨的政治主張得到埃及人民的廣泛支持。②華夫脫運動: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魯爾等人,激起埃及人民的反英斗爭。③結果:迫于壓力,殖民政府釋放了扎格魯爾等人。1922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三、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1、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墨西哥政府頒布了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2、卡德納斯改革:1934年,卡德納斯當選為墨西哥總統。改革內容:①政治:打擊寡頭勢力,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②經濟: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將服務業和大型工業收歸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③文教:大力發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3、歷史影響:卡德納斯改革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探究一: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歷史作用是什么?探究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背景、運動的經過、結果、意義是什么?探究三: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時間及改革者、目的、改革內容、改革的意義是什么?【精講點撥總結歸納】任務三:【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檢測提升鞏固新知】1、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認為,爭取權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對罪惡的消極的不抵抗”,而是“對罪惡的積極的非暴力抵抗”。下列歷史人物與他有類似主張的是()。A、華盛頓B、甘地C、孫中山D、扎格魯爾2、1922年,甘地認為自己犯了“一個喜馬拉雅山般的錯誤”,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所說的“錯誤”是指他( )。A、沒有把斗爭同群眾的運動相結合 B、沒有及時制止英國殖民當局的暴行C、沒有及時提出爭取印度獨立的目標 D、沒能把運動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圍內3、20世紀二十年代初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開展和停止,充分表明了()。A、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B、時代的要求C、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D、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4、為爭取埃及的民族獨立,以扎格魯爾為代表的埃及資產階級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華夫脫運動,這場運動的結果是( )。A、遭到英國政府的血腥鎮壓而宣告失敗B、埃及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C、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D、埃及贏得了國家的完全獨立5、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亞非民族解放運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次運動的領導人是()。A、列寧B、甘地C、扎格魯爾 D、卡德納斯6、為了改變國家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實施,1934年當選為墨西哥總統,并推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歷史人物是()。 A、列寧B、甘地C、扎格魯爾 D、卡德納斯7、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共同特點是()。A、由民族資產階級組織和領導B、采取武裝起義的斗爭方式C、遭到英國政府的血腥鎮壓而失敗D、取得了國家的完全獨立【課后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12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知道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了解印度、埃及墨西哥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不同特點。1.了解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并能正確認識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背景、經過和結果,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3.知道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的措施,了解卡德納斯改革為墨西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教學重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華夫脫運動、卡德納斯改革。教學難點: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不同點。(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HYPERLINK"教學視頻:甘地領導的食鹽運動h264_720x576_800k.mp4"(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識記】結合教材,識記識記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革命等基本史實。(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標導學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在印度推行殖民高壓政策,使印度人民反英情緒高漲。2.經過:先后進行了二次斗爭。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開始: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2)斗爭方式: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 (3)結果:群眾斗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①開始時間:1930年②斗爭形式:采取不服從形式,所以又稱“文明不服從運動”③要求:提出了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等要求。④反抗突破口:反對食鹽專賣法⑤主要行動:自取海水制鹽⑥發展:幾個月間,印度城鄉掀起反對殖民政府的浪潮,一些地方發生武裝暴動。⑦結果:印度總督與甘地談判,雙方妥協3.【合作探究】結合所學,分析歸納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意義。(1)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人民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目標導學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閱讀教材有關內容,討論如下問題:1、埃及華夫脫運動爆發的原因?(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實際成為英國的殖民地。(2)一戰期間,埃及經濟快速發展,資產階級逐漸壯大。(3)戰爭結束后,英國繼續維持在埃及的統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2.時間:1918年3.領導人物及政黨:扎格魯爾、華夫脫黨4.過程: 提出要求: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 斗爭方式:和平示威、武裝起義5.結果:1922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6.意義:華夫脫運動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是一場愛國民族主義運動。華夫脫黨迫使英國廢除了殖民保護制度,加快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二、合作探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與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異同?(1)不同點:結果不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由領導者決定停止,致使印度的民族反帝運動走向低潮;埃及取得了有條件的獨立。(2)共同點:①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影響下發生的,爆發的直接原因都是帝國主義企圖加強殖民統治;②領導者都是本國的民族資產階級;③在斗爭中,人民大眾與民族資產階級的對敵態度都有明顯區別;④都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秩序。目標導學三: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1.結合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新憲法的頒布,了解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 設問:結合教材,自查資料,了解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信息。提示:1910—1917年,墨西哥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浪潮。革命起因是人民對墨西哥總統迪亞斯長期的獨裁統治普遍不滿。期間先推翻了國內反動的迪亞斯政權,后挫敗了美國的干涉,并最終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產階級為了穩定新社會秩序,鞏固革命成果,于1917年2月頒布了新憲法。歸納總結: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1)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2)1917年,墨西哥政府頒布了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但這部憲法并未得到有效執行,墨西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3)1934年,卡德納斯當選墨西哥總統。(4)目的:為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施行,卡德納斯推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2.結合教材和史料,說說卡德納斯進行改革的舉措以及改革影響。歸納總結:卡德納斯改革的措施與影響措施:(1)政治上:打擊寡頭勢力,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2)經濟上: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將服務業和大型工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3)教育上:發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影響:卡德納斯改革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沉重打擊了西方殖民體系,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到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和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是這一時期突出的民族解放運動,其影響深遠,頗具特色,鞏固了民族民主運動的成果,開辟了亞非拉民族獨立解放的新時代。教學反思:本課屬于民族解放運動史的范疇,在教材中的地位相比不是那么重要,很多教師忽視對本課的講解,講解流于形式。本來內容特別豐富的一課卻弄得很枯燥,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應對本課同樣重視,給學生補充史料、展示多媒體課件、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講故事,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甘地帶領擁護者步行3周到達海邊,自取海水制鹽的場景,甘地為什么這么做,印度爆發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結局是什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0張PPT)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部編版九下這是甘地帶領擁護者步行3周到達海邊,自取海水制鹽的場景,甘地為什么這么做,印度爆發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結局是什么?新知導入1.了解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并能正確認識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背景、經過和結果,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3.知道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的措施,了解卡德納斯改革為墨西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學習重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學習難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學習目標【自學識記】結合教材,識記識記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革命等基本史實。自主學習1.閱讀教材,概括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過度壓榨;1918—1919年,印度農業歉收、疾病流行;一戰后,英印政府令印度民族主義者大失所望;印度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領導人:甘地。 新知講解英國殖民者在印度1869年在一個印度教家庭1888年遠赴英國學習法律。1893年甘地來到英國統治下的南非,領導南非印度人爭取權利。回到印度,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1915年二戰后印度分裂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面對兩國的沖突,甘地多次以絕食來感化他們,呼吁團結。1948年甘地遭到印度教頑固教徒刺殺。甘地生平甘地(1869-1948)印度在一戰后出現甘地領導的全民性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開始: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2)斗爭方式: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 (3)結果:群眾斗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 ①開始時間:②斗爭形式:③要求:④反抗突破口:⑤主要行動:⑥發展:1930年采取不服從形式,所以又稱“文明不服從運動”提出了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等要求。反對食鹽專賣法自取海水制鹽幾個月間,印度城鄉掀起反對殖民政府的浪潮,一些地方發生武裝暴動。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食鹽進軍2.簡述甘地領導的兩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領導人時間內容結果甘地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提倡手工紡織以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等。1920——19221930采取不服從形式,向政府提出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等;甘地認為農民焚燒警察局超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英殖民政府發布鎮壓令,逮捕甘地。同時被判刑者達9萬人。后來,印度總督與甘地談判,雙方妥協課堂小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圣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并吸收了梭倫、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知識拓展【合作探究】結合所學,分析歸納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意義。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人民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甘地自取海水制鹽合作探究1918年11月13日,即停戰后第三天,埃及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扎格魯爾等三人去見英國駐埃及高級專員溫蓋特,以埃及的名義要求英國撤回保護權,結束戰時狀態,實現埃及的政治獨立。因為代表團一詞在阿拉伯語中稱為華夫脫,所以扎格魯爾為首的組織就叫華夫脫黨(Wafd)。其是推動埃及國家獨立和廢除君主制度的政黨。又譯埃及國民黨。埃及的華夫脫運動新知講解請在地圖上找出埃及的位置。埃及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請在地圖上找出埃及的位置。埃及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埃及的華夫脫運動1.背景:(1)一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實際成為英國的殖民地。(2)一戰期間,埃及經濟快速發展,資產階級逐漸壯大;(埃及民族資產階級的興起)(3)一戰結束后,英國繼續維持在埃及的統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2.時間:1918年新知講解3.領導人物及政黨領導人物:扎格魯爾政黨:華夫脫黨扎格魯爾 埃及政治家1906—1914年歷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等職務。領導人物及政黨華夫脫黨扎格魯爾等人創建的埃及資產階級民族政黨 4.過程 提出要求: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 斗爭方式:和平示威、武裝起義5.結果1922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6.意義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華夫脫運動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是一場愛國民族主義運動。華夫脫黨迫使英國廢除了殖民保護制度,加快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1919年3月,開羅學生發動總罷課,接著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并迅速席卷全國。人民群眾掀起抗議運動,促使華夫脫運動由和平簽名請愿階段逐漸轉入暴力抗議和武裝起義階段。1919年3月,開羅學生發動總罷課,接著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并迅速席卷全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與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異同?(1)不同點:(2)共同點:結果不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由領導者決定停止,致使印度的民族反帝運動走向低潮;埃及取得了有條件的獨立。①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影響下發生的,爆發的直接原因都是帝國主義企圖加強殖民統治;②領導者都是本國的民族資產階級;③在斗爭中,人民大眾與民族資產階級的對敵態度都有明顯區別;④都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秩序。合作探究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人物掃描卡德納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參加過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曾任墨西哥總統、少將。他領導了20世紀30年代的墨西哥改革(卡德納斯改革),改革基本上摧毀了封建大莊園制,使民族資本家掌握了全國主要經濟命脈,為墨西哥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新知講解1、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了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但未得到有效執行,墨西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1917年墨西哥憲法第27條關于土地所有權問題:申明國家是土地、河流礦藏的所有者,有權限制外國人利用墨西哥的土地河流、礦藏資源,有權在必要時分割大地產,收回迪亞斯統治時期出賣給外國人的土地,剝奪教會和股份公司的土地,把大地產分配給村鎮,轉讓給中小農戶使用和經營。第123條關于勞工問題的規定:實行八小時勞動制,每周六天工作日,確定最低工資,實行女工和童工保護制,勞工有組織工會和罷工的權利等。新知講解1934年墨西哥總統卡德納斯為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實施2.時間及改革者:3.改革的目的:4.改革內容:政治:①打擊寡頭勢力,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經濟:②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③將服務業和大型工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教育:④發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5.性質:墨西哥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6.改革意義:卡德納斯改革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宗主國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加強掠奪和戰后重新瓜分殖民地使民族矛盾更加激化。2、一戰期間宗主國經濟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使民族民主運動的階級力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3、受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及蘇聯政府對世界民族民主運動的支持。4、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宗主國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轉嫁危機,加劇了民族矛盾。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的原因?合作探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大大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也為其他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土耳其人民的斗爭趕走了外國侵略者,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又通過一系列社會改革鞏固了民族獨立,走上了民族復興之路,在世界民族解放斗爭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課堂總結英國承認埃及有條件獨立實現印度自治與獨立資產階級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地區與領導人主要目的印度圣雄甘地華夫脫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資產階級領導階級卡德納斯改革地區、領導人、政黨埃及扎格魯爾華夫脫黨領導階級斗爭結果地區與領導人背景/前提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板書設計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同步訓練試卷(解析版)一、選擇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領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是()A.玻利瓦爾B.章西女王C.甘地D.卡斯特羅【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為反抗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壓迫,圣雄甘地發起全國性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C項符合題意;玻利瓦爾是領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者,A項不符合題意;章西女王是領導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杰出的女英雄,B項不符合題意;卡斯特羅是1959年領導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領導人,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2.在反抗殖民壓迫時,主張“將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則延伸到政治領域,家庭的糾紛與分歧,通常是依從愛的法則而解決的”,認為“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的運動是()A.華夫脫運動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C.巴拿馬收回運河D.納米比亞獨立運動【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認為“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的運動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內涵最確切的理解應該是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甘地認為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加盲目,報復的本質只是增加了邪惡,因劍得到的亦將因劍失去,所以甘地主張采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內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提倡手工紡織以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等。群眾斗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甘地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3.下列事件不屬于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表現的是()A.埃及的華夫脫運動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C.蘇聯集體化運動D.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表現的是①埃及的華夫脫運動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④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而③蘇聯的農業集體化運動是私有制轉化為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運動,不屬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4.下列對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評述有誤的一項是()A.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B.1922年,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停止C.1930年,甘地再次發起“文明不服從運動”D.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致使印度實現了民族自治【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一戰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為亞洲殖民地人民的抗爭創造了條件。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22年,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停止,1930年,甘地再次發起“文明不服從運動”。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印度沒有實現民族自治。所以評述有誤的一項是D,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5.下列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統治者B.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C.以不合作的態度抗議抵制英國殖民者D.以和平和合法手段贏得印度自治獨立【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運動,內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提倡手工紡織以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等,群眾斗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在運動中,甘地倡導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機關、法庭、學校以及采取總罷業、抵制英貨、抗稅等非暴力手段進行斗爭,重要的有四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創立并宣傳甘地主義思想指導了民族解放運動,打擊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可知,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具備較高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相關史實以及影響。6.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根本目的是()A.反對英國殖民統治B.提高印度民族自尊心C.抵制英國的經濟侵略D.爭取印度的自治和獨立【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根本目的是取得印度的自治和獨立,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獨立的愿望,故D符合題意;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的最終目的仍然是取得印度的自治,實現民族解放,故A不符合題意;提高民族自尊心是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但不是根本目的,故B不符合題意;抵制英國的經濟侵略是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措施,但不是根本目的,故C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故選D。7.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被詩人泰戈爾賦予“圣雄”稱號的是()A.凱末爾B.曼德拉C.甘地D.尼赫魯【答案】C【解析】依據課本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30年甘地再次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甘地被詩人泰戈爾賦予“圣雄”稱號。C項符合題意;凱末爾領導了土耳其革命,A項不合題意;曼德拉領導南非人民推翻了黑暗的種族主義統治,B項不合題意;二戰后印度人民在尼赫魯的領導下,實現了獨立。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8.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A.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B.取消了英國在埃及的特權C.埃及爭得徹底獨立D.運動遭到英國當局的殘暴鎮壓【答案】A【解析】依據課本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實際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后發展稱華夫脫運動。經過埃及人民的反復抗爭,1922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9.對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確切的理解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者B.以不合作的態度抵制英國殖民勢力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爭取印度自治D.以和平的手段抗議英國殖民者的壓迫【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圣雄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非暴力”是指采取“和平和合法手段”爭取印度從自治走向獨立;“不合作”即不與英國殖民當局合作,包括印度人民放棄英國殖民當局給予的頭銜和職位,提倡手紡車運動,抵制英貨和抗稅等;C項正確;A、B項對“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解片面;D項“抗議英國殖民者的壓迫”的表述錯誤,排除ABD,故選C。10.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有()①政治②教育③經濟④宗教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20年12月,國大黨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規定運動采取漸進方式,大體分三步走:政治上印度人放棄英國殖民當局給予的頭銜和名譽職位;教育上對英國人的立法機關、法院和學校實行普遍抵制;經濟上號召家家戶戶恢復手工紡織并抵制英貨;逐步進行抗稅斗爭,甘地的計劃得到了各階層人民的支持,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進入高潮,①②③符合題意;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沒有涉及宗教領域,④不符合題意;故選D。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和甘地是“亞洲覺醒”中的兩位先驅,他們分別被譽為“中國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燈塔與向導”。材料二:人類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犧牲、道義和無私奉獻的基礎上的。……我相信非暴力這種武器屬于最強者。我相信,一個最堅強的戰士才敢于手無寸鐵,赤裸著胸膛面對敵人而死。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堅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義。——甘地《論不合作》材料三:李鴻章對孫中山的上書態度極為冷淡。那時,中日戰爭正在進行,李鴻章在蘆臺督師,得到他的上書,只是隨便地說了一句:“打仗完了以后再見吧!”孫中山“聽了這句話,知道沒有辦法,悶悶不樂地回到上海……所有的希望完全成為泡影。所以到了這時候,孫先生的志向益發堅決,在檀香山就積極籌備興中會,找人入會,一定要反抗滿洲政府”。……在入會的秘密誓詞中,明確地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目標。——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1)請運用所學知識概要說明材料一中的兩位先驅獲得盛譽的主要理由。【答案】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并為捍衛共和進行了不懈斗爭。甘地領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穩定社會秩序;爭取印度的民族自治。原因:孫中山上書李鴻章受冷遇,改良道路受阻,受歐美革命的影響;甘地受到“仁愛”、宗教思想的影響較深。(2)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簡要分析孫中山和甘地斗爭道路的不同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兩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答案】孫中山:暴力革命;甘地:非暴力不合作。12.借助圖片,有助于深入理解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我看來,土布是印度人民團結的象征,是印度經濟自由和平等的象征。——甘地大英帝國近百年的殖民統治在這小小的鹽粒的攻擊下岌岌可危。——《甘地圖傳》(1)以上材料涉及甘地兩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標志物:土布和食鹽。為什么它們會成為當時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導的“土布運動”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答案】原因:土布和食鹽涉及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穿和吃,可觸動每個印度人的民族情緒。精神:維護民族經濟,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主義精神。材料二:以下是對甘地的不同看法:甲:甘地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乙:甘地是“矯揉造作的陰謀家”,是“印度封建主義不折不扣的辯護士”“帝國主義的幫兇”“群眾性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叛賣者”。丙:甘地是印度“過去30年來的向導和哲學家,印度自由的燈塔”。(2)概括甲、乙、丙三個人的觀點。【答案】甲神化甘地、乙全盤否定、丙充分肯定。材料三:(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走向獨立的過程中體現的進步性。【答案】進步性:抵制英國經濟侵略,復興民族經濟;沉重打擊殖民統治,鼓舞世界人民反殖民統治的信心;印度民族意識高漲,推動獨立運動的發展;從勞動中體現平等、價值和尊嚴;對和平主義運動和環境保護運動產生深遠影響。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同步訓練試卷(原卷版)一、選擇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領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是()A.玻利瓦爾B.章西女王C.甘地D.卡斯特羅2.在反抗殖民壓迫時,主張“將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則延伸到政治領域,家庭的糾紛與分歧,通常是依從愛的法則而解決的”,認為“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的運動是()A.華夫脫運動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C.巴拿馬收回運河D.納米比亞獨立運動3.下列事件不屬于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表現的是()A.埃及的華夫脫運動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C.蘇聯集體化運動D.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4.下列對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評述有誤的一項是()A.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B.1922年,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停止C.1930年,甘地再次發起“文明不服從運動”D.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致使印度實現了民族自治5.下列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統治者B.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C.以不合作的態度抗議抵制英國殖民者D.以和平和合法手段贏得印度自治獨立6.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根本目的是()A.反對英國殖民統治B.提高印度民族自尊心C.抵制英國的經濟侵略D.爭取印度的自治和獨立7.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被詩人泰戈爾賦予“圣雄”稱號的是()A.凱末爾B.曼德拉C.甘地D.尼赫魯8.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A.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B.取消了英國在埃及的特權C.埃及爭得徹底獨立D.運動遭到英國當局的殘暴鎮壓9.對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確切的理解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者B.以不合作的態度抵制英國殖民勢力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爭取印度自治D.以和平的手段抗議英國殖民者的壓迫10.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有()①政治②教育③經濟④宗教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和甘地是“亞洲覺醒”中的兩位先驅,他們分別被譽為“中國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燈塔與向導”。材料二:人類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犧牲、道義和無私奉獻的基礎上的。……我相信非暴力這種武器屬于最強者。我相信,一個最堅強的戰士才敢于手無寸鐵,赤裸著胸膛面對敵人而死。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堅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義。——甘地《論不合作》材料三:李鴻章對孫中山的上書態度極為冷淡。那時,中日戰爭正在進行,李鴻章在蘆臺督師,得到他的上書,只是隨便地說了一句:“打仗完了以后再見吧!”孫中山“聽了這句話,知道沒有辦法,悶悶不樂地回到上海……所有的希望完全成為泡影。所以到了這時候,孫先生的志向益發堅決,在檀香山就積極籌備興中會,找人入會,一定要反抗滿洲政府”。……在入會的秘密誓詞中,明確地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目標。——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1)請運用所學知識概要說明材料一中的兩位先驅獲得盛譽的主要理由。(2)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簡要分析孫中山和甘地斗爭道路的不同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兩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12.借助圖片,有助于深入理解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我看來,土布是印度人民團結的象征,是印度經濟自由和平等的象征。——甘地大英帝國近百年的殖民統治在這小小的鹽粒的攻擊下岌岌可危。——《甘地圖傳》(1)以上材料涉及甘地兩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標志物:土布和食鹽。為什么它們會成為當時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導的“土布運動”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材料二:以下是對甘地的不同看法:甲:甘地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乙:甘地是“矯揉造作的陰謀家”,是“印度封建主義不折不扣的辯護士”“帝國主義的幫兇”“群眾性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叛賣者”。丙:甘地是印度“過去30年來的向導和哲學家,印度自由的燈塔”。(2)概括甲、乙、丙三個人的觀點。材料三:(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走向獨立的過程中體現的進步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印度不合作運動.mp4 教學視頻:永遠的甘地h264_720x576_800k.mp4 甘地.mp4 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導學案.doc 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教學課件.pptx 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