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3課《羅斯福新政》 年級 九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熟悉掌握經濟大危機的基本知識點,羅斯福新政目的、特點、中心措施、起到的作用。 2、通過學習認識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3、體驗羅斯福在面對危機和困難時,以自己的學識、膽略、才干和克服危機的決心,贏得了民心,并取得成效的偉人風范。培養承受挫折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學習重點: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和影響。 學習難點: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者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一、從繁榮到危機1.背景: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 新興產業 迅速發展。但是繁榮的后面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資本主義 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種種不利因素,最終導致了 經濟大危機 的爆發。 2. 時間、開始國家、規模: 1929 年10月下旬, 美國 股票突然下跌,一場空前的經濟大危機迅速席卷了 美國 及整個資本土義世界。 3.危害: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二、羅斯福新政1、背景: 時間: 1929-1933 年,人物: 羅斯福 就任美國總統, 目的: 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 。宣布實施: 實施新政 。 2、特點:采用 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 3、內容:①整頓金融體系:通過頒布《 緊急銀行法案 》,恢復銀行信用。 ② 對工業的調整 (中心措施):頒布 《全國工業復興法》 , 規定公平競爭法規;通過《全國勞動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 ③調整農業政策: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解,限制產量,保護農產品價格。 ④推行 “以工代賑” :興建公共工程,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 ⑤社會福利: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福利體制,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 4、作用:(評價) 積極:美國經濟緩慢復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強了政府的 美國政府的宏觀 能力,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局限性:新政是在維護 資本主義制度 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沒有改變 資本主義 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的根本矛盾?!净ブ骄?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閱讀課本內容分析經濟大危機有何特點、手段、具體措施、影響? 合作探究二:羅斯福新政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何啟示?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三:【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一、選擇題:1.1929年10月24日美國無數昔日的“百萬富翁”一覺醒來便一貧如洗。一些開船出海游玩的富人們回來后發現,他們已變成了身無分文的貧民。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C ) A.南北戰爭 B.羅斯福新政 C.經濟大危機 D.珍珠港事件 2.1929—1933年,美國發生了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假如你是當時紐約的一位市民,你最有可能的體驗是( C ) A. 找工作比買彩票中獎還要難 B. 股票價格上漲,一夜暴富 C. 整個西方世界像死水般沉寂 D. 工人有最低工資的保障 3.導致下表中工業生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C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等工業生產下降情況 美國 德國 英國 法國 55.5% 52.2% 32.0% 36.1% A. 一戰影響 B. 帝國主義分贓不均 C. 經濟危機打擊 D. 殖民地人民的斗爭 4.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獲勝演說中說:“美國的真正天賦在于,它懂得改變,讓我們堅信我們能夠并且即將取得成功……”當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大恐怖”的危機來臨時,美國取得成功的“改變”是( ) A.廢除黑人奴隸制度 B.羅斯福新政 C.杜魯門主義 D.馬歇爾計劃 5.羅斯福在一次著名演講中稱:“我向你們保證,我對自己立下誓言,要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新政”采取的最重要手段是( D ) A.整頓銀行,恢復信用 B.穩定農產品的價格 C.以工代賑,增加就業 D.對工業的調整 二、材料分析題:材料一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具體表現:從1929年一直延續到1933年; 從一個國家開始迅速蔓延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 材料二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說:“……嘆交換手段難逃貿易長 流冰封;看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殘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彼补膭蠲绹嗣瘢骸癟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歸納這次經濟大危機的特點? (1)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破壞性大。 (2)針對材料二中出現的情況。羅斯福采取了什么政策?該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2)羅斯福新政;《國家工業復興法》。 (3)結合所學知識,與以前的資本主義政策相比,美國采取的政策最突出特點是什么?采取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國家(或政府)干預經濟;羅斯福新政力圖拯救資本主義而不是在消滅資本主義。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3課 羅斯福新政知道經濟大危機,了解羅斯?!靶抡保斫鈬腋深A政策對西方經濟發展的影響。1:掌握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表現、特點及影響;2:通過文字史料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分析其作用掌握歷史作用的分析方法;3: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培養綜合歸納的歷史思維能力。教學重點: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教學難點:結合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說出哪些內容說明revival (復興) relive(救濟)reform(改革)這三方面的內容?評價羅斯福新政。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 HYPERLINK "教學視頻:羅斯福h264_720x576_800k.mp4"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美國從繁榮到危機的表現、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等基本史實。(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標導學一:從繁榮到危機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圖1等待領取救濟面包的長龍 圖2 1929—1945年美國失業率 材料二 資本家故意大量銷毀產品,拔掉田里未長成的棉花,宰殺幼豬,把大量牛奶倒入河中,任憑成熟的水果爛在枝頭,玉米和小麥被當作燃料付之一炬。教師講述: 20 世紀 20 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 ,新興產業迅猛發展 ,生產力不斷提高 ,企業利潤大幅增加 ,但是,繁榮的表象下卻潛藏著巨大的危機。這種經濟繁榮是生產處于無政府下的產物。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 ,盲目擴大生產 ,造成生產過剩 ,預示著經濟危機的到來。關于危機爆發的標志 ,始于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拋售。為什么股票拋售會導致經濟危機?股票市場的價格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繁榮 ,股票就升值 ,人們就會搶購;反之 ,經濟凋敝 ,股票就貶值 ,人們就拋售。 1929 年 10 月,紐約股票拋售狂潮的發生不是偶然的 ,在這以前 ,美國的汽車工業、鋼鐵工業等都已出現停滯狀況。學生識記此次經濟危機爆發時間、開始地點和特點。多媒體呈現第 59 頁的“ 1922—1939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圖表和第 60頁的“ 1913—1938年美國失業率”圖表 ,以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遭到破壞的相關材料。幫助學生認識經濟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制度。教師過渡: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以及不斷惡化的政治局勢 ,各國都在尋找出路 ,這其中最具有借鑒意義的、效果最為明顯的就是美國羅斯福的新政。目標導學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措施、特點和作用閱讀材料 我和你們都要以這樣一種精神來面對共同的困難。感謝上帝,這些因難都只是物質方面的。價值貶縮到難以想象的程度;賦稅増加了;我們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級政府都遇到嚴重的收入減少;在貿易交往中交換手段也被凍結了;エ業企業盡成枯枝殘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 ——羅斯福首次就職演說(1933年3月4日)(1)羅斯福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發表這個演說的?(2)面對這樣的形勢,羅斯福采取了什么對策?這一對策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有何特點?(3)這一對策的實施有什么歷史作用?【(1)1929-1933年,美國發生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2)對策:實行新政。核心措施:對工業的調整(或實施(國家工業復興法》。特點: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3)使美國經濟開始了緩慢的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br/>探究:羅斯福新政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①時代要求:新政順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②經濟基礎:美國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使政府有能力干預經濟;③政治保障:獨立戰爭勝利以來形成的民主傳統(民主制度較健全、民主勢力較強大、民眾參政意識較強);④個人因素:羅斯福堅定的信念、審時度勢大膽用人、勇于創新、愛國救民、樂觀自信等;⑤外來因素:借鑒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計劃經濟的成功經驗。評價新政:①其實質: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調整,是通過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羅斯福新政,減輕了簽濟危機對美國的影響,緩和了社會矛盾,調整、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制度。②積極性:一是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了緩慢的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二是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③局限性:但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羅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美國總統后實行一系列經濟政策,核心三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稱三R新政。在爆發經濟大危機的情況下,由于羅斯福政府的這些措施,是的美國的經濟開始了復蘇,并且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任。而且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專政的道路。教學反思:學生們在新聞中常會聽到“金融危機”這個詞匯 ,對經濟危機的影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缺乏認識。進入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高的觀察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思維活躍 ,喜歡探究 ,能獨自或合作搜集整理資料并提取歷史信息進行分析判斷 ,所以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現象時 ,提出較有深度的問題 ,讓學生多思考和感悟。對于羅斯福新政能否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這一問題則需要教師進行深入講解。 羅斯福曾連續四年當選美國總統,為什么羅斯福會有這么大的威望?他做了什么偉大的事情,本節課,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0張PPT)第13課 羅斯福新政 部編版 九下 羅斯福曾連續四年當選美國總統,為什么羅斯福會有這么大的威望?他做了什么偉大的事情,本節課,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新知導入1:掌握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表現、特點及影響;2:通過文字史料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分析其作用掌握歷史作用的分析方法;3: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培養綜合歸納的歷史思維能力。4:教學重難點:知道經濟大危機出現的原因,導火線、表現;概括經濟危機的影響與特點;羅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結合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說出哪些內容說明revival (復興) relive(救濟)reform(改革)這三方面的內容?評價羅斯福新政。(重點、難點)學習目標【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美國從繁榮到危機的表現、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等基本史實。自主學習從繁榮到危機20世紀20年代(相對穩定時期)的美國經濟發展呈現什么局面?具體表現是什么?繁榮表現:新興產業迅猛發展,收音機、電冰箱、吸塵器等新產品開始進人大眾家庭,汽車也不再是富人才能買得起的奢侈品。新知講解繁榮背后隱藏著什么危機 ?材料一:下面是一個嚴寒的冬天,衣著單薄的美國采煤工人的女兒和她母親的一段對話:女兒:媽媽,這么冷的天,為什么我們家不生火取暖?母親:因為沒有煤炭。女兒:為什么沒有煤炭呢?母親:沒有錢買。女兒:為什么沒有錢呢?母親:你爸爸失業了。女兒:那為什么失業呢?母親:煤炭生產太多了,賣不出去。生產盲目擴大V消費能力不足視角2:1929年的美國,大約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機都是用分期貸款購買的。90%的股票是投機性的,投資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現金購買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貸。視角3:如果我們坐下靜止不動的話,我們4/5的煩惱都會消失,首要的是簡潔。 ——卡爾文·柯立芝貧富分化分期付款股票投機自由放任政策相對過剩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終導致經濟大危機的爆發。紐約股票市場崩潰股票投資過度;信貸消費過度;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經濟危機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主要原因社會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線)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根本原因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開始標志:爆發: 1929年美國股票突然暴跌1929年,從美國開始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新知講解【合作探究】概括美國經濟大危機的表現有哪些?股市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工人失業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結合所學,概括美國經濟危機的特點。范圍廣經濟危機的特點時間長破壞性大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1929-1933,共5年“嘆交易手段難逃貿易長流冰封;看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殘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 ——羅斯福合作探究經濟大危機的影響人民群眾深受其害資本家傾倒牛奶資本家銷毀咖啡危機中汽車工人舉行罷工示威階級矛盾尖銳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極端專制的法西斯專政(德日)對資本主義制度內部改革引發政治危機,社會矛盾尖銳黑色星期四美國股票突然暴跌導火線合作探究 影響:引發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工人砸碎工廠的玻璃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沖突美國紐約舉行的盛大游行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它表現為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于混亂和癱瘓。 1825年,經濟危機第一次在英國爆發。以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空前大危機經濟危機合作探究羅斯福新政1、背景:經濟大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宣布實施新政2、時間:1933年3月3、手段(特點):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新知講解項目 內 容 整頓金融體系 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調整農業政策 推行“以工代賑” 社會福利 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并制定最低工資和限制工時;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保護農產品價格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水庫、發電站、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公園等,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福利體制;建立應急的教濟機構,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羅斯福新政內容:閱讀教材,結合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說出哪些內容說明revival(復興)relive(救濟)reform(改革)這三方面的內容?revival(復興)relive(救濟)reform(改革)對工業的調整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社會福利大力整頓銀行、整頓農業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全國勞工關系法》推行“以工代賑”,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建立社會福利體制等通過《緊急銀行法案》恢復銀行信用、《農業調整法》保護農產品價格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我們該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沒有改變資本主義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局限成效羅斯福新政美國經濟緩慢復蘇,就業人數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合作探究胡佛羅斯福與前任們相比,羅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國家干預經濟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前提下,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克服經濟危機。直接影響生產力恢復,走出危機低谷生產恢復柱狀圖(1929--1945)1933間接影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33失業率下降沒有自由的秩序和沒有秩序的自由,同樣具有破壞性。 —西奧多·羅斯福 思考:華盛頓帶領美國人用什么方式解決了沒有自由的秩序?獨立戰爭思考:富蘭克林·羅斯福新政用什么方式解決了沒有秩序的自由?國家干預經濟深遠影響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 羅斯福新政的給我們的啟示? (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啟示)改革要:①立足國情,與時俱進②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③遵循客觀經濟規律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⑤要勇于探索創新;⑥要關注民生;⑦走可持續發展和科教興國發展道路等。合作探究著名歷史學家黃安年說,20世紀出現了兩大改革家,一個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一個挽救了現代社會主義。他們是誰?為什么?有何突出成就?◎羅斯福通過新政使美國經濟得到恢復,渡過經濟危機,走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道路,對西方資本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鄧小平通過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羅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美國總統后實行一系列經濟政策,核心三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稱三R新政。在爆發經濟大危機的情況下,由于羅斯福政府的這些措施,是的美國的經濟開始了復蘇,并且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任。而且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專政的道路。課堂總結板書設計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13課《羅斯福新政》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一、選擇題1.羅斯福在1933年就職演說中說:“只要國家仍處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我就要求國會授予我應付危機的那種唯一最后手段——廣泛的行政權?!边@說明羅斯福( )A.對工業進行了調整 B.逐步走向了獨裁 C.要改變資本主義制度 D.要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答案】D【解析】根據“只要國家仍處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我就要求國會授予我應付危機的那種唯一最后手段--廣泛的行政權?!边@說明羅斯福要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引起了政治危機,導致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為消除經濟危機的影響,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D符合題意。對工業進行了調整是羅斯福新政的內容之一,但與題干“應付危機的那種唯一最后手段——廣泛的行政權”不符,A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沒有逐步走向獨裁,B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沒有要改變資本主義制度,C不符合題意。所以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點以及影響。2.羅斯福新政期間,為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而頒布的法律文獻是( )A.《全國工業復興法》 B.《社會保障法》 C.《緊急銀行法案》 D.《國策基準》【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期間,為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而頒布的法律文獻是《全國工業復興法》。BCD項法律不是關于工業方面的,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3.“(總統)上任后推行新政幫助美國經濟走向復蘇。二戰期間他推動美國支持并加入同盟國陣營。對塑造戰后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他的影響力在雅爾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辈牧现械摹翱偨y”應是( )A.B.C.D.【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總統是羅斯福,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了新政,促進了美國經濟的恢復發展。珍珠港時間后,羅斯福說服了國會對日本宣戰加入同盟國陣營。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克里木半島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B符合題意。ACD項人物與題干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各選項人物各自的貢獻。4.1932年,羅斯福在獲得總統提名時說:“我向你們保證,也向自己保證,為美國人民尋求一個新的政策。”這一“新的政策”在本質上新在哪里?( )A.領導人新 B.領導階級新 C.手段新 D.目的新【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新政的特點是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這不同于以往的自由放任、依靠市場調節經濟的手段,故“新的政策”在本質上新在手段新,故C符合題意;A不是本質問題,羅斯福新政仍然代表美國資產階級的利益,根本目的仍然在于維護美國資本主義制度,BD表述錯誤,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5.1930年初,家住上海的李先生懷著到美國發財的夢想,不遠萬里到達紐約。當時,他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大量企業破產 B.失業人數激增C.經濟空前繁榮 D.股票價格暴跌【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29年----1933年美國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大危機即大蕭條,大量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股票價格暴跌,經濟凋敝,因此不可能看到美國經濟空前繁榮的景象,故C符合題意;ABD屬于可能看到的景象,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6.1931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說:“我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建議,說要開辟一條新路、一條寬闊的公路……這類想法是非常正確的……現在人們靠救濟度日,無事可做,生活郁悶,是不是讓他們繼續處于這樣的生活呢?當然不是?!毕铝信e措與材料觀點相符的是( )A.興建公共工程,增加就業機會 B.縮減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C.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 D.大力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答案】A【解析】題干“說要開辟一條新路、一條寬闊的公路……這類想法是非常正確的”說明凱恩斯主張政府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現在人們靠救濟津貼來度日……當然不是”說明凱恩斯不贊同政府無條件的救濟措施,希望通過增加就業來改變“靠救濟津貼來度日”的處境。聯系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賑,通過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增加了就業機會,A符合題意;縮減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大力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是羅斯福新政中在農業、工業、金融等方面采取的恢復經濟發展的措施,都與題意不符,所以BC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7.觀察《1922~1939年美國民生產總值》統計圖,導致美國某時期國民生產總值急劇下降的原因是( )A.經濟大危機 B.政治黑暗腐敗 C.羅斯福新政 D.第二次世界大戰【答案】A【解析】觀察《1922~1939年美國民生產總值》統計圖,可以發現美國1928——1932年國民生產總值急劇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最先從美國開始,美國的經濟嚴重下滑,導致美國1928——1932年國民生產總值急劇下降。故A符合題意;政治黑暗腐敗不是經濟嚴重下滑的原因,故B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開始于1933年,故C不符合題意;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于1939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分析數據,認識美國1928——1932年國民生產總值急劇下降,結合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相關知識即可解答。8.為應對下圖中的嚴峻形勢,美國采取的措施是( )A.頒布《宅地法》 B.實施羅斯福新政 C.提出杜魯門主義 D.推行馬歇爾計劃【答案】B【解析】據題干圖片內容并結合所學可知,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給美國帶來了危機,失業率大幅增長。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了新政,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故B符合題意。頒布《宅地法》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提出杜魯門主義、推行馬歇爾計劃均是冷戰表現,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9.下圖反映了1929~1937年美國失業人數變化情況,促使B點到C點變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賑” B.創立養老金制度 C.頒布《緊急銀行法令》 D.頒布《農業調整法》【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賑”,降低了失業人數,故A符合題意。創立養老金制度是社會保障方面,頒布《緊急銀行法令》是金融方面,頒布《農業調整法》是農業方面的措施,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10.面對經濟危機,美國實行了羅斯福新政?!靶抡钡奶攸c是( )A.整頓銀行 B.整頓農業 C.調整工業 D.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答案】D【解析】根據課本所學可知,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為挽救經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即《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新政的主要特點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D項符合題意;整頓銀行、整頓農業、調整工業是羅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ABC三項,故選擇D。11.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地打擊。德、意、日法西斯勢力張,最終走上對外擴張道路,美國則實行了羅新新政,其主要作用是:( )A.使蘇維埃政權得以進一步鞏固B.使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與鞏固,緩和了危機。C.從根本上變革了資本主義制度,消除了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D.摧毀了法西斷勢力,沉重打擊了殖民體系【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美國為解決危機實行羅斯福新政,通過政府干預經濟,使國家渡過了危機,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與鞏固,緩和了危機。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2.在如下圖所反映的美國“失業率”變化曲線中,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區間是( ?。?br/>A.1926﹣1927年 B.1929﹣1933年C.1937﹣1938年 D.1944﹣1945年【答案】B【解析】據題干圖片內容,可知美國“失業率”變化曲線中,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區間是1929﹣1933年。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929﹣1933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特點是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區間”是解題的關鍵,依據表格可以看出從1929年美國的失業率開始增多,到1933年失業人數達到了最多。據所學可知,1929年——1933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很多工場倒閉,導致大量工人失業。13.美國一家電視臺拍攝了《羅斯福新政》的電視專題片,下列情節不符合歷史史實的是( )A.很多工業企業在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B.農場主銷毀過剩的農產品后獲得了政府補償C.《緊急銀行法》通過后,大量銀行宣布破產D.大批失業工人正在參加田納西水利工程建設【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中,整頓和改革財政金融,對破產銀行進行整頓,使銀行資本高度集中,對各大銀行開業進行補助及貸款。恢復存戶對銀行的信任。放棄金本位,實行美元貶值,禁止黃金出口,以加強美國商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能力。所以C表述錯誤,符合題意;AB項分別是羅斯福新政中對工業、農業采取的措施,D項體現羅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賑的措施。ABD項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要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影響。14.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與羅斯?!靶抡钡南嗤c是( )A.都使國家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改變B.都有利于本國經濟恢復和發展C.都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D.都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同盟奠定了基礎【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都促進了經濟恢復、發展,鞏固了制度、政權,緩和了社會矛盾,故B符合題意;都使國家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改變表述錯誤,故A不合題意;羅斯福新政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故C不合題意;斯大林的經濟建設和羅斯福新政都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同盟奠定了基礎,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5.1932年,羅斯福在獲得總統提名時說:“我向你們保證,也向自己保證,為美國人民尋求一個新的政策。”這一“新的政策”的實質是( )A.對工業的調整 B.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C.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D.消除經濟危機【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引起了政治危機,導致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為消除經濟危機的影響,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故B符合題意;A項是羅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C項是羅斯福新政的特點;D項是羅斯福新政的直接目的,故選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區分羅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或者說是實質)、特點、直接目的和采取的措施,不要混淆相思知識點。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就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調整,以鞏固資本主義制度。二、綜合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羅斯福新政是在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生產力巨大發展的時候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其核心內容是用國家的力量擴大消費,調整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緩和社會矛盾。新的經濟模式后來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1)材料一表明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有何作用?【答案】“新”:國家政權干預經濟。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成功的范例。【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這就是羅斯福新政“新”的方面;通過“新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成功的范例。材料二 1933—1937年,羅斯福政府撥款120億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決了數百萬人的就業問題。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社會保險法》。它的內容包含: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殘廢、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2)你如何評價材料二中“新政”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措施?【答案】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穩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秩序。【解析】從材料“羅斯福政府撥款120億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決了數百萬人的就業問題”和“美國國會通過了《社會保險法》。它的內容包含: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殘廢、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笨芍靶抡斌w現了關注弱勢群體的人道主義精神,這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穩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秩序。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1年,蘇俄頒布了新經濟政策,農民向國家交納糧食稅,納稅后剩余的所有糧食和飼料,農民可以自由處理。在工業方面,在國家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允許私人企業和外國資本家經營企業,利用市場,實行商品生產,允許自由買賣。到1929年蘇聯又一次作出抉擇,放棄了新經濟政策,向工業化和集體化邁進,建立了高度集中政治經濟體制。材料二 羅斯福新政時頒布的《全國工業復興法》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國家復興管理局。法案規定,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立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二是由國家舉辦各種公共工程,減少失業大軍。三是適當提高勞工地位,改善勞工待遇。勞工組織有與資方談判的權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參加何種工會作為雇傭條件,雇主必須遵守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限額,不得雇傭童工。材料三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1)有人說,對于蘇俄農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陰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是陽光燦爛,對這里“陽光燦爛”最準確的解釋是什么?結合材料一概括新經濟政策的特征。【答案】農民納稅后可以自由處理剩余的所有糧食和飼料。在國家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允許自由買賣,利用市場、發展商品生產。【解析】依據材料時間“1921年”可知,1921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和飼料,因此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結合材料一概括可知,新經濟政策的特征是在無產階級政權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允許自由買賣,利用市場、發展商品生產。(2)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羅斯福新政和新經濟政策在調整工業方面的相同目的是什么?【答案】相同目的是恢復和發展經濟(工業生產)。【解析】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面對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時頒布的《國家工業復興法》調節了企業生產和勞資關系,目的是恢復和發展經濟。面對國內戰爭結束后的經濟、政治危機,新經濟政策替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目的也是為了?恢復和發展經濟。所以相同目的是恢復和發展經濟(工業生產)。(3)材料三中“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主要指的是什么?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主要指的是什么?【答案】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三中“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主要指的是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因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壟斷資產階級盲目擴大再生產,造成生產過剩。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危機,他一上任就宣布實行新政。其目的是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鞏固資本主義統治。由此可知,羅斯福所說的“新應用”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4)20世紀三十年代美蘇兩國在經濟恢復和發展過程中,經濟體制和模式前后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從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答案】要不斷的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本國經濟政策;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可以相互借鑒和學習等等。【解析】依據所學可知,20世紀三十年代美蘇兩國在經濟恢復和發展過程中,經濟體制和模式前后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從中得到的啟示是要不斷的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本國經濟政策;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可以相互借鑒和學習等等。18.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33年,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規定政府撥款進行大規模社會救濟,并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負責該項工作。到1935年底,該署共撥款30億美元,幫助各州進行直接救濟或以工代賑。同時,政府大力舉辦公共工程以解決就業問題。其中,民間資源保護隊從1933年4月開始工作,到1942年結束時,共吸收了275萬名18~25歲的失業青年從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開辟了數萬英畝的國有園林和公園。材料二:1913~1937年,俄國蘇聯工業產值及重要工業產品在歐洲和世界的排名表時間項目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歐洲 世界 歐洲工業總產值 5 5 3 2 2 1機器制造業 4 4 2 1 2 1電力 15 10 7 4 3 2(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其特點是什么?直接救濟和以工代賑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羅斯福新政;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通過國家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和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宏觀調控,使美國擺脫經濟危機。【解析】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體現了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經濟危機,他一上任,就宣布實行新政。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目的是通過國家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和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宏觀調控,使美國擺脫經濟危機。(2)材料二1928~1937年蘇聯工業發展有什么特點?使蘇聯發生了什么變化?【答案】發展重工業;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這兩個五年計劃的發展重點是發展重工業。1937年蘇聯工業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史實產生了哪些共同影響?【答案】發展經濟、鞏固國家制度。【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4)綜上所述,你認為對我國經濟建設有什么啟發?【答案】經濟政策的制定要根據國情并適時調整;要處理好計劃和市場兩者之間的關系,等。【解析】開放性題目,經濟政策的制定要根據國情并適時調整;要處理好計劃和市場兩者之間的關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13課《羅斯福新政》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一、選擇題1.羅斯福在1933年就職演說中說:“只要國家仍處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我就要求國會授予我應付危機的那種唯一最后手段——廣泛的行政權?!边@說明羅斯福( )A.對工業進行了調整 B.逐步走向了獨裁 C.要改變資本主義制度 D.要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羅斯福新政期間,為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而頒布的法律文獻是( )A.《全國工業復興法》 B.《社會保障法》 C.《緊急銀行法案》 D.《國策基準》3.“(總統)上任后推行新政幫助美國經濟走向復蘇。二戰期間他推動美國支持并加入同盟國陣營。對塑造戰后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他的影響力在雅爾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材料中的“總統”應是( )A.B.C.D.4.1932年,羅斯福在獲得總統提名時說:“我向你們保證,也向自己保證,為美國人民尋求一個新的政策。”這一“新的政策”在本質上新在哪里?( )A.領導人新 B.領導階級新 C.手段新 D.目的新5.1930年初,家住上海的李先生懷著到美國發財的夢想,不遠萬里到達紐約。當時,他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大量企業破產 B.失業人數激增C.經濟空前繁榮 D.股票價格暴跌6.1931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說:“我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建議,說要開辟一條新路、一條寬闊的公路……這類想法是非常正確的……現在人們靠救濟度日,無事可做,生活郁悶,是不是讓他們繼續處于這樣的生活呢?當然不是?!毕铝信e措與材料觀點相符的是( )A.興建公共工程,增加就業機會 B.縮減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C.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 D.大力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7.觀察《1922~1939年美國民生產總值》統計圖,導致美國某時期國民生產總值急劇下降的原因是( )A.經濟大危機 B.政治黑暗腐敗 C.羅斯福新政 D.第二次世界大戰8.為應對下圖中的嚴峻形勢,美國采取的措施是( )A.頒布《宅地法》 B.實施羅斯福新政 C.提出杜魯門主義 D.推行馬歇爾計劃9.下圖反映了1929~1937年美國失業人數變化情況,促使B點到C點變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賑” B.創立養老金制度 C.頒布《緊急銀行法令》 D.頒布《農業調整法》10.面對經濟危機,美國實行了羅斯福新政。“新政”的特點是( )A.整頓銀行 B.整頓農業 C.調整工業 D.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11.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地打擊。德、意、日法西斯勢力張,最終走上對外擴張道路,美國則實行了羅新新政,其主要作用是:( )A.使蘇維埃政權得以進一步鞏固B.使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與鞏固,緩和了危機。C.從根本上變革了資本主義制度,消除了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D.摧毀了法西斷勢力,沉重打擊了殖民體系12.在如下圖所反映的美國“失業率”變化曲線中,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區間是( ?。?br/>A.1926﹣1927年 B.1929﹣1933年C.1937﹣1938年 D.1944﹣1945年13.美國一家電視臺拍攝了《羅斯福新政》的電視專題片,下列情節不符合歷史史實的是( )A.很多工業企業在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B.農場主銷毀過剩的農產品后獲得了政府補償C.《緊急銀行法》通過后,大量銀行宣布破產D.大批失業工人正在參加田納西水利工程建設14.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與羅斯?!靶抡钡南嗤c是( )A.都使國家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改變B.都有利于本國經濟恢復和發展C.都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D.都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同盟奠定了基礎15.1932年,羅斯福在獲得總統提名時說:“我向你們保證,也向自己保證,為美國人民尋求一個新的政策。”這一“新的政策”的實質是( )A.對工業的調整 B.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C.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D.消除經濟危機二、綜合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羅斯福新政是在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生產力巨大發展的時候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其核心內容是用國家的力量擴大消費,調整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緩和社會矛盾。新的經濟模式后來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1)材料一表明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有何作用?材料二 1933—1937年,羅斯福政府撥款120億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決了數百萬人的就業問題。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社會保險法》。它的內容包含: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殘廢、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2)你如何評價材料二中“新政”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措施?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1年,蘇俄頒布了新經濟政策,農民向國家交納糧食稅,納稅后剩余的所有糧食和飼料,農民可以自由處理。在工業方面,在國家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允許私人企業和外國資本家經營企業,利用市場,實行商品生產,允許自由買賣。到1929年蘇聯又一次作出抉擇,放棄了新經濟政策,向工業化和集體化邁進,建立了高度集中政治經濟體制。材料二 羅斯福新政時頒布的《全國工業復興法》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國家復興管理局。法案規定,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立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二是由國家舉辦各種公共工程,減少失業大軍。三是適當提高勞工地位,改善勞工待遇。勞工組織有與資方談判的權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參加何種工會作為雇傭條件,雇主必須遵守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限額,不得雇傭童工。材料三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1)有人說,對于蘇俄農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陰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是陽光燦爛,對這里“陽光燦爛”最準確的解釋是什么?結合材料一概括新經濟政策的特征。(2)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羅斯福新政和新經濟政策在調整工業方面的相同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主要指的是什么?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主要指的是什么?(4)20世紀三十年代美蘇兩國在經濟恢復和發展過程中,經濟體制和模式前后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從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18.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33年,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規定政府撥款進行大規模社會救濟,并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負責該項工作。到1935年底,該署共撥款30億美元,幫助各州進行直接救濟或以工代賑。同時,政府大力舉辦公共工程以解決就業問題。其中,民間資源保護隊從1933年4月開始工作,到1942年結束時,共吸收了275萬名18~25歲的失業青年從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開辟了數萬英畝的國有園林和公園。材料二:1913~1937年,俄國蘇聯工業產值及重要工業產品在歐洲和世界的排名表時間項目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歐洲 世界 歐洲工業總產值 5 5 3 2 2 1機器制造業 4 4 2 1 2 1電力 15 10 7 4 3 2(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其特點是什么?直接救濟和以工代賑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1928~1937年蘇聯工業發展有什么特點?使蘇聯發生了什么變化?(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史實產生了哪些共同影響?(4)綜上所述,你認為對我國經濟建設有什么啟發?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視頻:經濟危機的特點h264_720x576_800k.mp4 第13課《羅斯福新政》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13課《羅斯福新政》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13課《羅斯福新政》導學案.doc 第13課《羅斯福新政》教學課件.pptx 第13課《羅斯福新政》教案.doc 羅斯福新政.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