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教設計與反思 課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 科目:歷史與社會? 學教課型:新課課時安排:1課時 一、學教內容分析 本課是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探討促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轉折的相關歷史事件的名稱、發生地、經過、經過、影響;利用年代尺理清促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轉折的歷史事件以及這些歷史事件存在的關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探究二戰帶來的影響、啟示、性質。二、學情分析這節課面對的是九年級的學生,絕大部分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對二戰的主要事件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加上他們對這些知識史料都很有興趣,會很喜歡,因此,在課上要盡可能充分地調動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總結歸納概括二戰進程中的主要標志性事件,這樣他們會很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來,也為他們討論探究歷史問題增強自信心,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意識大大地增強了,他們也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三、學教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和取得勝利的主要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于歷史人物,知道這些歷史事件與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2.運用史實,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對戰后世界格局的影響;3、認識法西斯主義和二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明確戰爭使人類文明進程遭受重大挫折;(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秉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采用直觀教學、圖表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收集、分析、整理、運用信息;利用空白世界地圖了解歷史事件發生地,運用年代尺理清歷史事件發展脈絡;通過相關史料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及影響;感受戰爭的殘酷,樹立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意識。(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了解各國人民為反對法西斯戰爭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理解全世界人民團結戰斗的重要性,認識到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我們要確立為人類和平和進步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通過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形勢的變化,提高綜合國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全面深入地把握法西斯集團瓦解滅亡的過程,提高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基本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后,各國國際協作,相互聯系,共同為反對法西斯侵略集團作出貢獻,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樹立為人類和平和進步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戰、攻克柏林戰役在“二戰”中的作用;正確認識“二戰”的性質和影響。難點:認識戰爭的殘酷性和災難性,樹立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意識。五、學教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呈現:本節課的標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及本課的學習目標今天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的內容是《第三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這是我們的學習目標,為了更好的回憶和思考這段歷史,這節課我們將開展四個活動。學生直接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二>講授新課:活動一:1.呈現:兩張舉行日本投降儀式的圖片(1)回憶一下,這兩張圖片反映了二戰中的哪一歷史場景?(2)該儀式的舉行說明了什么?2.呈現:敦刻爾克大撤退和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圖片(1)我們上一節課所學的這兩張圖片又分別反映了二戰中的哪一歷史場景?(2)從這兩個事件中可以看出當時反法西斯國家處于怎樣的局勢?過渡:哪些事件的發生促使二戰形勢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使反法西斯戰爭走向了最終的勝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3.呈現:空白世界地圖(1)任務:①找一找:找到促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事件;②填一填:根據事件發生地把相關歷史事件填到空白地圖上;③說一說:介紹你所找到的歷史事件。(注意呈現歷史要素)。(2)借助資料:書本P90-94 九上圖冊P56-62(3)時間:6分鐘過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些歷史事件的地理位置以及他們的相關信息,但我們要想知道這些歷史事件的發展進程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就需要借助一樣重要的工具-年代尺。活動二:1.活動(1).繪制年代尺(2)根據你所繪制的年代尺,利用書本知識和你對這段歷史的理解,談一談這些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2.我們同學的年代尺畫的很不錯,但我畫的更你們略有不同,哪里不一樣?(在黑板上呈現年代尺)3.正是因為有反法西斯國家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合作,促使世界發法西斯戰爭走向了勝利,而這些合作都是建立在哪一歷史事件的基礎上的?4.這說明了什么?過渡:二戰雖然結束了,但留下了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究和反思的。活動三:呈現探究一和探究二1.關于第一個問題的討論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幾組觸目驚心的數據,結合上述圖表的數據和文字說說你有哪些發現?2.其實從我們同學的發現中可以得出二戰的?3.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在分析過程中我們用到了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是:4.剛剛我們是從史實種得到結論,現在我們做一個逆向思維,林老師給出一個歷史結論:5.關于二戰的性質是這樣定義的:二戰的性質——是一場法西斯與反法西斯侵略戰爭,是邪惡與正義的戰爭,請利用我們所學的史實佐證上述結論。1.學生觀察日本投降儀式的圖片回答問題生:(1)1945.9.2 在密蘇里軍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儀式。(2)該儀式的舉行說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宣告結束。2.學生觀察敦刻爾克大撤退和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圖片回答問題生:(1)敦刻爾克大撤退 和日本偷襲珍珠港。(2)從這兩個歷史事件中可以看到當時的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都處于大潰敗的局勢,大大不利于反法西斯國家。學生找到促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事件,并把這些歷史事件發生地標注在世界空白地圖上;學生派代表上臺用白板筆標注事件發生地,并從歷史要素(時間、地點、經過、結果、影響)角度做簡單介紹。1.利用希沃投放優秀作品,學生利用自己畫的年代尺闡述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2. 分為政治合作和軍事合作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4.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二戰的規模很多,時間很長,比一戰更為慘烈;我們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2.二戰的影響和性質。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4.呈現各種史料: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莫斯科保衛戰等。根據日本投降圖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采用歷史倒敘的方式知道有哪些歷史事件促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發生了轉折,使反法西斯戰爭走向了最終的勝利。用倒敘歷史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這段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依據書本和九上圖冊、世界空白地圖:(1)知道促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事件;(2)熟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途島海空大戰、阿拉曼戰役雅爾塔會議、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晤、諾曼底登陸、柏林戰役、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影響。本環節即引入新知識:知道促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事件的概況,尤其是他們所嘗試的影響。通過本活動,學生知道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和勝利階段的主要進程;并利用年代尺找到了不同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響、阿拉曼戰役和意大利政變的關系;德黑蘭會議和諾曼底登陸的關聯;柏林戰役和雅爾塔會議的關聯;柏林戰役和德國投降的關系;波茨坦會議和對日作戰的關系。學生利用年代尺了解了歷史發展脈絡以及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在本環節活動中,用學生探究的方式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探究過程中運用到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培養了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小結 課后拓展呈現: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圖片我們同學列舉了充足的史料證明了二戰爭是一場邪惡與正義的較量,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二戰已經結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里林老師要介紹一套書,大家可以課后繼續去了解二戰那段歷史。“圖說二戰”經典系列叢書過渡:接來我們用一組練習來檢測一下我們同學是否達成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活動四:課堂的學習內容和時間有限,課外閱讀是對課堂知識的重要補充,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一組練習鞏固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勝利的根本原因;戰爭的性質及影響。六、板書設計?????????? 第三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 七.學教測評1.課后閱讀與二戰相關的書籍;2.相應的作業本八.教學反思(一)成功之處:1. 課堂設計充分體現“以學定教,以生為本,學生有效參與”的教學理念,如師生互動,自主探究等環節的設置,學生充分參與其中,主體地位凸顯。整堂課以學生的活動來推進教學過程,【一組圖片說概況】——【一把尺子找關聯】——【一種方法探難點】——【一組練習測成果】四個環節讓學生看、說、畫、找、寫、探都體現了以生為本,活動教學的理念。2. 本堂課用時間倒敘的方式回憶歷史,用疑問的發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歷史的趣味性;3. 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通過年代尺來梳理歷史事件,進而折射出二戰在轉折與勝利階段的發展進程,培養了學生學會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最后環節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在自我參與的過程中有效地達成目標。4.使用同屏技術,即時撲捉學生的樣本,作為教學資源,這樣的教學資源是生動活潑的,是鮮活的,是源于學生的。5.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讀圖能力、整合信息能力、運用史料論證問題的能力,還有也注重學生的辨正思維的培養。(二)不足之處1.在教材和應試的兩大指揮棒下,對教材的處理還是不夠大膽,因而一些細節問題很難突破。學生層次差異大,教學中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掌握,注重對中下學生的知識鞏固,課堂比較循規導矩。2.本節課設計的問題雖符合學情,做到“低起點、小臺階”,也具有探索性,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影響了目標的有效達成。3.課堂激勵性評價用語不夠。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精彩回答也不少,但給予的激勵性評價偏少,在這一方面還應加強。(三)再教設計1.課堂小結可以和活動四互換一下,整節課可能會更流暢。2. 【一組圖片說概況】原來的預設是認為學生會比較順利的在空白地圖上找出相關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但事實是沒有,高估了學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