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胞【學習目標】1.了解顯微鏡的發展史及其對生命科學微觀領域研究的意義;2.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知道顯微鏡的使用步驟;3.學會制作簡單裝片。【學習重難點】重點:顯微鏡的結構,簡單裝片的制作;難點;顯微鏡的正確使用和簡單裝片的制作。【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轉動鏡筒升降范圍較大的是 螺旋。轉動鏡筒升降范圍較小的是 螺旋。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3.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 二、合作探究(一)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1.關于顯微鏡的結構(1)顯微鏡的組成(2)顯微鏡結構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______和________(3)顯微鏡放大倍數如何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使用的一般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放:左手托,右手握,放有光,靠著左,鏡臂朝自己。對光:短物鏡,大光圈,一起對準通光孔,左眼觀,右眼睜,同時調節反光鏡。顯微鏡的調焦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升降,而鏡筒的升降靠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調節。鏡筒的升降口訣:先粗后細,向前降,向后升。放片、調焦:口訣:先壓片,盯物鏡,降下物鏡再觀察,向后旋,鏡筒升,看見物像再調細。觀察:想一想:(1)要改變視野的明暗,可調節顯微鏡的什么結構,如要最亮,應怎樣調節?(2)準焦螺旋向前轉動時,物鏡會怎樣?這時應看顯微鏡的什么結構?為什么?【達標檢測】1.在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裝片時,為使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下列哪組鏡頭( )A.目鏡5×、物鏡10× B.目鏡10×、物鏡10× C.目鏡5×、物鏡40× D.目鏡15×、物鏡40× 2.若要使位于視野右上角的圖像移至視野中央,玻片應移向(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3.水和無機鹽可以進入細胞,而有害的物質不能進入細胞,這主要是由于( ) A.細胞壁的全透性B.細胞壁的保護功能C.細胞核的傳種接代作用D.細胞膜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4.調焦和物鏡升降的關系:向前轉動準焦螺旋,物鏡會 ,向后轉動會 。5.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觀察物象,最好使用( )A.低倍物鏡、較小光圈、平面反光鏡;B.高倍物鏡、較小光圈、凹面反光鏡;C.低倍物鏡、較大光圈、凹面反光鏡;D.高倍物鏡、較大光圈、平面反光鏡;6.用油性筆在載玻片上寫了小小的“F”,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你看到的形狀是( )A. B. C. D.7.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呈長方形,番茄果肉細胞近似球形,這種細胞不同形態的維持,主要依賴于下列哪種結構( )A.細胞膜 B.細胞壁 C.細胞質 D.細胞核8.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先用低倍鏡觀察,后高倍鏡觀察,這時觀察到的表皮細胞數目和大小如何變化?( )A.細胞數目變少,細胞變大;B.細胞數目變少,細胞變小;C.細胞數目變多,細胞變大;D.細胞數目變多,細胞變小;9.用高倍鏡觀察的操作順序是 ( )1.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在低倍鏡下把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到視野中心3.慢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4.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A.2341 B.1243C.2143 D.231410.在使用低倍鏡觀察頭發直徑時,發現視野內頭發粗細大約為3.0厘米,如果你用的目鏡是10倍,物鏡是40倍,那么你的頭發實際直徑大約為( )A.7.5微米 C.75微米 B.750微米 D.300微米11.顯微鏡觀察時,若要使目標向右上方移動,就要將玻片怎么移 ( )A.右上方移動 B.右下方移動 C.左上方移動 D.左下方移動12.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發現視野偏暗。下列三項措施中。能起到增加視野亮度作用的是( )①增大光圈 ②減小光圈 ③換用倍數較大的目鏡A.① 8.② C.①③ D.②③13.小明用顯微鏡觀察不經染色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在視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細胞壁和細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措施能幫助小明看清液泡的是( )①將反光鏡由平面鏡改用凹面鏡 ②將反光鏡由凹面鏡改用平面鏡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減小光圈,減少通光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4.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過程中的兩個視野,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操作順序正確的是(A)移動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 (B)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C)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D)調節光圈,轉動轉換器,轉動粗準焦螺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