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導學案學習內容4、怎樣放得更大學習目標科學概念: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2、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過程與方法: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2、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3、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情感、態度、價值觀:1、認識到人類發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2、科學的不斷發展,會促使技術不斷地改進,而技術的發展,又會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1、? 學習科學家對科學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學習重點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學習難點自制簡易顯微鏡學習準備分組實驗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帶。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手電筒或小鏡子。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自制的顯微鏡;擬采用環節自主交流、自主探究、自主討論學 習 過 程學 習 指 導一、顯微鏡的發展舉例說明,自己知道的用顯微鏡,用電子顯微鏡……2、認識了解各種顯微鏡1)?????? 資料:荷蘭詹森父子制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后來光學顯微鏡經不斷改進,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500倍左右。2)?????? 電子顯微鏡;3)?????? 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倍數可達3億倍;二、做個簡易顯微鏡1、怎樣放得更大?討論: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當時人們想到的問題是如何放得更大,嘗試回答自己的想法;2、我們自制顯微鏡1)????????了解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有局限,思考該怎么做?2)??????學習方法,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次看到的物體有什么不同。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現?3)借助紙筒,參考第10頁的方法自制一個顯微鏡。4)???????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三、小結了解歷史:17世紀時,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們就嘗試著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觀察工具。一、顯微鏡的發展談話:同學們已經能熟練地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一些細小的物體了,但人類的探索欲望總在不斷地發展,放大鏡不能滿足人們對微小世界繼續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們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2、介紹各種顯微鏡1)?????? 最早的光學顯微鏡;2)??????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提高到一萬倍。20世紀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萬倍。3)?????? 掃描隧道顯微鏡;二、做個簡易顯微鏡1、怎樣放得更大?提問: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力呢?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在現有的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2、我們自制顯微鏡1)??????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數, 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數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么辦?2)??講解方法,事先讓學生自備與放大鏡外徑一樣大的紙筒每組1-2個);3)????指導學生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給學生提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三、小結介紹: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觀察工具,它們便是顯微鏡的前身。個性思考:本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這是引導學生經歷人類探索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前幾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就發現很多學生也曾將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希望獲得更大的圖像,可是當時的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磥砦覀兊暮⒆舆€是很聰明的,期待課堂上的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