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名人榜屠呦呦她因發現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她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實現了中國人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這是中國自然科學的黃金時代。英國科技史專家 李約瑟宋元時期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知道爆竹與我國古代哪一項發明有關嗎? 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的過程中偶然發明的。火藥火藥---軍事應用火箭唐朝末年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飛火北宋·震天雷宋元時期火藥被廣泛地應用于戰爭 1232年4月,蒙古大汗窩闊臺命人圍攻金都城,金守將令部下以火器“震天雷”和“飛火槍”抵抗。雙方展開了六晝夜激戰,死傷慘重,金人最終守住了都城。元·火銃明·火箭、火龍出水明·神火飛鴉火藥---軍事應用資料一:在十四世紀初,火藥從阿拉伯人那里傳入歐洲,它使整個作戰方法發生了變化。 ——恩格斯 資料二:沒有中國發明的火藥,歐洲人還得流淌更多的鮮血才能攻破中世紀的封建城堡。火藥和火器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另一方面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制造業的發展。──美國學者德克·海德 意義:是戰爭歷史由冷兵器時代推進到熱兵器時代的一個巨大轉折點。意義:改進了作戰技術,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推動了社會進步。小貼士:冷兵器是指不帶有火藥、炸藥或其他燃燒物,在戰斗中直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裝備,如戈、矛、刀、弓箭等。意義:應用于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應用于生活,增添生活樂趣。 大約在7世紀,中國人受古代印章和拓石的啟發,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金剛經》局部印刷術溫故知新雕版印刷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 在雕版印刷術發明出來以后,當時的一個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個字。請你算一下,要刻完我們這本歷史與社會課本(145000字),按每天刻50字算需要多長時間? 每印一頁書就要刻一塊版,書印好后,雕版也就被廢棄。費工費時,不易修改,不易保存。2900天約8年畢昇(北宋)與活字印刷術北宋泥活字版結合視頻與書本資料,想一想,與雕版印刷術相比,活字印刷術有哪些進步? 相對于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省時省力,排版錯誤容易修改,容易保存。泥活字印刷有什么缺陷?容易破裂、不易著墨王禎(元)和轉輪排字盤木活字印刷作用中國的活字印刷術很快傳到世界各地手抄 畢昇活字印刷術(北宋)王禎轉輪排字盤(元代)雕版印刷術(隋唐)印刷術發展過程: 歐洲的活字印刷比中國要晚了四百多年。影響: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有效地克服了雕版印刷術的缺陷,為近代印刷術奠定了基礎,加快了文化交流和傳播,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指南針結合視頻與書本知識,思考以下問題:(1)古代的指南工具有哪些?(2)指南針廣泛應用于哪一領域?(3)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指南針戰國:司南北宋:指南針古代的指南工具有:世界最早的指南儀器南宋:羅盤針“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北宋《萍鄉可談》北宋時,出現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渺茫天際,天水一色,舟舶往來,唯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唯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趙汝適《諸蕃志》南宋時,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事業。兩則材料分別說明了什么?指南針的發明,極大提高了人類航海的能力和技術,大大推動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為新航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世界航海史上有過哪些重大事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鄭和下西洋 有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是在文學方面,第二種是在戰爭方面,第三種是在航海上。由此又產生了無數變化,這種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法蘭西斯·培根 火 藥指南針印刷術文學戰爭航海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宋元時期,人們的服裝原料發生著變革:(1)絲綢價格昂貴,麻布質地粗糙, 而棉布柔軟保暖又結實“北宋時,棉花在兩廣和福建普遍種植起來,到南宋后期擴展到長江流域,棉花在兩宋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作物。”(3)棉紡織技術的推廣和進步絲綢、麻 棉布?(2)棉花的廣泛種植黃道婆 元朝勞動婦女,松江烏泥涇人,早年流放到海南,跟黎族人學會了棉紡織技術,并改革制成一套工具(如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紡紗效率,又把崖州被的織造方法傳給鎮上婦女,織出有名的“烏泥涇被”,使烏泥涇的棉紡織業迅速發展,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贏得了“衣被天下”的聲譽。為了紀念她,烏泥涇人建祠并祭奠不輟。棉紡織技術對制棉工具和織造方法的技術革新毫無保留地傳遞先進技術織制有名的“烏泥涇被”,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棉布被民眾普遍使用,改善了人民生活 黃道婆的貢獻 黃道婆改造棉紡車技術領先了歐洲大約400多年。對比13世紀末黃道婆改造而成的三錠棉紡車,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木棉紡車馬克思說:“18世紀珍妮紡紗機發明前,德國有人發明了一種有兩個紗錠的紡車,但能夠同時紡兩根紗的紡織工人并不比找一個雙頭人容易。”頒獎典禮活動: 以4人小組為單位,請選擇一項你們小組認為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技成果,為它設計頒獎詞。1、經濟發展,為科技文化進步提供物質基礎;2、社會安定,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3、統治階級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從事科技文化事業的人才;4、統治者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有利于我國科技文化的發展;5、國家的統一和民族融合,加強了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發展;6、隋唐科技為宋元科技繁榮奠定了基礎;7、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宋元時期古代科技高度發達的原因?合作探究 據《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統計,公元1000年以前,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共計231項,其中由中國發明的為135項,占58%以上。到公元1500年為止,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國占58%。但近代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明顯地落伍了。 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是中國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標志。 舊中國的愚昧落后,閉關鎖國,人們對科技的重視程度不夠,中國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未能充分發揮其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 魯迅在《電的利弊》中說:“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魯迅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什么問題?科教興國,對外開放1、努力學習學科文化知識,用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2、在學習中要敢于質疑,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3、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勇于實踐,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能讓中國重新變成科技強國?讓我們用科技創造更美好的明天科技的魅力在于推動人類的進步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