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知識總結一、我們的小纜車1. 我們提水,感到水桶對手有向下的拉力:我們背書包,感到書包對肩部有向下的壓力。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下的力,這就是重力。2. 在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的運動的關系實驗中,多個多個地增加墊圈,是為了增加小車的拉力。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二、用橡皮筋作動力、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1. 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當它們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后,彈力就消失了。2. 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3. 橡皮筋在車軸上纏繞圈數越多,橡皮筋產生的彈力越大,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4. 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我們的氣球小車是被反沖力推動的。5. 噴氣式飛機、火箭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6. 要是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要使運動的物體停止運動,必須對物體用和運動相反的力。三、測量力的大小1. 彈簧測力計就是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彈簧秤。2. 科學技術上則統-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N”表示。1牛≈100克力人們生活中習慣用“克”“千克”來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3.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4. 彈簧測力計的組成5.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時,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四、運動與摩擦力、滑動與滾動1. 汽車運動時輪胎要與地面發生摩擦,我們從汽車輪胎受到的磨損就可以知道。2.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因此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3. 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相當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4. 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5. 物體重,運動時的摩擦力大,物體輕,運動時的摩擦力小。6.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7. 對于相同的物體,采用滾動和滑動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滑動時摩擦力大。8. 在做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對比實驗中,條件的控制如下表。不變的條件需改變的條件小車的重量小車的運動方式:小車輪子轉動固定住輪子不讓其轉動小車與桌子接觸面的光滑程度 拉力的大小9. 制作滾珠軸承的步驟①把小瓶蓋用橡皮泥固定在桌面上。用膠帶把鉛筆粘到大一點的瓶蓋上②把大瓶蓋蓋到小瓶蓋上③在小瓶蓋里放進一些玻璃球④再把大瓶蓋蓋到小瓶蓋上實驗現象:④比②要轉動的快些。五、運動與設計、設計制作小賽車1.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2.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有用的事例有害的事例鞋底有花紋人拉物體,物體與地面的摩擦礦泉水瓶上的凹凸條紋自行車的軸與軸承間的摩擦體操運動員手上擦鎂粉滑雪時滑雪板與雪之間的摩擦3. 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有前后輪胎、腳蹬表面、剎車橡膠皮。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是采用做花紋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剎車采用增大壓力的方法。4. 自行車上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有前軸、中軸、后軸、腳蹬軸、大小齒輪與鏈條。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安裝滾珠、加潤滑油等。5. 真正的賽車時速要達到300千米以上,同時要盡量做到平穩、安全。6. 賽車的設計特點①輪胎的設計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②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③車身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④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7. 設計的一般程序明白設計什么,用途是什么→收集想法,研究會遇到什么問題,能不能解決→選出最好的想法,進行設計→思考設計方案還能作哪些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