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探尋絲綢之路 課件+導學案(3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探尋絲綢之路 課件+導學案(35張PPT)

資源簡介

綜合探究三
探尋絲綢之路(練習)
一、選擇題:
1.(2013·福建泰寧卷·3)在古羅馬,絲綢的價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黃金,古羅馬人以能穿上中國絲綢為榮。中國的絲綢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下列事件與絲綢之路的開辟有關的是(
)
A.玄奘西行
B.張騫出使西域
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
2.(2013·新疆烏魯木齊卷·2)漢唐時期,西域與內地商業貿易往來頻繁,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對此,下列內容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西漢時期中原傳入西域的有鑿井、鑄造技術
B.西域傳入漢朝內地的有氈、毯、嗩吶、良種馬
C.唐朝時從內地運往西域的有絲織品、茶葉、鐵器
D.西域運往唐朝內地的主要是紙張和農具
3.(2013·云南昆明卷·2)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1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于2013年6月6日在昆明啟幕。我國與南亞地區的交往源遠流長,從圖一可以看出,我國與南亞地區的交往開始于(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4.(2013·遼寧營口卷·2)2013年3月4日,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六省區簽署了一份聯合協定,用于保護一條具有千年歷史,溝通中西方交通的陸上要道。這條交通要道是指(
)
A.
絲綢之路
B.玄奘西游之路
C.鑒真東渡之路
D.鄭和下西洋之路
5.(2013·山東菏澤卷·2)下圖是某同學搜集的我國古代某一時期陸上絲綢之路的圖片,這一時期是(
)
A.西漢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觀察絲綢之路示意圖,回答第6~9題。
6.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的出發地是(
)
A.咸陽
B.杭州
C.蘇州
D.長安
7.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是聯系中外的紐帶,溝通東方和西方的橋梁。“絲綢之路”的走向是(
)
A.長安——蔥嶺——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
B.長安——今新疆地區——河西走廊——蔥嶺
C.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蔥嶺
D.成都——云南——緬甸——印度——歐洲
8.公元前后,這條要道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個重要的文明古國,它們分別是
(
)
A.西漢和古希臘
B.唐朝和天竺
C.西漢和羅馬帝國
D.元朝和意大利
9.圖中的安息對應的現今國家是(
)
A.伊朗
B.巴基斯坦
C.土耳其
D.希臘
10.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去實地探訪古代絲之路,他們不應該去的省份是
(
)
A.四川
B.陜西
C.甘肅
D.新疆
11.絲綢之路是中外聯系的紐帶,溝通東西方的橋梁,被稱為流動的“文化運河”。以下不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
A.漢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鮮派遣大批使節來中國
C.中國的絲綢織品轉運歐洲
D.西域的奇珍異寶不斷輸入
12.中國與歐洲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最早是通過下列哪種途徑進行的(
)
A.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
B.絲綢之路
C.新航路的開辟
D.鄭和下西洋
13.絲綢織繡著中國早期的繁盛與光華,隨著東方美麗的傳說,沿著絲綢之路向西方傳播中國璀璨而精致的文明。為絲綢之路的開通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是
(
)
A.張騫
B.玄奘
C.鑒真
D.鄭和
14.我國歷史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的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15.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我國西漢以來逐漸形成的貫穿歐亞的陸上通道稱為絲綢之路。下列對絲綢之路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玉門關
B.從河西走廊向西最遠到達歐洲
C.絲綢是通道上運輸的主要商品
D.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16.當羅馬共和國執政官愷撒身穿絲綢長袍出現在羅馬大劇院的時候,全場為之歡呼,絲綢服飾一時成為歐洲上層社會的時尚。歐洲人能穿上中國絲綢制成的衣服最早應在(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明朝
17.漫長艱險的絲綢之路能得以保持通暢的條件有(
)
①政治條件
②軍事條件
③經濟條件
④宗教文化單一條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驛使圖》出土于(
)
A.甘肅武威
B.甘肅嘉峪關
C.新疆羅布泊
D.新疆庫車
19.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是(
)
A.敦煌
B.樓蘭
C.鄯善
D.龜茲
20.除中國文化外,曾經在絲綢之路地帶交匯過的人類文化有(
)
①佛教文化
②印度文化
③瑪雅文化
④古臘文化
⑤波斯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非選擇題:
21.(2013·重慶A卷·21)觀察下圖,請將下列地區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答題卡(卷)圖中對應的方框內。(2分)
A.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區:河西走廊
B.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區:蔥嶺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武帝即位之初,從匈奴降人口中得知,過去匈奴破月氏,以月氏王頭顱為溺器,月氏人深恨匈奴;武帝遂懸賞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當時有漢中人張騫應募。……由于所經均漢人未到之地,史稱“張騫鑿空”

材料二:絲綢之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陜西西安)為東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道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1)根據材料一分析,漢武帝最初派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現有—個意大利旅行團打算沿絲綢之路來中國,重溫漢代的輝煌與繁榮。請你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設計一條旅行路線。
(3)你能給這條商路重新命名嗎?說說你的理由。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材料二:漢通西域以后,開通了聞名世界的東西方交通要道。在這條要道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往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1)漢朝時把材料一中的“玉門關”以西的地方稱為什么?這個地區是在什么時候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的?管轄的機構叫什么?
(2)材料二中的“要道”指的是什么?
(3)請你說出一位開辟或維護這一“要道”的功臣。作為中學生,我們能從他的身上學到哪些優秀品質?
(4)目前,我國政府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要想使這條“要道”重拾往日的輝煌,你能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議?
2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材料二:《工人日報》報道:由交通部、國際道路聯盟和陜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國際絲綢之路大會”,將于10月26日在我國西安舉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復興‘絲綢之路’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請回答:
(1)材料一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路線圖,請指出它的出發點
A:
,經過地B:

兩關:C:
,D:

(2)材料一圖中的安息是指現在的哪里?在這條路上運載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最早出使西域并為開辟絲綢之路作出重大貢獻的是誰?
(4)如何評價絲綢之路?
(5)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何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價值和作用?
(6)請你為這次會議設計一條宣傳廣告語。
參考答案
1.B
2.D
3.B
4.A
5.A
6.D
7.C
8.C
9.A
10.A
11.B
12.B
13.A
14.B
15.A
16.B
17.A
18.B
19.D
20.B
21.
左框B
右框A
23.
(1)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
(2)絲綢之路。
(3)張騫或班超,學習他們不畏艱險、報效祖國、勇于開拓、甘于奉獻的精神。(答出兩點即可)
(4)示例:興修公路鐵路,發展交通;發展當地的旅游業;發揮當地的礦產資源的優勢,引進先進技術和資金;注意保護環境;大力發展教育;等等。(答出兩點即可)
圖一
www.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袁浦中學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導學案
編號19
綜合探究三
探尋絲綢之路
班級
組名
姓名
【學習目標】
了解絲綢之路概況,知道漢朝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主要措施。
2、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
【學習重點】再現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
【學習難點】感受絲綢之路是中外文明交融之路。
【使用說明】
1、翻閱課本P68-71,圈畫重點。
2、完成導學案。
【重現:絲路何其遙遠】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
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
你發現:

找一找,絲路經過的高山峻嶺和戈壁沙漠?
找一找,絲路經過的今境外國家有哪些?
【探討:絲路何以暢通?】
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西漢時期對西域在外交、軍事、行政管理方面采取過哪些重大舉措?
①外交上:

②軍事上:

③行政管理方面:設



四郡。設置

三則材料分別體現了西漢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保護絲綢之路?
史料一:
“(漢朝)開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萬里長城向西邊延長出去。古長城之向西延長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護新開的通中亞的大道,秦始皇的長城純粹是一種防御的性質……但是漢武帝的長城用意乃是作為大規模的前進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史料二:
“自敦煌西至鹽澤(羅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邊境上的烽火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
——《漢書 西域傳》
史料三:
據《資治通鑒》記載,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單于派人驅牛馬萬余頭與漢朝商賈交易。北匈奴諸王大人前來,所在郡都設官邸接待。
通過本大題的探究,請你梳理漢王朝具備的良好的條件與絲綢之路的暢通、經貿發展、民族關系、社會秩序等因素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
【觀察:絲路壁畫顯魅力】
這些壁畫反映了絲路通暢后西域地區人民生產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
(提示: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
【尋訪:漢代絲路古鎮】
根據你們小組收集的資料,向同學分享你們選擇的絲路古鎮的盛況。
我們選取的古鎮名稱:
歷史信息:
1、張騫從(
)西行,最終到達(
)。
2、漢絲綢之路起點為(
),終點至(
)。
牧馬圖(共35張PPT)
《史記》中記載,張騫出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故在中國,兩千年來這種馬一直被神秘地稱為:“汗血寶馬”.
張騫回國后,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包括大宛的情況。他說,大宛下屬大小村鎮七十多個,人口有幾十萬,是一個農牧業興盛的國家,最重要的是,當地出產汗血馬,樣貌神駿,奔跑時出汗如血,它們的祖先是天馬的兒子。
羅馬廢墟中出土的漢代絹
為什么漢代的絹會出現在古代羅馬?
公元前一世紀時,羅馬的皇帝凱撒在
一次觀看戲劇時身穿一件紅色的絲袍,
全場的觀眾為之傾倒,中國絲綢深深地吸引了歐洲人。
羅馬廢墟中出土的漢代絹
絲路何其遙遠遠
絲路何以通暢
絲路何處顯魅力
重現:絲路何其遙遠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
1、張騫從(
)西行,最終到達(
)。
2、漢絲綢之路起點為(
),終點至(
)。
絲綢之路在張騫出使西域基礎上繼續向西延伸,
直至歐洲,路途更加遙遠。
長安
大月氏
長安
大秦
探究一:絲路何其遙遠
你發現:
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
長安——河西走廊——玉門關、陽關——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歐洲
直線距離超過10000公里




塔克拉瑪干沙漠
帕米爾高原
伊朗高原
昆侖山脈
結論:路途遙遠,地形惡劣,艱苦。
找一找,絲路經過的高山峻嶺和戈壁沙漠?
天山
昆侖山
帕米爾高原
伊朗高原
塔克拉瑪干沙漠
意大利
烏茲別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找一找,絲路經過的今境外部分現在大致屬于哪些國家?
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印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材料一:漢朝時與西方的物品交流
西方
漢朝
絲綢、陶器、鐵器、漆器
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
毛皮、香料、藥材、珠寶
材料二:漢朝時與西方的文化交流
影響一:是東西方經貿往來的重要通道
影響二: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波斯馬球、羅馬魔術)
影響三:溝通亞歐兩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交上: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公元前121年,漢朝擊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
行政管理方面: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府,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
設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
探討:絲路何以通暢?
史料一:
“(漢朝)開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萬里長城向西邊延長出去。古長城之向西延長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護新開的通中亞的大道,秦始皇的長城純粹是一種防御的性質……但是漢武帝的長城用意乃是作為大規模的前進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史料二:
“自敦煌西至鹽澤(羅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邊境上的烽火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
——《漢書 西域傳》
根據史料說說西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護絲綢之路?
軍事:筑長城;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
經濟:屯田開墾
探究二:絲路何以通暢
史料三:
據《資治通鑒》記載,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單于派人驅牛馬萬余頭與漢朝商賈交易。北匈奴諸王大人前來,所在郡都設官邸接待。
這則史料說明絲路得以通暢還有什么原因?
鼓勵對外貿易,設官邸接待,少數民族(匈奴)與漢族交流頻繁,日益融合,共同保護絲綢之路。
探究二:絲路何以通暢
漢朝大一統
絲綢之路通暢
社會穩定
民族融合
經貿發展
促進
保障
推動
鞏固
關系:絲綢之路的通暢推動了沿線區域的經貿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時也穩定了長城沿線地區的社會秩序。
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
驛使圖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的郵票
這些壁畫反映了絲路通暢后西域地區人民生產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
(提示: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
犁耕圖
牧馬圖
揚場圖
采桑圖
揚場圖沒有以過多的筆墨去刻畫正在揚場的主要人物,而是把焦點集中在麥垛及場院中啄食的雙雞。這不僅襯托出一派豐收的氣象,而且生動地反映了當時嘉峪關地區的農業已經相當發達。
牧馬圖描繪的是當時牧馬的情景,牧馬圖準確、生動地表現了駿馬的體態神情,牧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動。馬匹神駿雄健,屬來自西域的品種。這幅畫反映了當時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
犁耕圖反映了當時使用的一種農具。西漢時期鐵犁已廣泛使用。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發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其操作方法是一人牽牛,一人掌犁轅,以調節耕地的深淺,一人扶犁。此后,耦犁構造有所改進,出現了活動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淺,不再需人掌轅。駛牛技術的嫻熟,又可不再需人牽牛。從漢代墓葬壁畫和畫像磚中的牛耕圖及陪葬的牛、犁明器看,從西漢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漸為一人扶犁并駛二牛的方法所取代。圖3-39就反映了這種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龜茲婦女采桑圖十分逼真地描繪了當時勞動婦女采桑養蠶的場面。漢代是我國桑蠶業發展的繁盛時期。這一壁畫說明,這一地區當時桑蠶業相當繁榮,受中原地區農業文明影響較深。
這些壁畫反映了絲路通暢后西域地區人民生產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
(提示: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
犁耕圖
牧馬圖
揚場圖
采桑圖
西域生產方式受中原農耕文明影響。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的郵票
從郵政的內容方面說,《驛使圖》反映了當時郵政的基本要素:如郵遞人員(驛使)、郵遞物品(簡牘文書)、郵遞工具(驛馬)等,它是我國古代郵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證。
從郵政的意義來說,郵政保證和促進不同區域間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驛使圖》畫像磚正是出土于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絲綢之路上。
驛使圖
提取以上墓磚壁畫中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及對“絲路何以通暢”問題探討的成果,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
——絲路古鎮的魅力
探究三
絲路何處顯魅力
武威
敦煌漢代長城
樓蘭故地
龜茲故城遺址
敦煌是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

龜茲(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成為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尋訪:漢代絲路古鎮
古鎮名稱:
歷史和地理信息:
  龜茲為我國古代西域大國都城,東漢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護時曾遷西域都護府于龜茲。唐貞觀22年(公元648年)和唐顯慶2年(公元657年)曾兩度設安西都護府于龜茲,轄4鎮、16府、72州之地。
  龜茲國,古西域國之一,居民擅長音樂。古城位于庫車縣城西約兩公里的皮朗村。我國漢唐時期,中央政府都以龜茲為政治中心,設立政權機構,管理西域地區。
  敦煌是甘肅省酒泉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
消失的原因:
人類活動的加劇
水系的變化
戰爭的破壞
武威市位于甘肅省中部,
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
省會蘭州,西通金昌,
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
里沙漠。古稱涼州,歷
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
之路”要沖。是“中國歷史
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是“中國旅游標志之都”“中國葡萄
酒城”“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產地”。
絲路古鎮——武威
武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是五涼古都、西夏陪都,境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文物古跡眾多。人文自然景觀有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
習近平主席
2013年9月提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3年10月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友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現實意義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中國、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
“絲綢之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兩千年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古老的絲綢之路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它所倡導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還在繼續,它達到的東西方國家共同發展的目的依舊是各國孜孜不倦的追求!
1、秦始皇鞏固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P49---51
漢武帝鞏固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P56--57
1、政治上:
4、經濟上:
6、思想上:
2、法律上:
5、交通上:
3、文化上:
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郡縣制
統一文字(小篆)
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和度量衡
焚書坑儒
大修馳道,統一車距
統一法律(田律、盜賊令)
自我測頻P72
(1)推恩令
(2)監察制度(設置刺史制度、設置司隸校尉)
由中央統一鑄造貨幣,鹽鐵專營。
(1)采納董仲舒的意見“以儒學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
(2)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
1、政治上:
2、經濟上:
3、思想文化上:
2、D
3、
不同:漢武帝以前,對匈奴實行退讓和親的政策,到漢武帝時期,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武力反擊,匈奴主動和親。
原因:與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有關,但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西漢國力的增強。
4、作業本P41最后一題
北方游牧民族地區受中原農耕文明的影響,已經有了農耕生活,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民族融合的狀況,北方少數民族開始接受和學習漢族文化。
5、
(1)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漢朝時,中國的絲織品、陶器等商品通過絲綢之路,到達了西方。
(2)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6、
《史記》由本紀、世家、表、書、列傳組成。“本紀”依照時間順序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世家”記載諸侯;“表”用來簡列時事;“書”則記述制度;“列傳”主要是人物傳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女性| 邯郸市| 台山市| 东乡县| 措勤县| 西乌珠穆沁旗| 姜堰市| 安康市| 新民市| 温宿县| 嘉祥县| 马龙县| 华安县| 榆林市| 连山| 武义县| 达尔| 旌德县| 金乡县| 隆子县| 志丹县| 台湾省| 同德县| 木里| 合山市| 武陟县| 衢州市| 门头沟区| 镇巴县| 阳谷县| 石楼县| 云龙县| 无锡市| 灵武市| 奇台县| 竹北市| 中西区| 凤翔县| 璧山县|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