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四課 發展的選擇1、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2、選擇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式。江南的稻田新疆的長絨棉華北平原的麥田 因地制宜謀發展一、我國的四大地區1.我的四大地區: 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四大地區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一、我國的四大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一、我國的四大地區1.我的四大地區: 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四大地區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2.劃分依據: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3.四大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一、我國的四大地區 四大地區都是第一產業占比最少;東部地區第三產業占比最高。(中國經濟的三大產業 白皮P159)4.注意區別——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一、我國的四大地區綜合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如氣溫、降水 、地形;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1)劃分依據:(2)四大地理區域:二、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1.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 地形陡峭,坡度大,水土容易流失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這叫做“宜林則林”。 降水較少但牧草生長良好,坡度小,適宜發展畜牧業,這叫做“宜牧則牧”。 地勢平坦,利于耕作,且靠近水源,便于灌溉。這叫做“宜耕則耕”。河湖較多,適宜發展漁業這叫“宜漁則漁”。 你能從直觀的感受中得出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遵循什么原則嗎?因地制宜1.現實原因: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 各地在自然條件、歷史基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形成了顯著的區域發展差異。2.意義、含義、要求: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因地制宜的實例1、農業 農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最為密切。CBA因地制宜的實例1、農業 我國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是我國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地形:平原和山地為主,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年降水量由東往西逐漸減少。1、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因地制宜的實例2、因地制宜發展工業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生產也要考慮當地的自然與人文條件。圖8-48 長江三角洲工業的分布 歸納長江三角洲成為工業基地的優越條件。1、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湖眾多,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城鎮最為集中、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2、海陸交通便利3、開發歷史悠久,工業基礎好;5、國家政策支持;改革開放意識強;4、教育、科技發展,技術力量雄厚6、廣闊的消費市場等圖8-47 長江三角洲的城市群 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發達,城市密集,形成了由一個中心(上海)、四個副中心(南京、蘇州、杭州、寧波)以及其他眾多大、中、小城市組成的城市群。2010年,國家制定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提出要“發揮上海的龍頭作用,努力提升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國際化水平,成為我國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閱 讀 卡長江三角洲的城市群遼中南工業基地: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京津唐工業基地: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于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屬于三角洲地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更是擁有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優勢。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我國四大工業基地 海南島地處我國與東南亞各國交往的十字路口。這里交通便利,氣候宜人,擁有海水、陽光、沙灘、森林、溫泉、熱帶物產和少數民族風情等豐富而獨特的熱帶海島旅游資源。在自由開放的政策下,海南島正朝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方向邁進。因地制宜的實例3、旅游業 香港地處亞、歐、美三大洲交通要沖;在時區上可以承接歐美金融市場的交易時間;擁有能夠滿足各種金融服務和巨額資金調動的現代化交易與通信設施和政策支持。這些,造就了香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因地制宜的實例4、金融業 國家根據各地的優勢,實施了哪些因地制宜的區域發展戰略? 區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兩個及以上地區合作發展經濟時,既要應地制宜,還要遵循什么原則?1.優勢互補的原因、目的: 為了更好的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優勢互補2.實例: (1)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優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實現長江上、中、下游互動合作。優勢互補2.實例: (2)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優勢互補2.實例: (3)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優勢互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世界最大!聽洋記者說塞罕壩傳奇_高清.mp4 因地制宜謀發展(2019年12月最新版.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