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5張PPT。建國初期的經濟情況背景: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落后如何解決中國工業極為落后的局面?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毛澤東曾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1953-1957年“一五”計劃的實施效果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取得了尤其杰出的成績。影響:從此,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成就:工業布局得到改善(蘇聯援助)青藏公路康藏公路新藏公路1954年康藏、青藏公路的勝利通車拉薩,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溝通了西藏與各地的聯系。密切了西南、西北廣大地區同全國各地的聯系1)重工業2)交通運輸業主要成就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擴建1956年,長春誕生第一輛國產汽車1956年,沈陽試制成功第一批噴氣式飛機三條入藏公路的修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天塹變通途”——毛澤東“一五”時期的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第一個五年計劃東北重工業基礎好、資源豐富、交通運輸便利和地理位置優越(靠近蘇聯), 聯系鞏固新生政權的相關內容,想一想,“一五”計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勝利完成,農村生產力獲得了解放,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進行“一五”計劃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結合圖表和示意圖,說說“一五”期間的建設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面 你認為“一五”計劃完成后,毛澤東曾感慨的問題解決了嗎?試舉例說明。 解決了。如1956年7月,從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總裝備線上開出了國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主席臺左起:董必武、周恩來、李濟深、劉少奇、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張瀾、林伯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儀式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間:1954年9月 地點:北京內容:意義: (1)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規定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體現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是建立我國其他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夠確保國家權力掌握在人們手中,符合人民當家做主的宗旨。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公有制)個體私有制(私有制) 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三大改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原因:(5)基本完成(4)形式:互助組 初級社(全稱“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高級社(全稱“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底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2)目的:農民個體經濟分散落后,很難發展大生產,無法滿足工業化建設的需要。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集體土地所有制(公有制)(3)原則:自愿互利土地改革(1950-1952)地 主個 體私有制農 民個 體私有制主 人 變,性質不變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3-1956)農 民個 體私有制農 民集 體公有制主人不變,性質變化改革前改革后改造前改造后比較:農村土地所有制(土地性質)的變化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改造結果:個體經濟(私有制)→集體經濟(公有制)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形式: 原則:自愿互利方法(形式)成就政策公私合營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和平贖買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所謂公私合營是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一種形式。是指企業的生產資料轉歸國家支配,資本家對企業的資產按固定的利率領取定息。即有代價地把剝削階級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贖買)1952-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比例構成 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表格中的數據變化說明了什么?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公有制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建立。私有制經濟為主公有制經濟為主 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底)標志標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起點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1949年 ---- 1956年底 新中國成立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會主義的改造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的內容改造的方式時間:1956年底 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結果:意義: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公有制。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改變的事件:1、鴉片戰爭,使中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事件: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課堂小結第一個五年計劃三大改造時間:中心任務:結果:意義:1953~1957年底發展重工業“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完成時間:內容和方式意義:1956年底農業: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時間、地點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意義性質內容影響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