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 【課前預習】【考情分析】課標要求 考試說明要求 考情分析 全國卷考查 分析與建議解析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事例, 印證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把握客觀規律。 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起源 1.高頻考點,命題多以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名人名言、漫畫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意識的理解,以現實熱點問題為背景考查學生運用唯物論相關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2.題型既有選擇又有主觀,主觀題易采用小切口考查。3.關注熱點:黨和國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具體事例,現實生活中認識發展的具體事例。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 2018年江蘇卷T25 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活動的特點 2019年江蘇卷T282018年北京卷T272017年天津卷T10 意識能動性作用的表現 2019年全國Ⅰ卷T402019年北京卷T282018年海南卷T24 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2017年卷ⅠT23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019年江蘇卷T272018年天津卷T42017年卷ⅠT23 【考點梳理】(要注意對哲學原理的深度梳理與剖析)考點一:物質決定意識【提醒】 意識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統一(1)客觀內容:正確或錯誤的意識,深刻或膚淺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2)主觀形式:意識有知識、情感、意志等各種反映形式;對于同一對象,不同人的反映不同;意識可能是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也可能是對現實的歪曲的、虛幻的反映。考點二:意識的能動作用(1)意識活動的特點①目的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動之前還要確定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②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限于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識反映什么,源于實踐活動的需要。③主動創造性: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2)意識的能動作用的表現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表現在:原理: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具有目的性;意識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能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方法論: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提醒】 學習意識的能動性時要克服以下幾個錯誤觀點:①把“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等同于“人的認識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②把“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等同于“處于特定歷史時期的人們可以將一切客觀事物認識窮盡”;③把“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識能夠直接使客觀世界發生改變。”【注意】意識具有能動性,它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又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考點三: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①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②原理: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發展起阻礙作用。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考點四: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原理:①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②規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認識和利用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注意】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不是相互制約的關系。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二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顛倒。片面強調規律的客觀性而否定主觀能動性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思想;夸大主觀能動性而否認客觀規律的制約性是唯心主義思想。考點五: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體系構建】(自主構建,注意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重點內容做好標記。)【時政述評】(可搜集與本課有關的社會熱點設計相關議題引發學生思考爭論;也可以“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為議題,探究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意義。)《生活與哲學》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課堂探究案】【誤區辨析】1.意識是大腦的機能。( ) 2.意識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客觀的。( ) 3.意識能夠直接改造客觀世界。( )4.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 5.人的意識決定了實踐發展的方向和進程。( )6.琴聲來自于琴與指之間的相互作用,與人的主觀世界無關。( ) 7.意識是對客觀對象本質的反映,是對客觀對象的正確反映。( )8.物質與意識不可分離,相互依賴。( ) 【感悟高考】1.(2019·江蘇卷28)兩條小魚遇到一條大魚,大魚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們,這水怎么樣?兩條小魚繼續游了一會兒,終于,其中一條忍不住問另一條: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魚一樣,生活在社會的“水”中太長時間,已不知道“水”是什么。從哲學角度看這是因為A.認識具有無限性 B.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C.認識具有反復性 D.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2.(2019·北京卷28)一百多年前,藝術家把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暢想畫在了紙上,展示了人們對郵寄方式的幻想。隨著科技進步,當時異想天開的想法,如今成為了生活中的現實。這說明A.科學幻想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基礎B.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可以把幻想變為現實C.意識具有能動性,人們可以在想象中創造出現實世界D.通過實踐,觀念的東西可以變成現實的東西3.(2018·北京文綜 27) “窗含西嶺千秋雪”“玉窗五見櫻桃花”。中國傳統建筑中窗的設計,巧妙之處在于可以引進陽光、空氣,為居室主人呈現大自然的饋贈,借助窗外的空間美,人的心靈之窗也被打開,“納千頃之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下列選項正確的有①“窗”“景“情”之間是本質的必然的聯系②借窗生景的設計體現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③窗與景、景與詩、詩與情的交融體現了人的創造性④窗的設計體現了內與外、近與遠、有限與無限的和諧統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4)天津市薊州區的郭家溝,東臨梨木臺、西鄰九山頂,以前主要靠種莊稼,村民收入不高。后來,隨著鄉村旅游的升溫,當地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開展旅游精品村建設,請專家對村子進行規劃,提升改造農家樂,吸引來大量游客,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溝的成功轉型表明A. 專家正在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B.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C. 一個地方的自然條件對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D. 科學發展要從實際出發,發揮自身優勢順應市場需求5.(2017·新課標全國Ⅰ23)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論斷包含的哲學方法論是①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②以創新意識作為實踐的出發點③從一般到個別、再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④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遵循客觀規律結合起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對點精練】 1.(2019·江蘇卷27)近幾年,徒步、登山和騎行等體育旅游項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這些項目既充滿活力又新鮮刺激,既放松精神又鍛煉身體,但并不是人人都適合的。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對參與者而言最重要的是A.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體能局限B.堅持從實際出發,理性評估自身狀況C.認識潛在的優勢,抓住時機贏得勝利D.勞逸結合,做到運動與休息相互協調2.(2018年高考江蘇卷政治25)在今天這樣一個工業文明的時代,傳統手工藝仍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它不僅可以通過動手重新喚醒人們手腦心的整合協調能力,而且可以強化國人內心深處對于自身文化傳統的守護感和參與感。由此可見A. 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B.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C. 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D. 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自覺選擇性3.(2017年·海南卷21)污染嚴重是造紙業飽受詬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據當地造紙業發展狀況,制定并執行嚴格的造紙業地方環保標準。在環保高標準的倒逼下,該省制造業擺脫了臟、亂、差的局面,實現了“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兼顧、環保與經濟轉型升級的雙贏。這說明①重視意識的能動性,就能推動事物發展②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③事物能否發展,取決于意識能否反映客觀存在④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按客觀規律辦事相結合是成功之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7年全國高考天津卷10)內蒙古興隆溝遺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體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豐富的紅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專家依據發現陶人的區域、供奉的房間以及服飾佩戴,確定這尊陶人的身份是紅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將其稱為“中華祖神”。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A.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可以揭示歷史之謎B.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一個理想的事物C.人的認識受自身立場、觀點、方法等因素的制約D.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合作探究】1.(2019·新課標全國Ⅰ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走進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傳統村落,我們能夠欣賞風格獨特的民居建筑、豐富多樣的村鎮空間格局,品味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俚語方言、家風家訓、鄉約鄉規、民情風俗,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韻味。傳統村落承載著絢麗多彩的農耕文化,寄托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情感記憶和綿遠鄉愁,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不少傳統村落因缺少產業支撐,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不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導致人口流失嚴重,甚至出現“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時修繕和維護,自然毀損嚴重;傳統工匠越來越少,傳統建筑工藝、傳統藝術日漸失傳;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無視傳統村落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個性化特征而盲目拆舊建新、拆真建假,對傳統建筑、歷史風貌造成破壞性影響,導致“千村一面”。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村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2012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傳統村落已被列為保護對象。(注: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保護、傳承和利用傳統村落需要增強人們的文化自覺意識。結合材料,運用意識能動作用原理對此加以說明。(10分) 2.(2018·海南卷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海南省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1988年,黨中央著眼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批準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對推動海南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強調要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經濟的著力點,緊緊圍繞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支持海南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新動能。30年來,海南省切實履行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歷史使命,大膽創新、奮勇拼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把海南島發展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1)結合材料并運用意識能動性原理,說明海南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8分)(2)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列舉一個海南的傳統產業,分析其依托的優勢,并就如何抓住新的歷史機遇促進其優化升級提出建議。(12分)【熱點鏈接】材料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是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和實施路徑。《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實施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聚焦重點,帶動全局;問題導向,改草創新;分區規劃,分類推進。材料二: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劃出了2019年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一一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多果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辦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結合材料,運用“辨證唯物論”的知識,說明我國編制(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哲學依據。【課后拓展】 1.(2019·福建安溪銘遠中學期末)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在世時,有人問他:“您覺得我們死后,意識上哪里去了?”霍金說:“我覺得大腦就像計算機,意識就像是軟件程序。你關了電腦,程序也就終止運行了。”從意識的角度看,霍金的回答反映了( )①一切物質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 ②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③人的大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④意識的存在需要依賴物質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2019·江蘇蘇州高二調研)隨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人們又開始關注“神仙”話題。有人認為,既然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腦里的“神仙”意識就是對外在世界神仙真實存在的反映。這種觀念( )A.認為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把意識看成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C.否認了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D.混淆了人類意識自然演化的階段3.(2019·山東青島高三調研)冷調降溫是現代家居裝飾的一個重要技巧,例如在廚房裝飾中大面積使用深色時,人們待在里面,會覺得溫度下降,身體產生一絲涼意。這一現象主要說的是( )①空間溫度可以隨著人的感覺而變動 ②人的思維活動具有主觀選擇性 ③人們的錯覺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④意識可以調控人體的生理活動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4.(福建省寧德市2018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查文科綜合政治試題)“荷葉羅裙一色載,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的這首《采蓮曲》,似乎可以讓我們聞到荷花的清香,窺見采蓮女的嫵媚、品出采蓮女歌聲的悠揚,讓人沉浸在清新、生動的采蓮意境中。這首唐詩所營造的意境是詩人①對采蓮場面的藝術性加工②內心世界的物化場景③對采蓮活動的創造性描寫④主觀想象的智慧源泉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2019·河北保定高三摸底)《資治通鑒》作為我國最偉大的著作之一,一直備受后世統治者推崇,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資于正道”,意思是說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解惑當時統治,這是因為( )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③意識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④事物運動有其固有的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18·湖北部分重點中學模擬)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始終追求的奮斗目標。自1993年起,M縣立足當地山區實際,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在全國率先探索“下山脫貧、異地發展”扶貧之路。20多年來,該縣政府通過引導下山群眾退耕還林、退宅還林,積極做好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文章,帶動下山后農民增收,積極開發生態旅游,挖掘山區生態、地理地貌和民族風俗等資源,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換血式扶貧致富模式,成為實施精準扶貧的“縣域樣本”。結合材料,說明該縣扶貧致富是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生活與哲學》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 參考答案【誤區辨析】1.× 2.× 3.× 4.× 5.× 6.× 7.× 8.×【感悟高考】 1.D 2.D 3.D 4.D 5.B 【對點精練】 1.B 2.B 3.C 4.A【合作探究】1.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又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增強文化自覺,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更加自覺地加以保護和傳承;克服錯誤觀念,避免破壞性開發,把保護、傳承與利用有機統一起來。2.(1)意識具有能動性,既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又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3分)中央關于海南改革開放重大決策部署,符合海南發展實際,反映人民群眾期盼,指導海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3分)海南人民抓住機遇,艱苦奮斗,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2分)(2)傳統產業:旅游業。(2分)【熱點鏈接】答: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這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成就和經驗基礎上,系統勾畫的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愿景。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了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和實施路徑,體現了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③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綱領性文件,對中國教育現代化將起到促進作用。【課后拓展】 1.C 2.C 3.D 4.B 5.C6.答案:①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該縣立足山區實際,因地制宜,開展換血式扶貧。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該縣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全國率先探索“下山脫貧、異地發展”扶貧之路。③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該縣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挖掘資源優勢,調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歷經20多年探索出扶貧致富新模式。解析 本題是分析說明類試題。根據設問知識限定可知,該縣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立足山區實際,因地制宜,堅持了尊重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該縣率先探索“下山脫貧、異地發展”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20多年來,該縣政府引導群眾下山,退耕還林、發展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走出了新的扶貧致富路,體現了該政府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統一。據上述分析組織作答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