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1、【考情分析】課標要求(2017新版) 考情分析 全國卷考查 分析與建議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表達無神論立場;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 2019全國卷Ⅰ21 結合自然科學成就或社會歷史事件,考查世界的物質性,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2017全國卷Ⅰ23 2016全國卷Ⅲ22 二、【基礎梳理】(眀析主干,成串成網,豐富細化,牢記心中)(1)哲學的物質概念 ①物質的含義 ②自然界的物質性 ③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哲學的運動概念 ①運動的含義 ②運動和物質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③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3)物質運動的規律 規律的概念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三、【誤區辨析】(作出判斷,并進行修改)1.物質和意識相互依賴,密不可分。( )2. 物質就是萬事萬物的總和。( )3.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運動。( )4.運動是絕對的有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無條件的。( )5.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無條件的。( )6. 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靜止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存在方式。( )7. 發揮主觀能動性,超越客觀條件和規律的制約。( )8. 客觀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和改造的。( )四、【體系構建】(自主構建,重點內容做好標記,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探究提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最具代表性的領域,國產電影要在公共外交中發揮積極作用,就必須保持高水平的藝術水準,借鑾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時,對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各種現實社會題材資源給予現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觀照,注意研究國際觀眾的欣賞口味和觀影心理,既注意到差異性,更注意到共同性,引導和培養觀眾的中國式審美,尋找與世界觀眾審美的契合點。這就要求中國電影人在創作中秉持一種世界性的眼光,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影的跨文化傳播功能,運用正確的國際史化傳播策略,塑造真實、完整而富有個性和國際性的中國新形象。有人認為:中國電影成功走出去“需要運用合適的“電影語部,運用新的技術,以創新的形式。使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中國故事具備“國際賣相”,才能護大中國文化IP電影在世界電影市場的影響力。結合材料并運用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對此加以分析。【體驗高考】1.(2016全國Ⅲ-22).在長征途中,毛澤東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尋找敵方薄弱環節,靈活調動軍隊,四渡赤水,終于擺脫了敵兵的圍追堵截。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奧秘在于①重視調查研究,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決定軍事部署②把對戰爭規律的真理性認識作為軍事行動的出發點③善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中掌握和利用戰爭規律④認識到紅軍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2.(2017全國Ⅰ23).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論斷包含的哲學方法論是①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②以創新意識作為實踐的出發點③從一般到個別、再到一般的認識方法④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遵循客觀規律結合起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19全國Ⅰ21).漫畫(下圖)主要諷刺了①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現象 ②脫離生活實際而拘泥于書本知識的現象③否認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的現象 ④書本知識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現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后拓展】1.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對物質概念的這一描述應作如下解讀①該描述概括了萬事萬物共有的本質的屬性②該描述忽視了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的區別③該描述強調了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④該描述揭示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2018年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過“預言”,稱人類可能在2600年之前就會滅絕。他認為,隨著地球人口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霍金的預言表明A.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都能夠正確反映存在B.物質和意識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C.客觀規律是普遍永恒的,人類可以認識利用和改變規律D.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世界是變化發展的3.從文化傳統上說,老字號努力延續“本源”,維護其“正宗”風貌,力求產品永遠保持醇厚風格。這些都是老字號守正中不能改變的。但老字號勢必要學會“變”,用創新、競爭契合社會發展。對老字號的上述分析①屬于承認運動而否定靜止的相對主義觀點②反映了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③體現了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④說明了世間萬物的運動、變化構成事物的發展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4.蘇東坡《赤壁賦》中寫到:“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死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下列說法中與蘇東坡觀點相近的是A.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 B.飛矢不動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5.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機完成了環拍,成功向地面發回世界首張月背全景圖,科研人員根據降落相機拍攝的影像圖,完成了著陸點周圍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這進一 步說明了①世界的物質性依賴于科學實驗 ②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③人們可根據需要建立新的聯系 ④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6.2018年8月17 日凌晨,第18 號臺風“溫比亞”登陸上海浦東。而早在該臺風來臨之前,氣象、水文等部門就及時預測了其動向,發布了預警信息,防汛部門也適時啟動了防汛防臺風應急響應,切實加強了應急處置工作。這表明A.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限制規律發生破壞作用 B.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C.人們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改造并且征服自然 D.只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戰勝臺風等災害7.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強調:“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對這一觀點解讀正確的是①偉大人物的意志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②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把握歷史發展規律③人在規律面前并非無能為力,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④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上述材料說明①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②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④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④客觀與主觀總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經過不懈努力,終于發現并驗證了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種——硅藻如何利用其獨特結構去高效地捕獲、利用光能。基于該成果,科學家有望設計出能夠利用綠光波段、具有高效捕光和光保護能力的新型作物,也可為現代化料能植物工廠的發展提供新方向。這說明①科學研究要取得成功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人們可以利用規律創造出新的物質形態③硅藻擅長捕光的新機理改變了硅藻的生長規律 ④經過實踐檢驗的研究成果才是真理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0.2019 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這體現出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一成不變的 ②政策的變化是對社會變化的反映③客觀與主觀是具體歷史的統一 ④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是統一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參考答案】【誤區辨析】1.×[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不依賴于人的意識]2.×[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兩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但不是 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3.×[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4.×[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5.×[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6.×[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7.×[規律是客觀的,我們必須遵循,而不能超越。]8.×[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滅。]【探究提升】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②國產電影應遵循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借鑒國際化的電影語言,把握國際觀眾的觀影心理和審美要求,才能塑造富有國際性的中國形象。③國產電影創作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應用新技術,以創新的形式,深刻挖掘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題材資源的時代內涵,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體驗高考】1. B 2. B 3.B【課后拓展】1.C 2.D 3.B 4.A 5.C 6.B 7.D 8.B 9.A 10.C物質運動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