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法07 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代表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鮮明表達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材料一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人口一億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總面積的64%,西部和邊疆絕大多數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國現階段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任務,不僅關系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而且關系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材料二 習近平指出,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民族在社會生活中緊密聯系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國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斷深化,呈現出大流動、大融居的新特點。我們要順應這種形勢,出臺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促進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起來,創新方式載體,推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活動場所等。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都是民族團結的大敵,要堅決反對。材料三 在赤峰博物館親切接見了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在觀看一段說唱展示后,習近平指出,你們的演唱讓我們感受到歷史文化的厚重。56個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統的中華民族。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我今天來看你們,就是要表明黨中央是支持扶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材料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全省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要求,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的工作來做,實現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倍加珍惜好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有利于各族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為發展凝聚力量;倍加維護好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有利于為貴州在新時代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一、經濟生活角度【命題方向】以經濟如何類題型考查如何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知識分析如何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答題要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相結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改革開放【規范解答】(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2)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宏觀調控,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3)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自身優勢和潛力,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優勢資源開發,強化基礎設施建設。(4)推進改革開放。加強民族地區與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二、政治生活角度【命題方向】以政治歸因類題型考查加強民族團結的原因【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二,運用政治知識分析為什么要加強民族團結。【答題要素】加強民族團結是中國共產黨的責任+加強民族團結是政府的責任+加強民族團結是公民的責任【規范解答】(1)加強民族團結是中國共產黨的責任。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加強民族團結是政府的責任。我國政府是國家行政機關、承擔著重要的職能,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對人民負責為基本原則。(3)加強民族團結是公民的責任。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性義務。三、文化生活角度【命題方向】以文化歸因類題型考查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的原因【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三,運用文化知識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的原因。【答題要素】民族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可以繁榮發展中華文化+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規范解答】(1)民族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有利于增強其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2)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可以繁榮發展中華文化。(3)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有利于推動民族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民族關系。四、生活與哲學角度【命題方向】以認識類題型考查對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的認識【模擬設問】結合材料四,運用哲學知識談談對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的認識。【答題要素】從實際出發+聯系的觀點+價值觀的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規范解答】(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要符合客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的團結對國家的統一與強盛意義及其重大。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符合我國客觀實際。(2)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倍加珍惜民族團結是堅持辯證法的聯系觀,對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關系有重要作用。(3)正確的價值觀對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倍加珍惜民族團結對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關系有積極的導向作用。(4)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倍加珍惜民族團結有助于指導我們正確處理民族關系,推動我國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繁榮。70年前,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締造了新中國。我們黨確立了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為立國的根本原則之一,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共同當家做了主人,終結了舊中國民族壓迫、紛爭的痛苦歷史,開辟了發展民族關系的新紀元。據此回答1-2題:1.下列關于民族區域自治權的表述正確的是( )A.民族區域自治權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檢察院行使B.民族區域自治權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行使C.民族區域自治權只有少數民族才能享有,否則就不能行使自治權D.民族區域自治權的實質是少數民族的自由權,是少數民族特有的【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權。民族區域自治權由民族區域自治機關來行使,民族區域自治機關是自治當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因此,民族區域自治權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行使,B符合題意。法院和檢察院不屬于自治機關,不能行使自治權,排除A。民族區域自治權歸民族自治地方的群眾所有,排除CD。故本題答案為B。2.以下對我國民族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①各民族的獨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②當前已不存在民族問題 ③各民族發展的不平衡已經消除 ④各民族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A.①②? ???? ?????????? B.③④ C.①④? ???????????? ? D.②③【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民族關系。我國已經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新型民族關系,D符合題意。平等關系要求各民族要相互尊重對方的文化,做到文化一律平等,①符合題意。②不符合實際,排除。③中“消除”表述不妥,排除。故本題答案為C。3.我們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認、分析、解決矛盾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表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我們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強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排除①。材料沒有強調矛盾的普遍性的要求,排除④。故本題答案為C。4.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下列是多民族國家制定、實施民族政策可能產生的社會后果,其中正確的是( )? ?? ①民族政策正確—民族矛盾消失—政治危機根除—國家政權鞏固—民族關系和諧 ②民族政策正確—民族矛盾緩和—社會穩定—民族關系和諧—國家繁榮昌盛 ③民族政策失誤—民族矛盾激化—引發政治危機—外部勢力干預—國家分裂 ④民族政策正確—民族發展差異消除—民族凝聚力增強—國家政權鞏固??? A.①② ?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民族政策。①中“民族矛盾消失”觀點錯誤,排除。正確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矛盾緩和社會穩定,促進民族關系和諧和國家繁榮昌盛,②符合題意。反之,如果民族矛盾激化,就會引發政治危機,造成外部勢力干預和國家分裂,③符合題意。④中“民族發展差異消除”觀點錯誤,排除。故本題答案為B。5.習近平指出,我們全力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獲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進步。這說明( )①我國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有利于推動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繁榮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有利于發揮各民族和各地區優勢、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④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有利于推動民族地區繁榮發展的基本政治制度A.①②? ??????? B.③④ C.①③? ????? ????????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有利于推動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①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宗教信仰問題,排除②。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發揮各民族和各地區優勢,③符合題意。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排除④。故本題答案為C。6.習近平指出,7年來,我十幾次到民族地區調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國北疆、西南邊陲,親眼看到了民族地區面貌日新月異、少數民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習近平此舉可以( )①推進各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 ②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權 ③提高少數民族政治、經濟地位 ④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A.①②? ????????????????????? B.①④ C.②③? ??? ???????? ?????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我國民族政策和民族關系。到民族地區調研,有利于推進各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對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具有重要意義,①④符合題意。②中“保證”表述不妥,排除。材料與提高少數民族經濟政治地位無關,排除③。故本題答案為B。7.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生動寫照,也是新時代民族工作創新推進的鮮明特征。正是這種大團結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這表明( )①民族團結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②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A.①③?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①排除。正是這種大團結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表明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③符合題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④。故本題答案為C。8.70年滄海桑田、波瀾壯闊,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這啟示我們( )A. 墨守成規總比舊事物優越????????????? B.發展就是新事物全盤否定舊事物C.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D.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不要墨守成規【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發展觀點。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墨守成規,D符合題意。墨守成規未必是新事物,排除A。B中“全盤否定”的觀點錯誤,排除。材料沒有強調前進性與曲折性統一,排除C。故本題答案為D。9.70年的成就值得自豪,70年的經驗尤須銘記。以下屬于70年的經驗是( )①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共同利益 ②堅定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③堅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④堅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道德保障民族團結A.①④ B.②③ ?? C.②④ D.①③【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民族政策。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以來,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從而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③符合題意。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排除①。要用道德保障民族團結,才能鞏固民族團結,排除④。故本題答案為B。10.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不斷健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是因為中國共產黨( )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②切實履行組織經濟建設職能 ③堅持依法治國、依憲治國 ④能夠與時俱進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黨的領導。堅持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做到與時俱進,對于強化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搞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義,①④符合題意。國家職能由政府來行使,排除②。材料沒有涉及依法治國,排除③。故本題答案為B。11.自古以來,中原和邊疆人民就是你來我往、頻繁互動。特別是自秦代以來,既有漢民屯邊,又有邊民內遷,歷經幾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開拓著腳下的土地。這就告訴我們( )①聯系具有普遍性,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②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③任何聯系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④有些聯系帶有主觀色彩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聯系是有條件的,排除①,③符合題意。自秦代以來,既有漢民屯邊,又有邊民內遷,歷經幾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明事物的聯系具有多樣性,②符合題意。聯系是客觀的,排除④。故本題答案為C。12.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同時,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更要團結一致、凝聚力量,確保中國發展的巨輪勝利前進。重視民族團結的依據在于( )①民族團結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團結為前提和基礎 ③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和國家統一的基礎 ④民族區域自治離不開民族團結這一堅實的政治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團結。重視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為民族區域自治提供政治基礎,③④符合題意。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排除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排除②。故本題答案為D。習近平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據此回答13-15題:13.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我們( )①提升全民基本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增強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大發展與繁榮 ③通過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通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來推動文化創新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升全民基本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大發展與繁榮,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①②符合題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局限于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排除③。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未必能取得文化創新的效果,排除④。故本題答案為D。14.之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是因為( )A.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 B.社會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C.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社會意識作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體現了社會意識的作用,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強調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排除AC。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排除B。故本題答案為D。15.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的哲學依據是( )①關鍵部分的功能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②系統要素的有序性決定事物的發展 ③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意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④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整體與部分關系。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強調的是整體的作用,③④符合題意。①②著重強調部分,排除。故本題答案為D。習近平指出,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學習以及民族團結教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把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據此回答16-17題:16.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 ③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 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以自治權為核心,以國家統一為前提,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保證自治地區人民群眾當家作主,①②符合題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排除③。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排除④。故本題答案為A。17.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①有助于樹立我們的文化自信 ②集中體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③決定了思想道德修養是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④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積極意義A.①③? B.②④? C.②③ ?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有利于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①④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排除②。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排除③。故本題答案為D。18.習近平指出,要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機制,實施好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等規劃,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告誡我們: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①能夠限制或排除不利條件的影響 ②可能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阻礙 ③辦好一切事情要堅持從不同的實際出發 ④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正視客觀條件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從實際出發、尊重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從不同的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正視客觀條件,對于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取得辦事情的成功,具有重要意義,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強調不利條件影響和客觀條件阻礙,排除①②。故本題答案為B。 19.習近平指出,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確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確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從根本上說是因為( )A.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B.人民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C.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D.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和政府的宗旨【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國家性質。確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A符合題意。人民民主和黨與政府的宗旨,不是從根本上講的,排除BCD。故本題答案為A。 20.習近平指出,在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 )①決定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遷 ②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④其具體內容是永恒的A.①②?? ?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對于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和強大,具有重要意義,②③符合題意。精神不能決定經濟政治,排除①。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內容是因時而變、不斷豐富和完善的,排除④。故本題答案為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