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六年科學下學期教學計劃+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六年科學下學期教學計劃+導學案

資源簡介

第三小學 科學 學科教學進度表
2015 至 2016 學年度 下 學期
周次 時 間 教 學 內 容 備注
第一周 3.1—3.4 第一單元1、放大鏡;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課時
第二周 3.7-3.11 3、放大鏡下的晶體;4、怎樣放得更大; 2課時
第三周 3.14_3.18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一);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二); 2課時
第四周 3.21-3.25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三)8.微小世界和我們; 2課時
第五周 3.28—4.1 第二單元1、 我們身邊的物質;2、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2課時
第六周 4.4—4.8 3、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2課時
第七周 4.11-4.15 5、鐵生銹了;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2課時
第八周 4.18-4.22 7、控制鐵生銹的速度;8、物質變化與我們, 2課時
第九周 4. 25-4.29 第三單元1、地球的衛星一月球; 2課時
第十周 5.2-5.6 五一假期 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5.9-5.13 2、月相變化;3、我們來造環形山 2課時
第十二周 5.16-5.20 4、日食和月食;5、太陽系; 2課時
第十三周 5.23-5.27 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 2課時
第十四周 5.30-6.3 8、探索宇宙; 2課時
第十五周 6.6-6.10 第四單元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處理; 2課時
第十六周 6.13-6.17 3、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4、分類和回收利用; 2課時
第十七周 6.20-6.24 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處理; 2課時
第十八周 6.27-7.1 7、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2課時
第十九周 7.4-7.8 整理復習 2課時

教學計劃
2015—2016學年度上學期
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發展態勢良好;后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發展態勢一般。
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要求及教材起止章節和篇目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布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并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系,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復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 及時查漏補缺, 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后交流,課堂復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了解復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采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努力標準 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 授 課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放大鏡
學習目標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學習重點 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學習難點 放大鏡是“凸”“透”鏡。
學習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么?”(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可以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導學過程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 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交流新發現后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匯報點評: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鞏固練習:1.放大鏡是___,它具有____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能看到更多的__。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______。拓展延伸: 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放大鏡構造:鏡架、鏡片(凸 透 ——“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 用途:……
導學反思 新課 標第 一 網 (?http:?/??/?www.xkb1.com?/??)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學習目標 1.認識到使用工具觀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觀察到更細小的物體。 2.發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興趣。

學習重點 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于昆蟲的細節。
學習難點 用圖或文字記錄放大鏡下的昆蟲肢體及生活習性
學習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昆蟲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在地球上有一個龐大的昆蟲家族,它們種類數量繁多,每一種都有著特殊的身體構造與特有的生活習性,由于它們個頭太小,常常被忽略。但有一些執著的研究者,他們常與這些小家伙為伍并以觀察它們的生活為樂。比如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用整整一生的時間在田野里對昆蟲進行觀察,發現了許多昆蟲的趣事,寫出了著名的《昆蟲記》。讓我們來看看攝像機鏡頭下的奇妙的昆蟲世界吧!(播放有關昆蟲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 (?http:?/??/?www.xkb1.com?/??)合作探究 昆蟲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們能發現些什么?把你們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分組觀察:提供給學生各種昆蟲的標本或昆蟲肢體的標本。(可以利用儀器室原有的標本和蚊蠅蟑螂等常見昆蟲及其肢體為觀察對象。估計肉眼觀察學生的興趣不會太濃,而且因觀察對象小,肉眼的發現可能不會很多。可能的發現:昆蟲的身體有頭、胸、腹,有的昆  




導學過程 蟲翅膀是透明的,昆蟲足上有勾……)(待學生觀察得差不多不再有興致時,發給每組至少兩個放大鏡。如果每個學生自備的,可事先讓材料員收起來,等觀察時再發給大家)這些家伙比較小,讓我們用上放大鏡,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同樣把你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閱讀第6頁觀察實例: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匯報點評:交流觀察發現: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交流自己組的觀察發現。通過觀察發現,輔之以學生的相關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對昆蟲世界的了解,激發學生研究昆蟲世界的興趣。教師事先也可以準備一些關于昆蟲資料,在學生交流時用以補充。鞏固練習: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___。拓展延伸:選擇一種昆蟲作為你們的觀察對象,看看它們是如何吃食、活動、筑巢……把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 可供觀察的昆蟲(供參考):蒼蠅、蚊子、蝴蝶、螞蟻、蟑螂、蚱蜢、蚜蟲、瓢蟲、蜜蜂……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奇特的身體構造:復眼——由小眼組成 觸角——形狀結構各異 足——密布細毛,有鉤爪 …… 實踐活動:借助放大鏡觀察昆蟲的生活
導學反思  X k B 1 . c o m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設計時間  總課時 3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放大鏡下的晶體
學習目標 1、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的晶體。 2、用圖記錄觀察結果。 3、自制食鹽等晶體。

學習重點 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
學習難點 制作晶體
學習準備 分組觀察器材:放大鏡、食鹽、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礦物晶體…… 教師演示器材:各種晶體及其用途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好的大晶體及器材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上節課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小小的昆蟲,今天我們要運用放大鏡來看一些物質。糖、鹽、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質,首先請你在科學記錄本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 放大鏡下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物質 糖 鹽 味精 記憶中 放大鏡下 借助放大鏡觀察糖、鹽、味精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將放大鏡下的顆粒形狀畫在科學記錄本上。合作探究交流借助放大鏡觀察到(食鹽和白糖都是立方體狀的顆粒,味精是柱狀的顆粒。)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導學過程 閱讀第8頁關于晶體的內容,欣賞第8頁各種晶體的圖片。老師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體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同學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晶體是怎么形成的?像糖、鹽、味精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廠用機器將它們切碎成了這樣的形狀?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體從溶液中誕生,如海水蒸發得到鹽的結晶。有的晶體是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物的晶體。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蒸發水分的方法來制作鹽的晶體。匯報點評:制作我們的晶體 (出示其他班級已經制作的晶體) 瞧,這便是用蒸發的方法得到的鹽的晶體,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鞏固練習:1.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___,形成了___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2.食鹽和白糖都是___狀的顆粒,味精是___的顆粒。拓展延伸:我們得到的晶體很小,你們看老師這里卻有一個很大的鹽晶體,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嗎?參考第9頁的方法,課外嘗試制作一個更大的晶體。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晶體晶體:像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那樣    規則幾何外形 固體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設計時間    總課時 4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怎樣放得更大
學習目標 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 2.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學習重點 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 
學習難點 自制簡易顯微鏡。 
學習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或現成的紙筒)、剪刀、膠帶。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昆蟲的足、翅、觸角等, 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自制的顯微鏡,相關課件。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如何放得更大? 同學們我們已經能熟練地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一些細小的物體了,但人類的探索欲望總在不斷地發展,放大鏡不能滿足人們對微小世界繼續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們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用顯微鏡,用電子顯微鏡…… 2、介紹各種顯微鏡 最早的光學顯微鏡:荷蘭詹森父子制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提高到一萬倍。合作探究1、怎樣放得更大? 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力呢?  




導學過程 我想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在現有的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 2、我們自制顯微鏡 我們已經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數, 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數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么辦? 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 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次看到的物體有什么不同。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現?匯報點評: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鞏固練習:1、兩個___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___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它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拓展延伸: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板書設計 怎樣放得更大肉眼看希望看到更多…… ——放大鏡 ——(兩個凸透鏡組合) ——光學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 ——掃描隧道顯微鏡 ——……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設計時間  總課時 5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學習目標 1.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 2.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么不同。

學習重點 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學習難點 正確使用顯微鏡。 
學習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洋蔥、小刀、滴管、吸水紙、顯微鏡、放大鏡。 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顯微鏡,相關課件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這是一個洋蔥,如果從它的內表皮上揭下一塊,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鏡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顯微鏡又能看到些什么? 為了能更好地觀察它,首先我們要制作一個玻片標本。(師演示) 在一個干凈的玻璃載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 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合作探究X|k |B| 1 . c|O |m學生以組為單位制作玻片標本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1、先用肉眼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畫在科學記錄本上(或書上13頁) 2、材料員發給每位同學放大鏡,用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 3、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到的有何不同。  




導學過程 如果我們將洋蔥表皮的玻片標本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又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師出示顯微鏡,介紹各部分的名稱、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學生五年級時已使用過,也可叫學生介紹老師指導,具體內容見13頁) 每2人一個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不會使用的同學可根據13頁的提示進行操作。每組的材料員監督大家進行規范的操作,對不規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學取消其使用資格。同樣將顯微鏡下的發現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匯報點評:(洋蔥表皮由一個個比較規則的多邊形組成。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細胞。閱讀12頁的資料,了解胡克發現細胞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對細胞的認識。)鞏固練習:1. 洋蔥表皮是由___構成的。 2.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到的有何不同?拓展延伸:查找資料:細胞的作用   
板書設計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1.制作標本2.觀察洋蔥表皮結構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設計時間  總課時 6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新課 標第 一 網 (?http:?/??/?www.xkb1.com?/??)
學習目標 1.觀察幾種植物、動物及人體的細胞。 2.畫圖記錄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

學習重點 仔細觀察并用畫圖記錄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
學習難點 能認真細致觀察、記錄。 
學習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幾種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顯微鏡。 教師演示器材: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上節課我們觀察了洋蔥表皮,發現洋蔥的表皮是由一個個細胞構成的。(在黑板上張貼洋蔥表皮細胞的手繪圖片,盡量細致,用于給學生做示范,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記錄)今天我們要繼續用顯微鏡來觀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結構,看看在顯微鏡下我們能發現些什么。合作探究提供給四人小組兩張相同的裝片,裝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稱,組與組之間盡量不同。兩人一個顯微鏡一個裝片一張白紙。1、各組將所畫的細胞張貼在黑板上。2、如果先畫完的組時間充裕,可與其它組交換觀察用的裝片,以觀察更多種類的生物細胞。3、交流我們的發現 觀察完畢后,各組將觀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規定地點,準備交流觀察發現。 先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發現。 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黑板上同學們的繪圖,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導學過程 4.不同的細胞對于生命體有什么意義呢?5.觀看課件或小組同學討論并填寫16頁的網狀圖。匯報點評:集體交流,完成細胞作用的網狀圖。 如:血液中的紅細胞能運輸吸入的氧氣和產生的二氧化碳。我們身體里的白細胞能和病毒、細菌作戰。綠色植物的一些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細胞具有遺傳作用,能使特種的特征延續到下一代…… 鞏固練習:1生物都是由___組成的。2生物細胞的形態是___的,不同生物的___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___也是不同的。3細胞是生物___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___的功能單位。拓展延伸:觀看21頁資料庫的內容,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 (張貼不同細胞的繪圖)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設計時間    總課時 7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學習目標 1.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活著的微生物,用圖文方式記錄它們的形態和特征。 2.發現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學習重點 運用顯微鏡觀察認識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學習難點 記錄并識別水中的微生物。
學習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顯微鏡、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滴管、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 教師演示器材:介紹微生物的圖片。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顯微鏡發現了曾經不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觀察記錄里這樣描繪:“大量難以相信的各種不同的、極小的‘狄爾肯’……它們活動相當優美,它們來回地轉動,也向前和向一旁轉動……”“狄爾肯”(拉丁文中“細小活潑的物體”的意思)就是后來人們常說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觀察對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時間,觀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興趣的是,這些小生物遠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東西要小到萬分之一……這些小生物在運動的時候,頭部會伸出兩只小角,并不斷地活動……如果把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邊,它就好像是一匹高頭大馬旁邊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實就是原生動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關注的對象,他發現人口腔中竟然躲藏著許多“小動物”,它們像蛇一樣用優美的彎曲姿勢運動。他驚嘆地記錄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動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要多。”  




導學過程 這就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細菌時發出的感嘆。 今天我們借助顯微鏡來觀察和認識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準備好一塊載玻片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脫脂棉纖維 在池塘水或培養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纖維上 輕輕蓋上蓋玻片 用吸水紙吸去多余水分合作探究搜索觀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 將裝片放到載物臺上將要觀察的中心部分對準通光孔中央 調整好鏡筒的高度,使視野里出現較清楚的物體影像 移動裝片,搜索裝片上的生物 找到生物后繼續調整鏡頭高度使鏡頭下的生物圖像更清晰。匯報點評:鞏固練習: 1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___。2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___。3__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對環境有___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___、能___等拓展延伸:請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微生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板書設計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水中的微生物 (張貼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的圖片)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設計時間    總課時 8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微小世界和我們(作為單元考核)
學習目標 總結人類在觀察工具開發及探索范圍擴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學習重點 知道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學習難點 收集整理資料,并進行展示交流。 
學習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進行相關專題的資料收集,安排多媒體教室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運用多媒體的學生需在課前將匯報材料放到教室電腦的桌面上,并進行試演示,以節省準備時間。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這一單元,我們經歷了人類對微小世界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使用了兩種工具——放大鏡和顯微鏡。 在放大鏡發明前,我們用“肉眼”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那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便是螞蟻等較小的動物。使用放大鏡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們看到更細小的東西,看到更多的細節,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顯微鏡的使用則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細胞和微生物,光學顯微鏡最大的放大倍數為1500倍左右,分辨率達到0.02微米。電子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為1000000倍,分辨本領達到30埃。掃描遂道顯微鏡放大倍數為3億倍,分辨率可達0.1埃。在人類的不懈努力在觀察工具越來越先進,我們在微小世界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請各組同學為大家介紹人類在微小世界領域的成果。(nm是納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1納米=10埃 ?)X|k |B| 1 . c|O |m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課前布置學生分醫學、農業、電子、冶金、生物學……等不同領域尋找相關資料。 2、資料內容可以是人類對微生物、細胞、晶體、電子等微小物質的最新發現、研究成果及對它們的利用。 3、將收集到的資料根據自己所學的專題進行整理歸類,然后以書面或電子作品的方式進行展現。可以是文字、圖片或圖文結合。匯報點評:在展示匯報的過程中,匯報的小組可與下面的同學進行互動,可以提問或回答在座同學問題的方式進行。 聽了看了各組的展示內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感想,感嘆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嘆人類的不懈努力與聰明智慧)鞏固練習:1、由于___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___的許多秘密。 2、人類探索___的成果,促進了___、___和___的改善。拓展延伸;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類所看到的還只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現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秘密,對此我們人類探索的腳步是不會停歇的……   
板書設計 微小世界和我們肉眼 能看清螞蟻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設計時間    總課時 9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我們身邊的物質
學習目標 1.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 2.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學習重點 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學習難點 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化。
學習準備 師:塑料袋、易拉罐、水結冰圖片 生:蠟燭、火柴、鐵繡釘、紙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觀察我們的周圍,由哪些物質構成了我們的教室? 2、學生自由發言,(預計大多為可視性的具體物體)教師指出: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的物體都可以叫做物質。合作探究1、我們的教室其實不僅存在這些可以看的見摸的著的物質,還有我們不能直接感觸到的空氣、火、聲音、電、光,它們是物質么?2、建議作出討論,要求學生列出證據和理由。3、教師介入抽象物質的界定:對學生見解適當點評,必要情況下以空氣做示例,塑料袋實驗證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質構成。 以教室為例,教室里同學們所列舉的物質都是一成不變,沒有任何變化的么? 學生會列舉許多變化,教師給予肯定。 1、師引入演示: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老師帶來的兩種物質——易拉罐和水結冰的圖片。  




導學過程  討論:捏扁易拉罐和水結冰也同樣是物質發生了變化,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呢?(物質本身沒有變,形狀改變,變化速度不同) 我們生活里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2、分組實驗發現:實驗盒里有火柴和鐵釘,它們會發生變化么?它們的變化又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實驗討論:火柴燃燒過以后變成了什么物質?和之前一樣么?鐵和鐵銹是同一種物質么?(除變化速度不同以外,都產生了新的物質)  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么? 3、比較前后兩種實驗:這兩組實驗有什么相同和異同點?(前者沒有產生新的物體,后者產生新的物體)匯報點評:在教師提供的鐵絲、熱水、紙張、蠟燭、火柴中,它們都會產生在怎樣的變化呢?(學生的思維面不會停留在課本展示的變化中,要求學生作出適當合理的解釋,教師適當補充,尤其是蠟燭的燃燒)鞏固練習:1.世界是___構成的,___是變化的,___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2.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___,一些變化沒有產生___。拓展延伸:我們說的是我們現有的物質,對于巖石、房屋、馬路在變化么?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么?說出你的依據。    
板書設計 物質的變化 我們身邊的物質1.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 2.有新的物體產生。
導學反思  新|課 |標|第 | 一| 網 (?http:?/??/?www.xkb1.com?/??)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0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習目標 1.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2.養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3.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并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對于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學習重點 學生能夠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有沒有變化。 
學習難點 對實驗過程的細心觀察和概括。
學習準備 每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組合,銹鋼湯匙、蠟燭、火柴、糖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今天我們的課堂將以實驗為主,但需要你細心的觀察作為我們這節實驗課的保障。 1、實驗前的觀察:用豆子和沙子來做混合實驗就要知道它們的本來面目,它們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根據觀察回答,師簡要板書。盡可能利用各種感官感受描繪它們的特性。 3、引導推測:如果我們將豆子和沙子進行混合,它們會發生變化么?依據是什么?怎么做來證實?建議:留取對比樣本。 4、混合實驗。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發生變化會和它們的攪拌程度有關么? 5、混合實驗后觀察豆子和沙子的變化。怎樣觀察的更清晰? 6、分離實驗:引導思考,用什么方法分離?怎樣分離,根據所想方法選擇實驗品實驗。 7、觀察比較:分離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們預存的實驗前的樣本進行比較,觀察是不是發生了變化。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相對于物理變化的是化學變化。觀察白糖特點,記錄表格中。 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在表格中。 3、實驗: a、說明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b、從實驗盒取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 c、教師在巡視中指導觀察和記錄以及安全事項。匯報點評:你們都看到和記錄哪些現象?引導明了:白糖在加熱以后得到的物質還是以前的白糖么? 小結并引申: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為黑色的炭一樣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及其特點(引導比較融化時是物理變化,后期才是化學變化)比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是什么呢?鞏固練習:1.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___變化和___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___。 2.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___變化又發生___變化。拓展延伸:我們在對糖加熱的過程還是蠟燭燃燒的過程,蠟燭的燃燒是怎樣的變化呢?   
板書設計   化學變化及其特點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為黑色的炭一樣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 融化時是物理變化,后期才是化學變化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1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
學習目標 1.用細心體驗、分析推理、實驗驗證的方法獲得結論。 2.通過實驗檢驗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培養探索新事物的興趣。

學習重點 米飯與淀粉與碘酒的化學變化實驗。
學習難點 米飯甜味的原因。 
學習準備 米飯、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帶常見食物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 我們每天都吃的米飯,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X|k |B| 1 . c|O |m 學生談,激起課堂與生活的聯系。合作探究1、要求每位同學都品嘗,馬上請同學邊品邊答味道。2~3分鐘時間后,請同學說說。 2、思考:米飯是甜的么?說明了什么?剛吃的時候怎么不是,后來怎么又甜的呢? 3、試嘗饅頭或面包1~2分鐘,什么味道?你覺得它們的甜味與什么原因有關。(一部分同學有這方面的知識) 4、閱讀課本30頁資料。認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淀粉實驗: 1、出示淀粉,觀察感受淀粉。 2、實驗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觀察。一定提醒學生滴管頭不能碰到實驗品。  




導學過程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飯上,觀察,說明了什么?驗證了我們的資料。 4、思考:藍色的物質還 我們的米飯和淀粉么?是一種新物質么?這是一種化學變化。匯報點評:活動:我們有了碘酒可以鑒別淀粉的法寶,我們就可以鑒別許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測并驗證你們的食物吧,記錄在31頁表格上。鞏固練習:1.米飯在口腔里與___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2.淀粉與___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___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拓展延伸:活動:在革命時期,需要要寫一封無字密信傳遞信息,(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密信),誰能幫我們解讀?課外活動:制作神秘無字信件     
板書設計 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淀粉實驗:是一種化學變化。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8  總課時  12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學習目標 1.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3.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學習重點 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學習難點 對于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學習準備 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征、判斷物品(事先不告訴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聯系生活)板書:小蘇打 2、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征,判斷。板書:白醋?合作探究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么?說說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了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3、實驗:
A、我們該怎樣做這個實驗呢? B、混合的比例大約多少呢? C、仔細觀察發生現象(看、聽、摸等)  




導學過程 4、推測:究竟產生了什么氣體?怎么驗證你的設想?教師對于學生猜想和驗證方法作出評價和調整。(重點是和空氣的區別。顏色、輕重、是否含有氧氣能等)1、引導實驗一:燃燒的細木條放杯內,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2、引導實驗二:將收集氣體倒在正在燃燒的蠟燭上面。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3、根據實驗所得信息,再次判斷產生的氣體,并說明為什么。匯報點評:并不是僅僅因為以上我們驗證的兩個特點就可以斷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質,但是經過科學家的大量研究證明就是二氧化碳,它還存在很多地方鞏固練習:1.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___。2.二氧化碳是具有___的一種氣體。拓展延伸:?今天我們做了有趣的混合實驗,通過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產生氣體二氧化碳,相對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來講,是一個有趣的化學變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質會是什么呢?課外搜集。  
板書設計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二氧化碳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8  總課時 13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鐵生銹了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2.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3.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培養證據意識。 

學習重點 認識鐵銹是不同于鐵的物質,了解形成原因。 
學習難點 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堅持觀察記錄。
學習準備 鐵片、銹鐵、鐵銹、電路、磁鐵、錘子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很多的鐵制物品被銹掉了,影響了我們的使用,要控制鐵銹就要了解鐵銹。 1、鐵銹是從鐵變來的,那么鐵銹是鐵么?生答。怎樣證明鐵銹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呢? 2、取出鐵、銹鐵、鐵銹(刮下來的),仔細觀察回答,如何支持我們的看法?合作探究1、引導思路:要看鐵銹是否是鐵,除了觀察等外,我們還要看鐵銹是否擁有鐵所具有的特性來驗證,尋找證據借鑒課本資料實驗探討填寫35頁表格。(指出:是對比實驗,注意可變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實驗注意點)2、反饋交流探討結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發現說明你的看法的?3、我們通過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得到的結果都說明鐵銹不是鐵,是鐵產生的一種新物質,那么就是一種化學變化。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這是我們控制鐵銹的關鍵。 (?http:?/??/?www.xkb1.com?/??)  




導學過程 4、教師提出問題: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也就是鐵銹究竟是怎樣形成的。5、學生大膽討論猜測。6、制定研究計劃。匯報點評:交流研究計劃,相互質疑補充,(對研究命題作出指導,通過比較“鐵為什么生銹?鐵生銹與什么因素有關?與具體學生單一猜想問題作出比較,指導問題選擇的可行性,人員分工等)下周我們再上課的時候,相信同學們對鐵銹形成的研究會有不小的收獲,我們還可以獲取避免生銹的方法。鞏固練習:1.鐵生銹是一種___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___。2.鐵生銹的原因與___和___有關。拓展延伸:閱讀43頁相關資料——鐵為什么會生銹   
板書設計 鐵生銹了1.鐵銹不是鐵,是鐵產生的一種新物質。 2.避免生銹的方法: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4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學習目標 1.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 2.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系,體會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了解化學反應的一般現象。 
學習難點 做好硫酸銅溶液和鐵的化學反應實驗 
學習準備 每組半杯硫酸銅溶液,一枚鐵釘,一把鑷子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介紹硫酸銅溶液。觀察特征。2、演示并說明實驗內容和注意事項:我們要用鑷子夾住潔凈的鐵釘,浸入溶液中約2分鐘,觀察它們的反應,記錄下來,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這樣可以和鐵釘的遠原樣進行比較。合作探究1、各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示觀察要細致,記錄要清晰。2、反饋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樣的現象?注重比較和推理。3、引導思考:硫酸銅和鐵釘的反應屬于化學變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證據證明?生答補充。4、可以從溶液的顏色以及鐵釘顏色的變化看出發生了化學變化,這也是我們判斷是否發生化學變化的方法之一。  




導學過程 匯報點評1、觀察37頁圖片:課本資料為我們介紹了一些判斷化學變化的淺顯方法。 2、回顧整理:隨著這節課的實驗結束,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化學變化呢?在變化過程中伴隨出現了那些現象?列舉填表。 物質的化學變化伴隨的主要現象本質特征 鞏固練習:1.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___。 2.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___。拓展延伸: 閱讀43頁: 在課本資料中的化學反應后,產生了哪些新物質。  
板書設計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硫酸銅溶液:硫酸銅和鐵釘的反應現象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5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學習目標 1.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自己設計對比實驗進行驗證。 2.用“科學討論會”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互相啟發,以便更好的 得出科學結論。

學習重點 實驗現象論證生銹條件。http://www .xkb1.com
學習難點 設計合理的對比實驗和邏輯推理證明生銹條件和生銹速度。
學習準備 5課作業:生銹的條件和生銹速度的影響實驗,作出觀察和記錄。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溫故互查在第五課中我們學習了鐵生銹化學變化時布置了課外的實踐作業:生銹的條件和生銹速度的影響實驗。
1、各組回顧實驗過程,整理實驗結果,準備交流
2、集體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設問導讀1.出示38頁實驗記錄表:分析:根據這個問題設計的實驗合理么?談談。現象的記錄你可以看出什么結果?推理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討論:生銹究竟是空氣或水的原因還是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2、可以怎樣改進你們的實驗?你的設計過程和記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么?  




導學過程  3、小結:鐵生銹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 4、和小蘇打與白醋的實驗相比,鐵生銹化學變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銹造成的損失卻十分巨大,所以我們有必要通過了解鐵生銹的條件和快慢來控制生銹。小組討論:根據生銹條件怎樣設計對生銹速度的探究?(可以參考課本資料)合作探究小組制定研究計劃,注意對比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完成活動探究。
我們知道了鐵銹的形成是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該怎樣防止呢?
1、說說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說明其原因。
2、觀察涂有油漆的鐵片,思考說明其中的道理。匯報點評: 鞏固練習:1.水和空氣的___,使鐵生銹。2.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___的多少關系很大。3.把鐵與___、___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拓展延伸: 觀察自行車,自行車是怎樣防生銹的?
資料閱讀:48頁——鐵銹的形成  
板書設計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1.生銹的條件和生銹速度的影響實驗。 2.鐵生銹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 3.鐵生銹該怎樣防止。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復習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6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物質變化與我們新|課 |標|第 | 一| 網 (?http:?/??/?www.xkb1.com?/??)
學習目標 1.用總結、整理知識的方法幫助建構科學概念。 2.用閱讀資料、體驗的方法了解知識。 3.體會到科學知識與生活之間是緊密相關的。

學習重點 了解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緊密關系。 
學習難點 對所學知識相關實驗的總結概括。
學習準備 收集的關于物質變化與生活之間關系的資料。水、糖、檸檬酸、蘇打、勺子、杯子、開水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自主嘗試1、看課本資料回顧:本單元中我們研究了哪些物質的變化?羅列出來。 2、綜合填表:物質的變化伴隨的主要現象變化類型及特點科學概念水結冰、水蒸發 易拉罐壓扁 彎折鐵絲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蠟燭的燃燒 加熱白糖 米飯、淀粉和碘酒 小蘇打和白醋 鐵生銹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  


導學過程 3、交流表格填寫的知識的綜合概括 重點:你覺得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在什么地方?化學變化伴隨的常見現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質是變化的?合作探究1、交流課前收集的生活物質變化資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說適當補充和拓延學生的理解領域) 2、閱讀課本介紹的物質變化資料,思考:這中間存在著怎樣的變化?屬于哪一種類型的變化?匯報點評:物質的變化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鞏固練習:同學們很愛喝的飲料有哪些呢?你覺得是怎樣做成的呢?如果用我們物理和化學變化的眼光來看是怎樣的呢?拓展延伸:自制飲料:1.檸檬汽水:根據課本資料的配料,小組制作。要求:仔細觀察制作過程中的變化體現。 2.品嘗后談談體會。  
板書設計 物質變化與我們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 2.物質的變化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無處不在。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7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地球的衛星——月球
學習目標 1.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信息。

學習重點 ?搜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學習難點 ?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學習準備 有關月球信息的圖片、錄像資料、書籍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溫故互查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顆嗎?
(學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動,是地球的衛星。)
2、有關月球的詩歌、神話故事有許多,誰能背一首詩或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3、談話:從這些故事和詩歌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關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奧秘,人們又是怎樣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設問導讀 1、閱讀課本第46頁中的插圖,說說在探索月球的歷程中,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發生了哪些變化?
(梳理板書: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   




導學過程  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2、討論:從這些工具的發展過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新- 課-標-第 (?http:?/??/?www.xkb1.com?/??)- 一-網3、對這些工具,你有沒有補充的內容,說給大家聽聽。
4、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于月球的認識是怎樣發展的?(預設:人類探月的技術與工具越來越先進;人類對月球的數據勘測越來越精確;人類對月球奧妙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對月球的疑惑也越來越多。)匯報點評: 1、課前讓大家收集了有關月球的信息,你們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組內將課前收集的月球資料按照教師給定的方法進行交流和分類整理,教師巡視指導。鞏固練習:月球是地球的___,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拓展延伸: 閱讀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據自己或小組內的月球資料,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板書設計 地球的衛星——月球一、對月球的探索歷程: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運動、基本數據、地形特點、人類登月故事等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8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月相變化
學習目標 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學習重點 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學習難點 要求學生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用于貼月相的掛圖、月相成因示意圖、月相變化的課件、皮球、電燈(瓦數大的)。學生準備:圓紙片、剪刀、活動記錄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創設情境,引出月相話題:同學們,蘇軾的《水調歌頭》里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有陰晴圓缺”的詞句,看來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月球有圓缺變化的情況,說說你曾經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的?(當學生說到滿月時,請他說出陰歷時間) 2、講解: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過的月相畫下來嗎? (教師給每個學生幾張相同大小的圓紙片,請學生在紙上畫月相,然后把它們剪下來。)合作探究1、請學生再畫一個月相,并剪下來。 2、在小組中討論,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農歷什么時候的? 3、(出示標有時間的圓圈的掛圖)你能把剪下來的月相準確地貼在上面的圓圈里嗎?  




導學過程 4、觀察黑板上的掛圖上貼出的許多月相,小組討論并交流:有什么發現?有什么問題? 5、教師出示農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過程圖,讓學生們討論:你們認為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么規律?你們認為下半月的月相將如何變化? 6、設疑:月相的變化是月球的形狀在變化嗎?是伴隨著月球的什么運動發生變化的? 7、小組內討論交流:能否用做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月相變化?用什么來模擬,怎樣模擬?匯報點評:(學生根據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測時間,在黑板上的相應位置貼上月相。)1、在給月相排序和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推測出了月相變化的規律,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問題。要知道規律是不是存在,以及問題能否得到圓滿解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你們認為什么時間觀察月相比較合適?鞏固練習:1、思考討論:觀察月相,主要觀察記錄月相的哪些內容? 2、引導學生了解月相的記錄內容:月相的形狀、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以及觀察時的具體時刻等。 3、討論:如果我們觀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該怎么辦?拓展延伸:動腦筋:今年春節晚上,某商店被盜。第二天,公安人員審詢了最有嫌疑的兩個嫌疑犯張三和李四。張三說:“昨晚十點鐘,借著月光我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李四說:“十點的時候,我正在家里睡覺。”請你幫助公安人員判斷,誰最有可能是罪犯,為什么?   
板書設計 月相變化一、規律: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 二、成因:月球圍繞地球公轉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19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我們來造“環形山”
學習目標 1、建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據的推測。 2、根據現象推測環形山的成因,學習合理地控制多種因素,創造性地用多種方法造“環形山”。

學習重點 通過造“環形山”的體驗活動,探究環形山的成因。 
學習難點 建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據的推測。
學習準備 1.有關環形山成因的錄像資料。2.模擬環形山成因的實驗材料:沙、細石子、皮球、小鐵球、玻璃球、注射器、細膠管、水、卷尺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談話激趣:古人用肉眼觀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陰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樹,現在人們已經能近距離觀察月球了,讓我們來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樣的? 2、(教師出示環形山圖片),這是一張宇航員近距離拍攝下來的月球圖片,從中你們觀察到了什么?3、學生匯報觀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問:為什么人們將月球上的山脈稱為環形山? 5、進一步分析圖片,說說這些環形山有何特點? 6、小結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合作探究1、提出:我們來造“環形山”好嗎? 2、討論:怎樣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環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這個方法的根據是什么? 3、集體交流,并作出判斷:哪些方法比較符合月球的實際情況。  




導學過程 4、制訂造“環形山”的計劃:選擇哪些模擬實驗的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模擬了月球上的哪些環境?如何做好這個實驗,才能使造出來的“環形山”和月球上環形山的特點比較符合? 提出環形山成因的假設。 1、交流:你們小組是用什么方法來造“環形山”的?在造“環形山”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2、說說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擬出月球上的環形山。 3、推測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推測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設中,有哪些是需要進一步去尋找證據的?匯報點評:對學生的假說進行評價。 學生閱讀課本52頁環形山的成因資料(或播放有關環形山成因的錄像資料)。鞏固練習:1、環形山是___的主要特征。 2、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___是主要原因。拓展延伸:思考:你們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測嗎?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書設計 我們來造“環形山”一、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二、成因:火山噴發說、撞擊說(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0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日食和月食
學習目標 1、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 3、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學習重點 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學習難點 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學習準備 1.有關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2.乒乓球、玻璃球、手電筒、觀察記錄表; 3.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信息。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月相變化,知道月球的圓缺變化是在一個月內發生的,可是有時在一個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圓缺變化的全過程,你們看過嗎?這叫什么現象?(板書“月食”)太陽是否有時也會有圓缺現象?(出示日食發生過程的圖片)這叫什么現象?(板書“日食”)你們聽說過日食和月食嗎?關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日食和月食》。2、講述:我們先來研究日食發生的過程及特點。 3、(播放日食發生的過程錄像)討論并交流:日食發生過程有什么特點?從這些特點中你有何推想? (?http:?/??/?www.xkb1.com?/??)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 1、剛才有同學認為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樣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證實我們的推測? 2、分小組設計模擬實驗的計劃,設計時注意: (1)用什么實驗材料來做這樣一個模擬實驗? (2)如何做實驗 ? (3)在實驗中估計會出現哪些現象? (4)觀察到的哪些現象能說明日食發生了? 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圖,閱讀課本54頁日食的成因。匯報點評:1、請同學們推測一下月食發生的原因。月食發生時,三個天體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學生思考推測。鞏固練習:1、日食和月食是__、__、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2、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于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___。而___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拓展延伸:思考:為什么有日環食現象而沒有月環食現象?月食發生時,月球運行進地球的陰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軌道處的投影總比月球大,所以月環食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板書設計   日食和月食日食(農歷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月食(農歷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導學反思 http://www .xkb1.com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1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太陽系
學習目標 1、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系。
2、按一定比例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 太陽系的模型。

學習重點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
學習難點 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學習準備 1.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據表、八個鐵絲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 2.教師事先考察制作太陽系模型的室外場地。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提出問題:地球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動,那么還有哪些天體也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動呢? 2、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有關太陽系資料的收集,現在讓我們來開個有關太陽系的交流會,請各組派代表進行全班交流,資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展示。 3、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做補充。(最好是有關太陽系的科普錄像資料)4、小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討論:怎樣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關數據才能保證我們建的模型相對準確?2、閱讀課本56頁有關八大行星的數據資料。3、嘗試根據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來建模型,思考:(1)如何在桌面上將八大行星擺列出來?(2)如果要對八大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數據進行處理,該如何處理?匯報點評:學生根據處理后的數據建立的太陽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不是均勻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異很大;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鞏固練習: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___、___和___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拓展延伸: 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徑是多大呢?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游戲嗎?交流在建造模型過程中的體會。  
板書設計 太陽系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新課 標第 一 網 (?http:?/??/?www.xkb1.com?/??)二、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2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在星空中(一)
學習目標 1、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2、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學習重點 建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
學習難點 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全天星空圖、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板、細線、橡皮泥、剪刀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教師出示全天星空圖)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興嘆,你能說出哪些星座的名稱?聽說過哪些有關星座的神話故事? 2、學生交流匯報。 3、教師介紹星座的由來及其作用。(人們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顆,為了便于辨認,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將全天劃分為88個星區,結合神話故事,根據其形態不同分別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人為劃分的區域就稱為星座。)建立星座模型 1、談話:讓我們用紙板、細線、橡皮泥來做一個星座模型。 2、閱讀課本第57頁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師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紙上打孔,按長短要求把細線剪好掛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掛在細線的下端。 (說明:紙板上的孔位和線長短的數據,實際上是根據北斗七星與地球的實際距離、七顆星的相對位置關系來確定的。)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提問: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來辨認方向呢? 2、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北極星可以幫助大家在夜間辨認方向,但是北極星是一個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樣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顯著標志是什么?(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4、根據圖片進行討論,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匯報點評:預設: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的連線延長,在大約相當于這兩顆星距離的5倍處,有一顆比較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屬于小熊星座。鞏固練習: 1、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___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___的主要標志。拓展延伸:家住得較近的同學可自愿組成觀星小組,制定觀星計劃:包括觀星時間、小組分工、安全考慮等。   
板書設計   在星空中(一)一、星座: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 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北斗七星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3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在星空中(二)
學習目標 1、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2、制作活動觀星圖,并運用到實際的觀察中去。

學習重點 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
學習難點 制作活動觀星圖,并運用到實際的觀察中去。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以及相關資料、夏季星空圖、事先考察夜間觀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學生準備:活動星圖、硬紙、剪刀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開星空交流會 1、前段時間同學們觀察了月相,最近又觀察了星座,這節課我們開個星空交流會,交流一下在觀察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 2、展示觀星記錄表及月相觀察記錄表。 3、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參觀、學習。 4、小組交流觀星、觀月過程中的體會和經驗。設問導讀1、同學們,你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嗎?(教師簡單介紹牛郎織女的故事)2、(出示夏季星空圖)請同學們觀察,圖中有哪些星座?它們有何明顯的標志? 3、學生觀察并匯報。4、閱讀課本第59頁的文字資料。 5、提問:天琴、天鷹星座的主要標志是什么?怎樣才能找到它們呢? 6、小結尋找星座的兩種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圖形特征;根據已知星座來確認未知星座。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如果我們想認識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個活動觀星圖,幫助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和季節觀察不同的星座。 2、講解制作方法: (1)將全天星圖剪下來做活動底盤。 (2)另外將兩張連在一起的紙片也剪成比底盤稍大一點的紙盤,其中一個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個橢圓,然后用細線將紙盤與活動底盤以北極星為圓心組合起來。 3、介紹星圖的使用方法: (1)將活動觀星圖舉過頭頂。(2)轉動星圖,讓圖中的“北斗七星”與天空中的北斗七星處于同一方向,再根據圖中的其他星座來認識相應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匯報點評: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鞏固練習: xK b1 .Co m 1、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___的。 2、___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拓展延伸:觀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據“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分別找出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   
板書設計 在星空中(二)夏季主要星座——天鵝座(天津四)、天琴座(織女)、 天鷹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4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探索宇宙
學習目標 1、對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一些有效信息。 2、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

學習重點 初步認識宇宙的結構和運動,建立宇宙系統的概念。
學習難點 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宇宙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宇宙的信息。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情境導入:同學們,2003年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5號”的發射成功,讓我們中國“千年飛天夢,今朝變成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乘坐“神舟號”飛船到太空遨游,繼續去探索宇宙。2、我們先來到地球家園的所在地——太陽系,回想一下,太陽系是怎樣一個星系?(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3、提問:太陽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嗎? 4、學生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們認識:太陽雖然是太陽系里唯一發光的恒星,但是太陽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也是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恒星,它們有的也會組成類似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太陽系和眾多的恒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恒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5、(出示銀河系俯視和側視的圖片)讓我們看看銀河系的模樣吧!說說你們覺得銀河系像什么?w W w .x K b 1.c o M (?http:?/??/?www.xkb1.com?/??)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 2、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錄像資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幾個重要階段的圖片和資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恒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1、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了幻想,向往著飛向太空。我們看到的這些資料,正是人類不斷地對宇宙進行探索的結果。2、你知道我國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嗎?匯報點評:鞏固練習:1、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___。 2、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__的。拓展延伸: 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來嗎?光年是一個什么單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你還知道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分別有哪些貢獻?  
板書設計   探索宇宙一、宇宙空間的天體系統: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宇宙二、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充滿活力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8  總課時 25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一天的垃圾
學習目標 1.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2.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3.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學習難點 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
學習準備 布置:每組派一名同學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統計工作。(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在家稱量好再把數據帶到學校來進行統計,但一定要事實求是。教師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和稱重演示。)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X|k |B| 1 . c|O |m一天垃圾的分類、稱重和填寫記錄表1、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垃圾。我家一天會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2、學生分組分類,稱量并填寫“我家一天產生的垃圾統計表”。(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衛生。)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請學生說說各種垃圾的來源。
2、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張大表格,統計全班 所有家庭產生垃圾的總重量。
3、學生匯報后填寫表格,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閱讀北京人均日產垃圾量資料,分組交流你對垃圾產量的一些想法匯報點評鞏固練習: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___。拓展延伸:討論并記錄通過學習懂得的與垃圾相關的知識,也記錄下學習了這節課產生的一些思考。  
板書設計 ? 一天的垃圾垃圾的分類方法:垃圾的來源: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6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垃圾的處理
學習目標 通過填埋垃圾的模擬實驗觀察分析簡單填埋垃圾的危害,從而考慮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

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學習準備 1、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和沙、紙巾、墨水、塑料瓶 2、現代清潔垃圾填埋場構造圖。 3、填埋場垃圾處理過程的視頻資料。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 1、出示幾張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導討論: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會造成什么問題?2、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講解:人們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處理垃圾。 (出示垃圾填埋場圖)合作探究1、教師講解: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簡單垃圾填埋。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72 頁的內容,分析填埋模擬實驗: (1)這個實驗模擬的是什么? (2)實驗的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了什么? 3、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并注意仔細觀察,描述其現象。 4、匯報交流: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處理場,還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哪些危害?  




導學過程 探索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 1、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我們能設計一個更好的垃圾填埋場嗎? 2、學生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環境隔離起來。 3、分小組嘗試設計,記錄設計的重點。 4、觀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場的構造圖,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環境的。 5、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就永遠安全了嗎?能在上面種植莊稼、建造房屋嗎? 6、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處理垃圾呢? 7、提出焚燒垃圾的方法,分析其優點和缺點。新- 課-標-第 (?http:?/??/?www.xkb1.com?/??)- 一-網8、提出思考,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有效的辦法呢? 匯報點評: 匯報交流各小組的設計,大家評價。鞏固練習: 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___和___,簡單的___和___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設計合理的___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拓展延伸:實地考察一個垃圾處理場  
板書設計 垃圾的處理處理垃圾的方法:挖坑填埋 焚燒 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有效的辦法: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7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學習目標 研究包裝盒是否過度包裝,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學習重點 能用實際行動減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事,養成廢舊利用的好習慣。
學習難點 能用實際行動減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事,養成廢舊利用的好習慣
學習準備 1、學生分組收集月餅、茶葉或酒的禮品盒和其他簡易商品包裝袋。 2、教師準備過度包裝的包裝盒和簡易商品包裝袋。稱重的彈簧秤。包裝繩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藝品,如空罐做的筆筒、飲料瓶做的花瓶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垃圾會污染環境,處理起來十分困難。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垃圾問題呢?同學們分組討論后做匯報。 2、歸納:解決垃圾問題要從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從根源上減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3、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好辦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 合作探究1、簡單小結學生的討論如(1)雙面打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2、提出焦點問題:剛才我們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減少(教師出示一簡易商品包裝盒),那請問商品包裝可以減少嗎?(引導歸納商品包裝的作用:便于保存、運輸、計量、標識等、衛生、美觀等。) 3、教師出示一禮品商品包裝盒提問:請問你對這樣的商品包裝盒有什么想法?  




導學過程 分組討論:過度包裝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環境嗎?我們怎樣來看到廠家過度包裝的行為,你想對商品生產廠家說點什么?我們在購物時應該怎樣選擇商品包裝? 廢棄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談話:有些東西已經用過,好像可以丟棄,仔細想想,會不會還有其它的用處呢? 2、教師出示一根包裝繩:你能舉出10種重新使用一根包裝繩的方法嗎? 3、引導學生繼續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4、思考問題: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處? 匯報點評如果我們注意收集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創意制作,不但省錢,還節約資源,減少垃圾,更具特色,作為禮物的話,還能表達自己的誠意。鞏固練習: 減少垃圾很重要,它是從___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且產生___,濫用塑料袋也會造成的_。拓展延伸:介紹國際環保理念“三R”減少浪費(Reduce)、物盡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  
板書設計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商品包裝的作用:便于保存、運輸、計量、標識、衛生、美觀。過度包裝:浪費人力物力資源、增加消費者負擔、增加垃圾量、造成環境污染 課堂收獲:減少商品的包裝以及廢棄物品重新使用可以大大減少垃圾的數量。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8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分類和回收利用
學習目標 1、調查當地廢品回收情況。 2、進行垃圾的分類分裝,參與回收利用的活動。 3、開展做堆肥的活動。

學習重點 正確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并學會分類、分裝的有效回收方法。
學習難點 正確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確處理有毒垃圾。
學習準備 1、有回收標志的不同品種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飲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醬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關圖片。 3、教師在校園一角選定安放堆肥箱的場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課前活動 1、開展一次小范圍的調查活動:布置一小隊同學(4~6人)調查附近的的廢品回收站或詢問廢品回收工作者,他們回收些什么?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處?指導時應注意:要求調查組同學調查前設計好采訪的問題(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兩個問題之外,還可自行設計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并要求在采訪時做好記錄,為在班級匯報做準備,最好老師也能和調查組同學一起參與調查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拍幾張調查現場的照片或攝一段采訪的錄像。這樣能確實匯報活動更生動,更具說服力。2、指名讓三兩個學生上網查閱關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匯報準備。 上節課, 我們已經發現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廢棄了的物品進行創意設計后,馬上就能變廢為寶,或為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幾分情趣,切切實實地減少了垃圾的產生。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生活中有許多廢棄物通過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比如:金屬、塑料等。生活中,你還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樣回收利用它們呢?(學生交流、匯報)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處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識別合作探究X|k |B| 1 . c|O |m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討 提問:(1)平時,我們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為什么? (2)你認為垃圾應該處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學生思考、討論,匯報 2、垃圾的分類匯報點評鞏固練習:1.在家庭垃圾中,你發現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2.你們家的垃圾分裝了嗎?有沒有存放廢紙、玻璃、金屬和塑料的地方? 3.把垃圾大致分為幾類來分裝?每一類包含的是哪些垃圾?拓展延伸:學做一個利用食物廢料等垃圾做成的寶貝——堆肥箱  
板書設計   分類和回收利用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塑料、玻璃、金屬……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垃圾 廚余垃圾 有毒垃圾 垃圾分類、分裝,有效回收利用。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29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一天的生活用水
學習目標 1、統計、分析、比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2、提高學生查找、收集、整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習重點 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認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學習制定切實可行的節水計劃。
學習難點 比較科學、準確地測量、統計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學習準備 學生上網或從書本中查閱“我國水資源狀況”的有關信息學生準備自制量杯一個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 (?http:?/??/?www.xkb1.com?/??)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水,實際生活中,你家里出現過停水的情況嗎?回憶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況給家里帶來了哪些不便? 學生匯報1、小組組內交流各人測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記錄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組派一代表匯報,本組當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誰?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誰?3、指名讓一兩個組當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學分別站起來說自己測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結果。合作探究1、提問:從同學們匯報的這組數據中,大家發現了什么?2、提問:為什么個人或家庭用水的量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請大家試著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導學過程 3、提問:大家在用水習慣上可能存在哪些差異呢? 1、提問:具體怎樣節水,大家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議呢? 2、介紹政府積極節水的事例。匯報點評:學生匯報,老師將孩子們說到的原因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刷牙”的對比實驗1、指名上臺做實驗,用量杯比較出不同的水量,得出結論,完成書中填空題。2、學生發表實驗后的感言3、資料收集小組關于我國淡水資源狀況信息的匯報
4、老師演示:切蘋果引出節水標志,讓孩子們談談對這個圖標的含義是怎樣理解的?鞏固練習:學生討論并制定自己的節水計劃
注意向學生強調:制定節水方案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切實可行,能真正落實到行動中。拓展延伸:1、創作一些節水宣傳畫,張貼在用水處。 2、寫一份節水倡議書,張貼到校園和社區的宣傳欄,在學校廣播站、電視臺進行宣傳,號召師生一起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板書設計 ? 一天的生活用水測量用水量的方法:家庭用水的量的差距原因: (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30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污水和污水處理
學習目標 1.做污水凈化實驗。 2.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學習重點 充分認識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增加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學習難點 做污水凈化實驗,理解污水凈化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作用。
學習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水污染的圖片和資料。 學生準備簡易的過濾裝置(可樂瓶和細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選擇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滌劑的)、自來水一杯。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出示“水污染”組圖,提問:看到這組圖片,你有什么感受或問題? 學生匯報(老師可在黑板上隨匯報板書關鍵詞,使后面的學習更有的放矢。) 2、小結:在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水污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水污染的有關問題。合作探究1、課前老師讓各組同學準備生活污水和自來水各一杯。下面,我們就一起以小組為單位,用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并把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2、示圖介紹“沉淀”、“過濾”的方法,開展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用自己課前制作的簡易過濾裝置做凈化污水的實驗。 3、提問:比較凈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區別?經過沉淀和過濾,原來的污水達到自來水的潔凈程度了嗎?   




導學過程 提問: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哪兒?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最后全班匯報,一起完成教材82頁的網狀圖。學生匯報,完成網狀圖污水的處理1、學生自行閱讀教材中的污水處理圖。 2、提問:污水處理一般要經過哪幾道程序?在每一個環節當中,污水得到了怎樣的處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匯報點評歸納,小結: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種叫“格柵“的裝置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處理的核心。化學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藥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鞏固練習: 1、關注身邊人們的用水情況,發現浪費水的行為應該___。 2、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即___方法、___方法、___方法獲得凈化。拓展延伸: 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污水處理廠  
板書設計 污水和污水處理1.解決水污染的簡單方法:沉淀法 過濾法2.污水的處理方法(三種): (?http:?/??/?www.xkb1.com?/??)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
導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導學案
年級 六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總課時 31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學習目標 1、調查家鄉水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 2、學習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學習重點 調查家鄉水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
學習難點 學習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學習準備 1、教師課前實地踏勘家鄉可供學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選定地點。2、有關家鄉水域狀況的錄像或照片。 3、采集水樣的瓶子,放大鏡或顯微鏡。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家鄉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沒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鄉的環境狀況,就要去實地考察,考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這一次,我們將一起到去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地點就定在龍門口。合作探究:考察前我們應做些什么呢?考察時要注意什么?(確立考察主題,設計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小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定安县| 丹巴县| 武城县| 遵化市| 浪卡子县| 新乐市| 栖霞市| 西丰县| 江安县| 红原县| 新邵县| 于都县| 灯塔市| 孙吴县| 长治县| 岚皋县| 莱西市| 教育| 卫辉市| 米脂县| 桐城市| 石棉县| 保定市| 徐州市| 方城县| 会理县| 桐城市| 文登市| 襄城县| 阳信县| 滕州市| 光泽县| 长兴县| 阳曲县| 沙雅县| 五大连池市| 喀什市| 海安县| 历史|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