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維護公平正義第2課時 公平正義的守護【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樹立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培養自己的正義感,并能積極宣傳和踐行公平正義。 能力目標:在日常生活中增強公平正義的意識,能站在正確的立場上,維護公平和正義。知識目標:知道堅守公平正義的具體做法,理解守護公平正義的必要性。【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掌握堅持公平正義的具體做法和途徑教學難點:樹立在日常生活中守護公平正義的意識【教學過程】一、預習導學(根據預習提綱,在書中標注相關問題及層次,完成填空) 目標導學一:堅守公平1、如何把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1)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 , 。(2)個人維/護公平。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 ,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事。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 ,形成有利于我們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遇到不公平的行為時,我們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3) 保障公平。對于 而言,在規定權利義務、分配社會資源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對于/ 而言,在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時,要公平地對待當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目標導學二:守護正義2、如何守護正義?(1)追求正義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主題。正義感是公民的/ 。期盼正義、實現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我們要做有/ 的人,以實際行動建構正義的大廈。(2)個人守護正義。守護正義需要/ ,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 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另一方面要講究/ ,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 (3)司法維護正義。/ 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 。為了實現司法重義,國家積極推進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關依法/ 行使司法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4)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 。讓我們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二、小組長檢查預習完成情況(核對答案,評等級,幫扶講解)三、師生合作探究1.活動一:教材p107思考:(1)談談如果你遇到不公平的事,你會怎么辦?交流在學校如何堅守公平。活動二:展示教材P109“探究與分享”你從三名司機的行為中學到了什么?(2)談談非正義行為發生在你身邊時,你會怎樣做?課堂小結,學生鞏固,檢查提問,查缺補漏課堂檢測1.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十八大以來五年脫貧六千多萬。這些都表明:( )①黨和政府關注民生,追求公平正義②國家努力讓全體人民共享繁榮成果③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④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同步富裕。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說明建設法治中國要( )A. 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B. 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C.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D.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3.近來,政府的新動向引起了媒體和民眾的熱議:“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出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這表明( )①政府著眼于民生建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②我國積極落實教育公平、控制房價,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民生 ③這些舉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④人民平均享有改革成果,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國務院將在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教育衛生扶貧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在扶貧責任落實、扶貧資金監管、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化解因病致貧返貧、保障住房安全等方面進行新探索。這樣做( )①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②解決了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③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④表明黨和政府努力實現共同富裕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5.為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黨中央、國務院于2018年1月發出《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決定在全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通知》指出,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斗爭和基層“拍蠅”結合起來,深挖黑惡勢力“保護傘”。這表明( )①黨和政府致力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努力構建和諧社會②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③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治國方略 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廣大人民群眾與黑惡勢力的矛盾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6.習近平強調,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問題,絕不允許對群眾報警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關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做到四個“決不”( )①有利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②有利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有利于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④有利于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據報道,安徽舒城中學生何夢茹好心攙扶摔倒的老人,反被老人親屬誤認為肇事者,幸得交警調查證明清白。何夢茹不但沒有怪罪,反而為摔傷老人捐款。由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網”舉辦的第三屆“攙扶老人獎”結果揭曉,何夢茹榮獲最高獎“攙扶老人委屈獎”,獎金5000元。何夢茹榮獲最高獎“攙扶老人委屈獎”是因為( )①她積極承擔責任,不計代價和回報 ②她自覺履行了攙扶老人的法定義務③她能勇于維護正義,與人為善 ④她堅守道德底線,樂于助人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教育部決定,今后高校自主招生延至高考后進行,申請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生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賽等多種加分項目被取消。這些舉措( )A. 將不同程度妨礙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不利于發展素質教育 B. 有利于維護良好的招生秩序,有效維護廣大考生的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C. 不利于高校選拔優秀人才,影響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D. 對確有特長的優秀考生不公平,不利于培養優秀人才9.【公平正義的守護】材料一 一名快遞員駕駛的機動三輪車與一輛出租車發生剮蹭,出租車司機便辱罵并連續抽打快遞員耳光。雖然當地警方迅速展開調查,依法對打人者處以行政拘留10天的處罰,但打人視頻被傳到網上后,還是引起網友們的持續關注,眾多網友紛紛譴責打人者,一些“義憤”的網友為了給快遞員出氣,輪番污辱和恐嚇打人者,甚至直接上門騷擾。材料二 陜西咸陽的一名快遞員蹭上路邊轎車,主動留下聯系方式;浙江樂清一兒童開車門時碰到相鄰車輛,家長留字條致歉。這兩起剮蹭事件的當事人均得到了車主的諒解,受損車主均未要求賠償。(1)請對網友的“義憤”之舉作出恰當評價。(2)從這些剮蹭事件中找出兩個值得點贊的行為,并指出其傳遞的正能量是什么。材料三 來自偏遠農村的優秀大學畢業生李娜,2018年5月參加了某市教育局教師招聘考試。今年該市教師職位均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招考資格不受性別、地域限制,招聘筆試、面試嚴格按規程操作,全程電子監控。該市教育局面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相關部門對違紀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3)請運用所學知識,談談該市教師招聘過程是如何體現公平正義的。(4)追求正義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們要做有正義感的人,同時我們要具備守護正義的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我們應怎樣做?10.材料一:新修改的選舉法,改變了原來城鄉按4︰1的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城鄉居民選舉實現“同票同權”。材料二:2018年8月26日,張家口某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40名。考務人員嚴格遵守面試操作規程相關要求,嚴明考場紀律,切實做到考務工作組織有序,考場及周邊環境安全穩定,確保了招聘工作始終在公平,公正的氛圍中進行。材料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特別要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1)請針對上述材料,分別談談你對公平的具體理解。(2)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出怎樣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3)結合所學談談上述做法產生哪些積極的意義。參考答案1——8 DBAC CBCB9.(1)網友的“義憤”之舉違背了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應承擔法律責任,這是非正義的行為,影響社會的和諧。(2)警方迅速展開調查,依法對打人者進行處罰,彰顯了法治的力量;網友譴責打人者,是正義之舉;咸陽的快遞員、樂清兒童家長的行為,體現了誠信品質和責任感;受損車主諒解了當事人,傳遞出的是友善。(3)①面向社會公布招考信息,體現了信息公開、公平。②招考資格不受性別、地域限制,體現了權利平等、機會平等。③嚴格按規程操作并接受監督,從制度上保證了公平正義。(4)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方法,做到見義“智”為。10.(1)材料一: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選舉權(或公平就是權利公平);材料二:公平就是每個人都要平等地遵守規則和規程(或公平就是規則公平);材料三:公平就是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或公平就是機會公平)。(2)不斷建立和完善正義的制度。或加強法律、制度建設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3)①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②有利于公民平等享受權利,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③有利于營造更好公平競爭的環境;④有利于縮小城鄉、區域差距,維護社會穩定和進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