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52張PPT。社會生活與文化1、宋代統治階層主要包括哪些?2、宋代各階層的的身份和待遇有哪些變化?3、各階層的變化與宋朝統治者的什么政策有關?崇文抑武請思考:社會階層的變化一、宋代社會階層統治階級:皇室、官僚、地主被統治階級:農 工 商社會各階層地位的提高(士、農、工、商)①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和優待。 (宋)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拜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家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 ——王夫之《宋論》宋朝科舉取士宋代御前殿試士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司馬光士人地位提高的原因:宋代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農:農民。種地為生的人,有自耕農、半自耕農、佃農。②宋代的自耕農、佃農的身份比以往有所提高。工:各種手工業者,按契約獲得工錢,相對自由。③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學讀書,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材料一:宋徽宗時,京師富商張家娶了三十多個宗室女。宋徽宗的鄭皇后、宋高宗的吳皇后都是出自商人之家。 材料二:宋朝規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學讀書,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考中就能做官。說明了商人地位的提高1、唐宋日常生活發生巨大變化①城市居民的活動不再受坊、市分割和“日落閉市“等時間、空間限制。②逢年過節吃餃子,燃放煙花爆竹。③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這些變化基本形成了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二、社會生活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 日 請找找詩中反映了北宋過年的哪些習俗?在你的家鄉還保留這些過年的習俗嗎?①燃放煙花爆竹②家人一塊喝屠蘇酒辟邪③大門上更換新桃符喝屠蘇酒、掛桃符、放爆竹、社火表演、逛廟會等2、宋元時期傳統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春節 歡歡喜喜過大年 貼對聯、走親訪友、吃餃子、放煙花、爆竹等吃湯圓、看花燈、放煙花等看花燈、舞獅子、逛廟會等元宵節賽龍舟、吃粽子等端午節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成型于漢代,到宋代隨著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節日更加分化,節日框架基本上確立(如傳統的寒食節轉化為清明節,端午節因南方河流眾多形成龍舟競渡風俗等),節日風俗也更加豐富。3、宋元城市娛樂生活豐富多彩瓦子:在宋代城市中,大型的娛樂活動場所叫做瓦子。瓦子的出現意味著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豐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欣賞趣味。 “瓦子”是綜合的娛樂場所,節目最吸引人的是雜劇。資料:東京(今開封)的瓦舍遍布東西南北四城,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朱家橋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等,每座瓦舍中有十座“勾欄棚”,多的達50余座(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南宋中期,臨安城內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橋瓦,以北瓦規模最大,有勾欄13座。城外有瓦子20座。勾欄:在瓦子中,藝人們用繩索、柵欄或布障圍成一塊塊比較固定的演出場,叫做勾欄;有的勾欄上面,還裝有遮陽避雨的天棚,就成了“看棚”??軕蜚~鏡丁都賽戲曲雕磚伎樂俑說唱圖宋蹴鞠銅鏡宋代相撲圖節目:奇術異能,歌舞百戲,粼粼相切,樂聲嘈雜十數里 ——吳自牧《夢梁錄》除了城市中的瓦子之外,民眾在街頭巷尾或是集市廟會上也能欣賞到藝人的精彩演出。二、宋元文化——宋詞元曲2、宋代文人的特點:滲透著濃郁的文人氣息。1、宋代文化的特點:多才多藝,情趣風雅,注重哲學思考和內心修養。 詞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句子長短不一,適于歌詠吟唱。起于五代與唐,流行于宋。常用的詞牌有《念奴嬌》、《滿江紅》等。很多宋詞中都體現了關心民族屈辱、抒發愛國情感的主題。3、宋詞(2)四大代表人物:(1)特點: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句子長短不一,適于歌詠吟唱。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李清照、柳永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 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學成就。“尸骨”未寒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游覽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題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尸)!”當時蘇軾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著河岸上正有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赤壁懷古》 版本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江城子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辛棄疾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宋朝著名的文學家,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以恢復為志。工于詞,為豪放派詞人代表,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如《水龍吟》、《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永遇樂》(千古江山)等,表現對南宋朝廷屈辱茍安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這些作品大都基調昂揚,熱情奔放。此外,其描寫農村景物和反映農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樂》(茅檐低?。ⅰ段鹘隆罚髟聞e枝驚鵲)等,都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詞,如〈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等,寫得儲蓄蘊藉,言短意長。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南宋*辛棄疾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濟南(今屬山東)人,婉約派代表詞人。父李格非,為元祐后四學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靖康之難后。明誠奔母喪南下,知江寧府,清照載書至建康。建炎三年,趙明誠卒。離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隨亦入浙,經臺、嵊、黃巖,從御舟海道至溫州,復至越州,衢州,于紹興二年(1132)赴杭州。紹興四年,作《金石錄后序》。紹興中,以《金石錄》表上于朝。卒年約七十馀。善屬文,于詩尤工?!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洝兑装簿邮课募菲呔?,俱不傳。清照創詞“別是一家”之說,創“易安體”,為宋詞大家。詞集名《漱玉集》,今本皆為后人所輯。世人皆知李清照工詩能文,尤善填詞,殊不知她還能作畫,其《琵琶行圖》直到明朝還被人收藏,而且她對當時流行的各種游戲也十分精通,玩起來游刃有余。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宋 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本詞中千古流傳的佳句就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前調?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沈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兩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聲 聲 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許。 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后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一、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評他:“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將名字抹去。柳永自稱:“奉旨填詞?!?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據說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贊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其他詞人范仲淹 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賀 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姜夔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4、元曲(1)背景:宋元時期,文人開始關注民間文化,并從中發掘創作的素材,有的還直接投身于民間文藝的創作。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在宋、金兩朝戲曲產生、發展的基礎上,元朝戲劇空前發達,元雜劇和元散曲合稱元曲 。(2)元散曲由詩歌演變而來,起源于民間小調和少數民族音樂。代表:元代 馬致遠關漢卿 雜劇源于宋金時代,元雜劇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戲曲藝術。它融合詩歌、音樂、舞蹈、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來演出一個完整的故事。(3)元雜?。涸s劇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關漢卿,《竇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但歷史上還有部分人認為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和白樸。知識鏈接*宋代文化繁榮的原因①統治者“崇文抑武”的策略②經濟的繁榮③科舉制度的完善④印刷術的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愛剪輯-宋詞.mp4 社會生活.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