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版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一單元《水》知識點匯總第一課、水到哪里去了蒸發: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氣化現象,只在液體表面發生。水蒸氣:是水的氣體形式,自然界中的水無時無刻的緩慢地蒸發成水蒸氣。 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沒有固定的形狀、無色、無味、透明。水和水蒸氣的不同點:水看得見摸得著,水蒸氣看不見摸不著。水是液體、空氣是氣體。第二課、水沸騰了沸騰: 液體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內部出現大量氣泡。氣泡迅速脹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氣,整個液體發生劇烈汽化。水沸騰時會有大量氣泡產生并伴有聲音,這是水變成水蒸汽散發到空氣中的表現。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液體溫度不再上升,此時的溫度稱為液體的“沸點”。第三課、水結冰了冰融化能使周圍的溫度降低,在冰里面加鹽,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溫度。當環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開始結冰,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水結冰后,從液體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體積變大。水和冰的相同點:無色、無味、透明。水和冰的不同點:水是液體,冰是固體。第四課、冰融化了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開始融化。冰融化成水后,體積變小。冰是固態的水,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態的水。水是液態,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水蒸氣是氣態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存在于空氣中。水的三態變化第五課、水能溶解多少物質溶解:指物質均勻、穩定地分放在溶劑中,不會自行沉降,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水能夠溶解的物質的數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第六課、加快溶解食鹽在熱水中溶解的更快。攪拌能加快食鹽溶解的速度。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溫度,攪拌,顆粒大小。第七課、混合與分離用“溶解—過濾—蒸發”的方式可以分離食鹽和沙。過濾:通過特殊裝置將流體提純凈化的過程。蒸發結晶:加熱蒸發溶液,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蒸發結晶。用磁鐵可以分離木屑和鐵屑了解物質的特性,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第八課、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我們可以改變橡皮泥和紙的形狀或大小,但是構成它們的物質沒有改變。冰、水、水蒸氣雖然狀態不同,但都是同一種物質。物理變化:指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2019版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空氣》知識點匯總第一課《感受空氣》空氣能占據空間,形狀不固定,有質量,但是很輕。空氣具有無色、透明、無味、會流動等特征。空氣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空氣中包含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空氣中的氧氣能幫助火柴燃燒,動植物需要呼吸空氣。空氣氣泡圖:特性,組成,作用。第二課《空氣能占據空間嗎》1.打孔前,空氣占據空間,水不能進入杯子;打孔后,空氣流出,水進入杯子;打氣后,空氣重新占據空間,杯中的水明顯減少。 結論: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并且充滿各處。第三課《壓縮空氣》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占據的空間可被壓縮,也可以被擴張。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第四課《空氣有質量嗎》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質量是空氣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質量是所有物質的本質屬性之一,空氣作為一種物質,是有質量的。第五課《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測量空氣質量時,要選擇“輕重和大小適當的物體”當作測量標準物。質量相同的物體,體積可能不同。第六課《我們來做“熱氣球”》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熱氣球上升原理:口袋里的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重量變輕,所以會上升。熱氣球下降原理:遠離熱源后口袋里的空氣變冷,體積縮小,重量變大而下降。第七課《風的成因》熱空氣上升會引起空氣流動。當熱空氣上升時,空出來的區域(低壓區)將由附近的冷空氣填補,形成我們平時感受到的風。空氣的冷熱變化會導致空氣流動,這是自然風形成的主要原因。第八課《空氣和我們的生活》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空氣可以幫助燃燒。風具有能量,風能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2019版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三單元《天氣》知識點匯總第一課《我們關心天氣》 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天氣總是在不斷變化,有些天氣會給我們帶來災害,如臺風、洪水、干旱。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天氣日歷是對天氣變化進行一段時間的記錄,收集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天氣日歷的內容由氣溫、云量、降水量、風向和風速四部分組成。第二課《認識氣溫計》氣溫計是測量氣溫的專用工具。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讀數口訣—零刻度,讀數起;向上數,攝氏幾;向下數,零下幾。氣溫計由面板、液柱、液泡、刻度、單位符號組成。第三課《測量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空氣溫度。為了比較,每天可以選同一時間點來測量氣溫。一天的氣溫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氣象預報通常會報一天(24小時)內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最高氣溫是指一天內氣溫的最高值,一般出現在下午2到3時;最低氣溫是指一天內氣溫的最低值,一般出現在清晨日出前。第四課《測量降水量》降水的常見形式:雨、雪、冰雹。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雨量器的單位是毫米。第五課《觀測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風向指的是風吹來的方向,風向的八個方位。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氣象學家把風速記為13個等級,即“蒲福風力等級”。風級歌:零級煙柱直沖天,一級清煙隨風偏, 二級輕風吹臉面,三級葉動紅旗展, 四級枝搖飛紙片,五級小樹隨風擺, 六級舉傘有困難,七級迎風走不便, 八級風吹樹枝斷,九級屋頂飛瓦片, 十級拔樹又倒屋,十一、十二級陸上很少見。第六課《觀察云》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多云和陰。云的三種基本形態:層云,積云,卷云。第七課《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天氣是不斷變化的,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氣候和天氣的概念不同,氣候是一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第八課《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布。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五個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布天氣預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