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第2課 俄國的改革彼得大帝在俄羅斯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有一座巨大的塑像。那是一個頭戴桂冠的騎士,他騎坐的駿馬揚起前蹄,后蹄踩著一條巨蛇。他就是俄國歷代沙皇中第一個被稱為“大帝”的彼得一世。www.21-cn-jy.com1689年9月,十七歲的彼得在大貴族支持下,將野心勃勃、把持朝政多年的同父異母姐姐索菲婭關進修道院,真正成為掌握政權的沙皇。讓眾多大臣納悶的是,彼得當朝后便將日常政務交給自己母親、太后納塔莉婭和幾個他信任的貴族大臣處理,自己離開克里姆林宮。他有時指揮親信士兵組成的團隊進行軍事演習式的游戲,更多時間他則出現在莫斯科的僑民區——日耳曼村。2·1·c·n·j·y日耳曼村里聚集著許多外國人,其中有醫生、工程師、教師、商人、軍官。彼得與這些來自世界各地、掌握專業知識的人廣泛接觸,能長見識,所以彼得常來這里。他還虛心地向他們學習航海、天文、幾何、數學等知識。這都是過去他很少聽說過的。原來,當時以莫斯科為首都的俄國非常閉塞、落后。農奴制束縛下的農業發展緩慢,工業與手工業水平與西歐相比差距很大,貴族子弟中也有相當多人是不識字的文盲。連莫斯科都沒幾所學校,醫生更是缺乏。這一切,都讓彼得深感俄國的落后面貌必須改變。彼得在1695年發動了爭奪出海口的第一次戰爭,攻打土耳其控制的亞速城堡,但卻被土耳其人打敗。沒有海軍是這一仗戰敗的原因之一。因此彼得一世就大力抓造船、造軍艦。他命令集中全國人力和材料,用皮鞭監督工程進度,同時他自己也像一名木匠一樣流著汗親自參加造船。21教育網“只有陸軍的君王是只有一只手的人,同時又有海軍,才是雙手俱全的人。”彼得在心里念叨著這句話。一年半后,俄國建立了它歷史上的第一支艦隊。然后彼得再次發兵攻打亞速城堡。盡管這次取得了勝利,但是要戰勝控制黑海的土耳其,俄國現有的艦只和造船技術力量還遠遠不夠。看來,必須出國學習先進技術,同時用外交手段與西歐國家聯絡,共同對付土耳其。于是,彼得一世果斷地宣布,派俄國名門貴族出身的子弟五十人組成留學生團,去威尼斯、荷蘭和英國,學習航海和造船技術。他們沒有完整地掌握技術不得回國;一旦發現有擅自回國者,將罰沒其全部家產。然后他又決定組織一個高級使團出訪歐洲各國。他本人將以使團隨員身份,隱藏其中參加。2-1-c-n-j-y彼得的這兩個決定,在貴族官吏中招來了一片反對聲。當時的俄國人認為離開俄國去異國是違背祖宗教誨的行為,沙皇陛下隱藏身份出國,更是有失帝王的威嚴。這天,幾位貴族元老大臣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座修道院憂心忡忡地聚會。他們共同商量后決定冒死進諫,勸阻彼得出國。第二天,一位白發蒼蒼的貴族帶著幾位老臣求見沙皇。彼得一世一聽就明白了他們的來意,斷然頒旨,將頭腦守舊的貴族大臣軟禁幾天。“朕不想見他們。請他們去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休息些日子吧。”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是當年索菲婭公主軟禁彼得與他母親的地方。彼得計劃先在使節廳舉行告別宴會,第二天也就是1697年2月24日,他隨同總人數為二百五十人的龐大使團出訪歐洲。一切準備就緒,突然近衛軍隊長緊急求見:“陛下,臣得到可靠消息,射擊軍上校齊克列爾已糾集一些武裝衛士,將在告別宴會中暗殺陛下!”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彼得一世聽后,臉部肌肉抽搐著,表情古怪。這個齊克列爾當年就是索菲婭公主篡奪朝政時的親信,射擊軍是索菲婭將彼得母子軟禁在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的武裝衛隊。少年時度過的那段提心吊膽的日子,頓時重現在彼得眼前。正因為少年時代頻頻遭受這種刺激,彼得才會染上每當痛苦時,臉部肌肉立即抽搐的古怪毛病。想到這些,彼得傳令近衛軍立即捉拿齊克列爾等叛亂分子。嚴刑審問后,那些乘貴族大臣反對彼得出訪之際發動暴動的貴族、軍官全部被處死。21·cn·jy·com“據他們招供,陛下,您的岳父和幾個叔叔也是反對陛下出訪的,如何處置?”近衛軍隊長為難又小心翼翼地問。21*cnjy*com“哼!統統趕出皇宮,嚴加看管。”彼得一世毫不留情。然后,彼得隱身其中的使團出訪歐洲。在阿姆斯特丹,他參觀了造船廠。彼得又打扮成木匠在船廠虛心學習。在倫敦,彼得偷偷混進議會上院聽議會的討論。在柏林,彼得在武器制造工廠貪婪地問這問那。一直到維也納,彼得才以沙皇身份與奧地利皇帝商談結盟反對土耳其的事宜。【來源:21cnj*y.co*m】一年多后,彼得一世率使團回到莫斯科,在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接見文武大臣。彼得身穿簡短的服裝而不是俄國傳統的長袍,熱情又不失威嚴地講述歐洲的先進文明。隨后,他又嚴肅地說:“各位大臣留的長胡子,就是守舊、落后的表現……”【出處:21教育名師】說完,他拿出剪刀,不由分說將一位大臣的胡子剪掉了。在場的貴族們大驚失色。這么多年來,俄羅斯人一直認為胡子是“上帝給男人最珍貴的裝飾品”。可彼得認為要改變俄國落后的面貌就必須從改變陳規陋習做起。他下令剪去長胡子,貴族不得穿寬大長袍,而要穿簡短的服裝。他又改革軍隊,擴建海軍;還下令辦印刷廠印報紙,開辦一批技術學校,建立科學院,改變歷法。他還在涅瓦河口建立了新城——彼得堡,命令居民遷入彼得堡居住,最后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彼得堡。因為彼得堡地處通波羅的海的芬蘭灣,便于對外交往,吸取學習世界先進科學文化,改變俄羅斯落后的面貌。就這樣,俄羅斯從彼得一世開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西歐各國的差距迅速縮短了。彼得一世親自帶人在彼得堡大街上種樹。好多軍官和士兵看到沙皇這么做,也感動地加入了植樹的行列。彼得抬頭看到有個軍官在一旁沒動手,卻在狡猾地笑。彼得沒有立即下令懲罰他,而是意味深長地說:“你是在笑我,看不到這些樹長大成林的日子吧。不錯,但我還是要這么做,因為我們的后代可以用這些木材造軍艦。你是個鼠目寸光的傻瓜,我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俄羅斯的利益而這么做。”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這一席話,聽得那軍官面紅耳赤,也讓民眾對俄羅斯的興旺增加了信心。葉卡捷琳娜二世午后,陽光照進這個小鎮,天地間鍍上了一層橘紅色,隨著清風,偶爾的鳥叫聲,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匆忙地追趕著時鐘上的指針,忘卻喧囂的俗塵,揮揮手告別的白云,從小鎮出發,進入另一座城。一個女孩漫步在大街上,金色的陽光灑滿了她的全身,她瞇著眼微微地仰起頭,耀眼的陽光引領著她向前。少女漫著輕輕的腳步,輕巧的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到了盡頭卻和自己衣著打扮不符合的同齡孩子打鬧起來,這是采爾勃斯特公國的索菲亞公主,如果不是她13歲那年的一個偶然事件,索菲婭的命運可能與同年代的貴族小姐們沒有什么兩樣。21·世紀*教育網1742年,她的遠房表哥,荷爾施泰因王子卡爾·彼得·烏爾里希,也就是俄國彼得大帝的外孫,被他的姨媽——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選中,成為俄羅斯皇位繼承人,而索菲婭則被選為未來皇儲的妻子。21*cnjy*com于是,一只由三十輛雪橇組成的車隊,在俄羅斯的大地上日夜行駛,車隊中的索菲亞,身著厚厚的皮毛大衣,看著外面被白雪覆蓋的天地森林,心中暗暗吃驚俄羅斯土地的遼闊。車隊抵達莫斯科,索菲亞母女受到伊麗莎白女王的熱烈歡迎。索菲亞是德國人,在俄羅斯沒有任何一點勢力,對此段婚姻,她不知道究竟是福還是苦。索菲婭公主皈依了東正教,改名為葉卡捷琳娜。受洗儀式是葉卡捷琳娜在俄羅斯的首次公開活動,她用俄語對答問話,談吐得體,吐字清晰,再次博得了宮廷上下的好感。次日,皇儲彼得與葉卡捷琳娜訂婚。第二年,兩人舉行婚禮,葉卡捷琳娜受封大公夫人。婚后的生活,對于葉卡捷琳娜是灰色的,丈夫彼得根本就不愛她,另尋新歡,而女王則對她挑剔苛刻,她時刻處于監視下。葉卡捷琳娜整日幽處深宮,只好靠讀書排遣寂寞。起初她開始漫無目的地讀小說,后來無意中讀到了伏爾泰的作品,自此開始對政治哲學類書籍感興趣。葉卡捷琳娜開始跟宮廷中的老貴族進行交談,不但提升了俄語水平,還了解了一些宮廷內事,同是還暗中物色了一些親信1761年,伊麗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繼位,史稱彼得三世。彼得三世沒收修道院領地、強迫軍隊普魯士化,對外把自己出身的荷爾斯泰因家族的利益置于俄羅斯國家利益之上,引起俄羅斯僧侶階級、貴族和軍人的反感。彼得還打算廢黜皇后葉卡捷琳娜。葉卡捷琳娜先下手為強,她和奧爾洛夫兄弟在得到了貴族的支持后,提前發動政變,推翻了彼得三世,成為俄羅斯帝國的女皇。繼位后,葉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了一系列施政目標,促進商貿繁榮,增加國庫收入等等。對內力圖加強擴大貴族特權,維護和發展農奴制,還殘酷的鎮壓了普加喬夫起義,并頒布了各種詔書,使貴族成為社會上的特權階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經濟政治地位,使農奴制度發展到頂點。【版權所有:21教育】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個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她在位期間,是農奴制的黃金時期,還大大擴大了俄羅斯的領土。她曾自評:“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如果我們不同意減少殘酷性和改善人們不可忍受的生活狀況,那么盡管我們反對,他們自己遲早也會這么做的;治理俄羅斯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只能用專制君主制,舍此皆為下策。”【來源:21·世紀·教育·網】1796年,葉卡捷琳娜結束了她輝煌的一生,在位時期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使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其才干與名氣也聞名海內外,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女皇”,也被尊稱為“大帝”。俄國農奴制改革“是誰給了這可怕的權力,讓一些人奴役另一些與他同樣生活的人的意志,剝奪了他們的自由?……主人為了排解愁悶,隨意將他當做一頭牛賣出,換進來一匹馬,或者一條狗,而他卻從此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爹娘、兄弟姐妹……”21cnjy.com農奴制危機的加劇還表現在俄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包括思想文化領域。著名作家、評論家別林斯基在劇本《德米特里·卡列寧》里,憤怒譴責當時還在俄國盛行的農奴制。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羅留波夫等俄國進步思想家、作家那時也紛紛撰文,抨擊俄國農奴制的慘無人道和殘忍。詩人普希金在《致卡達耶夫》、《自由頌》、《鄉村》等詩中鮮明的表達了謳歌自由、反對農奴制的思想,他寫道:我要向全世界歌頌自由,使王位上的惡人膽戰心驚;世界的暴君,戰栗吧!而你們,匍匐著的奴隸們,聽吧!鼓起勇氣,起義吧!而俄國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靈》,也諷刺了當時盛行的農奴制。小說描寫一個投機鉆營的騙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買賣死魂靈(俄國的地主們將他們的農奴叫做“魂靈”)的故事。乞乞科夫來到某市先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打通了上至省長下至建筑技師的大小官員的關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注銷戶口的農奴,準備把他們當做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他走訪了一個又一個地主,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買到一大批死魂靈,當他高高興興地憑著早已打通的關系迅速辦好了法定的買賣手續后,其罪惡勾當被人揭穿,檢察官竟被謠傳嚇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死魂靈》的發表震撼了整個俄國,在作者鋒利的筆下,形形色色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墮落的官吏以及廣大農奴的悲慘處境等可怕的現實,揭露得淋漓盡致。盡管各個作家筆鋒所向下,十九世紀中葉,俄國卻還頑固保存著野蠻愚昧落后的農奴制。俄國在以勞役制為主要剝削形式的地主莊園經濟基礎上建立起經濟、法律制度。農民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處于社會最底層,實際上是農奴。1592~1593年,沙皇政府在全國實行土地和戶口登記。凡記入地主名下的農民便成為農奴,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達6個月以上便淪為奴仆。1597年,沙皇下詔規定地主有權追捕逃亡期未滿5年的農民,農民更加牢固地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當時,農民分為地主農民、宮廷農民和國有農民3種。地主農民受壓迫最深,既要為地主服勞役,又要向地主奉獻各種農副產品,逐步失去了人身自由。宮廷農民從屬于沙皇宮廷,專門供給沙皇必需品。國有農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國家的殘酷剝削,擔負著繁重的貢稅和各種無償的勞役。1607年頒布的法典規定,地主追捕逃亡農民的期限從5年延長到15年。1649年,《法律大全》明確宣布地主有權以1626年編纂的土地財產登記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調查表為依據,無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農民不論逃亡時間多久,都要連同他們的家庭、財產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來的地主領地里。《法律大全》還規定,封建主在領地內有權對農民進行判決、鞭笞、拷問和給他們戴上鐐銬、鎖鏈。除對沙皇的叛逆行為外,農民不得告發自己的主人;地主破產時,其債務要由農民償還;地主有權干涉農民的財產、婚姻等家庭事務。從此農民完全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在人身、財產和司法上絕對受地主支配。農奴制將農民視同牲畜,農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無情摧殘。他們整天無償地為封建地主勞動,甚至被作為物品抵押債務;他們機械、麻木地活著,一個個成為愚昧的文盲、愚鈍的苦力。大量農民被束縛在農業莊園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必需的勞動力由此缺乏來源,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因此也大大落后于西歐諸國。當然有壓迫就有反抗。俄羅斯各地的農民起義、暴動此起彼伏,社會動蕩不安,其中俄國農民領袖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俄國歷史上四次農民戰爭中規模最大和最后的一次。對沙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和之前的起義一同震撼了沙俄的封建農奴制統治。一天,金碧輝煌的宮廷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正面對桌面上那份字跡清晰的呈文,眉頭緊鎖。自從1855年3月他作為登基的新皇帝以來,這一年多時間,大臣們呈報上來的幾乎沒有一件好消息。兩年前他還是皇太子時,俄國與土耳其在巴爾干地區交戰,俄海軍殲滅了土海軍。但英、法馬上與土結盟,還加上個撒丁王國,組成聯軍與俄交戰。英法聯軍的蒸汽動力鐵甲艦將俄海軍的風帆戰船逼得退守克里米亞;在黑海邊的俄軍要塞塞瓦斯托波爾,被圍的八萬俄軍面對六萬余聯軍,苦守三百四十九天后,兵敗而退。說起來不是俄軍官兵不勇敢,無奈俄軍步槍的射程只是英法士兵步槍的三分之一。克里米亞缺乏鐵路,俄軍糧草軍火供應,因為笨重的大車裝運,只好艱難地行駛在泥濘的土路上……克里米亞兵敗的消息,激起俄國朝野一片嘩然。沙皇尼古拉一世因為忍受不了克里米亞戰敗而服毒自盡。但克里米亞遠在天邊,即使丟失也不是什么大災難。他的哥哥亞歷山大在1812年丟失莫斯科的時候都沒有絕望過。如果尼古拉一世絕望,那么早在1854年奧地利迫使俄國退出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時,他就應該退出戰爭。之后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即尼古拉一世的長子登極。他立刻召回了緬希科夫親王,代之以米哈依爾·戈爾恰科夫親王。后者在多瑙河失敗后顯然又得到新沙皇的重用。由此看出亞歷山大二世也并不是個只知吃喝玩樂的昏君,他近來不斷得到農民騷亂日益增加的報告;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是落后的農奴制阻礙了俄國的強盛與發展,結果造成今日俄國與英法相比較,國力差距越來越大。一些明智的大臣也上呈文贊成這種觀點。眼下這份讓亞歷山大二世遲遲難以落筆批示的呈文,正是內務部副大臣米留金所寫的請求廢除農奴制的方案。米留金主張農民應當獲得解放,得到土地;同時,地主也應得到出讓土地的贖金。但如果他不廢除農奴制,自己的皇位極可能坐不穩,但是,廢除農奴制必然要觸犯封建貴族領主的利益。這些世襲貴族在宮廷中極有勢力,前朝的沙皇彼得三世和保羅一世,就因違背貴族利益被他們制造宮廷內亂而喪命……想著,亞歷山大二世沒有批準米留金的方案。然而,如何妥善解決廢除農奴制的問題,時時如同一個擺脫不了的陰影,纏繞在他心頭。幾天后,亞歷山大二世給他的姑媽寫信,信中談到貴族地主與農奴的沖突時,他寫下了如下的幾句:“我期待著,眾多領地上那些有頭腦的領主自己來表示,他們打算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自己農民的命運。www-2-1-cnjy-com用延緩漸進的方式逐步爭取貴族對廢除農奴制的支持,是亞歷山大二世的唯一選擇。之后,政府開始允許報刊公開談論俄國的農民生活問題;再成立一個專門研究擬定廢除農奴制方案的政府機構“秘案委員會”,后改名“農民事務總委員會”,米留金等官員進入這個機構。1857年,當維爾諾省的地方貴族表示愿意“不帶土地解放農民”時,正中亞歷山大二世的下懷,他立即下詔書發往俄國各省,又讓報刊公布。于是,各省的貴族委員會相繼成立,各種“農奴解放”方案也被陸續送到俄國首都,供米留金等人參照、協調、平衡,從中草擬出俄國廢除農奴制的合適方案。然而,俄國各地農奴反抗暴政的斗爭不斷增多,為了防止再次爆發農民革命,沙俄政府棄卒保車,拒絕部分貴族過于貪婪的要求,加快擬定關于農民脫離農奴依附關系的總法令的速度。1861年3月3日,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這個法令,俄國幾千萬農奴終于獲得了解放。廢奴法令將大量優質土地和水源、森林、牧場留給地主。農民通過長達四十九年分期還貸方式向政府貸款,支付給地主贖金,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份地”。這對農民仍是不公平的,但他們有了“人身自由”和通過巨額贖金贖得的土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