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蘇聯的改革與解體1953年,一代偉人,斯大林去世了。全國上下,為之轟動。在這時,接任黨和國家的赫魯曉夫,做出了一個決定:進行改革。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赫魯曉夫經過長時間的分析與判斷,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措施。可是,它們也存在一些弊端。雖然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沒有根本的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赫魯曉夫對于這個棘手的問題也感到很焦灼。一直持續到60年代,這個改革所包含的弊端日益突出,1964年,赫魯曉夫只得被迫下臺。21教育網1985年,為了國家,戈爾巴喬夫上臺了。他針對了蘇聯經濟發展面臨的停滯局面,經過反復斟酌,把經濟改革作為了重點,但讓戈爾巴喬夫失望的是,經濟改革并沒有取得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80年代后期,蘇聯的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戈爾巴喬夫對此做出了又一個決定:將改革的重點轉在政治上。戈爾巴喬夫沒預料到這個決定改變之巨大。因為這個決定,蘇聯的政治體制發生急劇變化,它表現為一黨制轉變為多黨制,國家的權力日益分散,這引起了各加盟共和國想要脫離蘇聯的趨勢,并且日益加強。1991年8月19日,新聯盟條約正要簽署時,8名蘇聯高級官員組成了“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政變,試圖想使國家和社會盡快擺脫危機,但歷時不到三天,這個念頭就被掐滅了,這個政變失敗了。這次政變之后,戈爾巴喬夫猶如拿破侖滑鐵盧戰役般,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極速下降。這對戈爾巴喬夫是多么的不利,而對于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有著極大益處,他控制了全局,這促使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21cnjy.com故事的最后,在1991年底,蘇聯解體了。匈牙利事件東歐國家的市場社會主義以匈牙利的市場社會主義為代表,而它的改革是在社會主義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作出的選擇,因為在匈牙利要求改革期間,匈牙利事件爆發。蘇聯第一次干預是在沒有獲得匈牙利政府正式邀請的情況下,蘇聯發動了代號為“行動波”的行動。蘇軍進入匈牙利后,事件變得復雜。一些工廠成立了革命委員會,許多工人參加到抵抗蘇軍干預的行列,匈牙利軍隊紛紛倒戈,大批武器流向社會——“一場匈牙利和蘇聯之間的沖突開始。”此后,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內槍聲不斷,國各地掀起了總罷工,要求蘇聯軍隊撤出的呼聲越來越高,游行示威演變成了騷亂。21·cn·jy·com事件發生后,經蘇共同意,匈黨中央罷免了格羅的職位,由卡達爾繼任第一書記。然而此時,蘇聯模式和蘇聯控制帶來的痛苦和怨恨刺激著匈牙利人,因此,人們越來越激進。在這種情況下,匈牙利黨和政府目前最可行的是改組政府,這一選擇經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全體通過,也得到了米高揚等人的認同。27日,納吉宣布了新政府的組成名單。新政府成立后對這場騷亂進行反思。發現絕大多數是學生、倒戈軍人以及工人和市民。所以,新政府做出了兩個有關時局的決定,一是立即實行全面停火,二是匈蘇兩國政府將就蘇軍盡早撤離達成協議。www.21-cn-jy.com29日,停火令正式生效,蘇軍開始撤離。然而,這一切來得太晚,近8000名刑事罪犯卷入到混亂之中,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得到了武器,四處打砸搶劫。2·1·c·n·j·y直到布達佩斯共和國廣場發生了一周以來最為嚴重的慘案,國家保安局新兵被活活打死,國防部兩名上校被殘酷殺害,布達佩斯市委書記也不幸遇難;蘇共中央領導人認為這是一場反蘇、反社會主義的暴亂。蘇聯領導人決定再次對匈牙利進行干預。最后以卡達爾為首的匈牙利工農革命政府宣告成立。【來源:21·世紀·教育·網】匈牙利事件是在社會各種矛盾不斷累積并且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爆發的,這次事件給匈牙利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21·世紀*教育網東歐劇變1989年,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接連發生了劇烈的“政治地震”,其中第一個激烈震蕩的國家是波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由于政策的失誤,波蘭爆發了經濟危機,政府不得不提高肉類的銷售價格,從而激起了全國性的工人罷工、抗議浪潮。后來,波蘭政府與團結工會及其他反對派舉行圓桌會議,同意團結工會重新登記后合法化;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實行總統制和議會制,進行議會和參議院的大選。經過1989年的大選,團結工會變成控制兩院的第一大黨,國名由波蘭人民共和國改為波蘭共和國。于是,波蘭國家的性質根本改變,成為一個實行西方議會民主和市場經濟的國家。www-2-1-cnjy-com東歐的其他國家也卷入了劇變的漩渦,如匈牙利、保加利亞等、捷克、羅馬尼亞等。這就是著名的“東歐劇變”。2-1-c-n-j-y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