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紀教育網 –全國領先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學案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自主梳理知識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1.為什么同一個人,身份卻不同?(在社會關系中,人的身份是不變的嗎?)因為人的身份是在 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一個人有著不同的身份。▲2.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① 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 中確定的。③人的成長是不斷 的過程。④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3.什么是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如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4.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意義)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 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 ,形成正確的 ,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5.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親社會行為是在 和 中養成的。①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等。第二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1.網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利)①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 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②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 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③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 和 。▲2.網絡推動了社會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利)①網絡為 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②網絡促進了 的進步。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③網絡為 和 搭建新平臺。互聯網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促進了創新資源的合作與共享。總結網絡的利:1+23.網絡謠言(1)網絡謠言有什么危害? P14①造成社會信任危機,敗壞社會風氣;②污染網絡環境,損害國家形象;③容易蒙蔽民眾,擾亂社會秩序。(2)怎樣防范網絡謠言?P14①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懲處力度;②網站:嚴把關口,不給網絡謠言提供傳播渠道;③網民:要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造謠、不傳謠。▲4.網絡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消極影響?(警惕網絡中的陷阱:弊) ①網絡信息 ;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5.不良信息的影響有哪些?①誤導大眾;②侵犯他人人格尊嚴;③侵害他人利益;④危害社會穩定6.沉迷于網絡的危害?P15①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②大量冗余信息干擾人們的選擇,耗費人們的時間;③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④一些人因沉迷于網絡、虛擬交往而疏離了現實的 ▲7.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我們要提高 ,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該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該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 ”。③我們要學會辨析 ,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 的網絡參與者。▲8.怎樣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①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 ,可以向政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力量。②我們要在網上傳播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9.如何合理利用網絡?7+8當堂演練(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1.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下列選項中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①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 ②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③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 ④個人可以脫離社會獨立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下列行為與題意表述相符的一項是A.為了幫助同桌,小軍考試時偷偷給他傳答案 B.小華因為和同班同學發生矛盾讓高年級的學生來幫自己出氣 C.小梅與所有的同學“和陸相處”,從來不指出她人缺點 D.小文和同學經常利用周末參與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活動3.下面關于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表述不正確的是A.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B. 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C. 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D.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個人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4.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我們做為網絡生活的參與者,應遵循的基本準則是A.合理利用網絡 B.傳播網絡正能量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理性參與5.網絡直播是指基于互聯網,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向公眾持續發布實時信息的活動。今年國慶70周年閱兵實現全球網絡直播,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觀看現場直播,這主要體現了A.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B.網絡改變世界,豐富日常生活C.網絡打破時空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D.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二)簡答題6.【 不至于教室 】期盼已久的研學之旅如期而至,一大早,某中學初二的同學們歡欣雀躍,開啟為期一天研學之旅。1班走進鄉村,調查鄉村的環保現狀及措施;2班在某地鄉村實踐基地學習耕地、種菜,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3班參加省博物館,并做一天“雷鋒志愿者”或擔任實習講解員。近年來,“互聯網+中華文化”深入推進,游客參觀省博物館,可以通過省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享有多項服務,參觀攻略、門票預約、語音導覽等。(1)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說一說參加以上研學活動對我們的成長有哪些意義?(8分)(2)材料中省博物館開通微信公眾號這樣的網絡渠道對其有什么作用?(6分)(三)分析說明題7.【合理上網 明辨是非 】注:在網絡游戲中,有42.9%的中學生會說臟話,其中超過一半的中學生認為說臟話主要是為了發泄情緒,16.19%的中學生表示說臟話已成為一種習慣。(1)上圖及其注說明了什么?(8分)(2)看了以上調查結果,小王得出一個結論:“網絡易使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我們應該遠離網絡。”你怎么看?(8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 –全國領先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學案答案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自主梳理知識第一課社會關系社會關系4.關鍵 健康的人格 價值觀念 5.人際交往 社會實踐第二課信息 時空 便利 豐富多彩經濟 民主政治 文化傳播 科技創新4.良莠不齊 7.媒介素養 信息節食 網絡信息 負責任8.建言獻策 正能量二、當堂演練選擇題ADDCC(二)簡答題6.(1)①有利于我們走進社會,關注社會,了解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有利于我們服務社會,積極為社會作貢獻,實現人生價值;④有利于我們拓展視野、豐富知識、提升能力、提高道德境界,促進我們的全面發展。(每點2分,共8分)(2)網絡為省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搭建新的平臺(2分)互聯網打破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4分)(三)材料分析題7.(1)2006到2016的十年間,中學生每天都上網的人數明顯增多,上網頻率提高,對網絡有嚴重依賴的人增多;(2分)經常玩網絡游戲的人明顯增多,但沉迷游戲的比例略有減少;(2分)超過一半的中學生會在游戲時說臟話,少部分人甚至形成了說臟話的習慣。(2分)這些說明部分中學生還不能合理利用網絡,沉迷網絡的現象嚴重,上網時不能很好地遵守網絡規則,不能文明上網。(2分)(2)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他只看到了網絡的消極影響,沒有看到網絡的積極影響,網絡是一把雙刃劍。(2分)網絡的普及確實使得一些人沉迷網絡,荒廢學業,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2分)但網絡也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往變得方便迅捷,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網絡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發展等。(2分)因此,我們不應遠離網絡,而應該學會合理利用網絡,自覺遵守網絡規則,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2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期末復習學案.doc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期末復習學案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