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第六課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園 【學習目標】: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做法,懂得追求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智慧選擇。【重點難點】:重點:國家選擇綠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難點: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學法指導】:1、初讀本框內容,自主完成預習案部分,標注出重點問題2、把不會的標注出來,課上解決。【預習案】: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__________作出的智慧選擇。(2)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__________人類作為自然的部分,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為開發和利用自然______和_____。(3)人與自然相互依存, 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4)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________。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1)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______,以自然規律為______,以可持續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______。(2)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3)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發展理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⑷嚴守________上限,__________底線,__________紅線,實行嚴格的_____,嚴密的______。★3、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是什么?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4.如何堅持綠色發展道路?(1)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2)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_____,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⑷讓_________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5、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既是建設__________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探究案】“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務。2017 年8月16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萬州區調研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國家和公民如何為實現綠色發展作出努力。(每個角度至少寫出兩點)答:國家:①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保護環境,嚴懲破壞環境的行為。②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④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普及科學環保知識,使治理污染和保護空氣質量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等。公民::①積極行使監督權,對地方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②積極行使建議權,通過多種途徑為綠色發展獻計獻策。③踐行綠色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參與改善空氣質量的宣傳活動。④多乘公交車,少乘私家車,盡可能以步代車,或騎自行車等。【校園安全提示】: 規則伴我心,安全伴我行。 【教學反思】教學得失: 改進辦法: 【德育安全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