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七上歷史期末專題復習:政治制度中國主要朝代的更替(詳見附表)?歷史朝代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第一階段:先秦(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1.原始社會時期:①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②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于公元前21世紀。夏、商、西周分別是中國奴隸制社會的形成、發展、興盛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時期。?第二階段:秦漢(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個封建大一統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220年至589年) 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政治制度:禪讓制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時期一種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1.與“禪讓制”有關的人是:堯、舜、禹。2.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世襲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社會開始了。夏朝設置了各種國家機構(包括政府機構、軍隊、刑法和監獄等)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西周的分封制分封的目的:鞏固統治。分封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封他們為諸侯。②諸侯的義務: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分封的意義: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秦朝中央集權制秦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秦朝的郡縣制秦朝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的推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改革與措施春秋時期:齊桓公和晉文公爭霸采取的措施1.諸侯爭霸的目的: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齊桓公的措施①善于用人(任用管仲為相);②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③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④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⑤齊國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后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問鼎中原)。齊桓公和晉文公成為霸主的共同原因①前提:周王室衰微。②實力:通過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整頓內政,齊、晉迅速強大起來。③威望:通過“尊王攘夷”或戰爭樹立威望。3.爭霸戰爭的影響①消極影響: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②積極影響:在爭霸戰爭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戰國時期:商鞅變法①時間:公元前356年。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③目的: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以便在群雄爭霸中保持不敗地位。④內容和影響:(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秦鞏固統一的措施?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農民起義軍推翻秦朝(項羽、劉邦)?表現:①繁重的徭役和賦稅;②嚴酷的刑法;③二世更加殘暴(趙高“指鹿為馬”)。?影響:秦朝的暴政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苦難,激起人民的反抗。西漢時期:文景之治1.原因:①漢初的形勢:經濟蕭條、國家貧困;②總結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訓。2.措施:①注意發展農業生產,減輕人民的負擔;②提倡節儉;③重視“以德化民”。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國家富強起來,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文景之治”。(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漢武帝的大一統孝文帝改革遷都洛陽: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強對中原的統治。(由平城遷到洛陽)漢化政策:學漢語;穿漢服;用漢姓;與漢族聯姻;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作用:北魏孝文帝的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