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走進法治天地第1課時 生活需要法律【教學目標】1.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與法律相伴;了解法律產生的過程;體會法律對生活的作用,認識生活與法律的關系;了解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懂得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2.通過對生活與法律關系的學習,能夠體會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通過對法治的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3.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學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樹立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治的意義。教學難點:法律的產生和本質。【教學過程】預習導學(根據預習提綱,在書中標注相關問題及層次,完成填空) 1.為什么說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1)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每一部法律都是應 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又對生活加以 。(2)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社會關系的調節器,法律不僅 于人們的當前生活,而且 著人們未來的生活。(3)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自由 的空間。2.法治的發展進程是怎樣的?(1)原始社會沒有法律,人類用 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些習慣靠人們自覺自愿遵守。(2)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國家產生之后, 開始有意識地創制法律。(3)今天,現代國家用 替代了綿延千年的人治。(4)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 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法律的本質:法律是 意志的體現,是用來 、 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4.什么是法治?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1)法治: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 , ,依法辦事。(2)重要性:①法治是人們共同的 ,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法治助推 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二、小組長檢查預習完成情況(核對答案,評等級,幫扶講解)三、師生合作探究1.活動一:教材p85思考:(1)上述行為都是自覺的嗎?有人認為,只要不違法犯罪,法律離自己很遠,對嗎?活動二:教材p87(1)思考:法律產生以后,人類走上依法治國的道路了嗎?(2)你期待的依法治國是什么樣子的?課堂小結,學生鞏固,檢查提問,查缺補漏五、課堂檢測1.刷信用卡套現來還債,信用卡逾期還不上,80后小伙阿成(化名)競鋌而走險,持刀搶劫司機。阿成因犯信用卡詐騙罪和搶劫罪,被同安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四年零兩個月,并處罰金2.1萬元。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①法律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②人們的生活需要法律維護③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④法律制裁違法犯罪行為。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2.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是觀眾十分喜愛的法制節目,該欄目報道了大量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問題和案件,正像主持人常說的一句話:“你所關注的,就是我們關注的。”這說明( )A. 法律管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務事 B. 法律與公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C. 中央電視臺和人民群眾都關注此事 D. 新聞媒體是法律監督的唯一部門3.出生后,父母根據戶口登記條例為我們申報戶口;到了上學年齡,義務教育法與我們同行;走上工作崗位后,勞動法為我們提供保障;年老的時候,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我們密切聯系。這些說明( )A. 法律對于我們只有保護作用,沒有規范作用B. 法律只有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起作用C. 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D. 法律在我們生活中可有可無4.法律是我們的“守護者”,下列有關對法律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法律只保障特權階層的權益 ②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③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 ④法律維護社會的安寧和穩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一則公益廣告中提到:“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護你所有的生活!”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B. 法律能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C. 有法律的保護,我們可以為所欲為 D. 要善于用法律保護自己,避免受罰6.張某在商場里買到了劣質商品,與商場協商未果后,張某向消費者協會進行了投訴,經消費者協會依法調解,張某獲得了賠償。這個事例啟示我們 ( )①要依法辦事,遵守各種法律法規 ②遇到問題應通過法治方式解決③我國法律規定了公民的義務 ④敢于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7.黨的“十九大”以來,懲治腐敗一直保持高壓態勢,先后有多位副部級以上高官被查處。這說明(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②反腐敗是當前我們的中心工作 ③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法律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8.“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下列對于法治的認識正確的是①有法律制度等于就有法治②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③加強法治建設可以杜絕違法犯罪④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②④B. ①④C. ③④D. ①③9.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決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這體現我國治國的基本方略是( )A. 依法治國 B. 依法行政 C. 依憲治國 D. 以德治國10.我國首部“綠色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開始實施,對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污染物,過去由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現在改為由稅務部門征收環保稅。此舉( )①通過稅收法定提速,為建成資源節約型社會提供法治保障②有利于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③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④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1.材料一: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地“打虎”、“拍蠅”、“獵狐”。材料二: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表決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材料三:三名游客因在機艙內吸煙、破壞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等 ,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及罰款處罰。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氣和水一樣,時刻與我們相伴。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個觀點的理解。12.材料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法治”一詞出現了33次,“依法治國”出現了19次。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材料二:黨的十九大前后,又有一批諸如孫政才、張陽、房峰輝等位高權重的“大老虎”被繩之以法,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結合材料一談談為什么要建設法治中國?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1——10 DBCDA CDAAC觀點正確,生活需要法律,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應生活的需要制定和頒布,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法律調整社會關系,服務當下生活,指導未來生活;法律與我們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1)①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