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走進法治天地第2課時 法律保障生活【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法治觀念,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規范自身行為,敢于同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作斗爭。 能力目標:形成自覺按法律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知識目標:認識法律的規范作用和保障作用。【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法律的作用。教學難點:理解法律與其它規范的區別。【教學過程】預習導學(根據預習提綱,在書中標注相關問題及層次,完成填空) 1.法律的特征。(1)是由 制定或認可的。(2)法律是由國家 保證實施的。(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 。2.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 ,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3.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 。4.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表現是什么(怎樣理解)?(1)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 ,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2)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 ,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 5.法律的作用。(1)法律規范著 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2)法律規定我們享有的 ,應該履行的 。法律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3)在生活中,我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法律通過 和 ,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二、小組長檢查預習完成情況(核對答案,評等級,幫扶講解)三、師生合作探究1.活動一:教材p91思考:(1)你認為我國在哪些方面加強立法?交流法律與紀律、規則有什么區別?活動二:教材p93(1)思考:你認為小云的父親應該怎么做?(2)法律保護我們的生活還表現在哪些方面?課堂小結,學生鞏固,檢查提問,查缺補漏課堂檢測1.《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首播,引起了廣泛關注。人民日報于3月31日評論:“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該劇彰顯了黨和國家嚴懲腐敗的決心,這體現了( ?。?br/>A. 嚴懲腐敗主要依靠人民 B. 犯罪的法律標志是刑事違法性C. 依法治國的核心就是要嚴格執法 D. 法律的普遍約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特征的是( )A. 全國人大通過刑法修正案 B. 鄰居紛紛譴責李某不孝敬父母C. 學校對曠課學生批評教育 D. 法院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三年3.趙先生因討要拖欠的工程款,被當地派出所刑拘?!胺墒锹犖艺f的,我是代表執法的,我就是法,隨時刑拘你……”派出所所長張某這樣說。要批駁張某的言論,適合作為論據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 ②法律具有強制性 ③執法機關更要維護法律的尊嚴 ④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職權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4.從201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到10月1日起征點上調,前后只用了一個月,明年起,養老、教育、住房、醫療等6大專項附加扣除的加入,以及個稅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轉變,將使減稅更加精準。與此相關的信息有( )①我國努力維護社會公平 ②法律由國家制定③我國努力實現同步富裕 ④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立法權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公安部組織開展“獵狐行動”,重點對象是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外逃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涉腐案件外逃人員。自“獵狐行動”開展以來,抓獲的在逃境外經濟犯罪人員超過600人,其中有的人潛逃10年以上,時間最長的超過20年。從中可以看出A. 法律依靠社會輿論力量保證實施 B. 法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C. 法律對全體人民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D. 違法犯罪必將受到刑事處罰6.黨的“十八大”以來,懲治腐敗一直保持高壓態勢,先后有多位副部級以上高官被查處。這說明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②反腐敗是當前我們的中心工作 ③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法律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7.身份證異地辦理、開單位發票需填“稅號”、嚴打校園欺凌案件……隨著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這些新規開始實施。這一系列新規①是民主與法治社會進步的表現 ②能夠杜絕社會上違法行為 ③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 ④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8.福建省“劍網2019”專項行動啟動以來,重點打擊網絡媒體特別是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未經許可轉載新聞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和未經許可摘編整合、歪曲篡改新聞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該行動主要體現了法律的作用是( )A. 保護 B. 規范 C. 指引 D. 評判9.《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到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車輛禮讓行人”體現了法律A. 維護社會的安寧和穩定 B. 只保障行人的合法權益C. 既有規范作用,也有保護作用 D. 只有規范作用,沒有保護作用10.我們在學校上學不用交學費,這是依據《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我們的父母是社會的勞動者,有《勞動法》等法律法規來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道路上的行人、車輛都必須遵守交通法規;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這說明( )A. 法律與我們的一生相依相伴 B. 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C. 法律只對違法的人有約束力 D. 法律指導著我們未來的生活11.材料一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是繼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后,我國憲法迎來的又一次修改! 材料二 統計顯示,近五六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審貪污賄賂等案件19.5萬件26.3萬人,其中,被告人原為省部級以上干部101人、廳局級干部810人。依法懲治行賄犯罪,判處罪犯1.3萬人。 (1)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說明了什么? (2) 國家高級干部違法犯罪同樣受到法律制裁表明了什么?12.某校七(1)班的同學正在開展一次調查報告會,同學們展示了以下材料: 【鏡頭一】:在每周五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不遵守紅綠燈交通規則的車輛和行人越來越少,在斑馬線禮讓行人的司機越來越多了??梢?,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公民越來越多了。 【鏡頭二】:2019年“五一”假期,七年級的小剛在去旅行時因故意在旅游區刻字留名,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被處以罰款200元的處罰。 【鏡頭三】:七年級學生小程在星期天回校的路上,被兩名男生堵截。他們惡狠狠地向小程要錢,并威脅說:“你要是告訴別人,小心點兒!” (1) 請你根據同學們展示的材料,給本次調查報告擬一個貼切的主題。 (2) 鏡頭一、鏡頭二分別體現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3) 鏡頭三中的小程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應對不法行為侵害?【參考答案】1——10 DDAAB DBBCB11.(1)說明了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2)①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②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是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我國法律制裁各種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12.(1)“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觀念”等 (2)鏡頭一:體現了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鏡頭二:體現了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社會秩序和我們的合法權益。(3)①可以把相關情況告訴學校老師、父母; ②上學、放學結伴而行; ③敢于用智慧與不法侵害行為作斗爭。④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