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上學期實驗1、饅頭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發霉?實驗材料:饅頭片4片 水 烤箱實驗過程:1將饅頭片分別編號①②③④。2、將①②號饅頭滴上幾滴水。③④片饅頭烤干。四片饅頭都套上塑料袋。3、將①③號饅頭放在陽臺上,②④號饅頭放在冰箱里。過幾天觀察現象。實驗現象:①號饅頭最容易發霉,其余的沒有大的變化。實驗結果:饅頭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最容易發霉。 2、探究鐵釘生銹的條件鐵生銹需要什么條件?選擇其中一個,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實驗材料:三枚相同的鐵釘,三個相同的試管,一包干燥劑實驗步驟:1.把三枚鐵釘分別放入三個試管中。 1號試管放干燥劑,2號試管放少量的水,浸沒鐵釘的一部分。實驗現象:幾天后,2號試管的鐵釘生銹最多。結論:鐵生銹需要水。3、慣性試驗材料:棋子、尺子過程:把5個棋子摞起來,然后用尺子迅速擊打下部的棋子,觀察上面棋子的運動。實驗現象:上面的棋子沒有飛出去,而是豎直落回原地。結論: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或靜止)狀態的屬性,這就是慣性4、晝夜變化的原因實驗材料:地球儀、手電筒、大頭針實驗過程:用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把地球儀照亮。觀察地球儀上是否分成了明暗兩部分。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觀察:同一個地方是否出現晝夜交替現象?實驗結論: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天,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傳,晝夜現象就會交替出現。 5、探究四季的成因材料:三球儀過程:1、轉動三球儀,地球繞太陽公轉。 2、觀察:①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軸的傾斜方向。 ②地球處在公轉軌道上不同位置時,南北半球接受陽光的照射 程度有什么變化?結論:地球在繞太陽公轉時,地軸總是傾斜的,并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由于地軸的傾斜,當地球處在公轉軌道上不同位置時,南北半球接受陽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斷的變化,從而形成了四季更替。6、月相變化模擬實驗材料:電燈、皮球過程:1、電燈當做太陽,學生當做地球,皮球當做月球。 2、使“陽光”照到“月球”上,觀察此時“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狀。 3、使“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觀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變化。結論:月球本身并不發光,靠反射太陽光才發亮。月球圍繞地球轉動的同時,地球又戴著月球繞太陽轉。因此,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就會有時面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部分向著地球,月相變化就是這樣產生的。7、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擬實驗材料:電燈、圓形小鏡子過程:1、電燈當做太陽、小鏡子當做月亮,你的眼睛視線與“太陽”和“月亮”大體在同一直線上。 2、面對太陽,當“月亮”能完全遮住“太陽”,這時,就發生了日食。 3、你在原地逆時針轉動,當你的頭部(地球)遮住射向“月亮”的光時,便發生了“月食”。 4、重復做幾次實驗,觀察“日食”和“月食”時哪邊先虧。實驗現象:“日食”時總是太陽的西邊先虧。“月食”時總是月亮的東邊先虧。結論: 略(分別答上日食的成因和月食的成因)。8、蠟燭的燃燒實驗材料:火柴、蠟燭、硬紙片實驗過程:1、點燃蠟燭,觀察現象、 2、把硬紙片放在火焰上方,距離火焰五厘米處,觀察現象實驗現象:火焰下面的固體蠟燭融化成液態。火焰上面的硬紙片,有黑色的煙灰。實驗結論:蠟燭燃燒,一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質,煙。9、靜止和運動模擬實驗實驗材料:墨水瓶、課本、橡皮、鉛筆實驗過程:1、將課本平放在課桌上。墨水瓶、橡皮放在課本上拉動課本并思考,橡皮相對于墨水瓶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橡皮相對于課桌呢?實驗結論:拉動課本,橡皮相對于墨水瓶是靜止的,橡皮相對于課桌是運動的。10、蔥葉結構的模擬實驗實驗材料:白紙、蔥葉、鉤碼、支架實驗過程:1、把蔥葉放在支架上,在蔥葉上放鉤碼,觀察能放幾個鉤碼把白紙放在支架上,在白紙上放鉤碼,觀察能放幾個鉤碼 把白紙卷成筒形放在支架上,在筒形紙上放鉤碼觀察能放幾個 實驗現象:蔥葉能放4個鉤碼,白紙能放1個鉤碼,筒形紙能放5個實驗結論:筒形物體稱重能力強11、植物的根向地性實驗實驗材料:4粒玉米種子,紙、培養皿、粘土實驗過程:1、把玉米種子放到培養皿中,使玉米的尖朝向中心2、將濕紙巾蓋住種子,封閉好培養皿 3、把培養皿立起來,用粘土固定好,放在溫暖環境中 4、觀察種子的生長方向實驗現象:種子的根向地生長實驗結論: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12、牛奶變化實驗實驗材料:牛奶、四個玻璃杯,啤酒、醋、檸檬汁、鹽實驗過程:1、牛奶均分四份,倒入四個玻璃杯李2把啤酒、粗、檸檬汁、鹽倒入牛奶中,攪拌觀察現象實驗現象:加醋的有凝集物,加啤酒的成絮狀,加鹽的沒有變化,加檸檬汁的有沉淀物實驗結論:牛奶不能與醋、檸檬汁、啤酒混合,可以與鹽混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