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八 文化的作用與中華文化[專題解讀] 本專題立足文化作用,具體考查文化對經濟的作用,文化對人的影響,民族精神的作用。對非選擇題的考查較多,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側重對文化作用的考查,具體表現為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民族精神具體作用的發揮等。 知識重構 核心整合一、文化實質與文化作用1.文化的實質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2.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社會作用 (2)文化對人的影響和作用二、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1.認識中華文化的三大特點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1)是什么(2)為什么 (3)怎么樣命題探究 小題清障命題角度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1.(2018·全國卷Ⅲ)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逾70%。中國道路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表明( )①文化影響力是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和核心②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是與經濟影響力同步增強的③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歸根到底以經濟發展水平和影響力為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和作用,經濟實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和核心,①錯誤;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文化影響力可能“超前”或“滯后”于經濟影響力,②中“同步”表述錯誤。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同時中國道路、中國理念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說明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結果,③符合題意;經濟是基礎,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歸根到底以經濟發展水平和影響力為基礎,④正確。故選D。命題角度 先進文化對人的影響2.(2019·全國卷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丹頂鶴象征著圣潔、高貴,無數文人雅士以鶴自喻,折射出人們對它的喜愛。現在,“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成為社會共識,人們從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高度來欣賞鶴、喜愛鶴、保護鶴。鶴的寓意的變化表明( )①人們的審美觀念深受價值觀念的影響 ②文化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③社會實踐是文化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④每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會趨于一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影響人的表現、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丹頂鶴象征著圣潔、高貴,現在人們從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高度來欣賞鶴、喜愛鶴、保護鶴,說明人們的審美觀念深受價值觀念的影響,①符合題意。鶴的寓意的變化從根本上看是由社會實踐決定的,社會實踐是文化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③符合題意。②錯誤,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但文化并不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排除。④錯誤,每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有共同之處也有差別,并不會趨于一致,排除。故選B。拓展歸納認識文化對人的影響在文化生活中的其他體現民族文化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傳統文化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之魂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滿足人們多樣文化需求精神文明保障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兩個修養”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3.(2019·全國卷Ⅱ)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簡稱《規劃》)。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規劃指出,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建設鄉風文明的意義在于( )①維護傳統農耕文化的穩定性 ②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互轉化 ③培育崇信尚儉、向上向善的鄉村文化 ④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關知識。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這表明建設鄉風文明有利于培育崇信尚儉、向上向善的鄉村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③④正確;建設鄉風文明,既要繼承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又要因時而變,①排除;要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現代文化,而不是二者相互轉化,②中的“相互轉化”說法錯誤。故選D。解題指導認識文化作用的兩面性命題角度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4.(2019·全國卷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中國精品培育工程,加強對中華老字號、地理標志等品牌培育和保護,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務部先后認定兩批中華老字號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歷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鳳祥、天津狗不理……這些品牌耳熟能詳,在老百姓中間有良好口碑和廣泛影響力。這表明( )①中華老字號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華老字號的文化傳承取決于品牌的認定 ③中華老字號的文化價值不受社會歷史變遷影響 ④中華老字號的影響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基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相關知識。先后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來自不同的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影響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基因,①④正確切題。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中華老字號的文化傳承取決于社會實踐,而非品牌的認定,②說法錯誤;中華老字號的文化價值會受到社會歷史變遷的影響,③說法錯誤。故選B。5.(2017·天津高考)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主題展覽”,通過大量珍貴的圖片和實物,全景式展現了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下列表述與該展覽主題最為貼切的是( )A.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B.營造文化氛圍,促進文化創新C.傳承歷史文化,展現時代精神D.堅定理想信念,推動文藝繁榮答案 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弘揚民族精神。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的主題展覽,通過圖片和實物,全景式展現了紅軍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與該展覽主題最為貼切的是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A正確;B中的“文化創新”、D中的“文藝繁榮”均不符合展覽主題,排除;我們應該傳承優秀歷史文化,且展覽不涉及時代精神,C錯誤。故選A。熱考點 以紅色旅游為背景考查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1.近年來,貴州不斷完善以遵義會議會址為核心的紅色紀念體系,通過改善基礎設施、開展實景演出、開發文創產品、打造特色小鎮、組織多地巡展、建設“紅軍街”,帶火了紅色旅游,推動了革命文物的保護和革命文化的傳承。這表明( )①革命文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②創造性轉化活動使革命傳統有了價值 ③融入現實生活能更好地傳承革命文化 ④革命文物的保護性利用豐富了其內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革命文物承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基因,結合當代生產、生活實際,對革命文化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既帶動紅色旅游發展,又推動了革命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①③正確;革命傳統和文物是在偉大革命實踐中形成的,蘊含著特定的革命文化內涵和價值,對革命文物的保護性利用和創造性轉化,是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的要求和體現,②④錯誤。熱考點 以習總書記新年賀詞為背景考查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培育2.“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深情回望過去一年極不平凡的追夢之旅,熱情禮贊每一位奮斗者的艱辛付出,滿懷信心寄語億萬人民勇敢踏上追尋夢想的新征程,激勵每一個人發揚夢想精神,在奔跑中擁抱夢想、成就夢想。這啟示我們,弘揚夢想精神( )①能夠為不斷奪取中國建設和改革新勝利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②能夠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 ③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永恒不變的精神品質 ④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動民族振興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材料啟示我們,弘揚夢想精神能夠為不斷奪取中國建設和改革新勝利提供強大精神力量,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動民族振興的必然要求,①④正確切題。弘揚夢想精神能夠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支撐,而非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②說法錯誤;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并非是永恒不變的,③說法錯誤。大題增分考點 文化與社會、人的關系典例1 (2019·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要求。走進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傳統村落,我們能夠欣賞風格獨特的民居建筑、豐富多樣的村鎮空間格局,品味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俚語方言、家風家訓、鄉約鄉規、民情風俗,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韻味。傳統村落承載著絢麗多彩的農耕文化,寄托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情感記憶和綿遠鄉愁,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信息①)。例如:不少傳統村落因缺少產業支撐,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不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導致人口流失嚴重,甚至出現“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時修繕和維護,自然毀損嚴重;傳統工匠越來越少,傳統建筑工藝、傳統藝術日漸失傳;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無視傳統村落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個性化特征而盲目拆舊建新、拆真建假,對傳統建筑、歷史風貌造成破壞性影響,導致“千村一面”。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村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2012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傳統村落已被列為保護對象(信息②)。(注: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有人說:“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傳統村落必然走向消亡。”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10分)[答題思路][思維拓展] 有關文化作用試題的解答1.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的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先進的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2)文化以經濟為基礎,對經濟發展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后的文化阻礙經濟的發展,先進的文化促進經濟的發展。(3)文化引導、制約社會實踐的發展,先進的文化推動建設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4)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5)文化深深熔鑄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2.文化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1)文化是人創造的,又影響著每一個人。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2)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3)優秀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其他體現(1)民族文化:展示文化多樣性,增強文化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2)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3)文化創新:繁榮民族文化,豐富世界文化,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4)民族精神:增強精神動力,維系共同生活,提高民族素質,增強國際競爭力。(5)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6)核心價值觀:掌握意識形態領域領導權,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引領社會風尚,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4.有關文化作用的時政術語(1)以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3)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新時代要求繼承創新。1.(2018·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要求。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改革開始于農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是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我國農村改革始終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為發展農村生產力,滿足廣大農民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生活的期盼,黨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業改革發展的文件(信息①)。如1982年發布《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明確肯定“包干到戶”等形式的責任制的社會主義性質(信息②);1991年頒發《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把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確立為我國農村的一項基本經營制度(信息③);2016年制定《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推進“三權分置”改革(信息④);2018年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導農村改革發展不斷深入。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先進文化在推動我國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作用。(10分)[答題思路]2.(2019·山東濟南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億萬中華兒女始終秉承家國情懷,把個體價值、家庭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信息①)。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近代以來,實現民族復興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都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脈深處的家國情懷居功至偉(信息②)。家國情懷早已沉淀為中華兒女的內在品格,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信息③)。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這既是對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重要精神力量的深刻揭示,也是對中華兒女奮進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的極大鼓舞。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秉承家國精神,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甘于奉獻,堅持將自己的人生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弘揚家國情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作用。(12分)[答題思路]考點 中華民族精神典例2 (2019·全國卷Ⅲ)閱讀材料,完成要求。歷史上,風沙、鹽堿、內澇肆虐,蘭考民生艱難、百姓貧苦。上世紀六十年代,“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依靠群眾,開啟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蘭考自然環境,形成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信息①)。2014年,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選擇蘭考作為聯系點,叮囑當地干部要切實關心貧困群眾,帶領群眾艱苦奮斗,早日脫貧致富。“改變蘭考貧困的面貌,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信息②)。”蘭考縣委牢記總書記囑托,把脫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奮斗目標。蘭考廣大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深入調查研究,找到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信息③)。在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下,蘭考人民團結奮斗,因地制宜(信息④),創造性地建立“公司+貧困戶”“經營大戶+貧困戶”等模式,發展溫室大棚種植、畜牧業、民族樂器制作等產業,打贏了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2017年,蘭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貧困縣的帽子。2018年,蘭考入選中國“幸福百縣榜”。弘揚焦裕祿精神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知識并結合材料加以分析。(12分)[答題思路] [思維拓展] 有關民族精神試題的解答1.民族精神的意義(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不竭精神動力。(2)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3)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民族團結統一,激勵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4)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5)使全體人民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6)為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注入精神動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弘揚民族精神的措施(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抵制落后和腐朽思想的侵蝕,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立足社會實踐,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3)發揚偉大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思想的宣傳教育。(4)立足社會實踐,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給民族精神注入時代元素。(5)每個公民要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借助大眾傳媒促進民族精神的傳播,擴大社會影響力。3.有關民族精神的時政術語(1)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2)中國精神的核心和根本,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3)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無論面對怎樣的歷史洪流始終屹立不倒、奮勇向前。(4)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奮進中國的強大動力。3.(2016·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要求。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近年來,有的人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顛覆英雄、歪曲歷史、消解崇高(信息①),如胡謅“黃繼光堵槍眼不合情理”“‘火燒邱少云’違背生理學”“董存瑞炸碉堡為虛構”等。凡此種種混淆是非的謠言借助網絡等傳媒隨意傳播,一些網民盲目跟風、隨手轉發(信息②)。這種抹黑英雄形象的謠傳引起了一些人歷史認知混亂和價值觀迷失。還原歷史、守護英雄、捍衛崇高,就是守護良知、正義和精神家園(信息③)。戰場上多次負傷的志愿軍老戰士李繼德動情地說:“黃繼光堵槍眼時,我在現場!”當年的老排長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燒彈點燃偽裝草,“大火整整燒了二十多分鐘,邱少云始終一動不動”。董存瑞的生前戰友郅順義多次口述力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護之下……結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識,探究如何守護英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0分)[答題思路]4.(2019·山東濱州二模)閱讀材料,完成要求。100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精神是五四運動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激發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磅礴力量(信息①)。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時代奮斗的磅礴力量,我們要在“知”上下功夫。從思想深處認識五四精神,崇尚五四精神(信息②);揭示新時代發揚五四精神的意義和要求,讓五四精神成為新時代奮斗的營養;深刻把握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展規律,讓五四精神成為新時代青年奮斗的能量源泉;加強對五四運動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護,為后人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留下歷史記憶,讓五四精神永遠站立在歷史的長河中。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時代青年奮斗的磅礴力量,我們要在“行”上用大力。要把五四精神融化到新時代青年的志向與夢想中、具體工作實踐中,讓五四精神成為青年奮斗中國夢的精神血脈(信息③),成為工作事業奮斗的催化劑。新時代青年應該傳承、弘揚五四精神,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信息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奉獻自己的力量。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五四精神為什么能凝聚起新時代青年奮斗的磅礴力量?(12分)[答題思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